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包块诊断

合集下载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检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是否对称、平整或者隆起,有无腹肌紧张、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斑、疱疹等异常,以及有无疤痕、肿块等病变。

1.3 肚脐检查:观察肚脐是否突出、凹陷或者有分泌物,以及有无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和位置。

2.2 腹部包块:通过触诊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块等异常,观察其大小、质地和挪移性。

2.3 肝脏和脾脏触诊:通过特定的手法触摸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肿大,以及有无异常的硬度或者结节。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诊,观察肠鸣音的频率、音量和性质,判断肠道是否正常蠕动。

3.2 血管杂音: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血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者破裂等问题。

3.3 腹部血管搏动: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主要血管,观察血管搏动的频率、节律和力度,评估血管功能是否正常。

四、敲诊检查4.1 肝脏敲诊: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特定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肝脏是否有肿大或者异常。

4.2 胃肠气体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分布和音调,判断胃肠道内是否有过多的气体积聚。

4.3 腹水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特点,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五、特殊体位检查5.1 腹部压痛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定位病变。

5.2 腹部肿块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和挪移性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来源。

5.3 腹部脏器移位体位: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挪移性,有助于判断脏器是否有异常的位置偏移。

b超报告单模板

b超报告单模板

b超报告单模板
B超报告单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5岁。

临床诊断,腹部肿块。

检查目的。

评估腹部肿块性质,明确病变部位和大小。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腹部B超检查。

检查结果。

腹部B超显示,患者腹部肿块,大小约 3.5cm×2.8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呈低回声,边缘呈分叶状,血流信号不明显。

周围未见明显包膜,肿块可推动,无压痛。

结论。

1. 腹部肿块为囊性肿物,考虑为囊肿。

2. 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意见。

1. 考虑腹部囊肿,建议定期复查观察。

2. 并行CT或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签名,日期,XX年XX月XX日。

以上就是本次腹部B超检查的报告单,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腹部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体格检查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整体形状,正常情况下应呈对称的圆形或扁平状。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湿度和光滑度,正常情况下应呈自然色泽、干燥、光滑的状态。

1.3 腹壁肌肉张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观察腹壁肌肉的紧张程度,正常情况下应有适度的张力。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疼痛。

2.2 腹部包块:用手指进行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的包块,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包块。

2.3 肝脾触诊:通过触诊检查肝脾的大小和质地,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增大或异常质地。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正常情况下应有规律的肠鸣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检查腹部血管是否有异常杂音,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杂音。

3.3 腹部血管搏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大血管,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搏动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异常。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鼓音。

4.2 肝脾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肝脾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浊音。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移动性浊音。

五、其他检查5.1 腹部肿块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肿块,可以更详细地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5.2 腹部CT扫描:通过CT扫描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5.3 腹部MRI检查:通过MRI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

结论:腹部检查评分标准是医生评估患者腹部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外观观察、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叩诊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腹部的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腹部包块

下腹部包块
且有下腹部正中实性包块,首先应考虑为 妊娠子宫.但本病例年龄较大,又有宫内节 育器,且无停经史,下腹包块病史时间较长, 包块坚硬且不规整,肯定不是妊娠子宫.
2)子宫经血潴留:由于子宫或阴道
发育异常,以及由于外伤或炎症,造成 阴道或宫颈闭锁,是经血外流受阻,造 成子宫增大,于下腹部触及包块.病人 有下腹痛或周期性下腹痛,多发在青 春期或有外伤以及阴道炎等既往史。 本病例的特点与子宫经血潴留不符合, 可以除外。
肿瘤,多发生在中年妇女,单侧居多, 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或结节状,活动性 好。有时伴有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称 梅格斯综合症。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正 常大小,包块偏向一侧,活动性非常好。 本病例可除外。
卵巢纤维瘤超声
6)卵巢恶性肿瘤:除卵巢纤维瘤外,多数
卵巢实性肿瘤为恶性,如颗粒细胞瘤、无性细 胞瘤、未成熟畸胎瘤等,均可在下腹部触及包 块。但根据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以及 相应的辅助检查,本病例均可除外。卵巢恶心肿瘤CT 7)肠道恶性肿瘤:下腹包块多位于
一侧或在中腹部,多伴有消化道症状 和体征。晚期出现贫血、消瘦或肠梗 阻。本病例可除外。
8)腹膜后肿瘤:位于直肠和阴道后方,于
后腹壁固定,无活动性。实性者多为肉瘤,静 脉肾盂造影,可见输尿管移位。本病例可以除 外。
9)子宫肌瘤:
A:肌壁间肌瘤,占60%--70%,月经过多过频. B:浆膜下肌瘤,占20%,一般月经无改变. C:黏膜下肌瘤,占10%--15%,持续性或不规 则性阴道流血.
问题4: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做那些检 查,结果如何?诊断是什么?
还需要做彩色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妇科 疾病的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本病例的超声 检查结果是:子宫前倾位,明显增大,大小约 为13cmX15cmX8.5cm,子宫内膜厚0.7cm, 子宫前壁可见8.8cmX8.6cmX7.3cm畸瘤结节, 突向表面,边界清楚,内成低回声,提示为子 宫浆膜下肌瘤。 为了除外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症状,进行 了尿常规检查,结果无异常所见。

包块检查内容

包块检查内容

包块检查内容
包块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总数是否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增高,这可能提示腹部肿块的病因是否为炎症。

2. 肿瘤标记物检查:这种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由肿瘤引起的腹部包块。

例如,卵巢肿瘤可见CA125、血清AFP等升高;肝癌常见AFP、CA19-9等升高;胃癌可见CEA、AFP等升高。

3. 其他检查:如果需要,还会进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大小便常规检查、血沉、细菌培养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并明确病因。

4. 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腹部包块的性质和
位置。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部份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

一、腹部外观评分标准1. 腹部形态:正常腹部应呈圆形或者略呈椭圆形,对称,无明显凸起或者凹陷。

2. 皮肤:皮肤应光滑、无红斑、瘀斑、湿疹等异常情况。

3. 腹壁肌肉:腹壁肌肉应紧张度适中,无明显痉挛或者松弛。

二、腹部触诊评分标准1. 腹部压痛:轻压腹部时,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以及疼痛的程度。

评分范围:0分(无疼痛)- 4分(剧烈疼痛)。

2. 腹部包块:是否触及腹部包块,包块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情况。

评分范围:0分(无包块)- 4分(明显包块)。

3. 肝脏触诊:肝脏是否可触及,肝脏的大小、质地等情况。

评分范围:0分(肝脏不可触及)- 4分(肝脏明显可触及)。

4. 脾脏触诊:脾脏是否可触及,脾脏的大小、质地等情况。

评分范围:0分(脾脏不可触及)- 4分(脾脏明显可触及)。

三、腹部听诊评分标准1. 肠鸣音:听诊腹部时,是否能听到正常的肠鸣音。

评分范围:0分(无肠鸣音)- 4分(肠鸣音明显增强)。

2. 血管杂音:听诊腹部时,是否能听到异常的血管杂音。

评分范围:0分(无血管杂音)- 4分(血管杂音明显增强)。

四、腹部叩诊评分标准1. 腹部共鸣音:叩诊腹部时,是否听到正常的共鸣音。

评分范围:0分(共鸣音正常)- 4分(共鸣音明显减弱或者消失)。

2. 腹腔积液:叩诊腹部时,是否听到浊音,以及浊音的范围和程度。

评分范围:0分(无浊音)- 4分(浊音明显)。

综合评分:根据以上各项评分标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腹部检查的综合评分。

评分范围:0分(腹部检查正常)- 20分(腹部检查异常)。

请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医生应子细观察、问询患者症状,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

2、胃癌 胃癌患者在上腹部出现肿块时已属中晚期。临床上常有进行性的食欲缺乏。消瘦或贫血、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上腹部肿块界限不清、不规则、质硬、压痛不明显.可以移动。有时可在左锁骨上窝触及肿大的淋巴结。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可确诊。
3、胃励膜脱垂症 有时可在幽门区触到柔韧的包块。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要考虑到胃地脱垂的可能性。①不规则的上腹痛,右侧脸疼痛加重;②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③没有溃疡病病史而发生幽门梗阻。确诊有赖于X线钡餐造影。典型的影像呈章伞状,幽门管增宽。胃镜下可见到胃薄膜进人十二指肠或由十二指肠退出。由十二指肠退出的霸膜常有充血水肿或有出血。
(六)腹主动脉瘤
肿块多位于上腹部,有膨胀性搏动,不随呼吸移动,有压痛。消瘦的患者可触到震颤,可听到滚筒样杂音。常有动脉硬化、梅毒及外伤史,由梅毒所致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X线平片可有椎体受浸,但椎间盘正常。多普勒超声、CT、ECT、MRI等检查可提供诊断。
四、左上腹部肿块
(一)脾肿大
2、胆囊积水 是由一种慢性化学性炎症引起。由于胆囊管阻塞,胆汁滞留于胆囊内,胆色素被吸收而引起化学性刺激发生慢性炎症。
腹部检查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临床诊断较困难。B型超声、CT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病确诊依靠手术探查。
3、淤胆性胆囊肿大 由于肝外胆道梗阻所致的淤胆性胆囊肿大,可见于壶腹癌及胰腺癌。常有典型的梗阻性黄疽的临床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僵痒,陶土样便,直接胆红素增高,B型超声、CT检查可提供诊断。如系胰头癌X线钡餐造影可见十M指肠环扩大。
二、右上腹部肿块
(一)肝脏肿大
(二)胆囊肿大
1、急性胆囊炎 约1/3的患者可触及到肿大的胆囊。本病诊断并不困难。患者常有发热、寒战、恶心J呕吐、腹胀及右上腹剧痛。腹痛剧烈间歇性加剧,可向右肩部放射。右上腹可有压痛及肌紧张加 征阳性。部分患者有黄疽。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可做出诊断。

腹部包块触诊要点

腹部包块触诊要点

腹部包块触诊要点腹部包块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部器官的异常情况。

通过触诊,医生可以判断包块的性质、大小、位置和移动性等特征,从而确定病变的可能病因。

下面将从触诊的要点入手,为您详细介绍腹部包块触诊的相关知识。

1. 触诊前准备在进行腹部包块触诊之前,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主诉、病史和症状等信息。

同时,医生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并保持腹部肌肉松弛。

触诊前,医生需要充分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2. 触诊技巧在进行腹部包块触诊时,医生需要采用适当的技巧,以获取准确的触诊信息。

首先,医生应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感受腹壁的张力和温度。

然后,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触诊方法,如平面触诊、深部触诊、双手触诊等,以全面评估腹部包块的情况。

3. 注意触诊位置在进行腹部包块触诊时,医生应注意触诊的位置。

通常,腹部包块可以分为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三个区域。

医生应按照解剖学知识,结合患者的主诉和病史,选择合适的触诊位置。

同时,医生还需要注意包块的大小和形状,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性质。

4. 触诊特征分析在触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分析包块的特征。

首先,医生可以观察包块的表面特征,如光滑度、凹凸感和皮肤的变化等。

然后,医生可以用手指轻压包块,判断其硬度、压痛和移动性等特征。

此外,医生还可以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以进一步确定包块的性质。

5. 注意触诊时间触诊时间也是进行腹部包块触诊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之一。

通常情况下,医生可以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触诊。

如果患者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可以在症状减轻后进行触诊。

此外,触诊的时间应尽量短暂,以避免患者的不适感。

腹部包块触诊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对于评估腹部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遵循以上触诊要点,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腹部包块的性质和病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腹痛、呕吐、停止排便,可能为肠梗阻或肿瘤;
伴消瘦、纳差和低热,为恶性肿瘤的特点; 伴有进行性黄疸者,考虑为肝胆、胰腺或胰腺壶腹部病变;
伴尿路刺激征、血尿,可能为泌尿系肿瘤、结石、肾盂积水;
伴黑便、呕血或便血、黏液血便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应考虑消化道肿瘤; 伴腹水的,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癌、盆腔肿瘤等; 伴闭经或阴道出血的患者,要考虑到妊娠及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肠套叠、肠梗阻、尿潴留等。
(4)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肾囊肿、肾下垂、异位肾、游走肾、肠系膜 囊肿等。
3
问、诊
3.1 询问病史: 1.年龄及性别 2.增长速度 3.伴随症状
3.2 检查诊断: 1.体检 2.辅助检查
3
3.1 询问病史
年龄及性别: 婴幼儿出现腹部包块要考虑先天性疾病和肠套叠; 青少年多考虑肠梗阻或肠结核; 中老年患者则要警惕肿瘤; 女性患者需排除妇科疾病或妊娠 增长速度: 增长较快的包块,要想到恶性肿瘤的可能; 生长缓慢,则可能为囊肿如胰腺或肠系膜囊肿 伴随症状: 伴发热、寒战且包块有压痛的,考虑为炎症;
2
分类及机制
(1)炎性包块:是由于脏器炎症引起。炎性包块在腹部包块中最多见,包 括肠结核、腹腔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阑尾脓肿、盆腔脓肿、肾周围 脓肿等。此外尚有克罗恩病、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周围脓肿等。 (2)肿瘤性包块:腹腔内脏器众多,可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既可来自腹 壁组织,又可来自腹腔各脏器、腹膜后间隙组织以及盆腔。包括胃癌、肝癌 、胰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腹膜后肿瘤、淋巴瘤等。 (3)梗阻性包块:主要是胃肠等空腔脏器的梗阻引起的包块,如肠扭转、
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CT可以明确腹部包块部位、性质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另外对实质性脏
器病变的诊断有益; 怀疑有肾脏病变可行静脉肾盂造影; ERCP、PTC方法可用于诊断检,可直接获取病理资料,明确诊断; 腹腔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腹腔内脏器的病变,还可在直视条件下对可疑部位进行活 组织检查,但腹腔内广泛粘连时应视为禁忌
3
3.2 检查诊断
体检:考虑大小、边缘、质地、压痛、活动度、有无搏动感
质地柔软、无压痛的包块,多为囊肿性病变; 有压痛,多为脓肿; 质地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的包块,多为恶性包块; 包块上缘境界清楚,而下缘模糊不清者,应多考虑卵巢肿瘤; 肿块不与周围组织粘连,并能随呼吸上下移动者,多起源于肾、横结肠、肝、脾等器官 ; 肿块膨胀性搏动,见于腹主动脉瘤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肝脏搏动 另外应根据病情做直肠指诊或妇科检查,有助于诊断直肠肿瘤、盆腔脓肿和肿瘤、阑尾 脓肿等
谢谢观看
腹部包块的诊断思路
李伟
2016/3/4
参考文献: 《结合临床实际搞好腹部包块的内科诊断工作》
1
概念
2
分类及机制
目录
思维过程
问、诊
4
3
1
概念
腹部包块一般是指腹腔内可被触及的异常包块,是由于腹 腔内器官或组织异常肿大、增生、粘连或移位引起
常见疾病: 1.胃肠道疾病 2.肝、胆、胰疾病 3.肠系膜、网膜及腹膜病变 4.腹腔其他实质性脏器的病变 5.盆腔内脏器的肿大
4
思维过程
是否来自腹腔内? 腹壁肿块可随腹壁移动 腹腔内的包块反而不易触及
一般而言,肿块所在的部位 与病变脏器的部位基本一致
考虑病变脏器 采取有效检查 若诊断有困难,必要时剖腹 探查
判断来源
区分正常结构
易误诊! 腰椎椎体、横结肠、乙状结肠、盲 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充盈的 膀胱、妊娠子宫、粪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