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

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陈氏十八式,又称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起源於明朝陈道璫,创於北京。
陈氏十八式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枪、太极扇等多种拳术形式,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健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效。
以下是陈氏十八式简明教程:1. 架式站太极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平行向前,手指伸直,身体重心在前脚,后脚保持虚脚状态。
2.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3. 左右开弓身体向左前方倾斜,左脚向外开弓,右脚跟进,双手向左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4. 收回左臂身体向右后方旋转,左脚收回,右脚跟进,双手收回左臂,手臂伸直。
5. 收回右臂身体向左前方旋转,右脚收回,左脚跟进,双手收回右臂,手臂伸直。
6. 太极阴阳双手手心向内,身体向前倾斜,犹如太极阴阳鱼,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7.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身体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8. 左右开弓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脚向外开弓,左脚跟进,双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9. 收回左臂身体向左后方旋转,左脚收回,右脚跟进,双手收回左臂,手臂伸直。
10. 收回右臂身体向右前方旋转,右脚收回,左脚跟进,双手收回右臂,手臂伸直。
11. 太极阴阳双手手心向内,身体向前倾斜,犹如太极阴阳鱼,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2.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身体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3. 左右开弓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脚向外开弓,左脚跟进,双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14. 收回左臂身体向左后方旋转,左脚收回,右脚跟进,双手收回左臂,手臂伸直。
15. 收回右臂身体向右前方旋转,右脚收回,左脚跟进,双手收回右臂,手臂伸直。
16. 太极阴阳双手手心向内,身体向前倾斜,犹如太极阴阳鱼,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7. 双手攀足双手从大腿两侧向上攀起,双手手指伸直,手掌向内,身体重心转移到双手上。
18. 左右开弓身体向右前方倾斜,右脚向外开弓,左脚跟进,双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指伸直。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包含关节活动操和缠丝劲训练,关节活动操又包括旋转头颈、活动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缠丝劲训练又包括侧面缠丝、前后双手缠丝等。
一、关节活动操
1、旋转头颈
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右前后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2、活动腕关节
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服为度。
3、活动肩关节
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反方向再转八圈。
4、活动膝关节
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
5、活动踝关节
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
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
二、缠丝劲训练
1、侧面缠丝
动作一:两脚横开成左弓步;左手弸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眼看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外开至身体左侧后方;眼看左手。
动作三: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手顺缠里合于左膝上方;眼顺左手看左前下方。
动作四:身体略左转;左手逆缠上倗至左膝上方。
2、前后双手缠丝
动作一:先立正成预备姿势,然后提左脚向前上步,左手左顺右逆缠丝,向前划弧上掤后捋;目视前方。
动作二:接上势。
身体右转;两手后捋,重心后移。
动作三:接上势。
身体左转;两手走下弧左逆右顺缠向前掤,重心在左腿。
动作四:接上势。
身体右转;两手右逆左顺缠向上后捋。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右式正旋圈1、正马步站立,目视前方。
右脚向右侧跨一步,右脚尖朝右侧前方。
成右侧马步;左手按于腰侧。
腰微左转,右手顺缠屈小臂转至胸前,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形成上掤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右上侧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转至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上扬松肩坠肘,眼注视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右肋侧,相距十公分左右,手腕手指下塌,走下弧线收至胸前,手指仍扬向右前斜上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点:以练习右手顺缠下收,逆缠上开的单正旋法为主,眼转向前斜角,身左右回转,步行为侧马步;出手的角度右侧前45度;出手的高度不过眼,收手低不过肚脐;出手的顺序是手领肘,肘领肩,收手的顺序是沉肩收肘再收手;出手走逆缠上开,收手变顺缠收掤的挤采正旋。
练习时注意:要达到各关节要相连、相随、相催。
劲力要始于足、发于腿、传于腰、达于梢。
只有这样不断地坚持练习才能达到外形松柔内里刚的刚柔相济的效果。
左式正旋圈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右式反旋圈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1、成右侧马步,腰微左转,右手顺缠曲小臂至胸前。
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
形成上掤之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微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下、上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手转致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向上碾转,走上弓弦线,松肩坠肘,眼注释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至右胸下方(乳头下方),手指仍上扬至右前斜上方,然后右手逆缠落至胸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领:以练习右手逆缠下开,顺缠上收的单反旋法为主。
眼转向右前斜角,身左右左右回转,步型为右侧马步出手的角度、高度、顺序,顺逆缠法相同。
唯独正旋不同之处,反旋圈是由下出手由上收手。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一、无极桩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
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
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二、太极桩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
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
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
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
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
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
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
正如拳谚所云:? “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三、缠丝功:太极缠法太极缠丝功的习练非常有利于太极拳功夫的长进。
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

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陈式太极基础22式(套路图解)第一式起势(1)并步站立,两肩放松下沉,含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拇指内合,其余四微并拢,指尖有外翻之意,目视前方。
要点:头正颈直,顶劲虚虚向上领起,头顶百会穴要用意轻轻上顶,有绳提之意,两耳静听身后,自然呼吸,嘴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轻抵上颚,下颌微内收。
太极起势是练拳前的准备阶段,练拳前必须去掉任何思绪,平心静气,以静待动,全身内外放松,保持立身中正,意守丹田。
(2)接上式,重心右移,身体微下沉,松两胯,两膝微屈,同时提左膝,脚尖不过踝关节,左脚放松下垂,向左侧跨出,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后渐渐踏平,两脚平行,脚掌着地,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向左侧跨步有探听之意,前脚掌落地,后脚掌由前向后渐渐踏平。
(3)接上式,含胸,塌腰,身体微下沉,同时沉肩坠肘,两臂徐徐向上方抬与肩平。
双手上提时两手腕部微凸出,I目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要点:双手上棚时,胯关节微外撑,档内侧微合,两膝微里扣,松胯开裆,臀部自然上泛,立身中正,耳听身后,兼顾上下左右、四面八方。
(4)接上式,身体微下蹲,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方,与脐平,手指略上翘,小臂微内收,两手与两脚相合,目视前方。
要点:两臂上拥时,意在小臂与腕之间下按时意在两掌根处,上棚时要有下沉的意识,下按时要有顶劲的意识。
两手下按要气沉丹田,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周身相合。
第二式金刚捣椎(1)接上式,身体微左转,松左胯,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手同时向左前方棚出,左掌心向外与肩平,右掌心向上与下颌同高。
要点:两臂、两手在腰脊的带动下上下、内外做旋转运动,即陈式太极拳的缠丝运动,反映出的虚实刚柔,开合、起落等劲别,即是太极拳的缠丝劲。
此式运行中随着两臂的旋转,身法也在作缠丝运动,两脚同样有虚实变化。
(2)接上式,含胸,塌腰,身体右转并下沉,同时右掌内旋,左掌外旋,重心移于左腿,同时右脚尖抬起,以脚跟为轴往外旋转,两腿变成左实右虚,两手随身体右转,右手有接手之意,右手粘对方腕部,左手抵对方肘部向身体右侧提出。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详解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详解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是陈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一种形式,包含56个动作。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动作进行详解:
1. 起势:双脚并拢,背直身挺,提起双手至胸前,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展开。
2. 野马分鬃:将左脚向左边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伸展,掌心向下,形成十字手势。
3. 白鹤亮翅:向右转体,同时将右脚迈到左脚前方,同时右手向前伸出,手掌向下,左手自然放在右手前臂上。
4. 左右穿梭:将左脚向左后方迈出一步,同时将右手从左侧向右侧下方划动,掌心向上。
5. 左右摆莲:将左脚向左后方迈出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划动,掌心向上,手指稍微弯曲。
6. 如封似闭:将左脚向左后方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上,手指稍微收紧。
以上只是56式拳谱中的基本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技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建议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教练进行指导,他们可以逐步教授每个具体动作的正确姿势、力量运用和内在意义。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教学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教学
陈式六首四项分解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方法之一。
下面是对其教学的详细步骤:
第一项:立身
1. 双脚并拢,稍微分开约肩宽。
2. 松松下垂的双臂保持自然放松。
3. 挺胸抬头,保持正直的身体姿势。
4. 放松腿部和肩膀,保持整体的放松状态。
第二项:动身
1. 提起缓慢提起左脚,重心转移到右腿上。
2. 同时,缓慢推开双手,以手臂为轴线向两侧展开。
3. 身体要保持稳定,呼吸自然顺畅。
4. 左脚缓慢着地,重心转移到左腿上。
第三项:分解
1. 同时推开双臂,以肩部为轴线将胳膊分别向两侧展开。
2. 手掌要平行地向外展开,手臂保持稍微下垂。
3. 手臂推展时,脊柱要保持竖直,不得有任何弯曲。
4. 注意吸气顺畅,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
第四项:合身
1. 缓慢地收回双手,同时将双臂平行地向胸前收拢。
2. 手掌轻轻靠拢,胳膊应保持柔软舒展。
3. 上半身要保持稳定,腿部和腰部要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
4. 注意呼气顺畅,保持身体的放松与稳定。
以上是陈式六首四项分解的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升太极拳的基本功,并培养沉稳平衡的身体状态。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表-(分解动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表-(分解动作)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一、起势1、屈膝松胯2、点起左脚尖3、开步与肩同宽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中间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6、往下按至小腹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右掌托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提腿开步二、金刚捣锤1、向后翻掌2、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3、上步合手4、捏拳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三、懒扎衣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5、合手开步6、左转腰翻左右掌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滑到腹部、叉腰下沉四、六封四闭1、左手引右手2、翻掌下捋移重心3、转腰翻掌4、收手移重心5、收腿,推举五、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六、金刚捣锤1、右手引左手2、翻掌上朋移重心3、向后翻掌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摆左脚尖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七、白鹤亮翅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5、合手倒步6、左转腰翻右掌7、扣右脚尖8、移重心收步撑开八、斜行1、左转腰拨掌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翻掌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开下沉九、搂膝1、下沉抱腿2、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立掌十、上三步1、下捋2、翻掌3、左手左脚出去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5、开步推掌6、左转腰拨掌7、回来换手、收手、收步8、开步推掌十一、斜行1、向后转耀翻掌2、移重心收手3、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4、推掌打开下沉十二、搂膝1、下沉抱腿2、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立掌十三、上三步1、下捋2、翻掌3、左手左脚出去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5、开步推掌6、翻右掌、摆右脚尖,上步合手十四、掩手肱拳1、下分移重心2、翻掌捏拳拉回来再移重心3、打拳移重心十五、金刚捣碓1、分手移重心2、合手移重心3、分手移重心4、扣左脚尖移重心5、转身扫腿合手6、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十六、撇身锤1、下分上合2、往左推掌分手开步3、拊掌立掌移重心到右4、再俯掌立掌移重心到左5、捏拳,左拳叉腰,右拳旋转拉到头的右上方,目视左脚尖十七、青龙出水1、左拳变掌、右拳拉到腰间移重心2、打拳移重心十八、双推掌1、出手2、翻掌3、摆左脚尖上步平扫4、接着往后扫5、翻掌6、捏脚尖、收手、推正十九、肘底看拳1、推拉2.穿掌、分手、左转腰3、捏拳上下合二十、倒卷耾耾1、推拉2、翻掌3、收手4、倒步5、移重心扣脚尖对拉二十一、白鹤亮翅1、分手收步2、合手倒步3、左转腰翻右掌4、扣右脚尖5、移重心收步撑开二十二、斜行1、左转腰拨掌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翻掌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划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开下沉二十三、闪通背1、平合2、左转腰翻左掌3.翻掌收步打开4、右转腰翻左掌、上撩下撩5、收手提腿6、开步穿掌二十四、掩手耾拳1、移重心扣左脚尖捏拳转身2、提腿发力3、震脚合手4、开步5、下分移重心6、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7、打拳移重心二十五、六封四闭1、出手移重心2、翻掌3、摆左脚尖上步下捋4、翻掌5、收手移重心6、收步推掌二十六、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二十七、运手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翻掌收左步4、开步5、掏步换手6、开步换手7、掏步再换手8、开步再换手二十八、高探马1、左手下划移重心摆左脚尖2、上步合手3、旋转立掌开步4、分手移重心5、翻掌移重心6.收手扣脚尖7、移重心转身推拉二十九、右擦脚1、左手引右手2、下捋3、起手起脚4.合手盘腿翻掌下蹲5、拍脚三十、左擦脚1、合手盘腿2、翻掌下蹲3、拍脚三十一、左蹬一跟1.转身合手2、提腿立掌3、蹬腿三十二、上三步1、左手下划2、翻掌左手左脚出去3、摆左脚尖移重心收手收步4、开步推掌5、左转腰拔掌6、回来换手收手收步7、开步推掌三十三、击地锤1、向后转腰捏拳2、左拳下右拳上耳朵后3、移重心左拳上头的左上方右拳下砸三十四、二起脚1、合拳2、对拉移重心扣左脚尖3、转身收步换掌4、跳起拍脚三十五、护心拳1、双手下落2.往左运手3、往右运手开左步4、往左运手跟右步5、捏拳开步6.俯掌立拳移重心7、掏拳移重心8、打拳移重心三十六、旋风脚1.出手2、下捋移重心起手起脚3、合手盘腿4、翻掌外撑5、拍脚转身三十七、右蹬一跟1、合手收步2、提腿立掌3、蹬脚三十八、掩手耾拳1、捏拳转身2提腿发力3、震脚合手4、开步5、下分移重心6、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7、打拳移重心三十九、小擒打1、分手移重心2、摆脚尖上步合手3、往左旋转4、翻掌落地提腿5、开步分手6、右手引左手移重心7、翻掌上朋移重心8、推掌移重心四十、抱头推山1、合手移重心扣脚尖2、收步分手3、提腿抱头4、落地推掌四十一、六封四闭1、下捋移重心2、翻掌3、收手移重心4、收步推掌四十二、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四十三、前招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摆右脚尖翻掌收步4、开步5.换手跟步四十四、后招1、左转2、右转换手四十五、野马分鬃1、左转换手开步2、再换手右转身一大步四十六、六封四闭1、左手引右手2、上朋移重心3、下捋移重心4、翻掌摆左脚尖上步下捋5、翻掌6、移重心收手7、收步推掌四十七、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四十八、玉女穿梭1、合手移重心2、分手移重心3、合手收步4.翻掌转身5、起跳6、提腿蹬脚推掌7、上步推掌8、上步合手9、分手转身四十九、懒扎衣1、分手重心右腿2、走半拍重心左腿3、再走半拍收步4.合手开步5、左转腰翻掌6、移重心右手打开、左手划到腹部、叉腰下沉五十、六封四闭1、左手引右手2、翻掌下捋移重心3、转腰翻掌4、收手移重心5、收步推掌五十一、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右勾手出,左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五十二、运手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翻掌收左步4、开步5、掏步换手6、开步换手7、掏步再换手8、开步再换手五十三、摆莲跌岔1、换手移重心2、提腿拍脚手打开3、震脚合手4、往左旋转5、翻掌打开下跌岔五十四、金鸡独立1、上步收手2、提腿托手3、震脚劈掌4.往右划圆5、往左划圆6、开步、翻左掌、收步7、托掌提腿五十五、倒卷肱1、翻掌、收手、倒步2、移重心扣脚尖对拉五十六、白鹤亮翅1、分手收步2、合手倒步3、左转腰翻右掌4、扣右脚尖5、移重心收步撑开五十七、斜行1、左转腰拨掌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翻掌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划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开下沉五十八、闪通背1、平合2、左转腰翻左掌3.翻掌收步打开4.右转腰翻左掌、上撩下撩5、收手提腿6、开步穿掌五十九、掩手耾拳1、移重心扣左脚尖捏拳转身2、提腿发力3、震脚合手4、开步5、下分移重心6、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7、打拳移重心六十、六封四闭1、出手移重心2、翻掌3、摆左脚尖上步下捋4、翻掌5、收手移重心6、收步推掌六十一、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六十二、运手1、合手移重心2、俯掌立掌移重心3、翻掌收左步4、开步5、掏步换手6、开步换手7、掏步再换手8、开步再换手六十三、高探马.1、左手下划移重心摆左脚尖2、上步合手3、旋转立掌开步4、分手移重心5、翻掌移重心6、收手扣脚尖7、移重心转身推拉六十四、十字脚1、左手引右手2、下捋3、合手4、往左旋转5、翻掌转脚尖、落地再转脚后跟、再落地提腿6、开步分手7、合手移重心六十五、指裆锤1、收步2、拍掌转身捏拳3、提腿发力4、震脚合手5、开步6、分手移重心7、翻掌拉回来再移重心8、打拳移重心六十六、白猿献果1、翻拳移重心2、摆脚尖提腿冲拳3、落地分手4、转腰收手5、收步推掌六十七、单鞭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回腹部3、提腿开步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六十八、雀地龙1、捏拳(左拳端、右拳到头顶)2、合拳移重心3、分拳打开下六十九、上步七星1、摆脚尖2、上步冲拳七十、下步跨耾1、转圈变掌2、倒步分手3、移重心扣左脚尖、合手收步七十一、转身撂莲1、穿掌、翻掌2、转脚尖落地再转脚后跟、再落地提腿撩手3、开步4、向后翻掌移重心5、提腿拍脚七十二、当头炮1、捏拳拉到腰间移重心2、打拳七十三、金刚捣碓1、上朋移重心2、向后翻掌3、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4、上步合手5、捏拳6、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七十四、收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目录:一、桩法二、重心转移三、单手缠丝功四、双手缠丝功五、步法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前言介绍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
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
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
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
握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压于食指上。
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
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
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
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
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
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5)、独立步:与仆步相对应,是一个高步法。
独立步就是一腿伸直站立,支撑全身重量,另一腿向上提起,膝部略高于胯,脚部与另一腿膝部高度相对。
右腿支撑为右独立步,反之为左独立步。
6)、坐盘步:就象人单腿盘坐在凳子上,就是一腿在前,另一腿在后与前腿交叉,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弯度在90-120度之间,前腿和后退支撑中心比例为7:3。
右腿在前为左盘步,反之为右盘步。
二、基础桩功桩功在陈氏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它会伴随练拳者一生,因为站桩有助于培元养气,增加内功。
桩功有两种,初学者一般先练习的基本桩功是无极桩(也叫浑元桩),以后,随着功力的增加,再练太极桩(也叫开合桩)。
三、基础单式陈氏太极拳单式很多,除了共同的单式外,不同的教练所教的单式也有所不同。
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经验,现归纳出陈氏太极拳基本功单式5种:1、进步:一般要求是:凡是进步,前脚都向左前方或右前方成约45度角向前铲地滑出,同时脚尖上翘里合,脚跟内侧先着地,然后根据需要踏实。
2、退步:一般要求是:凡是退步,后脚都向左后方或右后方成约45度角向后铲地滑出,脚前掌内侧先着地,然后根据需要再踏实。
3、云手:分左右单云手和双云手。
4、冲拳:主要是左右冲拳(掩手肱拳),练发力。
5、打肘:主要是左右打肘。
四、缠丝功缠丝功是陈氏太极拳独有的一种功法,也叫“螺旋缠丝劲”。
在整个套路当中随时都能体现出缠丝劲,而这种缠丝劲也是体现高技击水平的重要因素。
缠丝劲非常深奥,费短时间能练成,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但缠丝功也有基础功法,初学者必须按要求一步一步地学习,随着功力的增加,再进一步体会其奥妙。
缠丝功的训练是在单式训练基础上进行的,其实每个单式里都有缠丝劲,而缠丝劲又是通过单式和套路进行联系的,所以单式练习和缠丝功练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缠丝劲有“顺缠”和“逆缠”之分,拇指领劲为“逆缠”,小指领劲为“顺缠”。
缠丝劲练习方法有定步缠丝(如单云手、双云手)、活步缠丝(如进步、退步、并步等。
第一课桩法(一)第一课讲解内容:桩法说明:桩法动作简单,意念如静,练时两脚踏实,立身中正,不仅能增加腿部的支撑力,而且时间长久可以增加内气,它又是老师对学生,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对自已意识、性格、品德的考验。
桩法为基础,如盖楼之地基,习字之横、撇、竖、捺。
学者不可忽视,应耐心体会,为拳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开立步桩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两脚尖向前微外摆,两脚平踏地,意脚心虚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脚趾抓地,屈膝松胯,两膝正对脚尖,但不可超过脚尖,松胯泛臀,开裆贵圆。
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实,两臂自然环抱于胸前,四指相对,两大指自然向上,从左手中指绕左臂、后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圆形。
头虚领顶劲,自然正直,眼正平视,耳听身后,牙齿嘴唇微合,舌尖轻抵上颚,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1.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由上而下顺应地球之重力平均落于两脚脚心处。
2.关于裆:要“开”。
大小便之间谓之裆,开裆贵圆,即裆有圆虚之意,两腿开立,如骑马状,前裆、后裆一开俱开,如前裆开,而后裆夹,即使叉步三尺,亦不叫开裆,开裆要注意松胯下沉,即开中有合。
3.关于臀:要“泛”。
陈氏太极拳对于臀的要求是“泛”。
“敛”相对于“突”。
敛臀,则前裆合不住,胯不能松沉向下。
突臀,则腰不放松,心气不能下降。
泛臀处于敛臀与突臀之间,是开裆松胯,立身中正的自然结果。
4.关于胸:要“含”,并不是胸向背后方向凹进,而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现。
5.关于背:要“圆”宜松沉向下,忌向后拔而成驼背状。
6.关于腰:要“塌”,即向下松沉之意,忌腰向前挺。
7.关于肩:要“松”,肩不要过于下压,或过于前扣,以自然为好,肩头转动前、后、上、下处处留有余地而不失中正,意松沉向下而使手臂延长。
8.关于腋:要“虚”,腋下不可夹。
9.关于肘:要“坠”,坠肘并不是肘尖向下为坠肘,也是贵在意念松沉向下,肘要护肋但不可贴于肋。
10.关于项:要“直”,后颈部两条大筋为佐气之通道,故不可萎靡。
11.关于颚:要“收”,下颚微收,既护住喉头,亦直起后颈部。
12.关于头:要“顶”,头为一身之主宰,故头不可低,如低头,则全身不知所附,头应自然正,虚领顶劲,头上如顶一棉花团,不可掉。
第一课桩法(二)横裆步桩(偏马步桩)1.单鞭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参照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左脚尖微外摆向前,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对左脚尖,右脚尖微内扣向前,右膝与右脚尖关照,不可有跪地之意,右腿伸但不僵直,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左腿承受约七分,右腿承受约三分。
左手成掌顺基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对镜面。
右手成勾手顺右大腿方向伸出,亦松肩、沉肘,腕子放松,勾尖自然向下。
从左手中指起,顺臂,绕背过右臂至右手勾尖成一空间曲线。
两手腕同高,但不可高于肩低于肘。
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体会身体重量顺应地球重力向下,落于两脚脚心处,体会两脚的虚实,体会步伐大小与身体重心高度的关系,体会两腿的屈与伸,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体会两臂伸中有屈,屈中有伸。
2.懒扎衣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右脚尖微外摆向前,右腿屈膝松胯,右膝正对右脚尖但不可过,左脚尖微内扣向前,左腿伸但不僵直,左膝与左脚尖关照,左膝不可有跪地之意。
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右腿承载约七分,左腿承载约三分。
右手成掌顺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心对镜面,手腕不高于肩不低于肘。
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后。
从右手中指起,过腕,顺臂,绕后背到左臂,左肘尖成一空间曲线。
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身体的中正,头的中正,眼神的中正。
体会身体重量顺应地球重力落于两脚的脚心处。
体会身体各关节的放松与支撑。
体会两腿的虚与实、伸与屈。
体会两臂的开与合、伸与屈。
体会身体重心的高度与步伐大小的关系。
3.开立步转腰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略比肩宽,屈膝松胯,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两臂夹肘,两手握拳于胸前,拳心朝下。
身体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
要点:体会立身中正。
体会身体中轴定于两脚之间,垂直于地面左右旋转。
体会身体中轴旋转时上下同步,中轴不要扭曲。
体会在旋转中头与身合、肩与胯合,膝与脚合。
体会在旋转中腿的屈伸。
误区:转腰不是拧腰,拧腰出现腰脊扭曲,容易出现运动伤害。
转腰是蹬劲起于脚,催于胯,带动腰左右旋转,手领身随,手随身转,这样才能保证上下相合、上下相随。
第一课桩法(三)左弓步桩(斜行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右脚向外撇约45度朝前,左脚向左前45度迈出,脚尖朝前微内扣,两脚之间距离约两肩宽,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对左脚尖,但不可过脚尖,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左小腿肚以不超过脚跟为界,右腿伸但不可僵直,膝盖后窝即委中穴不可软,右膝不可有跪地之意,应与右脚尖关照,上身立身中正,左肩与左胯上下垂直于地面,上身正对于左大腿方向,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左手成勾手向身前45度方向伸出,松肩沉肘松腕,勾尖自然下垂,右手成掌向身右前45度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朝前。
以右手中指起,过臂,绕背到左臂、左勾尖成一空间曲线,两手腕与肩同高但不可高于肩低于肘。
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要点:体会立身中正,体会身体大部分重量落于左脚脚心处,体会右腿撑劲撑在右脚脚心处,体会左右两腿的松与紧、屈与伸、虚与实,体会两臂的伸与屈、开与合,第一课桩法(四)左虚步桩(白鹤亮翅桩)要求:身体正对镜面,右脚向外撇约45度朝前,右腿屈膝松胯,身体重量几乎落于右脚脚心处,保持右胯、右膝、右踝、右脚尖有同一面上,左脚尖点在右脚内侧垂直平分线上,距右脚内侧约一脚远,左脚尖与左膝对皆朝正前,左膝有意上提,这样使左踝关节放松,左脚掌如踏在一个空火柴盒上,不使之踩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