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的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
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它包括身体的姿势、动作和呼吸等方面的训练。
下面是一些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姿势训练:太极拳的姿势是基本功的核心。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减少受伤的风险,并促进身体能量的流动。
下面是一些建立正确姿势的训练方法:-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注意脚掌、膝盖、骨盆和脊椎的位置。
-慢速移动:保持姿势,在平稳的地面上慢慢地移动。
通过保持平衡,让身体适应不同的移动方式。
-动态保持:练习不同的太极拳姿势,如"单鞭"、"白鹤亮翅"等,保持每个姿势10-30秒钟,以加强肌肉和平衡。
2.动作训练:太极拳的动作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作的流畅和协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下面是一些建立流畅动作的训练方法:-单独动作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是很重要的。
通过反复练习每个动作,逐渐提高动作的技巧和协调性。
-整体动作练习:将一系列动作组合起来,形成太极拳的套路。
练习整套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连贯性和呼吸的协调性。
3.呼吸训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增强能量流动非常重要。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增强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
以下是一些呼吸训练的方法:-深呼吸:练习慢而深的呼吸,缓慢地吸气和呼气,感受气息在身体中的流动。
-腹式呼吸:通过将呼吸引导到腹部,让腹部在吸气时膨胀,呼气时收缩。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放松身体,稳定情绪。
4.内力训练:太极拳的内力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内力的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能量和力量,并提高身体的耐力。
-冥想:通过冥想来静心,集中精神。
冥想可以帮助练习者深入感受身体的能量和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
-慢速练习:慢速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力量的控制和集中力的训练。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太极拳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功夫,已经被推崇为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
以下是一些练太极拳的简单方法和技巧。
1. 注意呼吸:太极拳强调呼吸调节,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缩紧。
另外,要注意吐纳的时机和频率。
2. 精力集中: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锻炼,需要集中精力放松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3. 慢慢练习:初学者应该将练习的速度放慢,掌握每个动作的技巧,并逐渐加快速度。
4. 重视基础动作: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基础动作,初学者应该着重练习这些基础动作,打好基础。
5. 多次重复: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多次重复,直到做得非常熟练。
6. 注意力量的控制:太极拳的力量处于内在状态,掌握对力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7. 保持身体平衡: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练习时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失去重心。
总之,要学好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并且一定要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和力量的控制。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太极拳,源自中国的传统武术,被誉为“未卜先知”的拳法。
其起源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由闻名于世的武术家杨露禅创立。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流畅的动作而闻名,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太极拳,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极拳的二十四式。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第一式,也是整个拳谱的开篇。
起势的动作与站姿、呼吸息息相关,需要注意放松身体、沉稳呼吸,以达到内外相应的状态。
起势的具体动作分为八个步骤: 1. 起左脚。
2. 左右脚并拢。
3. 弯腿蹲身,收左脚。
4. 抬右脚高步。
5. 落地右脚并拢。
6. 弯腿蹲身,收右脚。
7. 拧身左脚开步。
8. 腿自然并举,双脚踩实。
二、云手云手是太极拳最具特色的动作之一,以流动、圆转的手臂动作为特点,可以较好地锻炼拳术的灵活性。
云手的动作相对复杂,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云手的动作分为八个步骤: 1. 弯腰驼背,双手自然下垂。
2. 双手由前向后划弧,手掌贴住胸前,手指向上。
3. 右手向右划出一条弧线,手指向上。
4. 左手同时向左划出一条弧线,手指向上。
5. 右肘向前弯曲,右手臂贴着胸前向前推。
6. 左肘向前弯曲,左手臂贴着胸前向前推。
7. 右手臂向右划出一条大弧线,手指向上。
8. 左手臂向左划出一条大弧线,手指向上。
三、单鞭单鞭是太极拳中的基础动作之一,通过左右手的位置变化来切换身体的重心,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上半身的位置来调整力道的发力点。
单鞭的动作分为五个步骤: 1. 手背向外做翘起状态,掌心向内。
2. 左脚跨一步向左出趟。
3. 抬右手,手心向上,形成抬手动作。
4. 手下落,右手掌心向下。
5. 左手随身体的转动,臂伸展比较直。
四、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是太极拳动作中的一种手法,具有舒展肩背、增加上肢力量和提高灵活性的作用。
提手上势的动作分为五个步骤: 1. 左脚向左出趟。
2. 右手臂向前伸直。
3. 左手向上推。
4. 右手向上提到胸前。
5. 右手继续向上提起,与身体平行。
武功秘籍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太极拳整劲的修炼

意 念 对 神 经 的 支 配 作 用 也 可 在 修 拳 中 得 到 验 证 。 如 想 感 知 身 体 某 个 部 位 , 念 一 动 , 意 力 就 会 放 在 那 意 注 个 部 位 上 , 而 感 到 它 的 存 在 。否 则 尽 管 是 自 己身 上 从
的一部 分 , 如 耳朵 、 颈 、 间等 , 念 不 关注 , 比 脖 尾 意 我 们 也 会 对 它 的 存 在 熟 视 无 睹 。 通 过 意 念 支 配 神 经 可 使 神 经 得 到 锻 炼 , 强 神 经 的 灵 敏 度 。 极 拳 不 仅 是 增 太 肢 体 运 动 , 是 意 识 运 动 、 维 运 动 、 觉 运 动 , 很 更 思 知 在
关 节 修 炼 的 顺 序 是 由 大 到 小 ,首 先 是 肩 和 胯 四
大 关 节 的修 炼 ,这 是 关 节 修 炼 的 重 点 。 四 大 关 节 不 松 、 开 、 活 , 腱 僵 硬 , 气 不 通 , 就 难 以 主 宰 不 不 肌 内 腰 四 肢 , 力 传 递 必 然 在 僵 硬 关 节 处 受 阻 , 劲 就 无 法 劲 整
4意 念 可 以 增 强人 的 意 志 .
面简 单介 绍一 二 , 参考 。 供
1肩 关 节 .
无 数 革命 先 烈面 对 敌人 的严 刑 拷 打 毫 不动 摇 ,
① 老 牛抹套
预 备 式 : 脚 开 立同肩 宽 , 太极 拳要领 松 静站 两 按
充 分 证 明 “ 不 屈 服 ” 意 念 增 强 了使 敌 人 胆 战 心 惊 绝 的 的革命意 志。
一
关 节 修 炼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由外 而 内 , 由 内 而 外 。 再
由外而 内主 要是外 动 , 用 意念 支配 关节 周围肌 肉、 是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以其缓慢、柔和、连绵流畅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太极拳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太极拳动作要领1.脚步:太极拳的脚步主要有丁步、虚步、仆步、行步等。
无论是什么步法,脚的动作都应该轻盈、稳定。
尽量保持脚尖着地,尽量避免用力踩地。
2.腰部:太极拳要求腰部不僵硬,而是要灵活自如。
腰要领先手、身、胸、背、头,起到统领身体的作用。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腰要随着手的动作产生扭转,形成太极拳独特的腰部功夫。
3.手部:太极拳的手部动作要求柔和、圆滑、慢行快用。
手腕应该自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受伤。
手部的动作要以指尖为主要力点,从而使动作更加流畅,增加力度。
4.姿势:太极拳的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不要过度僵硬。
在太极拳的姿势中,要注意身体的均衡,保持正直的身姿,在动作中保持稳定。
同时,要注意保持头部的直立,避免向前或向后倾斜。
5.呼吸: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深、长、缓慢。
在太极拳的动作过程中,应该做到舌抵上腭,鼻腔呼吸,气沉丹田。
呼吸要与动作相结合,以达到调整内气的目的。
二、太极拳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放松: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放松。
放松能够让肌肉更加灵活,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2.注意呼吸:太极拳的呼吸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整内气的方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注意力的集中:太极拳中的动作要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力的集中以掌握好动作的要领。
同时,注意力的集中能够提高练习的效果。
4.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练习的运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练习。
5.注意锻炼平衡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脚步是很重要的。
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增强平衡能力,但是初学者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要注意锻炼平衡能力。
6.避免用力过猛:太极拳强调的是柔和、缓慢的动作,不要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或受伤。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1、坚守太极拳入门的要领,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
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所以说,在太极拳入门的学习阶段,我们需要去除身上的僵劲。
2、太极拳入门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
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
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3、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在太极拳学习的初级阶段,还需要掌握腰轴的运用,重视腰部训练。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1、太极拳入门需做到主宰于腰,打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来带动身体。
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
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2.太极传需要一直动才能入门。
拳架可以由腰轴带动后,进一步要注意拳架微妙的转折,哪怕是一只手上微小的弧线都是腰弧的外在表现。
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3、如果有骨架不流畅的变化,病一定在腰腿,不在手脚,要由腰腿来变化,不要盲目在手脚上摸索。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1、太极拳入门需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
此即是古人所说的“守中”。
2、心转换要缓慢渐变,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
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3、虚实分清,举步分虚实,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1、太极拳入门需动作缓慢式式相连,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一式导出一式,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十二式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的内容,是在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编成的。
全套共分十二动,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和课时较少时学习,也可以作为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之前的基础练习。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1.起势;身体放松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呼吸自然(图7-3-1-1-1~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掌高与肩平(图7-3-1-1-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图7-3-1-1-4)。
2.野马分鬃;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左掌经体前向下划弧放在右掌下,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图7-3-1-2-1)。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右掌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图7-3-1-2-2~3)。
攻防含义:我方一手化解对方攻击的手臂,另一手攻击对方。
3.白鹤亮翅;上体微向左转,左掌翻掌向下,右掌向左划弧,掌心转向上,与左掌成抱球状。
同时右脚向前跟半步(图7-3-1-3-1)。
上体后坐,稍向右转,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稍向左转,两掌随转体向右上左下分开(图7-3-1-3-2)。
4.搂膝拗步;上体稍向左转,左手掌心向上,向左斜上方弧形摆起,右臂内旋掌心向下向左落至左胸前。
两手不停,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向下向右斜上方摆起,掌心斜向上,左臂内旋,随转体落至右胸前,掌心朝下,左脚同时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方向(图7-3-1-4-1~2)。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平;左掌向下由左膝前接过落至左胯旁掌心朝下(图7-3-1-4-3~4)。
5.手挥琵琶;重心前移,右脚跟进半步,上体稍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由左下向上挑举,右掌收回放在左臂肘部内侧,上体微向左转两肘微下沉(图7-3-1-5-1~3)。
攻防含义:我方用右手防开对方的进攻,同时左手攻击对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直击窍要赵建宇第一章:明理篇一、明确目的(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三、基本缠丝功法歌第二章:太极拳法第三章:例举技法第四章:推荐太极拳理论第一章:明理篇一、明确目的(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
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
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体操,但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先有意识(主要是练意识),后有动作,用意识去指挥动作的运动,这里面处处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拳术、也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
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
(请参阅我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一文)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
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
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年龄越大就越笨拙。
当作用力向你施压时,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抗争,这也是僵直的表现,这些表现是自然的产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自然界的变化却是阴阳对立和相互统一而发生变化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和统一性,比如:刚性和柔性,男性和女性,水与火等事物都是辩证的关系,都是相生相克的。
练习太极拳就是运用太极拳动作的刚柔相济,循环无端的方式,学习大自然的变化法则来适应外力对自身的干扰;从健身的角度则是让身体内外达到通顺,阴阳平衡,“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通”就身体健康,“不通”就产生疾病。
从武学的角度看,我们练拳的第一步是彻底化去身上的僵硬劲,不留丝毫,(这种程度初学者有时自己体会不到,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真松,当老师指出错误,纠正以后才体会到又放松了一层。
)当达到极松活、极轻灵以后,就可以下大功夫苦练了。
练习太极拳要分两个阶段:在未化之前要动脑筋练,特别细心的练,仔细找出练拳时的毛病,挑得一丝不剩;在入化境之后就要下苦功夫练、加大力度练,练二路、练器械、练抖杆增强膂力,练推手适应对手、知己知彼,练对抗增强体力,进而过渡到实战。
正所谓:“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
”当练就五阴五阳之躯,这时的刚是刚中有柔,如迅雷烈风,摧枯拉朽;这时的柔如棉裹铁,绵里藏针,柔中寓刚。
(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拳术、全面的气功、完整的运动形式,因此要按照由简到繁的、一步步、一层层的正确方法来练习,才可以获得成功。
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的基本内容,但是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从最简单的单式开始练习,没有这个过程就不符合辩证法,想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太极拳最基础的练习方法是:采气、站桩、基本缠丝功。
第一步:练好基本功(1)、采气:1、捧气通身;2、拉气进身;3、合气沉丹田;4、提气上丹田(2)、站桩、转丹田、静坐(3)、基本缠丝功法:1、正面缠丝;2、穿掌缠丝;3、侧面缠丝;4、横开步;5、前进步;6、倒步;7、独立步;8、小缠丝。
第二步:套路练好了基本功就好比盖大楼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按照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第三步:全面加强功力并与实践相结合当吃透了套路中的劲路,真正体现出轻灵圆活时,就可以加大套路练习的遍数,练习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基本缠丝功指的是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和一整套基本缠丝功法。
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后才练套路。
今天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这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很少有人练习单式,或只是把单式作为发劲动作来练习,很少有人练习基本功,只练套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
然而世界的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级到高级逐级发展的,没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的,基础的东西就是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任何事物、任何武术拳种都不能例外。
笔者练太极拳有多年也只练套路,不重视基本缠丝功的练习,拳架虽然表面上看得过去,还获得过什么国际太极拳比赛金奖,其实还远不是那么回事。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仔细地研练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缠丝功,从中受益非浅,再练起套路来身上的感觉就透亮多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扎实、细腻、透彻的单式练习,不懂、也没有认真的体认劲路的来龙去脉,肢体动作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每天一遍一遍地只管练套路;在练拳当中动作很快就过去了,不可能详尽地体会和研究动作、纠正姿势,老师纠正了这里,那里又出现问题。
套路的动作是连续的、各部位之间关系是复杂的,由脚而腿而腰到手,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起止路线和方向运行的,有一个地方不顺就难以通过,那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没有明师指导和言传身授,没有一个精确、牢固的单式架子作基础,不难想象少了这个过程会是什么结果,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也难得窍要。
不仅如此,太极拳更重要的不仅在于肢体关系,还在于意与气、气与力、力与形的结合;“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周身节节贯串”;也就是“内不动,外不发”:心意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心意一动,周身处处皆动,而且完全符合太极“阴阳互为其根”的哲学原理,这才是太极拳的练拳根本所在,这些内容要在运动当中得以实现,如果没有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练太极拳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钻研精神,是不可能得到太极拳的精髓和真谛的。
我练太极拳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总结起来采气、站桩和基本缠丝功的练习每天还是不能少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我的老师陈氏太极拳十九世、著名陈氏太极拳家陈小旺先生,对我们的基本功练习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他每次回国探亲指导我们的总是离不开单手缠丝,并认真为我们捏架子。
以前我对此也有一些想法,认为没有必要捏来捏去的,只要自身感觉身体中正、劲力顺达不就行了吗?我觉得自己练的已经不错了,架子规整、连贯、刚柔相济,自己觉得内劲出来了,没有必要再练基本功。
然而,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重新认真精研了基本缠丝功和站桩以后,我才真正体味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位之间的起止关系,什么是腰裆劲、什么是缠丝劲、什么叫“劲起脚根”、什么叫“节节贯串”、什么是真正的内劲贯通,以及下盘沉稳、练拳如练桩功一样的感觉都找到了;这时再练套路,身上的感觉一下子都有了,不仅拳架到位,而且体内感觉非常明显,真正是做到了空松圆活。
发劲是瞬间即出,瞬间消失,速度极快,发劲后没有任何其他的感觉,练完拳后心平气和,如平常一样。
有人借用“套路就是活步桩”这句话不赞成练站桩,也不练基本功,只练套路。
所以练拳多年没有真正的收获,有的身体歪的还歪着,斜的还斜着,糊涂的还是要糊涂下去。
不错,套路是活步桩,而且是太极拳的主干,但前题是要有基本功,要练懂、练透动作的起止和来龙去脉,以及肢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和细微差别,当基础牢固了,水到渠成,这时再练套路(我的意思是说先学会套路是可以的,但是太粗前,回过头来要认真地练基本功,然后再体验套路,当然推手实践更是检验拳架的标准。
)。
太极拳的懂劲过程细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练习都少不了,但首先是练好基本功。
必须吃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俗话说:“腰裆膝,发动机。
”你能感觉到吗?就是采气、站桩,看似简单,要想站好也不容易。
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就好比制造一辆高级轿车,高级轿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适。
怎么生产出来的呢?那就必须有精密、高档的零件和一流的生产线。
零件加工不精确、材质不高,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名牌轿车。
当你有了基础以后,套路中的问题就可以去粗求精,通过推手就可以去伪存真,我们就可以加大练习的强度,练器械、练炮捶(二路)、抖大杆,你的功夫会蒸蒸日上,向着太极的最高峰攀登。
任何事物都是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这个过程的,练太极拳更要一步一步地走,要一层一层地练,没有牢固基础的奠定,没有每天持之以恒的数量,就没有正确质量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前题;要想太极练成功,缠丝一手最为灵。
三、基本缠丝功法歌练拳不练功,到老一身空。
身法要中正,站桩缠丝功。
体认仔细辨,丝毫不放松。
劲起始脚根,腰主节节承。
意动内至外,松开不丢顶。
阴阳关系清,久练才成形。
待到关系固,水到渠自成。
基本功到家,套路自然通。
第二章:简化二十二式太极拳法赵建宇编创第一式∶预备式动作一:两脚自然松静站立片刻,用意念放松头脑、眼、耳、鼻、喉、颈椎、两肩、两肘、两手指、胸部、脊椎骨、两胯、腰、两膝、两踝、两脚指,自然呼吸。
动作二:身体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腿向左跨半步略宽于肩,重心在两腿之间。
头顶有虚领顶劲之意,好像有一片树叶在头顶,颈椎微向后顶以利顶劲上领。
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成一条直线;两肩井穴与两涌泉穴垂直成一条直线重心就自然居中;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开胯屈膝,圆裆,两胯沟放松,好像坐凳子一样,两臀下坠;两臂位于体侧;内固精神,外视安逸,气势鼓荡,精神饱满;气通丹田至涌泉,意守丹田,静心的感知丹田的内动,以静待动,静极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