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
新编陈式2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玩转陈式太极拳26式:分解教学全揭秘陈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拳术。
而其中的26式太极拳,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必练的招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分解这26式拳,并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让你也能掌握陈式太极拳的精髓。
1、起势:起势是陈式太极拳的开场白,也是整个拳架的起点。
起势要求身体松散自然,两手置于胸前,慢慢地将重心下移,至50-50的分界线上。
2、推波助澜:推波助澜是太极拳中最常见的招式之一。
两手相交后,向前缓缓推出,再将身体缓慢转向左侧。
3、左拦右托:左拦右托要求身体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左手拦住对手的攻击,右手托住对手的手臂,并拉回自己的身体。
4、穿林勿扰:穿林勿扰要求身体的转动要非常自然,臀部、腰部和肩膀都需要随着动作转动,并保持平衡。
5、手挥琵琶:在手挥琵琶的动作中,左右手要相互协调,流畅自然,不要过于僵硬或急躁。
6、肘底看锤:肘底看锤是一个快速且直接的攻击动作。
在执行这个动作的时候,身体重心要放在前脚,手肘要向前伸展,每次打击都要尽力使出。
7、单鞭:在单鞭中,身体需要向旁边旋转,同时左手向下贴着身体,右手向前伸出。
8、揽雀尾:揽雀尾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动作,需要身体以某种方式旋转,并将动作转化为攻击或防御。
9、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非常流畅和优雅的动作。
在这个动作中,手臂和身体要保持平衡,并不断旋转和移动。
10、单鞭:单鞭动作与前面相同,需要将身体向侧面旋转,并伸出右手。
11、船式:船式是一种紧凑的动作,需要身体向后弯曲以形成小舟的形状。
12、搂膝拗步:在搂膝拗步中,需要身体向前伸展,并将两手放在膝盖上,尽力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13、手挥琵琶:在手挥琵琶时,身体需要沿着特定角度转动,还需要掌握左右手的配合。
14、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需要身体以晃动的方式转向左侧,并将右手伸向空中。
15、搬拦捶:搬拦捶需要将对手的攻击视为袭击,采取迅速的动作展开反击。
吴式太极拳拳理拳法详解

吴式太极拳拳理拳法详解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源于中国道家文化,是一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内家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由吴鉴泉先生创立。
吴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拳理、拳法和拳术风格,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拳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一、拳理拳理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吴式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吴式太极拳的拳理主要包括阴阳、虚实、沉浮、松紧、缩放、起落、进退、开合、顺逆、虚实相生等方面。
1.阴阳阴阳是吴式太极拳最基本的拳理之一,也是太极拳的核心概念。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在吴式太极拳中,阴阳表现为拳势的开合、虚实、进退等方面。
阴阳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具有极强的攻防转换能力。
2.虚实虚实是吴式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拳理,指的是拳势的虚实程度。
虚实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具有欺敌之实、出奇之虚的效果。
虚实的运用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
3.沉浮沉浮是吴式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身法,指的是身体的沉降和浮起。
沉浮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沉稳有力,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
沉浮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4.松紧松紧是吴式太极拳的又一个重要拳理,指的是身体的松弛和紧张。
松紧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有力。
松紧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5.缩放缩放是吴式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身法,指的是身体的缩小和放大。
缩放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有力。
缩放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6.起落起落是吴式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身法,指的是身体的起伏和下压。
起落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有力。
起落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简化太极拳24式技击用法(一)野马分鬃1.乙上步用左拳击打甲;甲用左手格抓乙的左腕部。
2.甲右脚迅速上一步,别住乙方的左腿,同时,左手穿过乙方的左腋下向其颈部穿出,并向右后反别,可使其倒地。
[要点] 整个动作要求协调一致,充分利用弓腿进身带身靠的力量将乙方跌出。
(二)白鹤亮翅1.乙用左直拳右踢腿同时击打甲方;甲应立即用右手向上、向右挡开乙方的左拳,同时,用左手向下、向左搂其右腿,防开乙方的上下进攻。
2.随即用右手向右后采拉乙方的左手,左手搂住其左腿向上、向右弧形上抬,并向右转腰,制乙后倒。
[要点]防守动作和返攻动作要紧密衔接起来,中间不可有停顿,整个动作要求协调圆活。
(三)搂膝拗步1.乙用右拳击打甲方的腰部;甲方迅速用左手向下,向左将其右拳格开。
2.随即甲迅速用右掌向前猛击乙右。
[要点]防守动作要和进攻动作协调一致。
出掌时,要充分发挥蹬右腿和向左转腰的力量,将其击出或击翻倒地。
(四)手挥琵琶1.乙上左步用右直拳击打甲方;甲方身体重心向后坐,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上勾,避开乙方的冲拳。
2.同时,甲右手向上抓住乙方的右腕并向左用力,左手猛拍其左肘关节,利用双手的合力,使其肘关节受伤。
[要点]双手用力必须同时进行,发劲要冷弹快猛。
(五)倒卷肱1.乙突然从背后抱住甲;甲方应迅速向下蹲,以防被对方抱起。
(图8)2.随即甲身体重心向后移,左臂向前伸,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向乙方的猛顶,解脱乙方抱腰,击伤对方。
([要点]用左肘击乙方的时,头要向右后转,并要猛力向右转腰,以助顶肘之力。
(六)揽雀尾(掤、捋、挤、按)1.掤势(1)乙上步用右拳击打甲;甲立即起左手外格其腕步。
(2)随即甲右脚向前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左用抓乙右腕向下、向后带拉,右手向乙的右腋下用力掤出,可将乙击出或击倒。
[要点]甲左手向后带拉,使乙有后缩之意,此时,甲应乘乙后缩之势,借其力迅速出右手做“掤”的动作,这样“掤”的效果就好。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
在实战中有哪些制胜的技巧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学习太极推手具有防身作用。
太极拳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
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
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在实战中,要灵活的运用力的技巧,太极拳的特点不在于双方力的大小,而是在于灵活转化性。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
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
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学会化劲,不用蛮劲制胜,而是要用巧劲束缚住对方。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具有防身作用。
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可以颐养天年,是现代人养身的最佳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一、松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
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
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
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
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
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
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
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
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
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
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
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
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
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
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
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
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
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
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
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
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赵堡太极拳实战中精髓中的精髓,学会这一招,走遍天下都不怕

赵堡太极拳实战中精髓中的精髓,学会这一招,走遍天下都不怕老阳按:很多人觉得太极拳就是老人家养生用的,其实不然,确实太极拳有着一定的养生价值,但太极拳的本意还是技击,武术中分为2种,一叫套路,也就是拳招,第二是打法,不会打法,那不叫武术,而只能叫舞术了,拳招可以照着书练,但是打法却不行,那必须得师父手把手的教,还得大量喂招,实战锻炼才行。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赵堡太极拳的绝招:金刚三大对。
赵堡太极拳各招式在实战中都非常实用。
良好的使用效果来源于灵敏的反应,周身的协调、发劲的完整,这些能力的具备来源于坚持不断、规范地盘练拳架和推手练习。
随势就势使用招法是赵堡太极拳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运用,要在整体上下功夫。
实战中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游刃有余,战胜对手。
金刚三大对是赵堡太极拳非常具有特点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刚三大对,走遍天下不吃亏,只其一式终生够用也。
”可见其招法的重要。
说其重要,一则实战中经常遇到,二则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备,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之劲道俱在其内。
其实就是“外三合”。
预备式预备式:练拳的开始,也是迎战对手的开始,预备式要求虚领顶劲,全身放松。
虚领顶劲——精神提起、注意力集中。
全身放松,不但是筋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思想放松,遇敌思想紧张乃一大病,只有思想轻松自然,才能冷静观察对手的动静变化,作到了既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又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既信心百倍地战胜对手,又不要有任何思相负担,这样就了解了预备式的内涵。
拳法用法(一)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
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脚,以防对方起腿击我,右手接住对方手腕,左手控制对方肘部,借对方前冲之力,往右下方捋劲,使对方前仆倒地。
要领(1),接对方出手为掤劲,过则为顶劲,欠则会被对方压扁,做到不贪不欠,恰如其分。
要领(2),接对方手肘时一定要准确到位,右手捋中带采,左手捋中带按。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也是世界上最为流行和广
泛传播的太极拳之一。
其创始人为杨露禅先生,他在传承了杨氏家族传统
武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太极哲学和自己的实战经验,创造出了杨氏太极拳
这一独特的拳法体系。
杨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强调内外合一、动静相济、阴
阳互动的太极哲学思想,通过修炼太极拳,使身体得到健康、心灵得到安宁、精神得到提升。
同时,杨氏太极拳的实战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成
为现代社会广为人知的健身和自我防卫的方式。
在实践中,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分为单手推、双手推、单手拦、双
手拦、斜飞、左右穿梭、进退跟随等,所有动作都以开合、缓急、附着、
沉着等四种基本原则为基础,不仅要求拳式标准、动作流畅,还要注重力
量的运用和呼吸调控。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代表之一,杨氏太极拳在身体健康、心
灵修养、武术技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继续为广大人民健身和提高身心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24式杨氏太极拳练习方法详解(一)

24式杨氏太极拳练习方法详解(一)第一式:起势【拳名析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由身体未动到身体起动的第一个动作,称为起势。
本势代表由静到动的开始,象征由无极到太极,暗合天地由无极而生。
传统套路又称“太极势”、“开门势”、“初势”。
自入静调息的无极状态进入混沌初分的太极状态,表示动即为太极,分出阴阳,露出虚实。
起势中的要领将贯穿于整套太极拳之中。
一个太极拳起势,可以说“已尽含太极精蕴”。
由起势入手,通过渐修顿悟,掌握其窍要,再由此切入,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
在太极拳中,往往以第一个动作的速度、高低来决定整个套路的练习速度(分快、慢架)、架势大小(分大、中、小三种架势),因此起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动作。
【动作详解】(1)左脚开步(2)两臂掤举(3)屈膝按掌(1)左脚开步——左脚左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左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腋下松空,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视前方。
做好调心、调息、调身,形成太极形态。
①身体自然站立,重心微右移;②提左脚向左侧横移一步;③左脚前脚掌落地慢慢踏实,左脚前脚掌点地的同时胯走后弧左移重心(以后动作中,凡是重心要移动的,都必须胯走弧形转换重心)。
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脚平行。
两臂自然下沉不耸肩,腋下松空,两手保持基本掌型;目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
此势即为传统杨式太极拳的预备势。
【外形要求】①定势:保持预备势基本要求,两腋下能容约一立拳(腋下空),两掌不紧贴大腿两侧(微微离开);虚灵顶劲,头颈正直,下颌须微向后收,舌抵上颚;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胸肌放松,不可故意挺胸收腹,两肩肩井穴(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肩部最高处。
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与两脚的涌泉穴上下相对。
姿势力求自然,精神集中。
②动势:提左脚时高不过右踝骨,落脚时由前脚掌轻轻点地慢慢过渡到全脚掌,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要做到如虎步猫行,点起点落,轻提轻落,落地生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严昭法2012年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
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
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
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初学者参考,逐个体会,合理发挥。
先慢练,接手要轻,定步是练腰胯,先练大圈,把腰胯拉松拉长,熟练后,圈子才会越练越小,速度反应就圆活连贯,才能轻灵得体,得心应手,做到意到劲到,使对方来不及考虑,已被封住或击出。
一、太极起势对方两手向我胸前推来,我即双手向上前掤,两臂舒展,中指领劲,以脚底的沉劲经腰胯贯串至腕关节向上向前抖弹,用崩劲、抖弹劲,使对方仰面弹出。
二、下按式对方两手向我腹部推来,我即垂肘沉胯,双臂下按,掌心斜向前,将对方双臂封住朝前下按,使对方即刻倒地。
亦可腰椎后收,带动两胯及小腹里收的同时,两臂向下,掌指卡住对方指背下采,使对方在我脚前倒地。
三、揽雀尾左掤式左棚式有正面掤,也有侧掤,同样使用。
但正掤以挡和击胸、托颈为主,侧掤以扣脚斜掤为主,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腹袭击,我即用右手采住对方手腕下带,出左脚扣其脚跟,或踩其脚背,同时出左臂掤击对方胸部,或扣左脚,左手斜掤对方颈部和腋下,使对方无法动弹,斜向倒地。
四、右掤式对方向我右侧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即右转,用右手臂由下往上掤挡,掌心斜向上,左手紧跟其后,掌心斜向下,两手前后相距一掌,这是外形,实际我用右手封托住对方手肘,左手抓住对方手腕,有杠杆上抬之势,略带擒拿封住对方,使其无法动弹。
五、捋式对方必用力争脱,我以腰带臂向左下划弧,将其肘关节反扭,并以右掌根连同小臂往左下捋挫之,使对方侧向倒地。
六、挤式对方欲松化回抽左臂,我即右手转腕,变手背转向对方,并用左手上前搭附其右手腕处,以双臂之劲向前挤推,视当时情况,可正挤、横挤、往上挤、向下挤,把对方挤倒在地。
七、按式对方硬力将我双臂分开,我即顺势转腕平抹,将对方双臂合住,转腕下采里收,迫使对方前倾,我即用双臂以腰腿劲向前上按,或转向下按,掌握得当,可将对方发出很远,也可令他原处倒地。
八、单鞭以套路形式讲,如后面有人向我袭来,我即转身双臂向左后平抹回带,右手抓钩挂带对方右臂,左臂立掌向对方胸前击推,或用手指扣抓对方咽喉,也可用掌根击打对方颈部,这是单臂与单鞭的不同使用法。
与此同时,左腿前冲进对方裆里,向前延伸,加大力度击打对方,或用扣脚、钩腿绊倒对方,使对方仰后跌出。
此法也可在原地面对面走小圈使用,可用钩手击打其胸部或下颌,亦可用钩手向右下钩挂,左掌配合向右划弧侧推,使对方扭曲倒地。
九、提手上势对方出左拳向我胸前击来,我即用左手掤挡转腕抓住对方左手腕,右臂钩手松开,变掌黏住对方左肘,两掌前后相合,微向上提,封住对方;同时,右腿里扣,脚掌上跷变虚步易进易退,可采住对方脚背,使对方后仰跌出。
也可用两掌向左侧螺旋拧臂,使对方斜向倒地。
十、肘肩靠对方向我胸部击来,我即侧身闪化,左手抓住对方手腕,右手屈臂先用肘横靠对方上臂或脸颊部,也可顶撞其胸部,然后右肘下沉,用肩靠击对方胸部,左手贴护右肩旁,既加大靠力,又作自身防护;同时,右脚侧身时横跨进入对方裆里,加大冲击力或扣脚将对方靠绊出。
十一、白鹤亮翅对方向我胸腹部袭击,我即用左手经前往下格抹对方来手和踢腿,右脚同时扣转别住对方左脚跟或膝前,右手掌下按对方膝盖,拧转,使对方即刻倒地。
也可转掌拍打或抓拿对方裆部,使对方疼痛难耐。
也可叼掳对方左臂,往我右后叼出,同时以左脚掌点地前虚步,以暗腿易进易退,亦可踢对方腹部或小腿,使对方不跌即伤。
十二、搂膝拗步对方起腿踢我腹部,或用棍横扫我腿,我即用左手向左膝前搂抹或钩挂来腿,对方如用拳击打我胸腹部,我也用手抓住来手往外抹采,同时出左脚扣住对方右脚,用右手掌以弧形击打对方胸部或提托对方下颌,迫使对方仰后跌出。
左右用法相同。
十三、手挥琵琶对方出右拳向我胸前击来,我即用右手掤抓住对方手腕外旋扭采,出左手扣按住对方手肘,两臂合劲可以拧臂也可前送,右腿同时上半步,这是跟步也是暗腿,左腿脚掌上跷虚步,易进易退,可以踩踏对方脚背加大前送劲力,把对方发出。
十四、进步搬拦捶对方出右拳向我胸腹部击来,我即用右拳接掤,并以腰胯折叠外旋,将对方来拳扣压封住,再转腕出直拳击打对方胸部;同时,出左掌拦截对方肘部并延伸击打对方脸部,出右腿踩踢对方膝部,或下落踩其脚背,左腿上步扣其右脚跟,将对方击倒。
十五、如封似闭对方出右手抓住我右拳,我即右拳转腕外旋回抽,迅即出左手,手心肉上,往前格抹,乘势抓住对方手腕里旋扭开,双拳变掌,里旋合劲封住对方双臂转腕,迅速下采,对方想回抽,我即顺势用双臂向前将对方发出。
十六、抱虎归山对方上步进腿,出右拳直打我胸头部,我即用右手掤采住对方手腕,同时侧身向右横跨一步,使对方往左侧倾斜,我用左手击打其右臂或腋下肋部,将对方扭转远发跌出。
也可用横撤步时,右手拦腰把对方抱起,左手推其臀部,将对方摔出。
十七、肘底看捶亦称嵌捶,是暗捶,是太极拳中既能直打又可横击的凶悍之捶,是攻防两宜的闪击之术。
对方从后面击我头部,我即侧身左脚虚进步,右脚闪身横跨,偏身避让来势,左手同时托拿对方右臂,右手采其右拳,可作拧臂,反关节制服对方;也可用左手外掤,黏住对方手臂,直击对方咽喉。
右拳藏在肘下,以防对方左拳进击,亦可直击对方胸腹部,或横击对方肝肋处。
十八、左右倒撵猴是模仿猿猴且退又攻的形象,是太极拳中左顾右盼的最好体现,是前后受敌的防御应对方法。
如对方进步出右拳击我胸腹部,我即侧身涵胸撤步闪化,左手拿其右手腕外旋沉肘往后牵带,亦可打击身后来敌的脸部及眼睛,同时出右手击打对方胸部,或托打敌下颂及脸部,也可用横掌折叠劲击打其手肘弯臂擒拿,使其前仆倒地。
十九、斜飞式此式是太极拳中斜撤步叼掳动作。
对方进一步用右拳击我胸腹部,我即出左手掤抓住其手腕,沉肘下采,右手抄至对方右上臂,同时撤斜步右转,将对方往右斜叼,使对方摔跌如飞。
亦可左手抓拿敌右腕时,用右手击打其胸部,或卡其颈部,同时出右脚踩其左脚背或扣其脚跟,使对方仰面飞出。
二十、海底针在太极拳中,既是擒拿又是点穴进攻手法,对方抓住我右手腕,我即右脚上半步,左手搭按住对方指背,不使其挣脱,右手外旋上提,反扣拿其手腕,俯身下采擒拿,使其疼痛倒地。
也可将手指直插对方小腹下气海穴,或抓其***,亦可手指直插脐眼,故称海底针,左手乘势拍打其头顶百会穴,将其打倒。
二十一、闪通背接前式,对方势大力猛,奋力挣扎,出右拳击我胸部,我即用右手相掤,转腕上提,同时侧身出左脚扣其右脚跟,左臂迅即向其腋下猛击推出,将对方击打在地。
二十二、撇身捶亦称披身捶,是用拳背和手肘反砸的贯捶,是太极拳中前后应对的用法。
对方正面出拳向我胸腹部击来,我即涵胸以手肘横格避其拳峰,抻臂用拳面反击其头脸及胸部。
如背后来敌击我,便迅即转身,先以手肘顶击对方胸部,然后抻臂反砸其脸鼻部,将其打晕倒地。
二十三、云手以腰带手,两手上下互换左右变化,是太极拳以掤转采的习惯手法,一手上掤管住胸及头部,一手下掤抹带,管住下腹部,对方直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即上掤转腰外带转腕下采,使其往一侧跌出。
对方以脚踢我裆腹部,我即下手掤抹转腕上捞钩挂其小腿外旋,上手反方向抹带,使其倒地。
二十四、高探马对方出左拳向我胸前击来,我即以左手肘掤压住其左拳,转腕以手抓对方衣领,出右手托其下颌,将其摔倒。
也可击其脑门和咽喉,同时左脚踩住对方脚背,使其倒地。
二十五、左右分脚在太极拳使用中,就是左右弹腿、踢腿、鞭腿,因踢对方部位是小腹及胯根,是人体容易倒地的位置,故不用高腿,如对方以左手击我胸腹部,我即用左手掤格黏住对方手腕,往左外采,右手搭住对方手肘,往左捋带,使对方侧身背势,我即提右腿用脚尖弹踢对方小腹及左胯根,同时两手分掌,将对方外抛踹踢倒地。
二十六、转身蹬脚如后面来人偷袭我,我迅即转身,以扑面掌击其脸部,使对方受惊未定,我即起腿以脚跟猛蹬他的腹部,或蹬其膝盖,使对方非伤即倒地。
二十七、进步栽捶如对方右腿踢我腹部,我即闪身上步,用左手搂其腿膝,把对方的腿往外抹挂,同时出右拳直击对方胸腹部,对方后仰避开,我迅即往下栽击其裆部。
亦可斜击其胯根及膝部内侧,使对方顾此失彼而倒地。
二十八、打虎式如对方以腿及棍棒横扫我小腿,我迅即提腿搂膝变双拳击打对方头部及胸部,如彼我双方正面冲突,我一手抓住其衣领或前胸衣服,一手击其头部,左右前后灵活使用,亦可双拳上下圆掤,一拳上掤挡住来拳,一拳下压防对方起腿,是上下左右兼顾,攻防相宜。
二十九、回身右蹬脚对方进腿踢我腹部,出拳击我头胸部,我即向左侧身,斜行提右腿防护裆腹部,同时出左手掤接住对方左拳,右手将其左肘往左侧斜上捋之,使其侧身背势,无法避让,我即以右腿踢对方肋骨处,将其踢倒。
三十、双峰贯耳如对方以左右手双向击我,我迅即双手穿伸进对方双臂,转腕向外划弧采其双臂及两肩,同时提右膝撞击其腹部及裆部,对方如后仰避让,我即落步进裆,同时双掌变拳打其耳门穴及太阳穴,使其疼痛不堪。
三十一、野马分鬃是太极拳中,以挒、采、靠连续上步进攻的动作。
如对方用左拳向我击来,我即出左手先掤转腕采其手腕,同时上右步扣其左脚,出右臂以肩进击对方腋下,小臂挒出其胸部及颈部,对方撤步后退,我迅即转腰换左腿上步,连环追击,将其击倒。
三十二、玉女穿梭是太极拳中四面应敌的手法,对方侧面出拳袭我胸及脸部,我即左臂捞托,转臂上掤,手腕内施,使其拳及身体后仰,同时出右脚踩其左膝及脚背,上左脚扣套其右腿,出右手掌击其胸部,也可用手指直戳中脘点穴,将其击倒。
四角寓手,应似织女穿梭般快速灵活转换,动作亦能上提、下按、封喉,对拉变招,将对方打倒。
三十三、下势是太极拳中的战术战略考虑,如对方比我高大,向我头及胸部击来,我即右手钩拉向外抓采,俯身下沉,进左腿入其裆下钩绊其腿,同时左臂直穿其裆,以右腿前送之势用肩靠将对方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