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口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口僻(TCD编码:A07.01.01.04)西医病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3)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具体如下:1、发病突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病前常有面部受凉、受风史。

3、病初可以有一侧耳后,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颜面不适等前驱症状。

4、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征。

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漏气。

咀嚼夹食。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的,偶见双侧。

5、部分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丧失,听觉过敏,还可以有患侧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减退、外耳道和鼓膜出现疱疹。

6、部分病损严重的患者或失治、误治的患者可能出现倒错、鳄鱼泪、面肌痉挛、面肌萎缩等后遗症。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在数小时,或1到3天内达到高峰。

2、病初可以有一侧耳后,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征。

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漏气。

咀嚼夹食。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的,偶见双侧。

3、Hunt性面瘫: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丧失或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减退、外耳道和鼓膜出现疱疹。

4、后遗症期部分病人出现鳄鱼泪、倒错、口眼联动、面肌痉挛。

5、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颅内占位。

(2024年)面瘫病完整版

(2024年)面瘫病完整版
抗炎药物等。
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等,可缓解面部肌 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溃疡 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024/3/26
27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面瘫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 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
严重程度评估方法
House-Brackmann分级法
根据面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Ⅰ~Ⅵ级,级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Sunnybrook分级法
根据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分级,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2024/3/26
11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
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2024/3/26
2024/3/26
25
预防措施建议和执行情况
眼部护理
定期清洗眼部,使用人工泪液保 持眼球湿润,佩戴眼罩避免异物
刺激。
2024/3/26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清洗口腔,使 用软毛牙刷和漱口水。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增强自信。
26
处理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2024/3/26
28
PART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REPORTING
2024/3/26
29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面瘫病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 瘫的区别
内二科 田园
1
中枢神经系统VS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 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 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是反射活 动的中心部位。其位置常在动物 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 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 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 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 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中枢神 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 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 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 基础。人类的意识、心理、思维 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此患者是 哪侧面神 经麻痹?
12
思考题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闭目 D.能否鼓腮 E.能否吹口哨
13
思考题
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 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
侧,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7
现)
鉴别诊断(临床表
中枢性面瘫
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 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 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 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 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神 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 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 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 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 歪向健侧。
8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9
相同点
不 同 点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疾病原因
周围性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创伤、寒冷等因素引起。
02
病因及病理机制
中枢性面瘫病因及病理机制
病因
多为脑干病变,如脑梗死、脑出 血、脑炎等,也可由外伤所致。
病理机制
病变位于大脑皮质下的锥体束, 导致面部肌肉失去上位神经的支 配,从而发生面瘫。
周围性面瘫病因及病理机制
病因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带状疱疹、膝 状神经节炎等。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概述 • 病因及病理机制 • 症状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及预后 • 预防及日常护理
01
概述
中枢性面瘫定义
病变部位
中枢性面瘫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及内 囊等区域。
症状表现
中枢性面瘫患者往往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表情肌的瘫痪, 伴有病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和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等表现。
THANKS。
周围性面瘫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肌肉瘫痪,口角向 病灶对侧歪斜,但额纹不消失,仍能皱眉。
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如莱姆病、糖尿病、酒精中毒、病毒感染等 引起的面瘫。
05
治疗及预后
中枢性面瘫治疗及预后
治疗
中枢性面瘫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脑梗塞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 ,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同时可辅以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以促进面神经功能 的恢复。
周围性面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急性起病,一侧面神经麻痹,额纹消失且不能皱眉,眼裂增大且不能闭合,鼻唇沟 变浅,口角下垂且向病灶对侧歪斜。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周围性面瘫主讲人:学习时间:参加人员: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俗称歪嘴病,是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面神经管是一条狭窄的骨性管道,面神经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很容易损伤,但此病的详细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多数因头面部受凉引起,其次推测可能与局部血管病、病毒感染有关,还有人提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较正常人口发病率高。

其病理改变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后者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见,20~40岁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夏、冬多见。

急性起病,多为单侧,长于几小时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发病前几天感患侧耳周疼痛不适,个别有疱疹出现(Hunt综合征),多数患者在晨起洗脸时发现两侧面部不对称,一侧面肌活动不灵,患侧眼裂变大、口角下垂、流口水,进食时感到食物滞留于患侧齿颊间隙内等。

(三)特殊检查头颅CT和MRI可排除脑干(脑桥)病变;肌电图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M波幅降低或消失。

感染引起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偏高。

(四)鉴别诊断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面瘫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脑脊液检查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2.脑干病变(桥脑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损伤,表现眼球外展不能,面部感觉异常以及耳鸣、耳聋,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和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等症状。

以上多见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所致。

3.面神经邻近结构病变:常见中耳炎、腮腺炎、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也可侵袭面神经。

4.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可有明显的头面部外伤史,以此较易鉴别。

(五)病程及预后经及时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在一到二周开始恢复,一到两个月内痊愈,约80%~90%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但半年内不能完全恢复者预后较差,可留永久后遗症,并且部分可出现面肌痉挛。

面瘫教学查房的心得体会

面瘫教学查房的心得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有幸参与了面瘫教学查房,通过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我对面瘫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参与面瘫教学查房的心得体会。

一、病例分析在教学查房中,我们首先回顾了一个典型面瘫病例。

患者,男性,45岁,因左侧面部麻木、瘫痪一周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麻木,随后出现左侧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

查体: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反射消失,舌前2/3味觉减退。

辅助检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确诊为左侧面神经炎(Bell麻痹)。

2. 分析病因: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可能存在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血管痉挛,进而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

3. 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神经营养治疗、物理治疗等。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教学查房中,我们重点讲解了面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面瘫主要依据以下要点:(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面部肌肉瘫痪,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等。

(3)角膜反射消失,舌前2/3味觉减退。

(4)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2. 鉴别诊断:(1)中枢性面瘫:表现为半侧面肌瘫痪,但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2)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半侧面肌瘫痪,无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3)癔症性面瘫:表现为突然出现面部肌肉瘫痪,但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三、治疗与康复1.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2)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减轻炎症反应。

(3)神经营养治疗:补充维生素B1、B12等,改善神经功能。

(4)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电疗、按摩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康复治疗:(1)早期康复:在急性期,鼓励患者进行面部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

202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全文)

202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全文)

202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全文)周围性面瘫是指发生在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损伤导致的面神经麻痹,致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上、下面部表情肌瘫痪。

临床表现为睑裂增宽、鼻唇沟及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支配味觉及泪腺分泌的纤维受损时,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泪液分泌障碍。

成人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每年17/100000-35/100000。

周围性面瘫病因众多,以急性起病多见,特发性面瘫最多,其次为亨特综合征(RHS)。

在未处理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患者面神经功能可有好转,但预后仍主要取决于具体病因、治疗方案及时机。

目前对周围性面瘫的处理仍存在争议,本文依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的接诊、处理进行阐述。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接诊后,首先需鉴别患者是否为周围性面瘫。

由于前额肌肉受双侧运动皮质束支配,中枢性面瘫前额通常不受累,可通过嘱皱额、观察额纹是否变浅或消失来进行判断。

当脑桥病变损伤面神经核时,患者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本型常伴临近颅神经麻痹,需与核下型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后,应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Sunnybrook面部分级系统等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判断面瘫严重程度,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访、疗效评价。

2、周围性面瘫病因鉴别周围性面瘫常见疾病鉴别见表2。

肿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常有其他伴发症状,如听神经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表现为面瘫伴听力丧失、耳鸣、不稳定步态等。

部分表现为贝尔麻痹的患者为莱姆病所致,病史询问应侧重于莱姆病高危因素,如流行病学区域、流行高峰季节、游走性红斑、双侧面瘫、前驱发热史;面瘫也可能是莱姆病的首发表现。

近期有学者报道了仅表现为单侧孤立性周围性面瘫的中央前回梗死,故应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脑血管事件进行鉴别。

另外,Avellis综合征伴脑桥受损、梅罗综合征也可表现为周围性面瘫,需加以鉴别。

3、相关检查通常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诊断贝尔麻痹,无需实验室检查。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A.是否口角歪斜B.是否鼻唇沟变浅C.能否皱额、闭目D.能否鼓腮E.能否吹口哨答案:C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A.左侧中枢性面瘫B.右侧中枢性面瘫C.左侧周围性面瘫D.右侧周围性面瘫E.双侧周围性面瘫答案:D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皱眉动作正常,两侧额纹正常A.双侧周围性面瘫B.右侧周围性面瘫C.左侧周围性面瘫D.右侧中枢性面瘫E.左侧中枢性面瘫答案:E4、瘫痪是指: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D.肌肉运动能力消失E.肌肉与肌腱运动不协调答案:A5、根据哪项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A.肌力大小B.有无感觉障碍C.有无病理反射D.有无大小便障碍E.有无感觉过敏答案:C6、关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B.肌张力减低C.腱反射增强D.病理反射阳性E.可有废用性肌萎缩答案:B7、眶上神经反应及各种反射均存在,属于哪种意识障碍?A.深昏迷B.昏睡C.浅昏迷D.嗜睡E.中度昏迷答案:C8、整日处于睡眠状态,但呼之能应属于哪种意识障碍?A.深昏迷B.昏睡C.浅昏迷D.嗜睡E.中度昏迷答案:D9、鉴别深浅昏迷程度的可靠指征是A.生命体征B.瞳孔对光反射C.肌力D.腱反射E.对疼痛的反应答案:E10、某患者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最可能是:A.蛛网膜下腔出血B.基底节出血C.小脑出血D.额叶出血E.桥脑出血答案:E1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A.闪电样疼痛B.下颌反射减弱C.面部感觉消失D.角膜反射消失E.张口下颌偏斜答案:A1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A.有触发点(板机点)存在B.伴有角膜反射消失C.一般止痛剂不易奏效D.疼痛发作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E.睡眠时疼痛发作可减少答案:B13、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依据是:A.疼痛的性质B.疼痛的区域C.有无其它神经系统体征D.有无“触发点(扳机点)”E.是否为反复发作答案:C14、患者近一个月来刷牙时常出现右上牙部及右面部疼痛,每次持续5~6秒钟,间歇时完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首先考虑的诊断A.牙痛B.鼻窦炎C.舌咽神经痛D.原发性三叉神经痛E.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答案:D15、三叉神经痛治疗应先用:A.周围支神经切断术B.周围支神经纯酒精封闭C.三叉神经根切断术D.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E.抗癫痫药物答案:E16、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不包括A.中毒B.感染C.营养不良D.外伤E.遗传答案:D17、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发病前1~4周多有A.风湿病史B.外伤病史C.糖尿病史D.阳性家族史E.非特异性感染史答案:E18、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是A.周围神经B.脊髓膜C.脊神经根D.大脑E.小脑答案:A1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情况表示病情危急A.四肢由轻瘫转为全瘫B.呼吸费力C.腱反射完全消失D.腰腿出现牵拉性疼痛E.脉博快速答案:B20、以下哪项不属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急性四肢弛缓性瘫痪B.手套,袜套状感觉障碍C.早期即有四肢肌萎缩D.患侧周围性面瘫E.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答案:D21、能提示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脑脊液检验结果是A.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B.蛋白正常,细胞数增高C.蛋白降低,血压增高D.葡萄糖降低,细胞数剧增E.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升高答案:A22、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脑脊液正常B.多有昏迷C.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D.突然劈裂样剧烈头痛E.病情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答案:C23、女性,2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北京二院
周围性面瘫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面部神经疾病,这种疾病困扰着广大患者朋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疾病。

随着人们对神经科疾病的重视,周围性面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在鉴别周围性面瘫上大家还不是很了解。

那么,对于周围性面瘫我们该怎么样去鉴别呢?下面由相关专家为大家讲讲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吧。

李晓荣专家介绍说:有45%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有被误治的经历,对于面神经疾病的一种疾病而言,很多患者对于疾病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很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这样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所以,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要与其他面神经疾病相鉴别。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现象。

(三)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四)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五)小脑桥脑角损害: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同时,要鉴别周围性面瘫的还可以通过认识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主要有:
颈阔肌征:不管是中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还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头用力的前屈,你就会发现,周围性面瘫的症状的一侧颈阔肌不收缩,而有一侧的的颈阔肌是收缩的。

眼球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两个眼球往往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周围性面瘫麻痹的那一侧会比另外健康的一侧较高,而且瞳孔也会在健侧的水平线上方。

这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唾液分泌障碍:周围性面瘫的症状还有唾液分泌障碍,但是这个症状不容易被人忽视,周围性面瘫的任何一个症状都不能忽视,这有判断周围性面瘫的有利根据。

以上就是对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的相关介绍,希望更好的帮助你鉴别和防范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