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太极内功八式,太极养生好功法!

太极内功八式,太极养生好功法!太极内力为道家内家真力,是太极养生,强壮身体的独特法门。
久练之,可令弱者变强,病者变壮,内气充盈,发动神速,是为脉冲内功之不二法门。
本功法共分八节,亦称“太极内功八式”。
1、活腰功脚并列紧靠,放松安静,膝盖弯,双手在腰后命门外互握,先逆时针再顺时针旋转腰部,各三百下后丹田火盛,命门气旺,胃肠响声轰隆阵阵,久练之,可使邪火自败,毒气自泄,强根固本,根深叶茂,通脊通臂通背,百病消除,内气强壮,生机蓬勃而起。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
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
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
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
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
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
太极八法

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属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八法之按者,顾盼之化,相触之际,吾以实手粘,虚手动,意注膻中穴,空其来力,合於实脚,膻中以上虚空,呈兑上缺之象。随吾一静,清轻之劲上返,此时长腰立顶,虚脚后撤,两眼聚神似凭栏下视,入地三尺追神,而成按劲之用。按劲似机关翻板,常令犯者如落深渊。试手时,人呈螺旋状朝其身后侧翻出。使用按劲时要效仿以金克木之特点,把对方挤劲视同直木,我欲以斧锯将其劈折或截断。其方法是一手扶其打挤之肘,一手沾其肩,想膻中穴与前手心相合,眼神向下看,如同凭栏楼下瞧,手追眼神,胸肩要虚活,重心要稳,腰胯要随视线旋转,就可把对方的挤劲引入深渊。
1、掤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松右肩,坠右肘,想象肘尖擦着地皮走,右臂自下向前上掤起,指尖朝上,掌心朝前,拇指指甲要对准自己的鼻子尖,目光顺着右手食指尖内侧向前看去。②右手心向后旋转,大拇指肚对正自己的鼻尖;与此同时,左掌自动抬起至腹前,指尖朝上,两掌心有相合之意。之后以心口窝追左手拇指指甲盖;同时上右步跟左足,手脚身步的动作要协调一致。③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足跟先着地面,随之足心、足掌、足趾逐渐落地。此时,意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穴相合,右手心便自动翻转向前。鼻子尖与右膝尖、右脚大趾尖要上下垂直一条线,“三尖相照”。而右手大拇指指甲盖与自己右鼻孔前后对正,左手拇指指甲盖对正心口窝,横向对正右肘尖。眼神视线顺右手食指尖内侧向前看去。重心在右腿,右膝前弓,左腿向后伸直,两脚形成右弓箭步。④右手由上向前降落,以手心内劳宫穴回贴右膝外下方之阳陵泉,左手扶于右臂弯处。⑤意想右阳陵泉反贴劳宫穴,左腿自动向右腿靠拢,左脚与右脚并齐,左右阴陵泉相贴。⑥以左手心之内劳宫扶贴于左膝外下方之左阳陵泉,随之两手同时用相反之力欲将自己抱起。稍停,待腰部发热。此式可促进水火气化,真气运行,防治肾虚、腰疼等诸疾患。⑦两手由阳陵泉慢慢往后移动,以手心托住两胯侧之环跳穴,欲将自己托起。⑧两足蹬地,身体慢慢直立,两手同时于环跳穴处向上、向前、向下贴胯画一小圈,两掌向下插伸,手心贴于股骨两侧,稍停,大腿会有发热感。再以中指尖点按风市穴,感到肚脐回收,两手放松,恢复预备式。以上是右掌前,练完右掌前掤再如是接练左掌前掤,动作要领与右掌前掤相同,惟姿势相反。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太极内功健身八法战波老师亲传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
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
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
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
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
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
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
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
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
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
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
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5、同图1一)图一——2图一——3图一——4图5 同图1第二节十字手口诀:开胸理肺心欢笑,壮腰健肾溪水冒;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
赫寿岩传:太极十三势中的“练功八法”

赫寿岩传:太极十三势中的“练功八法”文/王殿祯杨式太极拳名家赫寿岩老师在北京开设健身太极武术近三十年,他所传授的太极十三势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舒展圆润,刚柔相济,外练其形,内练其意,保留了老架杨式太极拳的古老风格。
太极十三势套路中有很多拳势的练习方法是赫老师所独有,其劲力和技法均有独特之处。
老师在教这套拳时,对大多数学员一般只教套路,很少讲解拳术中的劲力和技法。
为此,笔者在五十年代学习这套拳时曾较详尽地请教了赫老师。
老师说:用“气、劲、虚、盘、眼、步、形、变”这八个字,也称练功的八种方法,即可体现出整套拳术中的劲力和技法。
光阴似射箭,日月如穿梭,现在每当练习这套拳时,仿佛先师还站在身边亲切、耐心地指导弟子们练功,为缅怀先师,使先师的遗传能留存于世,现根据老师传拳时的言传身教,将练功八法回忆整理成文介绍给读者,因年代久远,此文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曾和先师学习过这套拳的诸位师友予以指正。
一、气——气随势换练习太极十三势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两种方法,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顺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目向前平视,两臂由前向上徐徐平举,掌心向上,至与肩部持平时为吸气,用意念使空气渐渐送入腹部,使小腹随吸气缓缓外突;两肺部将空气吸满后,两掌心向下翻转,使掌心向下,两臂双肘下垂,两掌慢慢下按至腹部前方;下按掌时使肺部空气缓缓呼出,小腹随呼气自然内收,至此就完成了一呼一吸,如此循环连续呼吸,要逐步练习成深、慢、柔、匀。
逆腹式呼吸与顺腹式呼吸的练习要求相反,其它要求都是一致的。
套路熟练以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以及“起吸开呼”、“合吸落呼”的原则,使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起来。
从以上的讲解,就不难理解“气随势换”的含意了。
二、劲——内劲暗发太极十三势练习时的发劲动作,有其独特的方法,每当有发劲动作,使用的都是内劲。
发劲之前首先要“蓄”劲,蓄劲如拉弓,要将劲力蓄足,蓄满。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太极拳——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推广的太极拳入门套路,用以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
体育总局在现有各流派太极拳的基础上,从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而成。
整套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八法五步的特点:1、八法五步太极拳套路创编合理,习练起来动作优美大方。
2、腹式呼吸,呼吸吐纳,极尽沉缓,虚实开合极尽舒展,阴阳转换极尽轻柔。
3、习练中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一招一式,尽显太极气旋。
八法五步的习练意义(好处):1、理论上,发挥了阴阳协调理法,欲动先静,欲发先收,运柔成刚,拙中藏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实践上,在阴阳中找到相生相克之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另外具备太极的心境,心法和招式举手投足间融会贯通,拥有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
竞赛套路《太极八法五步》拳谱1. 起势2. 左棚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3. 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4. 右棚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5. 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6. 进步左右棚势7. 退步左右捋势8. 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9. 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10. 退步左右採势11. 进步左右挒势12. 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13. 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14. 中定左右独立势15. 十字手16. 收势教学目的:通过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学习,初步对太极项目产生一定了解,并培养学员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力量等综合素质,并借此课程,激发学员对中国传统运动项目的热爱与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八法五步全套动作学习适合年龄:各年龄层(零基础)学成次数:4~5次每次课时:1.5h场地要求:室内外场地均可器材要求:无徐建军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段位一级考评员,武术二级裁判。
连年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举办的全国比赛金奖,并二次荣获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武德风尚奖”。
道家太极内功八式

道家太极内功八式髙嗣斋先生是河北人,自幼习武,精少林、形意、八卦、太极诸技。
中年出家为道,云游四方,曾被杨虎城将军聘为武教官。
解放后定居在陕西凤翔县城,以给人看病为生。
笔者于七十年代在凤翔县工作时,曾有幸认识高先生。
时年高先生已逾八十高龄,虽身高不满五尺,然三缕飘髯垂下,颇具一派仙风道骨。
鹤发童颜,目光内敛,两侧太阳穴鼓起,望而可知为内功深湛之人。
经笔者请求,高先生将自己一套秘而不授的道家内功练法传与笔者,此功为髙先生一生练功的心血结晶,并命名为“道家太极内功八式”。
本功分为基本功与发力功两部份,各为四式,共八式。
简单易学,无副作用。
功法的特点在于松静自然,心意领先,一动百动,处处暗合阴阳太极之道。
基本功除了对于一般习练者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尤适用于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去除疾病,恢复健康。
发力功则对于进一步修练者而言,对强壮身体,增强内力大有助益。
基本功第一式活腰功:身体站端,两脚并拢,膝微曲,头项正直,虚灵顶劲,略收下颏,舌顶上腭,双手在身体背后相握。
静站片刻,自然放松,心静意凝,调匀呼吸。
先按逆时针方向活腰转动,此时,背后双手手心相对,左手手背贴腰,手心向外,握右手四指前端;右手中指则抵住左手手心劳宫穴,然后以腰为轴,作逆时针转动。
不仅腰动,而且腿、膝、脚腕俱动,所谓“一动百动”,成为一种全身性的整体转动。
或快或慢,或小或大,或轻或重,皆从心愿,不应勉强,更不可用拙力。
初练时一个方向可连转四、五十下,渐增到七、八十下,一百、二百,乃至更多,以个人身体舒适为度。
一般情况下,转至上百下后,小腹部会出现肠鸣声阵阵,咕咕作响,或出现命门枸紧,督脉感应,肩背上劲等自我感受。
若继续练下去的冲动减弱乃至消失,即可停下来,但停时,切记不可骤然而停,而应渐慢渐小渐停,然后静站片刻,此时,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即已完毕。
稍事休息,再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在身背后的双手互换位置,其它则与上述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要求一样。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有哪些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有哪些一直知道太极拳友内功心法这一说,而且非常保密,传内不传外,所以,也一直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内功心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一、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
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二、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三、“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四、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
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五、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六、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七、「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八、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
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
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
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九、我们经常说「松沉」。
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
左边沉,右边升。
然后,右边沉,左边升。
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十、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
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十一、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
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
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
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
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十二、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扩膝,手上劳宫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十三、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十四、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十五、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
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

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太极拳如今越来越受人欢迎,大家知道,学习太极拳如何练习内功吗?下面梳理了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台阶上,两脚齐肩宽,脚掌踏平,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度。
背脊要直,全身放松、心情安定,进入练功态。
一、脚呼吸法,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练习方法:提脚跟。
意注脚跟,要轻轻慢慢的往起提脚跟(此时感觉小腹上翻)忘掉脚跟转想脚大趾,轻轻慢慢的往起翘脚大趾(此时感觉小腹下翻。
小腹之上翻下翻谓丹田内转,亦称翻江搅海)然后忘掉脚大趾再想提脚跟,之后再提脚大趾。
如此一提一翘,反复练习9次。
提脚跟时为吸,翘脚大趾时为呼,是谓脚踵呼吸法,属高层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
古人云:"圣息以踵,由脚踵而头顶一气呵成。
"提脚跟时督脉升,翘脚大趾时任脉降。
其养生作用不言而喻。
技击作用:在稚手时,拿人时则提脚跟,发人时则翘脚大趾(指前脚、虚脚)。
二、运睾丸练习方法:意注睾丸。
睾丸要轻轻慢慢的向上抽提(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关闭)。
然后松时睾丸(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都开)。
这后再提,再松,如此反复练习9次。
女子运会阴穴,也是一提,一松。
或运乳头(黑圈以内部分)亦可。
睾丸属翘脉(阴翘,阳翘),翘脉是管人体升降的。
体用:做"金鸡独立"势时,提睾丸,做仆步下势时松开睾丸。
三、胎息法(肚脐呼吸法)练心方法:意注肚脐。
收肚脐,稍停。
松开肚脐,稍停。
如此一收,一松,反复练心9次。
感觉:当在收肚脐时,感觉左右两肾在往左右两侧开、当松开肚脐时,感觉两肾在合。
四、劳功呼吸法练习手心相对一尺侧置于膝上,展指凸掌心劳宫吐气,然后空手心劳功吸气。
如此一展一空,反复练习9次。
感觉:当做劳宫呼吸时,涌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脚心关窍相通。
技击应用:在推手中发人时,要展指凸掌劳宫吐力,抓筋闭脉时,要空手心气贯指梢,甲欲透骨。
健身作用:十指连心,手指通内脏,练指掌同时也在练内脏;手是人脑的外在表现,练手指同时也在锻炼人脑,脑是人体重点保健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战波老师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他用五十年的亲身实践和心得,创编了这套武术
和中医相结合的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它即能防身,又可健身,处处体现了阴阳五行相生相
克之理。
实践证明,太极内功八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不仅提高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而且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失眠、肠胃病等各种慢性病有显著疗效。
太极内功八法
实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法。
在战波老师悉心传授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我多年学习、
探索太极拳之所得,现将这套太极内功健身八法认真整理成册,以便传播普及。
张炳炎
二00九年七月十日
传统吴式太极拳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战波老师亲传
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
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
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
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
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
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
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
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
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
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
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
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
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
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
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
脊背即可。
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
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
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
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
部位。
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
唾液里
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
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
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
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
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
图3、
图4、图5、同图1一)
图一――2 图一――3 图一――4 图5 同图1
第二节十字手
口诀:开胸理肺心欢笑,壮腰健肾溪水冒;开胸理肺十字手,金生丽水人增寿。
一.
第一节的上半部分,首先介绍一下手太阴肺经少商穴,其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
指甲角0.1寸的置。
1.动作
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臂由两侧向上抬起,两手心朝上,然后意想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
同时脚后跟抬起,为一次,做24次(图二.――1、图二――2).少商穴有止咳、润肺等功
能。
2. 收功
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
图二――1 图二――2
二.十字手的下半部分,首先介绍一下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其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
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处。
1、动作:
两脚平行站立,略宽于肩,两手心向上,高于头平。
做法与动作1相同。
不同点是:
意守太溪穴。
太溪穴属肾经,从手太阴肺经(肺属金)到足少阴肾经(肾属水)金可生水。
3、收功,
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动作同上)
第三节白鹤亮翅
口诀:疏通膀胱与肾经,肝肾功能喜相逢;白鹤亮翅因肾元,打开章门调肝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