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认清字形。

读通诗句,读
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古诗,知诗意,知传统习俗。

3.通过字理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通过展示春联,感受传统节
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4.抓住春节的一个习俗,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描写春节的一个习俗,写一段话,体现出过春节时的喜庆和热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拍手读《传统节日》导入,揭题激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第1篇】《元日》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杨秋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并会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2.通过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2.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2.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1)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3)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小结:放鞭炮、贴春联、贴“富”字、贴窗花、拜大年等等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

这种风俗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气习尚。

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学习了王安石《元日》以后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二)学习新课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3)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2.品读古诗,读出韵味(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①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②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全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正欣欣向荣。

暖阳照耀着春风,洋洋洒洒的屠苏酒,使人们心情舒畅。

繁花似锦,暗香浮动,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将美好的愿景寄托在新的一年。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过年时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过年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面描绘的是哪个中国传统节日吗?(春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就是描绘春节时热闹场面的。

(板书课题)3.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诗文注重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这首《元日》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变化。

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喜悦。

3.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4.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春节习俗。

(贴春联、放鞭炮、饮屠苏酒等)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

(三)细读课文《元日》1. 教师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并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这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哪些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

)它和“元旦”有什么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这首诗写的就是古代的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3.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通、读熟,读出一定的节奏美。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2.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符、屠、苏),指导“符”字的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字的基本架构。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重点。

(3)学生临写三遍,教师巡视检查,并及时辅正。

(4)同桌合作,一人用会写字组词,一人听写。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质疑引入。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从中了解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其风俗,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把过节的过程说清楚。

2.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中国传统团圆文化,激发学生爱家、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读透古诗,从中了解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其风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中国传统团圆文化,激发学生爱家、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了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及其习俗。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结合过年时的风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指导书写“符”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了解人们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

教学过程:一、课初节日诗词交流分享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三单元课文目录和单元导语中的要素提示,你知道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跟什么有关吗?对,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和诗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那么你积累了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呢?生汇报交流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元日》(板书课题)一起读。

3.释题元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古文,看注释,你很会学习。

(板书:注释)明天就是元旦,元旦和元日一样吗?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

公历是国际通用历法,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

但是在古代,正月初一也称为元旦。

二、初读古诗学字词(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了,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交流)(出示),春节时我们会……过渡: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第1篇】《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教学准备:课件,卡片,音乐教学过程:《元日》教学设计执教者:黄灿提前贴课题和诗人。

一、诵读激情。

1、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读来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又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齐读题目。

2、趣解诗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吗?生:农历的正月初一师:她告诉了我们在哪一天。

还有人愿意说一说吗?这一天也就是……生:每一年的第1天。

师:我们把它称为生:春节。

师:大诗人王安石写下这首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些美好的场景?生:想!二、朗读明意1、自读古诗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4页,读之前请你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读通顺,开始吧。

师:同学们读地非常认真,谁能来展示展示?生读师:他读得很正确,特别是这首诗中的几个生字新词都读准了,咱们也来试一试,每个词读两遍。

生读2、梳理字词(1)识字游戏师:真好!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他们吧!如果灯笼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师:这一小组的同学可真棒,他们都是识字大王,我们给他掌声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能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己的“新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元日》课题
1.你知道春节是什么时间啊?(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你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呢?
2.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读经典之作,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感受童趣粗读《元日》古诗篇章
1.出示《元日》古诗
请同学们自己去细读这首诗,给你提出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生自己连读)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谁敢来读给大家听听?(请一生读,随机点评)哪个同学认为比他读得还好?(再请一生读,师随机点评)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全班齐读)
3.古诗还以他特有的节奏美吸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你们认为该怎样
读,才算读出了这首诗的节奏?(请一生说。

课件示范)齐读。

4.读出了节奏,还要能读懂古诗的意思,要读懂古诗的意思,首先要先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反复去读读这首诗,通过你的朗读、预习你都读懂了哪些关键词的意思?
5.和同桌讨论讨论,一起来交流
6.老师也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例举了出来,请一位同学读读。

(出示这些关键词的意思)
7.再仔细读读,借助这些词语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先自己说说第1、2两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

指名说。

3、4两句呢?自己试试,小组内说,指名说。

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小组内说,指名说。

三、了解掌握全首《元日》古诗大意
1.在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之后,我们还得了解一下诗的作者以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意思。

(指名读)
2.王安石不顾官僚大地主们的反对实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既可以农民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些,也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

《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成功时写的,想象一下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他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
(一)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
过渡:四年级的孩子,凭自己就能基本读懂了几千年前的经典诗文,真是了不起!
[读诗文]集体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暖”、)这暖不仅仅是温暖,还有快乐、热闹。

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

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暖?
1.感受“暖”
“暖意”何处来?(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


2.谁“暖”?
(1)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相关资料)(读: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读作者]
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读: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


(2)读者“暖”:文字的传递(读: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千年的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男生、女生)[读自己]
千门万户:普天同庆(读:这是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二)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
过渡:看来我们读诗文,不仅要弄懂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要读读作者,最重要的要联系自己来精读诗的要点(诗“眼”),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作品,它能让所有读它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就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也自然地成为经典之作。

今天这首《元日》就这样几千年来温暖着无数人的心,当然是经典。

五、诵经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经典,先自己在下面练习。

指名诵读。

六、仿写(表达童趣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已的新古诗)
(一)表达童趣仿创古诗作品
1.在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事物。

(爆竹、春风、屠苏酒、桃符)
2.你还知道哪些与春节有关的词语?(可以是2个字,也可以3个字、4个字,可以是描写景物的,可以是春节习俗的,也可以是表达心情的)
3.师课件出示与春节有关的词语。

生齐读。

4.骆宾王,同学们认识吗?他是一个天才,7岁就写下了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名叫——《鹅》,一起背背。

5.同学们今天才10岁,你也可以成为诗人,成为比骆宾王还要厉害的诗人,有没有信心?
6.出示《元日》,仔细观察,这首诗一共几行?每行几个字,第一、二、四句末尾的字在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尾字韵母相同,叫做押韵,读起来有韵味。

)(二)学习写作自已的诗
过渡:象《元日》这首诗一样,一共4句,每句7个字或者5个字,在1、2、4句的末尾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韵,就可以称的上是诗了。

1.出示诗例:王安石围绕春节写下了《元日》这首诗,同学们也来围绕春节写一写与王安石不同的诗吧。

你可以在诗中叙述春节的习俗,讲述春节的故事,也可以表达春节的心情,怎么写呢?方法就藏在这首诗中。

(出示一首诗,引导学生读、议诗的句式、字数、押韵、表达的意思。


今日课堂写古诗,掌握方法非难事。

精炼押韵字数同,不信你来试一试。

2.指导学写:万事开头难,先来试试写好第一句。

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可供你使用借鉴。

想想怎样用凝练的语言用上其中的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一句5个字或7个字的诗句。

如:爆竹。

爆竹什么特点?(响)爆竹怎么响?(爆竹声声响)7个字的(爆竹声声震天响)
春节。

(春节真热闹)(新春佳节真热闹)
写好第一句了,下面按照诗的要求去完成剩下的3句。

3.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4.学生朗读自已写的诗,教师机评改、鼓励。

七、生长童趣推荐古诗经典,拓展延伸激励读写古诗
(一)生长童趣推荐古诗经典
1.生长童趣: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
2.推荐古诗经典。

(出示古代诗写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朗读,并选一首讲一讲诗的句式、字数、押韵、表达的意思)
你都知道这些节日的故事、风俗、以及人们过节时的心情吗?课后同学们可以试着去写写这些节日的诗。

愿意吗?写好之后可以和同学们交流。

和老师、家长探讨,也可贴到教室的墙报栏内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元日

故事风俗心情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