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2018年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黄石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 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项表述错误, 〈〈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渔家傲范仲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 6 题。

(6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4 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 分)【答案】 5. 写“潇潇暮雨” ,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 题。

( 5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二、阅读·赏析(60 分)(一)( 5 分)7.(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一、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7~18题。

(6分)【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毎空1分,共3分)【参考答案】17.(3分)窦宪勒石燕然(1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1分)。

【解析】“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

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

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

(6分,每小题2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分)【答案】20.(2分)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描述诗歌呈现的画面。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首先要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的重要词语的意思,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生曾云”:云气在胸中荡漾。

然后再加以想象,把浮现的画面,用连贯、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这种题型不该等同于一般的扩写,诗歌更不应该提翻译。

画面描绘时应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适合描绘,合描绘的画面也必须带有作者的情感着眼点。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

【白话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

20182018 4.1 2 3201856654【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2【答案】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轼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

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先以水流急促衬托出闭锁深宫的抑郁。

然后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以漂放红叶这一天真行为表现了宫女对世俗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这是首宫怨诗,首句写时光的流逝,次句写青春的消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的摧残。

这两句,以赋法自描诗人眼前的景色:御沟里的河水急匆匆地向宫外流去,而深居宫内的宫女却是终日消闲,无所事事。

酋句也可以说是以眼前景物起兴,一个“急”字愈加反衬出次句中深宫生活那死一般的”闲”来。

这两句诗从表面看,仿佛只是信手写来,冷静描绘外部世界,丽诗人的内在情愫则不露一字;但在实际上,首句的“河太急”和次句的“尽丑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句责问流水太急,一句诉说深宫太闲,两相对照,虽然并未明叙怨情,但却怨情自见。

在封建时代,一个妙龄少女被长期幽所鑫与落隔绝的深宫之中,虽然衣食不缺,却像被供养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生活的乐趣,自然会从心底里萌发出流年似水、青春虚度、深锁宫闱、闲愁难遣的昔恨来。

所以,答案为: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汇总---古诗词赏析专题衡阳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邵阳市岳阳(二)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和“______”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答案】22.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23. (1). 纵、(2). 犹【解析】2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

15.(2018·广西玉林)阅读下边一首词,达成第 1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1.以下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耐不了严寒” “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 ,“何事”意为“为何”,“希望”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观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叹和神往之情,但他最后不肯“回去”,是由于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喜。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诉苦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离合悲欢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豪放乐观的精神境地。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节气和事物,分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好像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样,“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福。

答案: B【分析】本题考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本题波及到的内容许多,既有古文化文学知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剖析选项时,要认真慎重。

B 项中作者最后不肯“回去”的原由不是由于“天上宫阙”的严寒,而是由于作者对人间欢喜的留恋。

16. (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 (1)- (2) 题。

(6 分)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以下选项中,对这首诗讲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3分)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一定对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②历乱:烂漫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试展开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上阕最后一句中“唤取”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①,霁光浮瓦②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③,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丝:喻雨。

②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③春泪:雨点。

1.“一夕轻雷落万丝”句中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诗写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妄念烦恼。

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____________的环境,表达了王维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和心迹。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