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合集下载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源于陈氏家族,
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发展完善。

小架动作是其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动作,也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架动作要求身体要放松,各个关节处都要呈现出自然的曲伸状态。

首先是“起势”,动作要显得稳重而不失灵动,动作不可过慢,
也不可过快,动作要保证在一个节奏中完成。

其次是“调势”,此时
要将身体重心往左侧移动,手臂也会向左延伸出去。

接着是“分豆”,要将右手手臂从胸前向外翻转,左手则掌心向下,如托盘一样。

然后
是“捶拳”,将左手沿着身体自然往下伸展,并转向右侧,右手同时
向上抬起,做出托盘式的动作。

最后是“落势”,要将两只手臂缓慢
地交叉在身体前方,身体也随之下降,重心移到左腿上。

小架动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复揣摩,只有真正
领悟了太极拳的意境,才能完成一系列连贯自然的拳势。

如此才可达
到内外交流,身心统一的太极拳境界。

而陈氏太极拳的精髓就在于要
在拳上融入个人的理解和体悟,让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自然流畅、
具有个人风格。

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

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

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

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

在陈式太极拳体系当中,被后人称为“小架”的,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习形式。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陈式太极拳“小架”概说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

历史上陈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所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出现了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

大架拳手也要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也开始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

陈式太极拳大架因一些后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

小架由于仅在家族内传授,且师承严格,至今鲜为人知。

如今的陈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较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

当代陈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十八代传人陈克忠、陈伯祥,十九代传人陈立清、陈立宪、陈伯先等。

陈式太极拳小架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

《图说》自序:“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

”览遍全书并没有陈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套路,其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法:太极拳小架的身法以松散、沉着为特点,身体保持自然挺拔的站立姿势,重心低沉稳定,全身放松而不僵硬。

2. 步法:小架的步法较为稳定,以单步、骑马步、弓步为主,通过身体的移动来调节节奏和平衡。

3. 手法:小架的手法运用圆滑、柔和的力量,注重“听”敌人的力量,通过精妙的转化和运转,以较小的力量制约敌人。

4. 拳势:小架的拳势动作简洁流畅,注重身体的连贯性和流动性,大多数动作都是以旋转、螺旋等动作形式完成的。

5. 劲力:小架的劲力运用以柔为主,通过沉肩、沉肘、沉腕、沉胯来发力,增强攻守转换的能力。

6. 呼吸:小架注重呼吸的调节,配合动作的起伏,呼吸深缓均匀,帮助身体的放松和力的调动。

以上是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一些基本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炼,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精髓。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经常听到这两句话,开合呼吸,阴阳转换。

虽然陈氏小架以合为重,但合的前提是开。

开是什么?开是内劲的运用,开又是练内劲的方法。

伸筋拔骨是开的基础,你慢慢去体会,能多少体会一点,这就是内在功夫的开始。

故开是太极的运用,开又是修练太极的方法。

所以才有了:“开肩”“开胯”“开胸”“开背”“开肋”“开裆”--------现上盘,中盘和下盘,哪一盘是修炼的重点。

是中盘,中盘若要领错误,下盘永远练不成!在漫长的拳架修炼过程中,慢慢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修炼中盘最关键的要领,是要做到“腰裆合一”,即是躯干和下肢筋力连结,劲力贯通。

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开胯”,有的门派叫“撕胯”,这个是有方法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当胯练开后,骶骨下插,人体总重心降低,下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得上来,躯干的力量也才能真正传导至地下,而且真正的松沉,也是在开的基础上,所以说这个开太重要。

应该是一切基本功的源泉,也是大家所忽略的。

举步轻如狸猫,落步稳如泰山!身不受力的间架才能真正形成!这叫做“七星拱梁递重力”。

(开胯,松胯,松尾闾等功法在各大门派中都有,但都搞上神秘的色彩。

小架单脚阴阳练成之后,练身法,练的是周身的劲力在躯干内畅通无阻!练得周身劲力在体内贯通。

“开肩”“开胯”“开胸”“开背”“开肋”“开裆”--------开完后才合,这才有效。

没有开,而一味的合是假合,合不出效果。

拳式无非是一起一落,一去一回,一来一往。

‘以手为例,一去一回或一往一来手的运行路线是两个半圆弧,或一个圆,即去的半圆弧为开,回的半圆弧为合;弧的一端是起始,另一端是终止,内径日:“物极之谓变”,开到极点即变为合,合到极点即变为开,此是拳式躯体的开合,叫外开合。

小架的开即是合,合即是开跟松即是合,合即是松的道理一样在练拳架时,就有意思伸筋拔骨,那是为了练内在的感觉,右掌心向上,内气气束由劳宫穴通出而追神。

这叫引稍入气,在胸前中指领劲,意念从中指到小指。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陈式太极拳小架由陈氏第十四世传人陈有本所创。

他在原有家传套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创编了一套以走立圆、走小圈为主的套路,世人称之为“陈式太极拳小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陈氏小架太极慢练为本,以拳为桩,以桩为拳,以桩催劲,以心行气。

一步一桩,每打一式势断意不断,细心体会自己的拳架是否到位;体会呼吸是否合乎要求。

初习是自然呼吸,待手脚内外相合协调后,可以进为逆腹式呼吸,即丹田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之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鼓动,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

上下相随步落下时,中脘之气降至丹田再沉到涌泉。

要做到手到、脚到、气到、意念到(神气到)。

以人搭手自有不可思议的惊喜。

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如何松。

松从力中来,很多人不理解。

他们认为不要力,软软的。

以为松软,松懈就是放松。

只要把人体原来分散的个个部位成为一体,节节贯穿。

气血畅通无阻,充盈四稍。

让丹田带动四肢的运动就是放松,每次开合,调整气息,内气归丹田。

就是一次放松。

活桩慢练,调整气息,才能出功夫。

当外形的松合养成习惯自然,就要专注意念的放松,对方搭手下按。

只要你的意念在对方的脚后跟,食指一领。

可以让他脚离地,这叫,意到,力到,气到。

没有做到,不是对方的听劲和功力比你好,就是你的松还没跟丹田扯上关系。

再者周身不能相随,内外不能结合。

那么拳势必不正,也就不能做到放松。

推手的放松和拳架的放松,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推手是对抗,松很不容易。

只要能做到不丢不顶,能卸掉对方的力量,自己不失中,就是松。

所以初学者一开始是无法松的。

只能强调动作的协调和拳架的规矩,然后能慢练后,才能体会理解松。

总之,松是指练功,无功就无松,功是松体现在身体内的一呼一吸。

其它就是假相。

不会呼吸,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就是不会松。

小架的松必带有沉,而不是蹲,松沉是化劲的基础。

陈氏太极拳小架之金刚捣碓

陈氏太极拳小架之金刚捣碓

陈氏太极拳小架之金刚捣碓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陈氏太极拳小架之金刚捣碓。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之金刚捣碓[动作分解]①两掌相对抱球状,以意领手指,手指领掌,掌领肘,肘领臂,向前向上缓缓举起,与双脚对拉开;同时身体下蹲,膝不过脚尖。

裆松沉而不低于膝。

两手指同肩高,掌微向内斜,沉肩坠肘,两腋虚空能放一鸡蛋的空间。

眼视左手中指而顾右手,重心略偏右。

②重心微向左移。

下动上不动,随着身体向右转,右脚尖向右转,右脚尖向右开45°。

垂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起向正北方开一步。

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

左腿撑住,右腿蹬地,将重心移至左腿,左弓步。

同时,左掌护膝向前,向上举起,至指与肩同高。

与左手相随,右手按下,落于右胯旁,成叉腰状。

左掌微向下斜,左手指尖、左膝尖及左脚尖上下成一线垂直于地。

两脚平行东北方向,两脚尖南北成一直线。

两胯均内收。

上身中正,泛臀塌腰。

眼从左手虎口处向前看。

此时,胸朝东略偏北。

③右掌在原处顺缠转一圈,然后向前推出,至中线时转而向上举至眉同高,迅速外缠向上举起。

与此同时,重心也迅速移至右腿,身蹲下,坐于右腿上。

左腿伸直,脚尖翘起,仆步。

左掌直落下,置于左脚上方。

右臂尽量向上伸直,与左臂成一线,身体不可前俯。

④右脚蹬地,左脚尖放下,重心移至左腿。

左掌向前、向上举起,然后屈肘,前臂横于胸前,掌心向前。

右手向后、向下,右肘,前臂内旋,掌变拳,拳心向内。

同时,右脚随右手前踢,屈膝,收回右脚。

此时,大腿与地平行。

⑤左掌在右肘内侧内缠,掌心翻上,即下落于脐前一拳处,掌心向上。

同时,右拳沿中线下落于左掌心上一指处,拳眼向上。

与右拳下落相随,右脚落地震脚,两脚一肩宽,脚尖微内扣。

陈氏太极拳小架之金刚捣碓[要点]①定式时,重心看似在中间,其实略偏于右。

右脚踏实,下盘左虚右实,左手托住,而右手、左脚则虚虚扣住。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合阴阳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合阴阳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合阴阳“阴阳开合”是太极拳的核心,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就是太极。

开合是使阴和阳矛盾的双方达到统一的方法,即开合运阴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合阴阳。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开合阴阳任何拳术都讲究阴阳开合,小架的陈鑫说:“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

“阴阳开合”是太极拳的核心,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就是太极。

开合是使阴和阳矛盾的双方达到统一的方法,即开合运阴阳。

所以认真细心地求“阴阳开合”。

太极的本质特征是:?静极生动,外静内动,小架的起式,就是通过无极式,静下后,浊气下沉入地,清气上升为天,天地一分,就是阴阳。

跟宇宙一样,从无极,混沌状态,到有天地,也就是无极到太极。

无极式分阴阳后,通过松沉。

上下分开,移重心走后弧,就是两仪四向,然后就是,棚,捋,挤,按。

采,列,肘,靠。

八法就是八卦,一个起式从阴阳走到八卦。

故静中有动。

太极动静而阴阳分,?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

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图着阴鱼阳鱼也。

小架的身法,前为阴,后为阳。

前阴要收,后阳要圆。

这是基本的身形,前阴收为合,后阳圆为开。

以裆来讲,前裆必须合,后裆必须开。

中轴领正,这就是小架的立身中正。

很多人就得小架,没有中正,就是看到这个身形。

如果腰板挺直,就没开,前胸挺直,就没合。

外表看,所谓的立身中正。

其实就没阴阳而言,没阴阳,那谈什么太极。

那只是一尊雕塑,毫无生机的躯体。

丹田管阴,命门管阳,丹田为阴鱼眼,命门为阳鱼眼。

通过胎息平圆转动,阳符,阴符走圈。

气能鼓荡,这时阴阳鱼立起来旋转。

就成任督二脉的开合。

就会形成十字交集转动,太极的能源如同核能,源源不断输送。

开合有内开合与外开合。

内开合即气机之开合,一开百脉皆开,一合百脉皆合;外开合即机体之开合,一开四肢全体皆开,一合四肢全体皆合。

外开合以内开合为本,内开合以外开合为助,内外合一则内气充于肌肤,入于骨髓。

内外开合又各有所主。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无极式和裆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无极式和裆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无极式和裆劲陈氏小架太极是太极拳中颇负盛名的一支,它承祖拓新,可谓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无极式和裆劲。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无极式和裆劲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就是桩功,小架的桩功就是无极桩,起势的无极桩。

起势的无极桩有必要练练,很多武学著作都强调站桩的重要性,但站桩为什么重要却不肯明说,有的就略带而过,说起式就是无极桩:站桩时间长了容易努气,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成病,而且这种毛病和拳上的毛病还不大一样,外形上的病好办,内里的病难发觉,难纠正。

所以如果站桩与练拳结合起来,可以消化瘀气,免生不通之疾。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拳上的毛病十之八九在桩中可以纠正,站桩是增长功夫最快的途径。

也是最容易出偏。

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的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不是在写武侠小说!大部分学拳初离开老师时功夫一点都没入门,老师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就直接给你拔高了!把这秘密告诉你吧: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就这样一句话,你得用几年的时间找到了感觉!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打通任督二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估计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在哪都不知道,下面就接着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

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
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

招式少。

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
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

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
体会。

如果没有劲的支撑单单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
乃顽空。

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拳即是桩,而且是活桩。

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

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
的骨头。

骨头受挫一定痛苦。

把动作调整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

不能自
己瞎练。

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
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

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
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

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
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

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

很多东
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很难求到。

什么事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
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

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
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

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

轮子没有用。

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

外胎就是筋皮。

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最大化。

运动半径最大化,这
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

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
节囊,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放松状态
很重要。

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

就是小架的
运动轨迹,这个切线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

整个圆组成对拉拔长,阴阳对称,阴阳转换。

是太极拳背丝扣练法的初级功夫,是"后天背丝扣“,即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丹
田先天一气。

高层功夫应是以太极本体丹田先天一气运转,带动肢体运转。

需要有一定内功方可,
在内不在外。

外在也就是动作越明显,说明他内在动得很少,内在一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

这就是行家和泛家的区别,外在表现越多。

说明他还没走到无圈。

也就是还没达到太
极拳的高级境界,为什么我们大师的拳。

初级和中级的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

更不用谈
他的小寸劲和搭手就飞的功夫。

小架的开裆“泛臀”,是自然松的特定位置。

“泛臀”不是敛臀也不是撅臀,更不是
翘屁股。

字面上解释,敛:收敛,聚集。

泛:漂浮,透出。

被动松是四肢和躯干不能放到
特定位置的一种强迫的放松,实际上是不松。

小架的呼吸,“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打开内功的钥匙就必须
掌握“逆腹式呼吸法”。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


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

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
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
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

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
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任何太极的云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走圆,有的走圈。

但都要动到内里的东西,小架
从画方到画圆,在到平面,立体。

裆胯带腰的转动;不是练前面,而是练后背,在裆里转圈。

走的是花腰劲。

这样缠丝劲才能练出来,这就是小架拳的初级云手。

很难练啊,有的
练太极拳十来年了,整天辛苦地盘架子,竟然毫无功力可言。

你只需几句话的点化,把窗
户纸捅破,就可以让他功夫猛进。

小架拳只有裆做到了松,合,活,自然就走后弧。

像老爷子这支,他们的后弧,你是
看不出来。

你只看到合裆,因为重心是4,6分,只走一分。

而且后弧是从裆里面走的,里
面正确外面自然就出来。

所以他们不会调屁股,他们比较注重内在,只要内在一样。

外表
大同小异,对初学者,很难体会这个后弧。

小架腰裆胯放到那个位置,才能气沉丹田走
周天。

太极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在对与错的改变。

仅凭感觉是不行的。

裆胯内换后弧线,丹田人人有,不松不柔难以转。

外形很重要,型不对,经络就不通。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上下没相随,动作不到位。

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有误。

有其内必有其外,是内在的结构合理随顺,才有外在的形。

就知道四肢在什么情况下去合,最后心与身合。

否则是凭空想象,就像一听到裆走后弧,
就在那摆胯走屁股。

而不知道后弧是在里面走,也叫内弧。

所以明师很重要,没有明师。

以后你出师,也成不了明师。

小架拳除了松难练外,还有一个“合”。

无合,发不了小寸劲。

合不住,什么都没有。

单合容易,双合更难。

没人教确实很难悟出来,而且老师打得很快。

你无从去悟,当老
师把如何合,合劲怎么打教给你时。

这时你就要万分的认真,这就是真东西。

你为了“气贴脊背”或“裆走后弧”或“两膊相系”,问过很多老师而不得其解,;
你翻经寻典而找不到有实质性的指导内容,你求教于某大师,他语焉不详地给你说了一大
堆让你似懂非懂的东东。

这些会引起你太极拳本质变化东西看得很高深神秘,其实只需5
分钟的时间,一讲你就能练到身上的东西,很多人就是不理解。

说归说。

主要还是得下功
夫去练。

老老实实去练,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想象寻找.
真经不轻外传,但看有缘似无缘。

拳传有缘人,是千古变的规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