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节:反应热、焓变暑假预习学案

合集下载

学案7:1.1.1焓变 反应热

学案7:1.1.1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知识点1焓变反应热自主预习:1.焓变(1)焓:与有关的物理量,符号:。

(2)焓变:与之间的焓值差,符号:,单位:(或)。

2.反应热(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或的热量,单位:(或)。

(2)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微观角度——化学键的变化若Q1>Q2,反应吸收能量,ΔH0,为反应;若Q1<Q2,反应放出能量,ΔH0,为反应。

(2)宏观角度——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相对高低①图示②结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反应。

4.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1)放热反应:ΔH 为“-”或ΔH 0,体系能量 。

(2)吸热反应:ΔH 为“+”或ΔH 0,体系能量 。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 (2)反应热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 ) (3)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4)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

( )(5)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 )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下列反应:①化石燃料燃烧 ②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 ③用C 和H 2O 在高温下制水煤气 ④锌和盐酸反应制氢气 ⑤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研磨放出氨气 ⑥煅烧石灰石 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_______。

重难点解读: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对比用E (反应物)、E (生成物)分别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Q (吸)、Q (放)分别代表反应物断键吸收的热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若实验过程导致放热(Q)
变小,则中和热(ΔH)偏大;反之若实验过程导致放热(Q)变大,则中和
热(ΔH)偏小。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2)产生误差原因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在外面。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装置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⑥测过盐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
1.分别取 40 mL 0.50 mol/L 盐酸与 10 mL 0.5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为了确保盐酸完全反 应
B.仪器 A 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 C.在测定中和热的每次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 3 次温度 D.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果也是相同的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⑤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 使测量数值偏低。
⑥中和热的数值是 57.3 kJ·mol-1,与测定时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针对训练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4.问题讨论 提高测定反应热准确度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提示:①量热计要保温隔热。 ②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损失热量如动作要快。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1.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过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反应热焓变(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1)放热反应:即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形成原因(图示)从微观上分析:从宏观上分析:从宏观上分析:预测生成(二):反应热焓变两个概念:环境体系1、定义:叫反应热,又叫焓变。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鲁科版选修4

1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燃烧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反应热的定义、表示方法、反应热符号的规定。 2.中和反应热的测量方法和过程,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顾思考,回答(找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掌握学情. 【过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正如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固有的性质一样,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科学家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教师】请学生们先看书P5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内容。我们来讨论焓变及其与反应热的关系。 【学生】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成自学的习惯 【板书】 2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的定义: 2. 焓变的定义: 表示方法: 符号规定: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讨论归纳】 1.焓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 2.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由于大气压通常变化很小,可以看做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 Qp =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3.ΔH符号的规定 ΔH > 0 反应吸热 ΔH < 0 反应放热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1新人.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1新人.

高二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 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焓变、反应热的概念。

难点: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1焓变(1焓变①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 H决定。

②常用单位:。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

2. 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I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2 mol HCI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 2(g+ Cl 2(g===2HCI(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 △ 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 放热反应:△ H 0填“<或“>即,△ H为(填“ +或-”。

(2吸热反应:△ H 0填“<或“>即,△ H为(填“ +或-”。

4. △ H计算的表达式:课内探究——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一、探究: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 H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2、由课本P2中H 2+CI2=2HCI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H =3、△ H <0时反应热△ H > 0时反应热4、如何理解课本P3中厶H =-184.6kJ/mol中的“/mol5、由课本P3中图1-2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二、反思总结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2、△ H <0时反应热厶H > 0时反应热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H=。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单元化学反应的焓变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单元化学反应的焓变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任务1.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培养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反应热焓变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或外界。

2.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组成的影响。

3.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4.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称反应热。

5.焓、焓变(1)焓: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H表示。

(2)焓变:在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即为反应的焓变,用ΔH 表示,单位常采用kJ·mol-1。

微点拨:(1)焓变为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反应热、焓变的单位均为kJ·mol-1,热量的单位为kJ。

6.焓变(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之间的相对大小。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2)焓变(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①吸收热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ΔH>0。

②放出热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ΔH<0。

用图示理解如下: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反应热的单位与热量相同(×)(2)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该反应的焓变(√)(3)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0(√)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导学案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

2.掌握利用盖斯定律和键能求算焓变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自主学习【知识回顾】1.(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分为燃烧热和中和热,其概念分别是①燃烧热是298 K、100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②中和热是酸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2)根据概念判断下列Δ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④;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⑤(填序号)。

①2H2(g)+O2(g)===2H2O(l) ΔH1②C(s)+O2(g)===CO(g) ΔH2③CH4(g)+2O2(g)===CO2(g)+2H2O(g) ΔH3④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4⑤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2 / 13⑥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6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1)该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的依据是ΔH为负值。

(2)当反应的热量变化为2 136 kJ时,参加反应的N2H4质量是128g。

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的热量为161.9 kJ,生成的CO2恰好与5 mol·L-1 100 mL K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燃烧1 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2590.4kJ。

4.氢气燃烧时耗氧量小,发热量大。

已知碳和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5 kJ·mol-1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4.3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