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六式基本功法

合集下载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一、杨式太极松身五桩杨式太极松身五桩是一种活桩,此桩是杨式太极桩功中最为基础的桩法,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练架子和推手前放松全身。

功法如下:一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松腰,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底贴地,头部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眼神宜敛,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这些内容其实就是杨式太极“十要”中的内容)。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二转腰松胯两膝微沉,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

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松肩坠肘,坐实左足,腰胯向下微沉转动,腰胯向右旋转45度,牵引两臂,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

然后,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甩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

腰部一动,手也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

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

同时,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

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手心劳宫穴。

(此势的关键是要使两臂象草绳一样随腰转而在身体前后摆荡,两臂一点力都不能用)三合气松身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陈氏太极拳6式图解

陈氏太极拳6式图解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及分动说明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十四、背折靠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十七、劈架子十八、翻花舞袖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三十二、前招三十三、后招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 2、提脚举拳 3、弓步举拳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腾起拍脚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四十六、蹬脚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插架推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 2、马步分击五十、雀地龙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3、旋腕外撑 4、变拳翻转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2、提膝分掌 3、落脚摆掌 4、独立拍脚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转体棚击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震脚砸拳五十六、收式陈氏56式(一)起势起势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

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
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 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
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眼看左前方。
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两手高 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
成开立步)。
与肩平,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
与肩同
宽,手心
向下。
第二式:左右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 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 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 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 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
齐,手心向下 ,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 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
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 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要点:向前按
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
(大约 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 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

六手太极功图解

六手太极功图解

六手太极功图解六手太极功图解(上)第一手托按手[动作过程]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腿自然伸直。

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舌抵上颚,唇齿相合,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表情自然,目平视前方。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两脚平行,脚尖向前,相距与肩同宽,成“开立式”。

(图2)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图3)3(屈腿按掌—亡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平均落于两腿之间;同时两掌掌指斜相对,轻轻下按,落于胯前;目略随下按之掌。

(图4)4(翻掌托举上体正直,两腿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翻转成掌心朝上,掌指相对,徐徐向上托起,至脸前再向内旋臂,翻掌成掌心朝上托举头顶,两臂大体伸直,两掌中指相对。

托掌同时随之仰头,目视两手中指。

(图 5 — 7 ,图 8 为高血压患者练法)5(下按旋腕两臂略外旋,两掌掌心朝下,掌指斜相对,徐徐向下按,落于胯前;随即旋至掌指朝下,掌心-6 组。

轻贴大腿侧。

还原“开立式”,目略随下按掌。

(图 9 、 10)2-5 分动为一组,一般每次练 3[规格要点]1(由“预备式”到“左脚开立”这个分动,应先将重心大部移至右腿上,左膝放松,左脚跟先离地,随之脚前掌再离地,轻轻提起全脚向左侧迈出,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为宜。

落脚时也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渐渐踏实。

符合“轻起轻落,点起点落”与“迈步如猫行”的原则,也符合起时“面——点——起”,落时“点——面——实”的方法。

两脚外缘同肩宽,平行向前,不可外撇成八字形。

“预备式”和“开立式”均要做到形松意空,进入练功态。

2(“两臂前举”时,随着两臂慢慢地向体前平举,两掌指尖微松,两腕向前舒伸,带点棚劲,意念在两腕。

好像要把一根下端踩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细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避免腕部过于松软而形成“折腕”。

3(“屈腿按掌”时,注意两臂、两掌要有主动下按的意念,如同欲将漂浮于水面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那般。

太极养生简易招式

太极养生简易招式

太极养生简易招式—孟亮根据陈氏太极第19代传人芦春2014/08/30、31、09/01在央视10套《健康之路》讲演的《太极传人的养生经》整理编撰太极是儒、释、道思想精髓的综合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太极养生的目的与作用:养气生精,按摩脏腑,疏通经络,打通任督,调节三焦,互补培元。

太极要领: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左顾右盼,前顾后盼,守中待中,柔中蓄力。

第一式无极桩【动作分解】两脚与肩同宽,上肢微微前倾,含胸、拔背、提肛,放松双肩,两膝微曲,让气自然下垂,舌抵上颌,眼睛平视,意守丹田。

把气调匀,呼吸平稳。

【理论功效】长期锻炼无极桩能缓解脊柱、背部疼痛。

【提示】生气时、大饥大饱、打雷时不宜练习无极桩。

练习时意念集中,每天15-20分钟即可。

第二式揉腹顺气【动作分解】先站桩5-10分钟,起势三遍:两手慢慢上翻,似手托大气球往上,再慢慢往下灌,至腹部停住。

双手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转圈,先是越转越大,转九圈;按住腹部站桩1分钟,双手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转圈,越转越小,转九圈。

站桩10分钟,再作逆时针旋转,同样先是越转越大,转九圈;按住腹部站桩1分钟,再是越转越小,转九圈。

站桩10分钟。

收功三遍,最后搓手搓脸揉耳梳发。

【理论功效】按摩脾胃胆肝;通润肠道,有助消化。

促进运化吸收。

第三式拾气保元【动作分解】浅蹲马步,两手提至两肋,两手慢慢下伸,将至地面时双手抓气,抓气时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拢成虚拳,再往上提,边提边吸气,踮起足跟,同时收肛;提至腋下,吐气出声,双手下按。

连续三遍。

意守丹田,收功三遍。

【理论功效】对肺粘连、气喘、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提示】初练马步固气保元功不宜时间过长。

踮足是固肾最有效的简易方法。

第四式提气归元【动作分解】浅蹲马步,两手提到两肋,吸气然后呼气,两手从身体两侧向下行走,双手抓气,再松下来,身体直立,提肛、呼气。

再重复第二遍提脚跟、吐气。

反复六遍,最后拢气收功。

【提示】太极拳动作结束时必须要收功。

“太极六式基本功”

“太极六式基本功”

“太极六式基本功”前言“太极六式基本功”是北京太极山庄的康伟老师们花费了20多年的心血研究太极拳的理论,并付诸实践,最终创编的一套功法。

此功法一共六个式子,故简称“六式”。

是按照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综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融合了易经、黄帝内经、老子的道德经、性命圭旨等于一体,按照太极阴阳之理创编而成。

它的主要功效有两个:一是按照中国的中医理论养生,即养精、气、神;二是这是一套修炼太极拳的筑基功。

许多太极拳的习练者所追求的是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太极拳因其神奇的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而备受追宠。

而更多的习练者所追求的的是养生功效。

但殊不知,不管是养生还是技击,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太极拳修炼的目的是'延年益寿不老春',防身自卫是它的副产品(梅墨生)。

做好了这六式筑基功,不仅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而且为打好太极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六式之内容1. 结露凝珠其主要内涵是运行太极第一大规律----渐变规律。

2. 日月回环其主要理念是太极的第二大规律----阴阳互变,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互为其根。

3. 环宇流行其主要理念是和谐。

世上万事万物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各行其道,各安其位。

4. 上善若水此式是要人们练成水之性。

水柔若无骨,善利万物而不争,但却蕴含巨大的能量。

5. 神合太极此式综合了前几式的所有规律。

6. 三丹归元此式意在吸取天地之精华,入上丹、中丹、下丹,守而养之-----养神、养气、养精。

二.六式的习练方法1. 初学者每周主要练习一个式子,每天30分钟以上,用意念引领动作的运行。

自然呼吸,眼睛内视,神宜内敛。

六周后每天完整练习30---40分钟(初学期间中间可以有断续)。

三个月后功效可明显显现。

2. 初级阶段可以对着镜子练习,以审视自己的动作。

最好找同伴帮助纠错。

各人体质不同,注意不要把自己练疲惫了,要在很舒适的状态下收功。

3. 要把意念放在整条手臂上,而不是仅仅在手上。

4. 第2式至第5式要注意脊柱一直在转动。

【最新推荐】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推荐】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推荐】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太极拳动作简单,是从传统的太极拳演化来的,非常精炼。

能起到养生、健身、防身的作用。

那么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呢?下面就让jy135小编告诉大家吧。

第一式卷肱势上体左转,右臂屈肘,右手由耳侧从后向前推出,同时左臂屈肘后撤,收至左肋外侧,手心向上,眼看右手方向,其余的按照相反的发向做。

第二式搂膝拗步要点:右手找耳、左手下压、出左脚,三者要同时,一开始协调不好,另左脚落地后,要以马步过度,之后转体下肢呈左弓右蹬,同时,左手画半圆搂膝,右手前推,身体感觉向后撑……反方向亦然。

第三式野马分鬃屈膝,身体重心移至左腿,转身重心再移至右腿,同时右手向左上划弧平举于胸前;左手向左下划弧收于腹前,使两掌手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左转,左脚迈出一步,重心前移,左手向上肘微屈;右手下肘微屈,按于右胯旁,眼看左手。

第四式云手简单说来,就是左右手上下交替“翻云覆雨”,双脚的虚实转换,身体重心随之调整变换,并在转换时以马步过度,左手向左从上至下内翻转腕(手外侧外撑)或右手向右从上至下内翻转腕时,目光亦随之“扫瞄”。

第五式金鸡独立云手右式,重心转左脚,压左掌,挑右掌,右腿顺势提起,自然弯膝,小腿垂直,右手做“举手”状,收腹。

转换时,收右手,放右腿,曲膝身体下沉,重心转右脚,压右掌,挑左掌,其后反方向动作同上述。

第六式蹬脚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划弧经合抱于胸前。

左腿站稳,右膝向右前上方慢慢蹬出,同时两掌撑开。

大学生太极拳6式教案全套

大学生太极拳6式教案全套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学习并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程时间:2课时课程对象:大学生教学器材:太极拳音乐、太极拳视频、太极拳教材、太极拳练习场地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引导学生了解太极拳的特点和练习太极拳的意义。

二、基本姿势1.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如马步、弓步、仆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6式动作: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动作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6式动作。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动作细节讲解1. 教师针对太极拳6式动作的细节进行讲解,如手的位置、脚的步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连贯动作练习1. 教师示范太极拳6式动作的连贯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展示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

2. 学生分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极拳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太极拳基本姿势和动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耐心、毅力等。

课后作业:1. 学生自行练习太极拳6式动作,巩固所学内容。

2. 每周至少练习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注意事项:1.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六式形、意、理诠释
(太极原理基本功法)邓一琳整理
一.结露凝珠 1 形:全身自然站立,重心慢慢移向右脚,左脚轻轻向左开半步,重心随之缓缓移至两腿中间,全身保持自然、松弛、舒适之态;两手臂松缓向两侧抬起,至头顶上方双手掌心相对,双手自体前约10公分距离松缓下行,掌心向下,渐至腹前缓缓恢复原位。

(每式循环3次)
2.意:自然界四季之变化,昼夜之更迭,万物之生衍消亡,皆为连续渐变之过程,犹如露珠之凝结,渐生而渐长、渐盈而渐消,其渐变过程恒常不变。

3.理:太极运动所依自然匀慢之法,实为人体生命运动之形态与宇宙万物渐变法则之契合,而唯渐可知动之机,变之微。

孔子曰:“知几其乎神矣。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这里的“几”,就是事物发展的萌芽状态和细微变化,认识把握这种动机和微变规律的能力就是“知机知势”。

通过渐变过程的体验,逐步提高感知事物微变化的能力。

二.日月回环 1 . 形:右手臂由体侧向(左)内开始弧形运行,身体随之缓缓左转,至头顶前方,身体缓缓右转,右手继续向右侧运行一个立圆,手臂下落并收于体侧,身体重心归原;左手臂由体侧向(右)内运行一个立圆(要点同前,意念一直向前)。

2.意:宇宙万物生息繁衍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两种矛盾着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转化犹如昼夜黑白之更迭,子时阴极则生阳,午时阳极则生阴,阳由阴中出,阴自阳中来,循环往复,而天长地久。

3.理:太极运动之变化持“圆”为宗,圆弧运动是宇宙自然运行之固有法则,天地万物在圆运动中实现阴极则必阳,阳极则必阴的自然变化,在阴阳互变中生生不息,化化无穷。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明确指出:物不可极,物极则必
反(返),要遵从和契合自然变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事物才能顺畅的循环发展。

三.上善若水 1.形:右手向右前缓缓抬起,由右向左前行一个斜前方圆弧,继续向左划弧并向起点回收;同时在右手行至正前时,左手向左前缓缓抬起,由左向右前行一个斜前方圆弧;待左手行至头正前方时,右手正好位于下方,继续向前缓缓抬起;左右手如此循环往复交叉行圆。

收势时双手缓缓归于体侧。

2.意:水乃万物生命之源,而为万性孕育之本。

水之流动则绵绵不绝,涓涓不息。

水之应物,则随物而曲,就溪而伸,而水之本性,则恒常不变。

3. 理: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之形,外柔顺而利万物,随而不争;水之性,内坚刚而载万物,且不自损。

太极运动之性,以水之德为本。

其外柔顺至极,绵绵不断、随曲就伸,而其内则容而能载。

人之心性如水之性,则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

太极运动的过程就是自身感悟和修炼这种极善之性的过程。

四. 环宇流行 1. 形:身体左转,重心向左缓缓移动,同时双手臂自下向左顺时针缓行立圆,行至9点位置,继续向上运行至12点位置,同时身体右转至面前位置,重心继续向右缓移至3点位置,继续下行至6点位置,归原; 双手再由右向左缓行立圆。

2. 意: 自然万物之生命运动千差万别,而都按各自的运动方式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周流中达到自然的和谐和统一,犹如宇宙星系之运行,虽轨迹不同,但却形成了自转与公转高度协调的整体系统。

3.理:太极拳之动,遵循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运行原则。

而这一过程又始终体现着“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思想。

太极运动中各
种不同要素各行其道、各安其位,协调统一,达到整体“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

通过动作的习练深刻体会“和谐”思想的内涵和营造“和谐”的手段。

五.神合太极1.形:(似云手)右手由体侧向左顺时针缓行立圆,手至头前12点位置时,左手向右逆时针缓行立圆,双手大约在3点与9点位置交叉往复,对称运行。

左时,身体左移,右时身体右移。

收势时身体归于原位,成自然站立状态。

2.意:太极图准确地诠释了阴阳变化的自然法则。

太极运动就是在意识的导引下,自身运行这些规律的过程。

即:阴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以纯乎自然的圆运动渐变方式,进行着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循环往复、无终无端的相互转化,从而达到自然、和谐、平衡的状态。

3.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一道以贯之”。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自然变化和人类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并用直观、简易的太极图,将宇宙自然繁衍变化的根本性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用以指导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

六.三丹归元1.形:⑴两手臂向两侧抬起,至额前,掌心向内拢向印堂穴(眉心),犹如一缕清新之气缓入印堂,双手掌心向下缓缓随意下行,至腹前,回复原位;⑵两手臂向两侧斜前抬起,至胸平,掌心向内拢一缕清新之气入檀中穴,入骨髓缓缓随意下行,至腹前,回复原位;⑶两手臂缓缓向前抬起,至腹前双手掌心向内,拢一缕清新之气归入下丹,意守命门,静存数秒,双手回复原位。

2.理:养生在凝神。

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

收神、聚神、凝神、养神。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复命,培元固本。

人体之元精、元气皆归于肾,藏而养之,阴平阳秘而祛病延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