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合集下载

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

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

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陈氏十八式,又称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起源於明朝陈道璫,创於北京。

陈氏十八式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枪、太极扇等多种拳术形式,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健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效。

以下是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1. 架式站太极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平行向前,手指伸直,身体重心在前脚,后脚保持虚脚状态。

2.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3. 左右开弓身体向左前方倾斜,左脚向外开弓,右脚跟进,双手向左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4. 收回左臂身体向右后方旋转,左脚收回,右脚跟进,双手收回左臂,手臂伸直。

5. 收回右臂身体向左前方旋转,右脚收回,左脚跟进,双手收回右臂,手臂伸直。

6. 太极阴阳双手手心向内,身体向前倾斜,犹如太极阴阳鱼,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7.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身体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8. 左右开弓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脚向外开弓,左脚跟进,双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9. 收回左臂身体向左后方旋转,左脚收回,右脚跟进,双手收回左臂,手臂伸直。

10. 收回右臂身体向右前方旋转,右脚收回,左脚跟进,双手收回右臂,手臂伸直。

11. 太极阴阳双手手心向内,身体向前倾斜,犹如太极阴阳鱼,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2.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身体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3. 左右开弓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脚向外开弓,左脚跟进,双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14. 收回左臂身体向左后方旋转,左脚收回,右脚跟进,双手收回左臂,手臂伸直。

15. 收回右臂身体向右前方旋转,右脚收回,左脚跟进,双手收回右臂,手臂伸直。

16. 太极阴阳双手手心向内,身体向前倾斜,犹如太极阴阳鱼,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7.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身体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8. 左右开弓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脚向外开弓,左脚跟进,双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目录:一、桩法二、重心转移三、单手缠丝功四、双手缠丝功五、步法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前言介绍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

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

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

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

握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压于食指上。

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

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

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包含关节活动操和缠丝劲训练,关节活动操又包括旋转头颈、活动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缠丝劲训练又包括侧面缠丝、前后双手缠丝等。

一、关节活动操
1、旋转头颈
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右前后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2、活动腕关节
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服为度。

3、活动肩关节
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反方向再转八圈。

4、活动膝关节
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

5、活动踝关节
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

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

二、缠丝劲训练
1、侧面缠丝
动作一:两脚横开成左弓步;左手弸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眼看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外开至身体左侧后方;眼看左手。

动作三: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手顺缠里合于左膝上方;眼顺左手看左前下方。

动作四:身体略左转;左手逆缠上倗至左膝上方。

2、前后双手缠丝
动作一:先立正成预备姿势,然后提左脚向前上步,左手左顺右逆缠丝,向前划弧上掤后捋;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右转;两手后捋,重心后移。

动作三:接上势。

身体左转;两手走下弧左逆右顺缠向前掤,重心在左腿。

动作四:接上势。

身体右转;两手右逆左顺缠向上后捋。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右式正旋圈1、正马步站立,目视前方。

右脚向右侧跨一步,右脚尖朝右侧前方。

成右侧马步;左手按于腰侧。

腰微左转,右手顺缠屈小臂转至胸前,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形成上掤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右上侧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转至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上扬松肩坠肘,眼注视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右肋侧,相距十公分左右,手腕手指下塌,走下弧线收至胸前,手指仍扬向右前斜上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点:以练习右手顺缠下收,逆缠上开的单正旋法为主,眼转向前斜角,身左右回转,步行为侧马步;出手的角度右侧前45度;出手的高度不过眼,收手低不过肚脐;出手的顺序是手领肘,肘领肩,收手的顺序是沉肩收肘再收手;出手走逆缠上开,收手变顺缠收掤的挤采正旋。

练习时注意:要达到各关节要相连、相随、相催。

劲力要始于足、发于腿、传于腰、达于梢。

只有这样不断地坚持练习才能达到外形松柔内里刚的刚柔相济的效果。

左式正旋圈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右式反旋圈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1、成右侧马步,腰微左转,右手顺缠曲小臂至胸前。

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

形成上掤之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微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下、上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手转致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向上碾转,走上弓弦线,松肩坠肘,眼注释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至右胸下方(乳头下方),手指仍上扬至右前斜上方,然后右手逆缠落至胸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领:以练习右手逆缠下开,顺缠上收的单反旋法为主。

眼转向右前斜角,身左右左右回转,步型为右侧马步出手的角度、高度、顺序,顺逆缠法相同。

唯独正旋不同之处,反旋圈是由下出手由上收手。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一、无极桩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

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

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二、太极桩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

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

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

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

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

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

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

正如拳谚所云:? “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三、缠丝功:太极缠法太极缠丝功的习练非常有利于太极拳功夫的长进。

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

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

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第一式起势(1)并步站立,两肩放松下沉,含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拇指内合,其余四微并拢,指尖有外翻之意,目视前方。

要点:头正颈直,顶劲虚虚向上领起,头顶百会穴要用意轻轻上顶,有绳提之意,两耳静听身后,自然呼吸,嘴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轻抵上颚,下颌微内收。

太极起势是练拳前的准备阶段,练拳前必须去掉任何思绪,平心静气,以静待动,全身内外放松,保持立身中正,意守丹田。

(2)接上式,重心右移,身体微下沉,松两胯,两膝微屈,同时提左膝,脚尖不过踝关节,左脚放松下垂,向左侧跨出,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后渐渐踏平,两脚平行,脚掌着地,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向左侧跨步有探听之意,前脚掌落地,后脚掌由前向后渐渐踏平。

(3)接上式,含胸,塌腰,身体微下沉,同时沉肩坠肘,两臂徐徐向上方抬与肩平。

双手上提时两手腕部微凸出,I目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要点:双手上棚时,胯关节微外撑,档内侧微合,两膝微里扣,松胯开裆,臀部自然上泛,立身中正,耳听身后,兼顾上下左右、四面八方。

(4)接上式,身体微下蹲,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方,与脐平,手指略上翘,小臂微内收,两手与两脚相合,目视前方。

要点:两臂上拥时,意在小臂与腕之间下按时意在两掌根处,上棚时要有下沉的意识,下按时要有顶劲的意识。

两手下按要气沉丹田,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周身相合。

第二式金刚捣椎(1)接上式,身体微左转,松左胯,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手同时向左前方棚出,左掌心向外与肩平,右掌心向上与下颌同高。

要点:两臂、两手在腰脊的带动下上下、内外做旋转运动,即陈式太极拳的缠丝运动,反映出的虚实刚柔,开合、起落等劲别,即是太极拳的缠丝劲。

此式运行中随着两臂的旋转,身法也在作缠丝运动,两脚同样有虚实变化。

(2)接上式,含胸,塌腰,身体右转并下沉,同时右掌内旋,左掌外旋,重心移于左腿,同时右脚尖抬起,以脚跟为轴往外旋转,两腿变成左实右虚,两手随身体右转,右手有接手之意,右手粘对方腕部,左手抵对方肘部向身体右侧提出。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详解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详解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详解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是陈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一种形式,包含56个动作。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动作进行详解:
1. 起势:双脚并拢,背直身挺,提起双手至胸前,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展开。

2. 野马分鬃:将左脚向左边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伸展,掌心向下,形成十字手势。

3. 白鹤亮翅:向右转体,同时将右脚迈到左脚前方,同时右手向前伸出,手掌向下,左手自然放在右手前臂上。

4. 左右穿梭:将左脚向左后方迈出一步,同时将右手从左侧向右侧下方划动,掌心向上。

5. 左右摆莲:将左脚向左后方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划动,掌心向上,手指稍微弯曲。

6. 如封似闭:将左脚向左后方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上,手指稍微收紧。

以上只是56式拳谱中的基本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技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建议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教练进行指导,他们可以逐步教授每个具体动作的正确姿势、力量运用和内在意义。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教学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教学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教学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方法之一。

下面是对其教学的详细步骤:
第一项:立身
1. 双脚并拢,稍微分开约肩宽。

2. 松松下垂的双臂保持自然放松。

3. 挺胸抬头,保持正直的身体姿势。

4. 放松腿部和肩膀,保持整体的放松状态。

第二项:动身
1. 提起缓慢提起左脚,重心转移到右腿上。

2. 同时,缓慢推开双手,以手臂为轴线向两侧展开。

3. 身体要保持稳定,呼吸自然顺畅。

4. 左脚缓慢着地,重心转移到左腿上。

第三项:分解
1. 同时推开双臂,以肩部为轴线将胳膊分别向两侧展开。

2. 手掌要平行地向外展开,手臂保持稍微下垂。

3. 手臂推展时,脊柱要保持竖直,不得有任何弯曲。

4. 注意吸气顺畅,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

第四项:合身
1. 缓慢地收回双手,同时将双臂平行地向胸前收拢。

2. 手掌轻轻靠拢,胳膊应保持柔软舒展。

3. 上半身要保持稳定,腿部和腰部要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

4. 注意呼气顺畅,保持身体的放松与稳定。

以上是陈式六首四项分解的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升太极拳的基本功,并培养沉稳平衡的身体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1关节活动操
一、旋转头颈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

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二、活动腕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食指环扣交叉与胸前。

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
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适为度。

三、活动肘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以身体带动手臂,先逆缠进而变
顺缠走外前上弧形合于腹前。

上动不停双手变逆缠走里下弧循腰两侧外开至两胯侧。

反复
练习。

四、活动肩关节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两手成勾手,勾尖置于肩前。

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

反方向再转八圈,反复练习。

五、扩胸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平抬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脚不动,两
肘外展扩胸,后振两次。

随两臂回弹,两肩成侧平举扩胸,掌心朝上,后振两次。

反复练习。

六、振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于头部左侧,臂伸直,掌心朝前,右臂垂于右侧,两肩同时后振两次。

在交换两手上下位置,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七、抡肩拍打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松肩、松臂、松胯、屈膝,脚不动,随着身体左转。


动两臂甩开拍打身体,右臂拍打左前胸、腹、肋、肩,左手背及前臂拍打右背,眼随身体
左后方看。

再向右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如此自下而上、至上而下随意拍打,次数不限,以轻松舒适为度。

八、架臂转腰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轻握拳,平抬于胸平,全面相对,脚不动,向左转
腰90度2次。

随即向右转腰90度2次。

反复练习。

九、活动髋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户口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按于肾俞穴上。


不动,以髋关节为轴,按左—后—右—前的方向旋转8圈。

再反方向旋转8圈。

反复练习。

十、活动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按在膝上,以膝关节为轴,同时向里,向外各旋转8圈。

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

反复练习。

十一、活动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脚,左脚点地,右
脚不动,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

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

反复练习。

十二、弹抖放松
立正。

左脚提起,右脚支撑体重,松胯提膝;两臂放松收缩,身体略右转。

放松弹蹬
左脚,同时向右前下甩两臂,全身各个关节都有一种放松舒展的感觉。

提换右脚弹抖放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2缠丝劲训练
单云手
1、左单云手
动作一: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膝上,高与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目视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划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为顺
缠丝劲。

动作三:接上势。

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穿掌至右胸,,为逆缠丝劲;目视身
体左侧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

松左胯,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目视左手。

如此,整个左单云手动作完成。

一开一合为1拍,一般子每个动作单练时,练够两个
8拍为1节。

由生到熟,由熟到顺,逐步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

动作特别熟练后,再
配合呼吸。

开劲逆缠时呼吸,内气由丹田催达手指;合劲顺缠时吸气,采自然界清灵之气由掌心顺缠收于丹田之内,充实丹田。

2、右单云手
动作要领与左单云手相同,方向相反。

双云手
动作一:由单云手起势,身体微左转;右手由右腰间顺缠划弧下沉于小腹前,左手变逆缠上倗,左手划弧顺缠里合于小腹前;目视左前方。

这样反复循环运转,练习旋转腰,两臂左右缠丝,周身协调一致。

侧面缠丝
动作一:两脚横开成左弓步;左手弸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眼看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外开至身体左侧后方;眼看左手。

动作三: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手顺缠里合于左膝上方;眼顺左手看左前下方。

动作四:身体略左转;左手逆缠上倗至左膝上方。

一开一合为1拍,共练两个8拍。

再换右手练习,动作要领相同,唯左右互换。

左右后捋
动作一:两脚成右弓步;左手置于胸前,高于肩平,右手合于右腰间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微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逆缠下捋至腰间,右手先逆缠后捋变顺缠上翻至身体右前方;目视前方。

这样循环往返,反复练习,以身领手,以腰催肩,以肩催肘,再达手,练习周身结合的后捋劲。

前后双手缠丝
动作一:先立正成预备姿势,然后提左脚向前上步,左手左顺右逆缠丝,向前划弧上掤后捋;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右转;两手后捋,重心后移。

动作三:接上势。

身体左转;两手走下弧左逆右顺缠向前掤,重心在左腿。

动作四:接上势。

身体右转;两手右逆左顺缠向上后捋。

反复练习以上动作。

也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右调换。

以裆腰为轴旋转,带动两臂缠丝,以身领手,以意导气。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