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20章 电与磁 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微课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微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微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掌握电磁铁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电流的磁效应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显微镜、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电磁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电磁铁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电流的磁效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事实。

3. 原理讲解: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本质。

4. 电磁铁原理讲解:教师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5. 应用实例:教师展示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实际用途。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流的磁效应1. 实验现象:导线通电时,周围产生磁场。

2. 原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电磁铁1. 原理: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产生磁场,磁场与导线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磁力。

2. 应用:电磁铁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种设备。

七、作业设计(1)电铃通电时,铃铛为什么能发出声音?(2)电磁起重机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1)电铃通电时,电流通过铃铛产生磁场,磁场与铃铛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磁力,使铃铛振动发出声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电与磁》全套教学案(共6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电与磁》全套教学案(共6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电与磁》全套教学案(共6课时)第1节磁现象磁场【学习目标】1.知道磁体的性质,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了解什么是磁化。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用来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包小铁钉、一包大头针和铅笔、橡皮,将它们丢到地上,再用条形磁铁在地面上挥舞几下,小铁钉捡起来了,并且发现小铁钉和大头针都被吸引在磁铁的两端,而磁体中间几乎没有小铁钉和大头针,铅笔、橡皮一个也没有被吸起来(如图所示)。

根据此现象,你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磁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119~12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将铁屑均匀地摊在白纸上,让条形磁体慢慢地靠近铁屑,观察到的现象是条形磁体两端吸引的铁屑最多,中间吸引的铁屑最少,这说明条形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把它叫做磁极),中间的磁性最弱。

2.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待磁体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是磁体的南极,又叫做S极;另一端是北极,又叫做N极。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用条形磁体接近小磁体,从图示现象可以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是指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在磁场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

知识板块二磁场自主阅读教材P120~1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在一条形磁体的周围均匀地摆放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排列情况,回答问题。

(1)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磁体周围的小磁针N、S极(涂黑端为N极)的指向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下同),每一个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不相同。

(2)由问题(1)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磁体周围肯定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这种物质叫磁场。

条形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第20章《电与磁》单元复习课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第20章《电与磁》单元复习课

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磁体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体的性质。

2.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认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其所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5.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6.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磁场;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③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⑤电磁感应现象;⑥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难点:①对磁场的认识;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关系;③区分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学具准备】磁体、小磁针、电源、开关、导线、螺线管、电流表、多媒体课件等。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思维感悟成体系)。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拿出一些器材:磁体、小磁针、电源、开关、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根据学生的设计展示下面四张图片,依此为线索帮助学生回忆,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电与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验设计中,回顾电与磁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磁现象和磁场【知识点聚焦】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___的部位。

任何磁体都具有____个极, N极和S极。

(包括分割后的小磁体)。

一个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指南的那个磁极叫___极(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极(N极)。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节电生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节电生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电生磁◇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认识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认识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面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奥斯特的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经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养成乐于研究自然界神奇的习惯。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奥斯特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授课难点】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电和磁从现象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磁体能吸引钢铁类物质;电荷有正负两种,磁极有南北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这么多的共同点,那么这两种现象之间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二、授课步骤研究点1电流的磁效应[阅读课本]P124“电流的磁效应”[思虑]实验中是如何判断某一空间可否存在磁场的?[提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有力的作用,若是某一空间存在磁场,小磁针会受力转动。

[思虑]导线和小磁针的地址关系有要求吗?[提示]在小磁针上方平行架一根导线。

[思虑]实验时,通电时间不宜过长,这是为什么?[提示]导线中的电流过大,易将电源损毁。

[思虑]导线下的小磁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偏转呢?[提示]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偏转;没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不动。

[思虑]小磁针偏转说了然什么?[提示]小磁针碰到力的作用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思虑]引起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导线,还是导线中的电流?[提示]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没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不动,说明是导线中的电流引起小磁针偏转。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九年级物理20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们自己操作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电与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难点: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磁铁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电与磁相关的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示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PPT,进行理论讲解。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实验内容包括电磁铁的制作、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电磁铁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等。

4. 实验观察:让学生们相互展示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巩固知识: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难点:电与磁的联系和区别,电与磁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发现学生们在实验操作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通过实验现象加深了对电与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电与磁》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电与磁》教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应用.3.知道存在地磁场.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5.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会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6.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7.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9.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发电机的原理.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本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出发,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活动感知特殊的物质“磁场”的存在.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关系,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章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十六个主要概念、一条规律、一个定则、一个性质、一个规定、两个基本特点、六个基本原理、三个探究实验.十六个主要概念:磁性、磁极、磁化、磁体、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偏角、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换向器、线圈平衡位置、电磁感应现象、交流电、直流电;一条规律: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一个定则:安培定则;一个性质:磁体具有指向性.一个规定;磁极方向的规定.两个基本特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特点,六个基本原理:电磁铁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原理、电动机工作原理、电动机制作原理、发电机制作原理;三个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研究电磁铁、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电学的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电流的磁效应,探究“电生磁”与“磁生电”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磁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电动机、发电机的有关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这让学生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但由于本章的理论性强、专用术语多,加之日常生活中只对其有表面的粗浅认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关于磁场、地磁场、磁感线及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知识比较抽象,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1.本章的物理概念、规律较多,学生不易理解,最好在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概括得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出规律.2.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讲授本章知识时,应多加联系.3.本章在知识深度要求上虽然难度有所下降,但多数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应让学生注意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第1节磁现象磁场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磁极的概念;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感知磁场的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1.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磁场的存在.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教师: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多媒体;学生:条形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播放图文资料:历史观看、思考.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近甲的中间则没有吸引力,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二)磁化1.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提问学生:(1)用普通的铁钉靠近大头针,能否吸起大头针?(2)用磁体向同一方向摩擦铁钉,靠近大头针,看到什么现象?(3)介绍这种现象叫做磁化.一、磁现象1.磁体;2.磁极(南极、北极);3.磁体的指向性;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三、磁场及磁感线1.物质性: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2.方向性: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3.强弱性: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场越强.4.磁感线:为形象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四、地磁场1.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磁体和磁感线1.对磁体的进一步认识a.磁体的中间部分磁性很弱,几乎没有磁性.b.磁体的磁极是成对出现的,不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磁体,把一个磁体从中间锯断后将成为两个新的磁体,每个磁体仍有两个磁极,锯断处两端出现的是异名磁极.c.磁体按磁体形状分:可分为条形磁体、针形磁体、蹄形磁体;按磁体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铁矿石)、人造磁体;按磁性的保持时间可分为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极易失磁).2.使已磁化的钢针“去磁”的方法:a.不断敲击已磁化的钢针.b.将其放在火焰上加热.3.理解磁化应注意的两个问题:a.任何磁极靠近没有磁性的铁或钢制物体时总是互相吸引,这说明了被磁化的物体与使它磁化的磁极靠近的那一端一定是异名磁极;b.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被磁化,例如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玻璃、陶瓷等,说明这些物体不能被磁化,不是磁性材料.4.理解磁感线时应注意的问题:a.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b.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C.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d.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即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在磁体的内部,都是从磁体的S极指向磁体的N极.e.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f.空间中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任一点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如果某一点有两条磁感线相交,该点就有了两个磁场方向,这是不可能的.第2节电生磁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的奥秘.重点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导线、学生电源、开关、螺线管、小磁针、实验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小磁针为什么会观察,思考.受到磁力的作用.猜想出:风、电、人手等等.创设情境,诱发问题.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指导学生回答教材P126中图20. 2-6中螺线管的磁极 思考,讨论.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总结意识,养成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巩固、消化、梳理的习惯.布置作业 1.教材“想想议议”. 2.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①特点:②两端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安培定则⎩⎪⎨⎪⎧内容:应用:电与磁之间的相似之处电现象磁现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磁极有两种:北(N)极和南(S)极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电荷不接触就能相互作用(电场) 磁极不接触就能发生相互作用(磁场)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可以使物体磁化通电螺线管和条形磁体的磁场条形磁体通电螺线管不同点①是永磁体,磁性长期保持②N、S极是固定的③磁性强弱是不变的①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②N、S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③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和通电电流大小等有关相同点①它们都有吸附铁类物质的性质②条形磁体磁极位置和通电螺线管相同③把条形磁体和通电螺线管挂起来都有指南北的现象④条形磁体和通电螺线管都有两极且都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2.理解电磁铁的磁性.3.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1.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通过阅读说明书,自己动手实践来了解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探究实验并亲自动手实践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兴趣.1.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导线,一节干电池,小磁针,学生电源,螺线管,电磁继电器,小灯泡.教师:混有铁屑的黄沙,条形磁铁,电磁铁,学生电源,导线,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拿出混有铁屑的黄沙,提出问题:你能把铁屑从黄沙里分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实验.提出问题:你觉得这种方法好吗?有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师补充:我有种更好的办法.演示:用电磁铁将铁屑从黄沙中分离出来.学生回答,用磁铁将铁屑吸引出来.观察,并进行评判.思考并回答:铁屑在磁铁上很难全部取下来,可以用纸将磁铁包住.观察并体会电磁铁的方便之处.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新课教学一、电磁铁介绍电磁铁:①我们把插有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观看,感悟.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思想.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场越强.进一步总结电磁铁的优势:(1)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三、电磁铁的应用播放视频资料:电磁铁的应用.四、电磁继电器1.出示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挂图(见下图)和示教板,介绍它的结构:主要由电磁铁、弹簧、衔铁和触点组成.2.结合挂图介绍它的工作原理:(1)控制电路:低压电源、线圈、开关.(2)工作电路:高压电源、用电器(电动机)、触点开关.启发:电磁继电器是如何控制工作电路工作的呢?观看.思考.认真观看挂图并做笔记.思考,讨论.学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1、2.3题回顾本节内容.及时巩固,加深理解.一、电磁铁1.电磁铁的特性.2.电磁铁的应用二、电磁继电器原理:低电压、弱电流电路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结构:电磁铁、衔铁、弹簧、触点.实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电磁铁是在螺线管中插入软铁棒而不是钢棒我们知道钢是硬磁性材料,易被磁化,且磁性不易消失,这就造成了若给插入钢棒的螺线管通电,有磁性,若给其断电,则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消失,但钢棒的磁性却不能消失,这样就会不利于电磁铁工作.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电磁起重机把电磁铁安装在吊机上,通电后吸起大量的钢铁,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把钢铁放下.b.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车厢和铁轨上分别安放磁体,磁浮列车用的磁体大多数是通有强大电流的电磁铁,控制电流的方向使车厢和铁轨之间产生同名磁极,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使列车能离开铁轨一定距离,消除了车体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突破列车以往的速度极限,达到500 km/h的运行速度.c.电铃、发电机、电动机、自动控制装置中都有电磁铁的应用.磁浮列车的优、缺点优点:总的来说,磁浮列车具有高速、低噪音、环保、经济和舒适等特点,磁浮列车从北京运行至上海,不超过4小时,从杭州至上海只需23分钟.在时速达200千米时,乘客几乎听不到声响.磁浮列车采用电力驱动,其发展不受能源结构,特别是燃油供应的限制,不排放有害气体.据专家介绍,磁浮线路的造价只是普通路轨的85%,而且运行时间越长,效益越明显.缺点:(1)磁浮有一大缺点,它的车厢不能变轨,不像轨道列车可以从一条轨道借助道岔进入另一铁轨,这样一来,如果是两条轨道双向通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只能从一个起点驶向终点,到终点后,原路返回,而不像轨道列车可以换轨到另一个轨道返回.因此,一条轨道只能容纳一列列车往返运行,造成浪费,磁浮轨道越长,使用效率越低.(2)由于磁浮系统是借助电磁力来进行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一旦断电,磁浮列车将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断电后磁浮的安全保障措施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3)强磁场对人的健康、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电子产品的运行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第4节电动机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2.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重点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2.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难点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教师实验仪器:电源、导线、开关、蹄形磁铁、细铜棒、导轨支架、线圈、实物展示台、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实验仪器:电源、导线、小刀、漆包线、蹄形磁铁和实验支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1.转子和定子2.换向器的作用: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3.分类: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三、生活中的电动机1.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能2.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污染生活中的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用电网供给交流电,例如: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中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用直流电源供给直流电.例如:电动玩具、录音机等小型用电器.电动机在使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线圈通电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的存在,电流流经线圈时也会将少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有些电动机在使用时,要及时将产生的热量散出去,例如加装风扇或在外壳安装很多散热片.用铝箔条代替直导线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器材:铝箔条、蹄形磁铁、蓄电池、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支架.操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载流导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器中拆出的铝箔来代替,长度约40厘米,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中.演示时,把蹄形磁铁放在铝箔外围,按一下开关,给铝箔短暂通电,铝箔便向一侧弯曲,改变电流或磁极的方向,弯曲的方向也随之改变.注意事项:(1)铝箔不可拉得太紧,在它的两端应像折扇那样反复折叠几次,使它有一定的伸缩性.(2)通电时电流很大,只宜用蓄电池演示,且只能瞬时通电,否则会损坏电源.第5节磁生电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2.知道磁生电的条件.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结构及能量转化过程.4.知道交流电及我国照明电路交流电的频率,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过程与方法1.科学推理——逆向思维,猜想磁能生电.2.分析磁生电实验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及设计电路和实验的方法.3.经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方法和实践经验共同达到磁生电的实验目的.4.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逆向思维,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甚至反面来多维地思考问题;学会用实验来发现、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和交流,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并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创造发明的意识.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发现磁生电的条件.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教师: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课件和影视资料.学生:蹄形磁铁两个,条形磁铁两个,线圈、条形导体、灵敏电流计、电流表、灯泡、小磁针、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演示奥斯特实验,接通电源,电线旁的小磁针明显转动;反接电源,小磁针向反方向偏转.回忆、思考、回答.用奥斯特实验引入新课,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新、旧知识的连接更连贯流畅.教学新课一、科学探究:磁是否能生电1.提出问题.电能生磁,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生电吗?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由于前面已经学过电能生磁,所以一经教师引导,学生很容易猜想到磁也能生电.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多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如:如何建立一个磁场,如何验证闭合回路中有电流通过等,向学生指出: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思考.猜想磁能生电.分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现成的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每个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说出设计思路.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估,改进实验方法.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可按自己的想法选用不同的仪器,按不同的步骤进行实自然界是一个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体,既然电能生磁,学生经老师提问就很容易联想到磁也能生电,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给出的仪器种类相当多.又不限制研究方法,学生可能出现多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借此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而不是简单重复书本实验.鼓励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自己小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及从学习中得到了什么收获.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1~4.2.查找关于电磁感应的应用资料.1科学探究磁生电的条件(1)导体在磁场中静止时,无电流产生;(2)加大磁场,仍保持导体静止,无电流产生;(3)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时,无电流产生;(4)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电流产生.2.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3.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1)交变电流;(2)频率:在交变电流中,电流每秒周期性变化的次数;(3)能量的转化对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理解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磁场不动,导体运动;也可以是导体不动,磁场运动;可以是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切割,也可以是任意角度的切割.当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时,导体与磁感线无切割关系,此时导体中无感应电流产生.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说明此导体已经具有动能,当它获得了电流时,说明它在运动过程中获得了电能,所以磁生电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动车组上的发电动车组在到站前可以利用减速发电,原理是车子先停止供电,车速从200 km/h减到90 km/h,这段时间是利用车子的惯性前进的.车上有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工作的,在关闭电源后,列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行,线圈随车轮一起转动,闭合线圈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并会自动输入电网,既可以减少机械磨损又可保护环境.在90 km/h以下才可以进行机械刹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电与磁》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应用、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电磁感应实验器、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电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课堂练习题、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板书结构: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布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画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3)描述电流的磁效应。

(4)说明电磁铁的应用。

(5)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导体中存在变化的磁通量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教学设计
3.应用题解答:完成以下与电磁学相关的应用题:
(1)一个半径为0.1米的圆形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磁场强度为0.5特斯拉,求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一个直流电动机,在磁场中转动时,输入电流为2安培,线圈电阻为5欧姆,磁场强度为0.3特斯拉,求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4.思考题:结合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思考以下问题: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c.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对电磁现象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接触过电磁现象,对电磁感应、磁场等概念的了解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电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电磁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减少电磁波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电与磁
单元备课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存在地磁场。

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5.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会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

6.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7.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9.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本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出发,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活动感知特殊的物质“磁场”的存在。

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关系。

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和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章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十六个主要概念、一条规律、一个定则、一个性质、一个规定、两个基本特点、六个基本原理以及三个探究实验。

十六个主要概念:磁性、磁极、磁化、磁体、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偏角、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换向器、线圈平衡位置、电磁感应现象、交流电、直流电。

一条规律: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一个定则:安培定则。

一个性质:磁体具有指向性。

一个规定:磁极方向的规定。

两个基本特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特点。

六个基本原理:电磁铁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原理、电动机工作原理、电动机制作原理、发电机制作原理。

三个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探究电磁铁、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电学的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电流的磁效应,探究“电生磁”与“磁生电”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磁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电动机、发电机的有关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这让学生有了较强的探究兴趣。

但由于本章的理论性强、专用术语较多,加之日常生活中只对其有表面的粗浅认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关于磁场、地磁场、磁感线及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知识比较抽象,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本章的物理概念、规律较多,学生不易理解,最好在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概括得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出规律。

2.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讲授本章知识时,应多加联系。

3.本章在知识深度上的要求虽然难度有所下降,但多数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应让学生注重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