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

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招式少。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

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

体会。如果没有劲的支撑单单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

乃顽空。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拳即是桩,而且是活桩。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

的骨头。骨头受挫一定痛苦。把动作调整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不能自

己瞎练。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

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

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

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

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很多东

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很难求到。什么事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

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

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轮子没有用。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外胎就是筋皮。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最大化。运动半径最大化,这

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

节囊,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放松状态

很重要。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就是小架的

运动轨迹,这个切线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圆组成对拉拔长,阴阳对称,阴阳转换。

是太极拳背丝扣练法的初级功夫,是"后天背丝扣“,即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丹

田先天一气。。

高层功夫应是以太极本体丹田先天一气运转,带动肢体运转。需要有一定内功方可,

在内不在外。外在也就是动作越明显,说明他内在动得很少,内在一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行家和泛家的区别,外在表现越多。说明他还没走到无圈。也就是还没达到太

极拳的高级境界,为什么我们大师的拳。初级和中级的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更不用谈

他的小寸劲和搭手就飞的功夫。

小架的开裆“泛臀”,是自然松的特定位置。“泛臀”不是敛臀也不是撅臀,更不是

翘屁股。字面上解释,敛:收敛,聚集。泛:漂浮,透出。被动松是四肢和躯干不能放到

特定位置的一种强迫的放松,实际上是不松。

小架的呼吸,“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打开内功的钥匙就必须

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

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

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

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

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任何太极的云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走圆,有的走圈。但都要动到内里的东西,小架

从画方到画圆,在到平面,立体。裆胯带腰的转动;不是练前面,而是练后背,在裆里转圈。走的是花腰劲。这样缠丝劲才能练出来,这就是小架拳的初级云手。很难练啊,有的

练太极拳十来年了,整天辛苦地盘架子,竟然毫无功力可言。你只需几句话的点化,把窗

户纸捅破,就可以让他功夫猛进。

小架拳只有裆做到了松,合,活,自然就走后弧。像老爷子这支,他们的后弧,你是

看不出来。你只看到合裆,因为重心是4,6分,只走一分。而且后弧是从裆里面走的,里

面正确外面自然就出来。所以他们不会调屁股,他们比较注重内在,只要内在一样。外表

大同小异,对初学者,很难体会这个后弧。小架腰裆胯放到那个位置,才能气沉丹田走

周天。太极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在对与错的改变。

仅凭感觉是不行的。裆胯内换后弧线,丹田人人有,不松不柔难以转。

外形很重要,型不对,经络就不通。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上下没相随,动作不到位。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有误。有其内必有其外,是内在的结构合理随顺,才有外在的形。

就知道四肢在什么情况下去合,最后心与身合。否则是凭空想象,就像一听到裆走后弧,

就在那摆胯走屁股。而不知道后弧是在里面走,也叫内弧。所以明师很重要,没有明师。

以后你出师,也成不了明师。

小架拳除了松难练外,还有一个“合”。无合,发不了小寸劲。合不住,什么都没有。单合容易,双合更难。没人教确实很难悟出来,而且老师打得很快。你无从去悟,当老

师把如何合,合劲怎么打教给你时。这时你就要万分的认真,这就是真东西。

你为了“气贴脊背”或“裆走后弧”或“两膊相系”,问过很多老师而不得其解,;

你翻经寻典而找不到有实质性的指导内容,你求教于某大师,他语焉不详地给你说了一大

堆让你似懂非懂的东东。这些会引起你太极拳本质变化东西看得很高深神秘,其实只需5

分钟的时间,一讲你就能练到身上的东西,很多人就是不理解。说归说。主要还是得下功

夫去练。老老实实去练,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想象寻找.

真经不轻外传,但看有缘似无缘。拳传有缘人,是千古变的规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式招式及基本动作规格

陈氏太极一、 起势 1、屈膝松胯 2、点起左脚尖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6、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二、金刚捣锤 1、向后翻掌 2、左手前、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三、懒扎衣 1、穿掌,重心左腿 2、分手5、合手开步6、左转腰翻叉腰下沉 四、六封四闭 1、左手引右手 2、翻掌下五、单鞭 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4、穿掌、翻掌、移重心六、金刚捣锤 1、右手引左手 2、翻掌上朋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七、白鹤亮翅 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 脚尖3、开步与肩同宽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往下按至小腹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落地提腿开步 、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3、上步合手提腿冲拳、震脚 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左转腰翻左右掌 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下捋移重心3、转腰翻掌4、收手移重心5左手出右手回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3、提腿开步 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 掌上朋移重心3、向后翻掌 移重心,摆左脚尖 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到两腿中间 左掌推右掌托 步合手4、捏拳 再走半拍收步 左手滑到腹部、5、收腿,推举

1、穿掌,重心左腿 2、分手5、合手倒步6、左转腰翻右八、斜行 1、左转腰拨掌 2、右转腰回5、移重心收手6、左手下滑九、搂膝 1、 下沉抱腿 2、移重心十、拗步 1、下捋 2、翻掌 3、左手6、左转腰拨掌7、回来换手十一、斜行 1、向后转耀翻掌 2、移重心4、推掌打开下沉 十二、搂膝 1、 下沉抱腿 2、移重心十三、拗步 1、下捋 2、翻掌 3、左手6、翻右掌、摆右脚尖,十四、掩手肱拳 1、 下分移重心 2、翻掌十五、金刚捣碓 1、分手移重心 2、合手移重分手,重心右腿 3、走半拍,重心左腿 4、左转腰翻右掌7、扣右脚尖 8、移重心收步撑开 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3、提腿开步4、向后转腰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7、推掌打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左手左脚出去 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回来换手、收手、收步8、开步推掌 移重心收手3、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移重心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4、落地下沉左手左脚出去 4、摆左脚尖蹬重心收手收步,上步合手 翻掌捏拳拉回来再移重心 3、打拳移重心 合手移重心 3、分手移重心 4、扣左脚尖移重心、再走半拍收步 向后转腰翻掌 推掌打开下沉 地下沉、立掌 收步5、开步推掌 右掌推到胸前 地下沉、立掌 收步5、开步推掌 扣左脚尖移重心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和讲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74式) 第一部分 1、太极起式 2、金刚捣椎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椎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11、斜形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椎 第二部分 16、撇身锤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捋马 第三部分 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 第四部分

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 第五部分 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鹤亮翅57、斜形68、闪背通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捋马 第六部分 64、十字脚步65、指铛捶66、猿猴献身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椎74、收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 一、起势 1、屈膝松胯 2、点起左脚尖 3、开步与肩同宽 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中间 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 6、往下按至小腹 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右掌托 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提腿开步 二、金刚捣锤 1、向后翻掌 2、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 3、上步合手 4、捏拳 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三、懒扎衣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开步 6、左转腰翻左右掌 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滑到腹部、 叉腰下沉 四、六封四闭 1、左手引右手 2、翻掌下搏移重心 3、转腰翻掌 4、收手移重心 5、收腿,推举 五、单鞭 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 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 3、提腿开步 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 六、金刚捣锤 1、右手引左手 2、翻掌上朋移重心 3、向后翻掌 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摆左脚尖 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七、白鹤亮翅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倒步 6、左转腰翻右掌 7、扣右脚尖 8、移重心收步撑开 八、斜行 1、左转腰拨掌 2、右转腰回来换手拨掌 3、提腿开步 4、向后转腰翻掌 5、移重心收手 6、左手下滑转腰勾手起来、右掌推到胸前 7、推掌打开下沉 九、搂膝 1、下沉抱腿 2、移重心 3、往上提手、收步、提腿 4、落地下沉、立掌 十、拗步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 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招式少。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 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 体会。如果没有劲的支撑单单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 乃顽空。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拳即是桩,而且是活桩。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 的骨头。骨头受挫一定痛苦。把动作调整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不能自 己瞎练。练习太极拳 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 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 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 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 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很多东 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很难求到。什么事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 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 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轮子没有用。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外胎就是筋皮。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最大化。运动半径最大化,这 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 节囊,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放松状态 很重要。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就是小架的 运动轨迹,这个切线就是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圆组成对拉拔长,阴阳对称,阴阳转换。 是太极拳背丝扣练法的初级功夫,是"后天背丝扣“,即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丹 田先天一气。。 高层功夫应是以太极本体丹田先天一气运转,带动肢体运转。需要有一定内功方可, 在内不在外。外在也就是动作越明显,说明他内在动得很少,内在一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行家和泛家的区别,外在表现越多。说明他还没走到无圈。也就是还没达到太 极拳的高级境界,为什么我们大师的拳。初级和中级的人,看不懂的原因所在。更不用谈 他的小寸劲和搭手就飞的功夫。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七十四式分解动作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分解动作 第一式太极起势 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金刚捣碓 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 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

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三式懒扎衣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前方。 二、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棚;目视右前方。四、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棚劲;左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 五、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第四式六封四闭 一、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二、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度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左前方。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五、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第五式单鞭

太极拳诗词100首

太极诗词100首 1.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2.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3.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5.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 6.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习文兼习武,功到自然成。 7.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 8.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9.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10.莫怨读书少,书少亦能拳。生活尽法理,人忆杨露禅。 11.春雨含温润,秋风呈干裂。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12.学拳莫急功,三年一小成。大多四五月,学者杳无踪。 13.学拳六七年,功夫到中成。招熟求懂劲,融汇能贯通。 14.学拳十年功,太极求大成。能化亦能发,江湖任纵横。 15.若习太极艺,需下苦功夫。明师真传授,时间分外余。 16.一物降一物,绝招终不绝。技法求新变,闭门不可学。

17.拳理多不变,招式可更改。运用无常势,能高亦能矮。 18.大架与小架,各自有长短。步小难平稳,步大行动缓。 19.初学大功架,舒展莫心急。犹如写大仿,容易出腕力。 20.习拳先舒展,渐渐求紧凑。圈大成圈小,小到近无有。 21.学拳先练步,可以赢师父。败者步法乱,胜者稳如树。 22.外形容易练,本质最难习。花拳绣腿者,太极本意迷。 23.演成舞蹈状,技法已迷离。古来名家远,今人多叹息。 24.人外自有人,天外更有天。且忌逞骄横,太极莫轻传。 25.明朝太祖拳,三十二式传。陈拳多汲取,招名亦相联。 26.莫轻太极艺,内中有机关。用法说不尽,宝藏取不完。 27.柔化取乎道,心静取之佛。中庸得于儒,三教太极合。 28.太极人儒雅,不似鲁莽汉。过之偏文弱,须将中庸参。 29.车重能推动,拳打却难移。猛击伤要害,推按重心离。 30.发力分两种,无非短与长。长劲形不露,短劲人难防。 31.促发伤局部,缓推使人服。长短能兼备,逢敌准不输。 32.弹弓打飞鸟,请君细参详:弹者为短劲,弓者出劲长。 33.冲量计算法,击力乘时间。短时威力小,长送跌人远。 34.肌肉猛缩时,即生崩炸力。张驰差距大,力量能爆发。 35.欲速先求缓,能松方能紧。太极阴阳理,读者细思寻。 36.猛起急刹车,自然耗油多。均匀方省力,劲断不可学。 37.力大猛推门,门开人不稳。闭关门推破,此理可通人。 38.人体如门扇,脊柱若门轴。猛击门扇时,敞开使落空。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武当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的区别

太极拳有几大流派?每种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1、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2、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3、杨氏太极拳 杨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徒,后陈德瑚带杨回陈家沟家中做些杂活。陈氏十四世袓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习拳舞械。陈长兴见杨聪明伶俐,作事殷勤,为人忠诚老实,又喜爱拳术,与陈德瑚商量后,乃收为徒弟,传授太极拳。杨练拳极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经老师与东家同意后,装卷归里,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拜访陈家)。 杨露襌回家后,经亲友推荐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要求绵里藏针。扬澄甫(1883~1936)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拳,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4、吴式太极拳 杨露襌在清宫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学之,后全佑又从学於杨班候(1837~1892 )。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为吴。吴鉴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

第一课 _张志俊陈式太极拳新架八十五式讲解 (新)

第一课 一、预备式:(注意整套拳双脚抓地) 1、两手自然下垂两大腿外侧,肩下沉,目视前方,下颌微收,百会穴虚虚迎起,颈部拉长,牙齿微闭,舌顶上颚。 2、重心向右移,左脚尖领劲,徐徐提起松胯,提脚向左平行迈出,脚跟着地,踏实合好,动作的宽度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脚尖平行向前。

二、金刚捣碓:(核心) 1.左转右移: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双手划弧线提起(手提多高,松胯多少),完成以后,左虎口向前,右虎口向侧,两肘乍开,腋下空,身体正,下蹲,同时,面向左前方; 11分 (1) (1) (2) .1 2.按:手指领劲、上翘、画圆(金丝缠腕),同时身向右转(双手高度不变转至右边),向右前下按出(两手之间是自己的膝盖,双手指斜相对,手像按一个瓢一样),重心左移,目视双手;

3.捋起:改变顺逆缠(右向拇指,左向小指),身向左转,继续下沉,松垮,重心右移,双手走下弧线,向自己左侧上方托起(左手上升,左肘下沉),左手指斜向前,右手在胸前中线,肘乍开,左里膊半圆(大于90度,肘低于肩,手指高于肩)左外膊成弓,目视左前方双手中间; 16:30分 4. 旋转开步:双手变顺逆缠旋转(右向拇指,左向小指),捋,开右臂,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 度(没有脚尖上翘,见图4.1)右膝弯曲;左手掌向里,右手掌朝外,右掌与膝相对。 19分 起势方向右转90度(图4.1)

5.提膝:重心向右,裆走下弧,下沉,重心移右腿,双手向右引,提左脚。20分 5.(1) 5.(3) 5.(2) 5.(4)

6.迈步:逆缠向自己的左前方45度角迈步,左脚尖上翘里合,脚尖相对与小腿,左膝盖弯曲,跨放松,两眼目视前方。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名称【第一段】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第二段】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鹅亮翅 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第三段】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趟拗步 33、击地锤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第四段】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第五段】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叉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鹅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 63、高探马 【第六段】 64、十字脚 65、指裆锤 66、白猿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陈式太极拳的奥妙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 1. 起式 2. 金刚捣碓 3. 撇身捶 4. 青龙出水 5. 双推掌 6. 肘底看拳 7. 倒卷肱 8. 退步压肘9. 中盤10. 白鹤亮翅11. 斜行12. 闪通背13. 掩手肱拳14. 白猿献果15. 单鞭16. 运手17. 玉女穿梭18. 懒扎衣19. 前招20. 後招21. 野马分鬃22. 六封四闭23. 双摆莲24. 当头炮25. 金刚捣碓26. 收式 26式陈氏太极拳拳谱老架一路2012年03月21日21:56:44 一、起式 二、金刚捣碓 三、懒扎衣 四、六封四闭 五、单鞭 六、白鹤亮翅 七、斜行 九、掩手肱拳 十、金刚捣碓 十一、撇身捶 十二、双推掌 十三、白鹤亮翅 十四、斜行 十五、闪通背 十六、掩手肱拳 十七、六封四闭 十八、单鞭 十九、云手 二十、雀地龙 二十一、上步七星 二十二、下步跨虎 二十三、双摆莲 二十四、当头炮 二十五、金刚捣碓 二十六、收式

陈氏小架二十六式太极拳 (师父:司国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师祖:陈立宪,号“三绝”,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要领:所有动作路线非圆即弧,须肘微曲,以腰为核心。 一招一式,要清晰、做到位,放松放慢,找感觉。 脚的动作,应脚跟先着地,脚底生根,容易站稳。 拳论: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气相随。 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一气贯通。 一动无有不动,动如脱兔;一静全静,静如处子。 第一式起式 1.双脚并立,立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头正,双目平视前方。 2.左腿抬起,大腿成平直线,重心放右脚,左脚放下与肩同宽,双膝稍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一次)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十三式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硾,掩手肱拳为陈氏太极拳独特刚柔并用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也可柔而不发。单鞭、揽扎衣的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的大开大合;雀地龙和金鸡独立的下势与独立的上下屈伸;倒卷肱和白鹅亮翅的退中有进,进中有退等,组合成了一套完美的套路。几十年来在世界上传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练习者的喜爱。为练好陈氏太极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拳谱起势 亦静亦动两仪生,阴阳开合立身正, 气沉丹田周天转,不知不觉得功成。 1、金刚捣硾 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 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 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 2、揽扎衣 揽扎衣式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 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3、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 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4、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5、雀地龙 雀地龙势低身法,意在攻下将敌挫,右手抓住他手臂,猛然铲他脚底窝。 6、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身法正,左右平衡象杆秤,中处摆开劲要猛,引带击摔在于拧。 7、倒卷肱 说说守势倒卷肱,前腿弓来后足登,双手左右相照应,一边引来一边攻。 8、白鹅亮翅 白鹅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无定势,遇顶则丢劲要轻。 9、斜行 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10、掩手肱拳 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转腰出拳击敌胸。 11、双摆莲 甩起右脚双摆莲,意在胯处右脚悬,先合后开猛用力,双手拍脚响震天。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6式)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6式)动作名称第一段∕综合训练第二段∕身法训练第三段∕独立训练 0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第二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拗步 9."初收 1 0."前趟拗步

1."第二斜行拗步1 2."再收 1 3."前趟拗步 1 4."掩手肱锤 1 5."十字手 1 6."第三金刚捣碓1 7."披身捶 1 8."青龙出水 1 9."双推手 2 0."三换掌 2 1."肘底捶

2."倒卷肱2 3."退步压肘2 4."中盘 2 5."白鹤亮翅2 6."斜行拗步2 7."闪通背2 8."掩手肱捶2 9."六封四闭3 0."单鞭 31."运手 32."高探马 33."左擦脚

34."右擦脚 35."蹬一根(左) 36."前趟拗步 37."击地捶 38."翻身二起脚 39."兽头式 40."旋风脚 41."转身十字手 42."蹬一根(右) 43."海底翻花 44."掩手肱捶 第四段∕跳跃训练4 5."小擒打 4 6."抱头推山 4 7."小三换掌 4 8."六封四闭 4

9."单鞭 5 0."前招 5 1."后招 5 2."野马分鬃 5 3."大六封四闭 5 4."大单鞭 5 5."双震脚 5 6."玉女穿梭 5 7."懒扎衣 5 8."六封四闭 5 9."单鞭第五段∕复习训练

6 0."运手 6 1."摆脚跌叉 6 2."左右金鸡独立6 3."倒卷肱 6 4."退步压肘 6 5."中盘 6 6."白鹤亮翅 6 7."斜行拗步 6 8."闪通背 6 9."掩手肱捶 7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拳经》云:“若要拳练好,除非圈练小。”即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方臻神品。 陈式小架太极拳特点概述:古朴无华,小巧紧凑;身法中正,步法轻盈;以意领气,以气摧劲;静则百骸皆静,动则周身全动。以内劲为统领,以蚕丝劲为核心,动作刚柔相济,开合相寓;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若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1、身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2、手法 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成立最早的门派,其独特的拳术风格是中华武术的杰作。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 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3、步法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 从胯向下内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适中,不能大。大步不能超过一腿长,小步不能小于一竖脚。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5、眼法 “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6、劲法 “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 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7、立圆多、平圆少 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

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 陈式小架太极拳歌诀 一、金刚捣捶 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捶判雄雌。 二、懒扎衣 世人不识懒扎衣,伸者为阳屈者阴。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跟基。 三、合式(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合封中闭。 四、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五、第二金刚捣捶 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 六、白鹤亮翅 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 七、搂膝拗步

两手平分两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一齐来。 八、初收 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徐徐引进人莫晓,不收不见放中巧。 九、上三步(前堂拗步) 说放就放连上步,如猫扑鼠步法精。上纵下行两手缠,下接斜行在前堂。 十、斜行拗步 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搂膝往后行。眼随右手中指走,搂膝斜行意理同。 十一、再收 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十二、上三步(前堂拗步) 再上三步把敌追,猛虎下山腹中枵。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掩右手。 十三、掩手捶 忽然有敌自左来,右拳随即向左开。劝君有力休使尽,剩下余力扫千军。 十四、第三金刚捣捶 金刚三捣方称奇,两手循环转如轮。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阴阳在此身。 十五、披身捶

两捶披身势最雄,右拳直往小腹奔。两手分开皆倒转,一捶击中便伤人。 十六、背折靠 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眼神注定左足尖,背折一靠更无偏。 十七、青龙出水 顶精领起身法正,裆间撑合半月圆。右手撤回又一拳,此为太极变中拳。 十八、肘底看捶 肘底看捶叶底花,好似仙桃垂肘下。果能识得拳中趣,三十六宫都是春。 十九、倒卷肱 左顾右盼倒卷肱,两手更迭转无声。退中寓进阴阳变,首莫仰来腿莫颠。 二十、第二白鹤亮翅 又展白鹤右翅开,虚擎两手护胸怀。沉肘压肩蛾眉肖,一点灵机在心裁。 二十一、第二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今又来,扣合周身护官骸。两手护膝前后心,四面八方任人侵。 二十二、闪通背 前人留下闪通背,右掌劈下大转身。肩臂何由号闪通,督至长强是正中。 二十三、第二掩手捶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年)。陈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明末时任温县“乡兵守备”,曾“披坚执锐,扫荡群氛”。 明朝亡,其隐居家乡,在家传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当时流行武术之精华,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融儒家中正和谐之理念、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等文化的精粹,创编了太极拳。 此拳术经陈氏后人世代传习、演化,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新架(均有一、二路之分)和长短器械等诸多套路。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注重以意领气、以气催动下的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的主导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运动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内外相合,节节贯串。 其一路拳动作舒展飘逸,以“掤、捋、挤、按”的运用为主,“採、挒、肘、靠”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全身内外动分静合,一动全动,突出柔、缓、稳的特色;第二

路拳(亦称炮捶)动作复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採、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突出刚、快、脆、猛的特色。 2、杨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所创。杨露禅自幼喜欢武术,始学洪拳,后崇仰陈式太极拳,经介绍,历时20余年,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为师学艺,杨露禅勤学苦练,深得所传。 由于其拳路娴熟,功夫纯真,当时在京城人称“杨无敌”。杨露禅在京城教拳时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将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些刚猛动作加以改动,多以舒展柔化展现。 他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改动的套路,经过三代人的研练完善,最后由其孙杨澄浦定型为现在的传统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也有大小架之分,大架以柔为主,舒展简洁,结构严谨,动作和顺,身法中正,刚柔内含,松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有舒展柔美的独特风格。 其拳架有高、中、低之分。习练者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运动量。所以该拳既适应于医疗保健,养生益寿,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练习攻防技术。杨式小架与大架相比,动作较为刚猛,发劲较多,主要强调技击作用。 3、吴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吴式太极拳衍变发展于杨式太极拳。北京大兴人全佑(满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