练习太极拳呼吸法的四个阶段

合集下载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南公上师防漏丹的十六锭金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选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有“十六锭金功”,其法诀谓“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丹道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选自《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功有吸气,提肛缩肾,意注脐下,咽气几个动作,然单修双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药炼气运河车,因目的不同火候有异,变化万千,丹家视为鸿宝,故字字为金。

世人知此诀者多,然明白其中奥秘者却百无一见,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传。

(摘录自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之《辟谷胎息第七讲》回春奇诀(破译十六锭金练法)“回春仙诀”为什么能够迅速的产生神奇效果?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必须得法,若未得奇法而又想获得奇效,可能吗?而“回春仙诀”乃道家核心奇法之首,堪称“秘中之秘,奇中之奇”,它是历代祖师用来开启人体能量宝藏的金钥匙,修此“仙诀”可快速触动人体关窍,激发潜能,可使人迅速由弱变强,更能快速充实人体三宝(精气神),并可逐步达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奇迹变化。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呼吸法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只能要求精神集中,专心练习拳架动作,不可注意呼吸。

否则顾此失彼,徒劳无益,增加思想负担,结果不但呼吸练不好,就练动作也难练,因为任何紧张情绪,都会影响呼吸的自然深长。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技术要求是开吸合呼。

在变换姿势时吸气,掌或拳向前进击出呼气,所谓起吸落呼。

拳论讲:“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太极拳之呼吸原则上是以自然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为主,初练时不刻意追求动作配合呼吸,取其自然呼吸法为好。

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腹式呼吸法。

做动作凡是开、实、伸、进、落、俯、往、放、打、击、刚、上、左为呼气;为对应的合、虚、屈、退、起、仰、来、收、化、引、柔、下、右则为吸气。

下面是几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方法。

一、“起与落”呼吸是手臂动作起落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都应用鼻子呼吸。

如24式太极拳中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呼气。

二、“开与合”呼吸是手臂动作开合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收脚抱球两掌相合吸气,两手前后分开时呼气。

三、“升与降”呼吸是身体重心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单鞭下身重心下降时呼气,当重心上升时吸气。

四、“屈与伸”呼吸是手臂与身体动作的屈和伸与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吸气;当两手前按时呼气。

五、“蓄与发”呼吸是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如24式太极拳揽雀尾的棚,两手抱球是一个蓄劲时吸气,弓步前棚是发力时呼气。

六、“化与打”呼吸是手臂攻防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引化防守时吸气;当手臂进攻击打时呼气。

如24时太极拳揽雀尾中的捋为引化是吸气,棚时为进攻击打是呼气。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发声呼吸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呼吸方式太极拳是一种注重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着特殊的作用。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

拳谚道“太极不用力,练得汗直滴”。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肌肉用力强度愈大,耗氧愈多。

中和太极拳128个动作11—12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松活弹抖、螺旋盘绕、圆转屈伸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用力的独特表现形式,其动作缓和、气力相合。

完美的下势、举腿动作无不是呼吸与动作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呼吸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这类动作的顺利完成。

而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自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关系,如果配合不当,开始阶段呼吸过深、过长,耗氧过多,会造成动作连贯性下降,运动节奏亦会被打乱。

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合、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等时,采用呼气配合。

简言之,动作的合、虚、蓄用吸,开、实、发用呼。

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和动作的用力姿态配合,气势舒畅,并能相应地扩大横膈膜的升降幅度,增大肺部通气量,加大发劲的气势和力量,增强身体重心的稳定。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一、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又称混合式呼吸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改变。

采用这种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是特别提倡的。

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对呼吸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

初学者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此时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也时常有停顿,不能做到节节贯穿、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力。

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自然呼吸法是不可缺少的,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太极拳呼吸规律

太极拳呼吸规律

太极拳呼吸规律太极拳呼吸规律第一种:自然呼吸,这种呼吸方式针对于初学者。

初学时,由于自身动作不协调或是身体肺功能不够强健,肺活量不足,所以要求自然呼吸,不可为了配合动作故意拉长。

第二种: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学过一段时间太极拳的学员。

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尽量把呼吸做到深,细,绵,匀,长。

第三种:逆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于高级学员,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以达到引动内气,疏通经络的效果。

第四种:胎息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用丹田呼吸。

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

稍停再作重复。

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最终的呼吸为体呼吸,是真正的呼吸,以全身肌肤及毛孔呼吸。

于天地同呼吸,做到天人合一。

练习太极拳时,开为呼,合为吸,在一呼一吸中体内积聚强大的能量流,及产生内气。

内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

其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程度。

虽然内气与生俱来,但其盛衰是离不开后天的充养,只要科学合理练习太极拳就能使内气汇聚和增强,进而利用这充沛强大的内气增强体质,防身御敌。

养生馆重点讲的就是养生保健,就是要求我们在安逸清静的意识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姿势导引吐纳,使人自身具有的先天之气在短时间内汇聚,饱满,充实,壮大,鼓荡,渐渐贯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充实全身。

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胃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保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内气行于血脉之间,则营卫无滞;内气行于肌肤毫毛则感觉灵敏,梢节充足。

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

太极拳如何练气

太极拳如何练气

太极拳如何练气太极拳如何练气太极拳是一种注重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着特殊的作用。

太极拳如何练气呢?下面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太极拳如何练气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通过架子导引内气运行太极拳有一系列的动作,俗称架子。

架子是前人锻炼经验在姿势上的表现。

一个架子,总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反复实践与总结才能创造出来,它是锻炼者的入门阶梯,因为有形的要比无形的好学。

架子除了有技击作用外,与某些气功动作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外部动作来导引内部的气血运行。

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腹松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贴骨而敛入脊骨。

”故习拳姿势必须正确,要讲规矩,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功效。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式歌”日:“气遍身躯不少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

”太极先辈告诉我们:要想使气浑身周流,姿势就必须上下顺遂,劲不逆扭。

许多著名拳师,不讲什么理论,只是认真练好架子。

就有了一身好功夫,原因就在于架子体现着法则,包含着体、用、气。

只满足于能练套路,而不求其准确,则收效不大,甚至练拳多年而无气感。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

”架子不仅要准,而且要熟。

杨澄甫的弟子董英杰说过,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形意。

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拳势正确;又认真锻炼,就会由外科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周流,从最初的腹部充实,到手指麻胀、眼睛微光,到气遍身躯。

有志于练太极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确,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也。

2.通过阴阳虚实变化调动内气的运行有人说,太极拳的奥妙精华,尽在虚实二字的运用。

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靠架子的正确体现的,尤其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

太极拳呼吸方法

太极拳呼吸方法

太极拳呼吸方法目前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种,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呼吸方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呼吸方法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后两种不太好理解。

所以我把后两种的呼吸方法用区别对比的方法来加以阐述。

总之,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大。

首先,各门派的太极拳,起吸落呼两者都是一样的要求,什么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极拳的起式,均是两臂慢慢向上抬起时,为吸气。

两臂慢慢向下落时,为呼气。

第二,他们的不同点是,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

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

如逆腹式呼吸在抱球式,或两臂向回拉时,为吸气。

两臂向外或向上走势时,如野马分鬃或斜飞势就为呼气。

而腹式呼吸则相反。

第三,气沉丹田,两者也是一样的。

但有些同志还不太清楚什么叫气沉丹田,我不从理论上阐述,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清楚了。

如练举重的,气必须沉到丹田,否则他就不会举出你要举的重量。

练太极拳也一样,气沉不到丹田,你在实战的技击中,你就发不出力。

所以过去的老拳师在传受太极拳时总是强调,要气沉丹田,怎样气沉丹田?我举的例子是一方面,另一面就是要求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气运身。

第四,是口鼻呼吸法,两者也是一样的。

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练拳时用鼻子吸气,口呼气。

呼气时口不须张大。

呼吸要慢匀。

第五, 在练太极拳时,还遵循两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静和松与呼吸相结合,两者也是一致的。

在练拳时要慢慢入静,头脑无杂念,逆腹式呼吸气才顺,在加上全身放松那就如虎添翼,就会很快进入气功态,当然任督二脉也就任转自由了。

目前大多数练太极拳的都在练逆腹式呼吸,如果没有老师的当面的指导,最好不要强调配合呼吸了。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我国源远流长的养生健身法——导引术和吐纳术,在公元前四世纪已见于老子、庄子、孟子诸人的著作中。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其意为呼吸的一开一合要自然,气息要由粗到细,由细到微,绵绵不断。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

(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7.8.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太极拳呼吸法的四个阶段
拳论讲:“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那么练习太极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本人认为应循序渐进分段练习。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

初练太极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自然呼吸法。

练习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呼吸习惯,不必受动作约束,当吸则吸,当呼则呼,自然而然的呼吸。

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拳架,意在形不在气,即“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

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

二、单式练习呼吸阶段
依据太极拳呼吸的方法,将单式动作配合呼吸法进行练习,在意识的统帅下动作力量、轨迹、速度、呼吸完整和谐统一。

呼吸过程中应采用逆腹式呼吸法,呼吸要深、匀、细、长,当单式动作练习能与呼吸配合默契,即可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在单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

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走架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

注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

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切记“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四、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
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

本阶段在动作规范的基础上,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

在意识导引下,形成呼吸动作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随”,意、气、劲、神、形相统一拳势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