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期中考试卷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科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科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六大器官?A. 根B. 茎C. 叶D. 花2. 动物的哪些特征帮助它们在陆地上生活?A. 四条腿B. 尾巴C. 翅膀D. 鳃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A. 森林B. 湖泊C. 海洋D. 草原4. 下列哪个不是化学反应的产物?A. 水B. 盐C. 气体D. 光5. 下列哪个不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6. 下列哪个不是动物的主要分类?A. 鸟类B. 哺乳动物C. 爬行动物D. 昆虫7. 下列哪个不是地球的内部结构?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层8. 下列哪个不是物理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铁生锈C. 水蒸发成蒸汽D. 木头燃烧9.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做出假设C. 收集数据D. 发表论文10. 下列哪个不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A. 星星B. 行星C. 恒星D. 地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动物在陆地上生活的特征有:四条腿、______、______。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4. 化学反应的产物有水、盐、______。
5. 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______。
6. 动物的主要分类有鸟类、哺乳动物、______、昆虫。
7. 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地壳、______、______。
8. 物理变化有冰融化成水、______、______。
9.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______、收集数据、得出结论。
10.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有星星、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简述动物在陆地上生活的适应特征。
3. 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各层的特点。
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

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导体?A. 木头B. 橡胶C. 铁丝D. 空气2. 植物通过哪个部位进行光合作用?A. 根部B. 茎部C. 叶子D. 花朵3.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这个运动被称为什么?A. 自转B. 公转C. 旋转D. 翻转4. 下列哪个动物是哺乳动物?A. 蛇B. 鸟C. 蝙蝠D. 鱼5.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离子态C. 固态、液态、离子态D. 液态、气态、等离子态二、填空题6. 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会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7. 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8.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太阳光、水和______。
9.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______的产生,而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更替。
10.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三、判断题11.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12. 植物的根不仅吸收水分,还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13.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14. 哺乳动物都有羽毛。
()15.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四、简答题16. 请简述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7.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18. 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
19. 说明太阳系的构成。
20. 阐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五、实验题21. 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湿纸巾、透明塑料杯、放大镜。
实验步骤:(1)将若干颗绿豆种子放在湿纸巾上,确保种子均匀铺开。
(2)将铺有种子的湿纸巾放入透明塑料杯中。
(3)将塑料杯放在温暖且光照适宜的地方。
(4)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种子发芽的情况。
实验结果:______。
22.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的浮沉现象。
实验材料:水槽、石块、木块、铁块、塑料块。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大象的嘴巴长在哪个位置?A. 肚子上B. 脚上C. 鼻子上D. 尾巴上答案:C2.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A. 红色B. 蓝色C. 黄色D. 绿色答案:C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哪些物质?A. 空气和水B. 阳光和水C. 空气和阳光D. 水和阳光答案:C4. 自然界中最高的山是哪座山?A. 珠穆朗玛峰B. 富士山C. 黄山D. 峨眉山答案:A5. 下列哪种动物会进行甲虫球?A. 狗B. 猫C. 蜘蛛D. 蚂蚁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水的沸点是__100__摄氏度。
2. 植物通过__光合作用__制造食物。
3. 地球上大约有__七__大洲。
4. 按照天气的不同,一天可以分成__四__个时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解释什么是重力?答: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这种吸引力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物体会落下来的原因。
2.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链。
答:在一个典型的生物链中,草被兔子吃掉,兔子被狼吃掉。
这样,草提供能量给兔子,兔子提供能量给狼。
3. 用一句话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答:水可以在低温下冻成固态,可以在适当温度下是液态,也可以在高温下变成气体(蒸发)。
...四、实验题(30分)1.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观察苹果放在不同温度下变化的速度。
答:将苹果分别放在低温冰箱、常温室内和高温阳台上,每天观察苹果的变化情况(颜色、硬度、腐烂程度等)。
记录并比较不同温度下苹果的变化速度。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祝你考试顺利!。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与答案(共四套)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分一、知识广场(25分,每空1分)1.除了呼吸之外,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当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们都会 ,当这些物体停止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白齿三类。
4.声音高低可以用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5.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的过程。
6.耳郭有的作用,耳道有 _的作用,鼓膜有的作用。
7.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_____,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时声音 _,轻轻拨动时声音。
(选填“强”或“弱”)9.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的而平时所说的声音尖、声音刺耳,实际上就是指声音的 ,两者分别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有关。
10.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食道、、和大肠。
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和 ,在小肠里被吸收。
二.判断大厅(20分,每题2分)1.我们周围的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特点。
( )2.“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3.肺活量越大,人体每次吸人的氧气和排出的废气就越多。
( )4.雷声是通过雨水的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 )5.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的成分没有多大区别。
( )6.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
( )7.我国传统乐器古筝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 )8.通过观察和品尝食物,我们可以知道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索和矿物质。
( )9.合理搭配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10.声音的音高与振幅大小有关,音量与振动快慢有关。
( )三、选择乐园(20分,每题2分)1.胸腔的变化与呼气的关系是( )。
A.呼气时胸腔收缩B.呼气时胸腔扩张C.胸腔的变化与呼气没有关系2.当我们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应多吃( )。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期中测试科学试题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期中测试科学试题(全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和等三种类型。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音叉,敲打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填“高”或“低”或“强”或“弱”)。
4.人体一呼一吸算次呼吸。
5.小明同学的肺活量是2800 (填写正确的单位)。
6.剧烈运动后呼吸会,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体要消耗更多的。
7.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食物和食物。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土电话”是利用()传播声音能力强的原理制成的。
A.气体B.液体C.固体2.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到()。
A.音叉在振动B.没有变化C.音叉在发热3.手机里传来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手机旁边的空气B.手机里的喇叭C.手机壳4.人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者听不到别人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的振动。
A.耳郭B.鼓膜C.听觉神经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我们会观察到水面出现的现象是()。
6.在呼吸器官中,()是气体进入身体的入口。
A.肺B.器官C.鼻腔7.“阅览室严禁大声讲话”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的()。
A.音高B.音量C.音色8.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
A.耳道-听小骨-耳蜗-大脑B.鼓膜-耳道-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C.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9.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某彗星炸裂成了二十多块碎片并且撞击了木星,产生了剧烈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声波探测器竟然没有接收到一点声音。
以下才想最符合科学的是()。
A.彗星爆炸并且撞击木星时产生的声音太小了B.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C.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可以传递声波的介质10.()即是一种食物,又是一种营养成分。
教科版(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教科版(新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质量监测试卷一、选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声音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四处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下图,用力敲击音叉的时候,铁架台上吊着的小球()。
A.不会动B.被振的更远C.仍然轻轻振动3.如下图:这是小提琴上的四根琴弦,它们长短相等,松紧度相同,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琴弦的时候,()。
A.1号琴弦发出的声音最高B.4号琴弦发出的声音高C.每根琴弦发出的声音一样高4.剧烈运动的时候,亮亮的呼吸次数增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的时候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B.剧烈运动的时候人体需要的二氧化碳量增加C.因为剧烈运动的时候人的肺部因运动而振动5.按照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类,下列各组不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A.番茄、青椒、白菜、苹果B.鸡蛋、红薯、面粉、玉米C.牛肉、龙虾、河蟹、鸡蛋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每小题2分,共10分)6.我们每天都要食用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因为食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能量。
()7.预防流行性感冒,出行时佩戴口罩。
()8.我们听到的大自然中的声音都是悦耳的。
()9.敲鼓的时候,我们敲击的速度越快,鼓声越高。
()10.在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敲击玻璃杯发出的声音不变。
()三、看图分析。
(10分)11.观察下面图表,探究人类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况。
(1)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哪些有变化。
(2)变化量比较①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相比较哪种气体含量减少了?②说明了什么问题?③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相比较哪种气体含量增加了④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我的猜想:四、连线。
(6分)12.外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鼓膜传递声音到鼓膜听小骨将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耳郭收集声音五、综合训练。
2024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3. 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
4. 人的耳朵分为()、()、()三部分。
5.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6.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速度越(),发出的声音越()。
7. 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8.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9.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三类。
10. 我们可以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30 分)1. 用同样的力敲打长短不同的两根铁管,长铁管发出的声音()。
A. 高B. 低C. 强D. 弱2. 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
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3. 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去空气,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这是因为()。
A. 玻璃罩能隔音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闹钟不会响了D. 耳朵有问题4. 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空气B. 水C. 钢铁D. 木头5.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6. 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结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 耳郭收集声波B.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C. 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D. 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7.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不同。
A. 高低B. 强弱C. 音色D. 以上都不对8. 风声是由()产生的。
A. 空气的振动B. 树叶的振动C. 风的流动D. 以上都不对9.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10. 测量气温的仪器是()。
A. 风向标B. 雨量器C. 温度计D. 湿度计11.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一般在()。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 根B. 茎C. 叶D. 花2. 下列哪个不是哺乳动物的特征?A. 有乳腺B. 有翅膀C. 体温恒定D. 胎生3.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1天B. 1年C. 1月D. 1小时4. 以下哪个是昆虫的特征?A. 有三对足B. 有四对足C. 有两对翅膀D. 有五对翅膀5. 植物的种子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A. 种皮和胚B. 种皮和胚乳C. 胚和胚乳D. 胚、胚乳和种皮6.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和真菌D. 阳光7. 人类属于哪个生物分类?A. 植物界B. 动物界C. 真菌界D. 原核生物界8.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水蒸发B. 铁生锈C. 木头燃烧D. 水结冰9. 以下哪个是植物的繁殖方式?A. 种子B. 嫁接C. 扦插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个是太阳系中的行星?A. 月球B. 火星C. 地球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12.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体表被毛、_________、_________、体温恒定等。
13. 地球绕着_________转,这个过程称为地球的公转。
14.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体表有外骨骼,能够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能_________体内水分的蒸发。
15.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和(如果有)胚乳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_________。
16.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_________(细菌和真菌)组成。
17. 人类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18.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例如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期中考试卷
(期中:天气、溶解)
一、选择题。
(每题2.5分,共70分)
1.小明明天准备去郊外秋游,担心由于天气原因去不了。
晚上看到天气预报的形式图后,他很高兴。
小明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符号是()。
2.天气预报说明天深圳的气温是17-25℃,这个25℃的气温一般出现在()左右。
A.6点
B.14点
C.17点
3.测量当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应该是( )。
A.室内
B.室外阳光下
C.室外距地1.5米的百叶箱内
4.天气预报中有许多气象术语,意思正确的是( )。
A.云量超过50%的天气都称为“阴”
B.24小时内降水5-20毫米为小雨
C.“降水概率”是对出现降水可能性大小预测
5.小明在学习天气单元时,为了长时间观察记录各种各样的大气情况,通常将这些天气情况记录在( )上。
A.天气表
B.天气日历
C.日历表
6.小明在观察天气时,要从( )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B.云量、风向
C.气温、降水量
7.起风了,小明发现一张纸片从操场的东南方飞向西北方,这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8小明对风向的几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风就是东北向西南吹来的
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C.红旗飘向西就是西风
9.操场上的红旗展开,如右图,此时小明在记录风力时,应该用数字( )表示。
A.“0”
B.“1”
C.“2”
10.小明总结了几点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下雨
B.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C.降水量的多少用毫升表示
11.小明用两个口径不同的简易雨量器(右图)同时收集雨水,下列正确的是()。
A.甲装置收集的雨水高度较高
B.乙装置收集的雨水高度较低
C.甲和乙收集的雨水高度相同
12.下列三种云中,()常常在高空中形成。
A.层云
B.积云
C.卷云
1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B.卷云通常与雨天相联系
C.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4.小明把液体A倒入液体B中,充分搅拌。
过了一会儿,液体A慢慢地浮在液体B上面。
请你判断,液体A能否溶解在液体B中()。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15小明将少量食盐、面粉、沙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并静置,最后杯底没有沉淀物的是()。
A.食盐
B.面粉
C.沙
16.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应该选择的方法是( )。
17.小明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 )的做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水可以漫过滤纸边缘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时,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劲的底端尽量靠近下面的烧杯壁
18.小明用少量的两种物质做溶解实验,观察到如下状态,1号和2号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是()。
A.1号溶解,2号不溶解
B.1号不溶解,2号溶解
C.不能确定
19.关于物质在水中溶解,小明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物质才能在水中溶解
B.只有气体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
C.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在水中溶解
20.小明用小匙取几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盛水杯中观察,过一会再轻轻搅拌,这时看到()。
A.高锰酸钾慢慢的变小,划出紫色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到(
B.高锰酸钾慢慢的下沉,然后像沙一样沉到水底
C.高锰酸钾慢慢变小,最后液体是无色
21.小明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中,放36克食盐以后,杯子里的一些食盐很难被水溶解,这是因为()。
A.搅拌不够
B.溶解时间不够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2.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固体颗粒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成极小的微粒,这些极小的微粒在水中分布状态是()。
A.分布于水底
B.均匀的分布在水中
C.分布在水中某一块区域
23.相同温度等量水中,能溶解的量最多的是()。
A.沙
B.食盐
C.小苏打
24.小明在做溶解食盐实验时,包装袋上写着海盐,下面不能将海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的是()。
A.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
B.把海水放在一个大漏斗中过滤
C.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
25.下面是小明实验时的记录表,从这张记录表可知,是用来研究( )这个问题。
A.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吗?
B.加热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吗?
C.碾碎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吗?
26.小明将水果糖放入水中,下列方法中溶解得最快的是( )。
A.把水果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水果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水果糖碾碎后放入热水中搅拌
27.小明总结了几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不属于溶解现象的是()。
A.炒菜时放一定量的食盐
B.往咖啡中加盐
C.将固体猪油加热变成液体
28.小明在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使用的方法是( )
A.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焰心加热—用灯帽盖灭
B.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内焰加热—用嘴吹灭
C.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二、简答题。
(30分)
29.小明学习了天气这一单元后,长期坚持观察记录天气,根据天气日历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从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2)根据雨量等级表,当天的降水量属于 (大/中/小)雨。
(3)根据红旗飘荡情况,当天风速是 (无风微风/大风)。
(4)早上观察到红旗飘向西去,我们可以推断,此时吹的是。
(5)测风向时,应该用测得。
(填“风向标”或“温度计”)
(6)人们常根据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如果把天空当作一个圆,,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30.,那么物质颗粒的大小对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快慢是否影响呢?你能以“水果糖”为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吗?(16分)
(1)研究的问题: (2分) (2)改变的条件:(2分)(3)相同的条件:、、等。
(6分) (4)研究方法:(可以图文并茂)(4分)
(5)研究结论: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