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四中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教案
时间和位移教案高中物理

时间和位移教案高中物理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相关问题。
一、时间的概念
时间是一个物体完成某个运动所需的间隔,是一个连续的概念。
通常表示为t,单位为秒。
二、位移的概念
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是一个矢量量。
通常表示为
Δx,单位为米。
三、时间和位移的关系
物体的速度可以由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来描述。
速度的定义为:速度=位移/时间。
即
v=Δx/Δt。
四、速度的计算
1. 计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末位置-初位置)/(末时间-初时间)。
2. 计算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lim(Δx/Δt),即位移无穷小增量时的速度。
五、运动图像分析练习
1. 给定一个时间和位移的表格,让学生求出速度。
时间(s)位移(m)
0 0
2 10
4 20
6 30
2. 设有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经过3秒的时间,它的位移为15米,求它的
速度。
六、课堂练习
1. 计算以下物体的平均速度:
初位置为5米,末位置为15米,时间为2秒。
2. 一辆汽车从停车开始加速,在5秒钟内跑了100米,问速度是多少?
七、作业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巩固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2. 完成练习题目,巩固速度计算的方法。
1.2 时间和位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4)

2.时间和位移(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教材内容详解(一)新课导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1、时间与时刻在开始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
而学生在路上所用的就是时间,即时间间隔,它是指两个时刻之差。
提问:那么对于高中物理中时间与时刻中说到的第几秒、第几秒初、第几秒末、第几秒内、前几秒、前几秒内意义分别应该怎样理解呢?回答:⑴、第几秒,一般使用是指“时刻”,但也可以是指“时间间隔”(特指1秒种),要根据上下文具体情况来判断。
如果含有“第几秒时”的意思,则指“时刻”;如果有“第几秒内”、“第几秒中”、“第几秒间”的意思,则是指具体某一秒钟的“时间间隔”。
如“到达第5秒”,是指“第5秒时”、“第5秒末”这一时刻点;如“在第5秒中”,是指这一秒的时间间隔。
可以用“第几秒时刻”和“第几秒时间”做区分。
⑵、第几秒初、第几秒末指的是“时刻”,与点有关。
“第几秒初”和“第几秒末”是指具体某一秒的前后端点(时刻)。
第5秒初指的是第5秒(时间间隔)这一秒钟开始的那一点,等同于第4秒末。
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2时间与位移一、教材分析《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位移的矢量性五、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影片)通过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二)新课教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老师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1.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3.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神学生思考: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二)位移和路程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老师提出问题: 位置、位移、路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弄明白这几个问题.学生讨论: 四人一组,在各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几个概念进行讨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431学生思考: 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时间和位移》

高一物理教案:《时间和位移》高一物理教案:《时间和位移》教学预备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分.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商量与沟通,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同学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同学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会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气.3.养成良好的思索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学问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育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分.教学难点1.帮忙同学正确熟悉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学问(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2.思索推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分.()(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____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胜利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放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沟通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试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试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讨论物体的运动状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试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学问(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思索推断(1)路程的大小肯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肯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 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沟通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学问(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索推断(1)负5 m的位移比正3 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 m,张伟向北行进也5 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沟通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 ℃和-5 ℃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 ℃比-5 ℃温度高.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1.基本学问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A和xB,则物体的位移为x=xB-xA.若图中的单位长度为1 m,则xA=3 m,xB=-2 m,x=-5_m.2.思索推断(1)位置坐标就是位移.()(2)初末两位置坐标为正时,位移肯定是正.()(3)初末两位置坐标为负时,位移可能为正.()探究沟通上面例子中若物体到达B点接着又回到A点,那么其次个过程的位移是多少?整个过程的位移又是多少?【提示】其次个过程的位移为x=3 m-(-2 m)=5 m.整个过程的位移为零.五、时间间隔与时刻的理解【问题导思】1.班里的作息进度表上的数据,表示的是时刻,还是表示时间间隔?2.结合实际,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说法?3.时间间隔与时刻怎么区分?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分与联系2.表示时间的数轴留意两点:(1)第n s(内)是时间间隔,时间是1 s;(2)第n s末与第(n+1)s初是同一时刻.特殊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时是指时刻,有时是指时间间隔,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例:以下画线的数字指时刻的是( )A.某中学的作息进度表上写着,第四节:10∶15~10∶55B.刘翔跨栏记录为12.91_sC.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每晚7∶30准时与您见面D.午休从12∶10开头【审题指导】解答该题需留意以下两点:(1)时间间隔对应着某个大事所经受的某个过程.(2)时刻对应着某个大事开头、结束或进行到某一状态时所对应的瞬间.【答案】ACD六、路程和位移的理解【问题导思】1.在学校操场上,转了一圈,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多少?2.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在什么状况下,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3.位移与路径有关吗?路程与路径呢?路程和位移的比较如下表所示特殊提示1.假如某段时间内某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但假如位移为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不肯定静止.2.位移可用"+'、"-'表示,但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例:同学们都喜爱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盼很大.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全部跑步顶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与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头竞赛到竞赛结束时( )A.甲的位移最大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审题指导】解答思路是:路程找轨迹轨迹长度表示大小位移连线段线段长度表示大小【答案】AD规律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关系1.位移与路程永久不行能相同.由于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不同.2.位移大小与路程可能相等,一般状况下,位移大小都要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板书1.2时间和位移1.时间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高一学生传授物理中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通过该课程,学生应理解时间的绝对性和位移的相对性,掌握位移与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会运用物理公式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情况。
此外,本节课将强调对物体运动中时间和位移关系的探究,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些物理概念。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运动学原理,但对于时间和位移的深入理解及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需要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概念的探索和问题解决中。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时间和位移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刻和时间的区别,以及时间的标量和矢量的属性;(2)掌握位移的概念,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以及位移的矢量性质;(3)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计算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和时间,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4)掌握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方法,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5)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物体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逻辑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物理模拟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5)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毅力;(6)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让他们明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2时间和位移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1、3.知道矢量和标量,能区分矢量和标量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时间、位置和位移2、科学思维: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问题3、科学探究: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理解时间、时刻、位移路程,学会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处理4、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知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辨析、位移的理解教学难点:位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飞机飞行,运动员跑步等等,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那什么叫机械运动呢?我们怎么描述运动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物理学中对运动的描述。
问题1:即使简单的机械运动,在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时,也变得不那么容易。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运动的描述变得相对来说简单些呢?思考:在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的运动的轨迹及所需要的时间时,是否需要考虑火车的大小和形状?是否需要考虑火车车轮的转动?不需要考虑火车的大小、形状及车轮的转动一、二、情景引入,温故知新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火车的开出时间是9点10分”“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闯入决赛创造历史,成为首个站在百米决赛的亚洲人”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一、时间与时刻师: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高一物理《12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二、时间和位移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2、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时间和位移指的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其核心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
学生已经学过时间和路程,本节课的内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下节的速度的学习有关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的区别,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对实例的讨论来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2)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及区别。
2、目标解析: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的含义和区别就是指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区别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生活中的时间、路程与物理学习中的时间间隔、时刻、位移等概念的比较,体会科学概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位移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它是矢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区别,其中关键是引入矢量这个概念。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时间和位移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 时刻和时间间隔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同时提出问题: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3.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时刻和时间间隔例题1 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义.变式练习 1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师生活动:(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高一物理《1.2 时间和位移》教案(必修一)

课题名称课时数1课时课型问题解决课课程标准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情景下识别时刻和时间间隔。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能用平面坐标系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4、学会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区别时间与时刻以及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正确理解位移的概念及意义。
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内容、问题、试题)学习活动(方式、行为策略)一、时刻和时间间隔【问题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分析展示:比如开始上课的“时间”是8:00就是指时刻;下课的“时间”8:40也是指的时刻。
这样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
上一节课需要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问题2】综合教科书,你能列举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问题3】观测教科书上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总结】在数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问题4】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T15 站名T1618:19 北京西14:5800:35 00:41 郑州08:4208:3605:49 05:57 武昌03:2803:2009:15 09:21长沙23:5923:5116:25 广州16:52 .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时间和时刻这部分内容后再用幻灯仪投影展示学校作息时间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请一名学生到讲台走几步,观察该学生位置的变化。
活动2.请同学记录上课的时间和下课的时间,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
活动3.请同学观察理想状态下质点运动的录像
预期的学习成果:
1.通过观察学生的位置变化来理解路程和位移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
2.通过研究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来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及区别和联系。
3.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明白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问题设计
1.质点的运动为什么会导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2.早上8点上课和一节课45分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1.理想实验的视频,
2.长跑运动比赛的视频.
常规资源物理实验室:
教学支撑环境具备上网及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探究实验室,优盘等移动存储设备。
评价设计
1.通过填写活动3的表格,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填写活动1、2的表格,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填写活动4的表格,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填写活动4的表格,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引入(3分钟)
出示各种运动情况的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形式的运动)
同学们说说自己还见到过哪些运动?
请思考:每种运动中路程和位移有何区别?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二、讨论并研究机械运动中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1.一个学生绕着讲台走一圈,观察其位置的变化。
(5分钟)
1.提问:该学生在走的过程中,路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该学生在走的过程中,位移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何种变化?
3.提问:该学生走完一圈后,路程是多少?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
4.请小组成员讨论和回答上述问题。
(5分钟)
活动2. 请同学观察理想实验并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质点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三、讨论并研究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3.请同学记录每节课的上下课时间。
(5分钟)
1.提问:上下课的时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2.提问:每节课的时间是多少?这个时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3.
四、矢量和标量
活动4.矢量和标量的关系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活动5.请同学总结下列内容,写在笔记本上。
(3分钟)
1、路程的定义。
2、位移的定义。
3、路程与位移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6.请同学总结下列内容,写在笔记本上。
(3分钟)
1、时刻的意义。
2、时间间隔的意义。
3、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
【反馈练习、巩固落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闻联播每天19:00准时播报,这里的“19:00”是指时间间隔
B第2秒内是指第1秒末至第2秒初这段时间
C第3秒内的时间间隔为1秒,3秒内的时间间隔为3秒
D第5秒内与前5秒内是指同一时间间隔
2、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
B第2秒内和前2秒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
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
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
3、移与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4、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时间 B质量 C位移 D路程
5、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m比5m小
D-10℃比5℃的温度低
五.当堂练习(6分钟)A组(巩固基础)
1、下列数字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
A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特大地震
B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在伦敦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的好成绩
D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在“神七”飞船外完成了历时20分钟的太空行走
2、离地3米的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后在离地面1米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上述过程中的位移是()。
A1米,方向向上 B4米,方向向上
C2米,方向向下 D4米,方向向下
B组(中等难度)
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说法正确的是()。
A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B第3秒内是指第2秒末至第4秒初
C时间间隔和时刻是等同的
D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间隔
2、关于路程和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不会大于路程
B位移的加法遵从算术法则
C不同的路程可能对应于同一个位移
D位移可以(像比较数字大小一样)进行大小的比较
C组(较高难度)
1、站在一栋高100m的楼房顶将一小球水平向东抛出,一段时间后,小球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了10m,竖直方向上运动了20m,现以向东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以小球的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球的位置坐标是多少?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
六.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必修1.创新设计导学案》第4页至第6页的本节练习题。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前4个活动学生的参与度
评价方法:教师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1)能否正确认识相关概念。
(2)能否正确理解相关概念。
(3)能否正确应用相关概念解题。
2.能否完成活动5、6
评价方法:学生互相交流与探讨,学生互评
评价指标:(1)所写内容是否全面。
(2)所写内容是否正确。
教学材料
为什么说“位移的大小不会大于路程”?
位移和路程是对同一个运动的不同描述,位移是位置的移动,具有方向,而路程是经过的距离,无方向。
对于同一段位移,有很多种路径可走,因而对应于很多路程,在所有的路程中,通过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的这条线段是最短的,因而对应的路程也是最短的,因此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使用建议
一、成功之处:
(1)清晰明了,条理清楚,易于理解。
(2)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
二、遗憾之处:
(1)没有涉及多少实验供学生使用。
(2)学校没有足够的网络资源供学生使用。
(3)课后作业量较大。
三、意图说明:
(1)本节课采用了发现学习法,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并融于活动中而学习相关的知识。
(2)教学设计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3)高中相比初中在思维方式上应该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