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最新说课稿

合集下载

洋流说课稿人教版

洋流说课稿人教版

洋流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洋流的定义及其分类;2. 掌握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3. 认识到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4.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法指导1. 洋流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洋流是指在海洋中水流的持续运动,是海洋水体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动的表现形式。

- 分类:根据水温,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根据成因,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 洋流形成的因素- 风的作用:风力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风海流是最常见的洋流类型。

- 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会影响洋流的方向。

- 温度和盐度差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差异会导致水密度的变化,形成密度流。

-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起伏也会影响洋流的形成和走向。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影响:洋流对沿海地区的气候有显著影响,如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海洋生态系统:洋流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影响生物分布和丰度。

- 人类活动:洋流对航海、渔业、海洋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海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海洋流动的好奇。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海洋中的水流是如何运动的,引导学生进入洋流的学习。

2. 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洋流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洋流。

- 通过实例讲解洋流的分类,如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等。

3. 探讨洋流形成的因素-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如何影响洋流的形成。

-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补充详细的科学解释。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

- 讨论洋流对人类活动的潜在影响,如航海、渔业等。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洋流的基本概念、形成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循环和洋流》 说课稿

《水循环和洋流》 说课稿

《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循环和洋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循环和洋流”是高中地理必修 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重要内容。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上水的运动规律,为后续学习气候、地貌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水循环和洋流两大部分。

水循环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接着详细阐述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最后强调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如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等。

洋流部分,教材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分类(暖流和寒流),阐述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以及季风洋流等。

还分析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三态变化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水循环和洋流的系统知识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二)学习能力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普遍感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和主要环节。

2、学生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学生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和分布规律。

4、学生能够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洋流说课表

洋流说课表

《洋流》说课稿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

因此,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对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二、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但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为遥远,洋流虽然是具体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抽象。

三、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比老教材,可以看出,新课标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通过研读课标,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三点: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渔场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等。

第二,通过阅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第三,通过阅读“全球洋流分布图”及“渔场分布图”等,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

洋流教案新版

洋流教案新版

洋流教案摘要:本文档将介绍洋流的概念、种类、形成原因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将洋流教学融入地理课程中,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1. 引言洋流是指海洋中的大规模水体运动,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洋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对于地理学习和气候预测都至关重要。

2. 洋流的概念和种类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两大类。

暖流带有相对较高的水温,在赤道附近形成,向极地方向流动。

而寒流带有相对较低的水温,主要在极地地区形成,向赤道方向流动。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洋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3. 洋流的形成原因洋流的形成主要与风、地转偏向力和海水密度不均衡有关。

风的作用使水体发生运动,地球的转动会导致水体的偏向,而不同水体之间的密度差异会引起水流的形成。

4. 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洋流可以影响海洋和大气的能量交换,导致气候的变化。

其次,洋流也可以传播养分和生物种群,影响海洋的生态系统。

此外,洋流还对渔业、航运和海洋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5. 将洋流教学融入地理课程中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洋流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地图、图表和模型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洋流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其次,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洋流预测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6. 结论洋流是海洋中的重要现象,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将洋流教学融入地理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洋流说课稿13篇

洋流说课稿13篇

洋流说课稿13篇把昨天都作废,现在我们背洋流不想背,却一定要背如果你不知怎么办就让我来教你背我不怕你嘲笑我极端南北赤道都很暖日本暖千岛就寒北太平洋也很暖美国的阿拉斯加暖加利福尼亚却很寒澳大利亚两边窜西边寒东边所以暖秘鲁很寒巴西暖他们两边对着干拉布拉多寒北大西洋暖本格拉很寒墨西哥暖~~~加那利却寒~~~不止洋流要背现在背分布规律别说烦,反正没事干洋流运动成因也算只有三条很简单你唱这歌你就背不乱陆地形状和地转海水密度不均匀盛行风也来捣乱中低纬就北顺南逆中高纬只有北逆东北季风在北洋印度洋受影响o夏顺冬逆40南纬西风吹他方向朝着东上面8字形下面一个0简略画图形Onceagain美国的阿拉斯加暖加利福尼亚却很寒澳大利亚两边窜西边寒东边所以暖秘鲁很寒巴西暖他们两边对着干拉布拉多寒北大西洋暖本格拉很寒墨西哥暖~~~南非马岛暖~~~~~洋流专题1、洋流的形成(1)影响洋流的动力和方向的因素: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有风向、地球自转偏向力、陆地形状。

(2)洋流分类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按成因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按性质:寒流、暖流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沿海海水向南流动形成沿岸流(寒流)。

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冬季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洋流 教案 说课稿

洋流 教案 说课稿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叠加“秘鲁荒漠景观”“摩尔曼斯克港景观”图
读图分析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指导读图:课本48页图2-2-8,图2-2-9,世界洋流分布图
读图思考渔场分布和洋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提供资料:哥伦布两次航海航线及所用时间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式:
启发讲授式为主,辅之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流程:
课程标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指导阅读课本第49页“失而复得的旅游鞋”
提问:旅游鞋为什么失而复得?
阅读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海水的运动——洋流
运用地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提问:为什么两次航行所用时间不同?
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看图2-2-7提问:韩国油轮在此破损泄漏石油,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洋流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2、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污染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讲授新课:
解释洋流概念
落实课本47页洋流概念
落实概念
指导读图:课本48页图2.2世界洋流分布图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湘教版 地理 高中必修一 洋流(说课)

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洋流(说课)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认识到洋流对地球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让学生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够画出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4.让学生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五部分、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讨论、练等,其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够画出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洋流对地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知识讲授通过讲解洋流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洋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图示演示通过展示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够画出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4.讨论练通过讨论和练,让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复。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研究理念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研究难题,让学生成为本节课的主体,自主探究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我将讲解故事“海上信使”,让学生了解洋流的神奇之处,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海洋水的运动——洋流++说课稿

海洋水的运动——洋流++说课稿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兴国平川中学地理组王翔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兴国平川中学地理组。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我主要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效果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说说教学分析,本课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王民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节选自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

本课时是在学习完“水循环”之后,探寻海洋水的运动规律。

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洋流的成因,二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从整个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学习目的,而“洋流的成因”是知识基础。

本条标准的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先通过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分析说明风海流的成因,再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将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化,在此基础上联系各大洋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洋流分布的规律。

按照课标的要求,设计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通过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看图,分析图谱规律。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洋流的成因,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最后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洋流形成、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

难点是风海流的形成,世界洋流图的分析探究。

二、学情分析接着,跟大家说说学情分析。

我所要教学的对象是高一16班,是一个尖子班,学习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思维转动快。

但是容易受到初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误导,缺乏主动性,对地理学习兴趣不够。

由此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定位为:1、培养学生地理兴趣;2、培养一种地理思维;3、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02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洋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的第二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与自然界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海水的运动——洋流。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1、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这部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新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环境观和资源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接触高中地理的时间较短,地理思维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但他们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

虽然初中地理对这部分知识没有涉及,但通过前面章节对地球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有学习洋流的知识基础。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其中,实验教学法是本课的亮点和高潮,通过模拟洋流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神奇的小鸭舰队
师:(故事: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玩具鸭兵分两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5年之后抵达英国海岸。


设计意图:学生对洋流缺乏感性认识,讲述小鸭舰队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悬念,引发问题:小鸭舰队是如何实现全球航行的?和海水运动有关吗?海水又按照
怎样的规律运动的?小黄鸭怎么到英国海岸的呢?
通过导入故事,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言。

教师课件展示讲解“小鸭舰队”的漂流路线。

【新课学习】
(一)洋流的概念
洋流是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二)洋流的分类(设置一个教学高潮:模拟实验——小水盆的水流实验)
1、通过分组进行小水盆的水流实验,三至五人为一个小组
具体操作: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水盆,一个吹风机,教师准备一包鱼食。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将鱼食适量洒入水盆中静止后,教师布置操作细则:要求学生用吹风机对着小水盆中线的位置持续吹风,并观察其中的鱼食怎样运动,由其他组员及记录并在纸上画出,思考这种运动形式的成因。

2、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画在纸上后展示成果,接着对成果深入探究:
(1)沿着吹风方向的水流成因是什么?(学生脱口而出是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风海流的概念,并指出风海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2)水流到水盆一端,为什么向两侧分开?这与实际哪些因素相似?(学生探究:是由于水盆边界的阻挡,使鱼食碰到水盆边界后向两侧分开,这与现实大洋中的陆地轮廓对洋流的影响很相似)(3)水盆内未吹风的地方为什么水也在流?(学生探究:是由于该区域水流到前方,使水减少,两旁的水过来补充。

(教师进一步提出补偿流的概念: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及问题,学习风海流、补偿流和陆地轮廓对洋流的影响。

(三)洋流模式图
在上述学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带着学生简单复习下全球风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亲自绘制洋流模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洋流运行的规律(分别从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两方面总结)
中低纬:以副热带为中心,呈反气旋型洋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以副极地为中心,呈气旋型洋流,北逆南顺
洋流模式图的运行规律。

(四)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投放“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请大家在学案的空白图上画出各个大洋的洋流,然后找到北太平洋暖流,然后用笔画“8”,找到南赤道暖流,然后画“0”。

讨论:世界三大洋(除北冰洋)中形成了几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运动方向如何?每个环流圈具体的洋流名称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画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强化对重难点的掌握)
(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活动,概括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方面,用举例的方法展示洋流对该方面的影响。

小组讨论探究:洋流对气候、渔场的分布、航海及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最后教师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小结】教师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后探究: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处,投放漂流瓶,该漂流可能是你结交哪些国家的朋友,为什么?下节课,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