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是指自然和人文事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地理事物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植被、动物、人口等。
这些事物的分布与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地质构造、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一、地表形态的分布特征地球的地表形态表现为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其分布特征受到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就是由于地壳抬升、石灰岩溶蚀等因素造成的。
而河流的分布则主要受到降水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如我国的长江、黄河等河流分别位于降雨丰富和地壳运动活跃地区。
二、气候的分布特征气候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带是表征地球不同纬度地区气候规律的带状区域。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这些气候带的不同决定了植物和动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适宜植物的生长,所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中部。
三、植被的分布特征植被分布是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
例如,草原适宜牧畜业发展,所以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等地。
而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植被几乎没有生长。
四、动物的分布特征动物的分布与植被、气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例如,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只有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如北极熊、海豹等。
而热带雨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树栖动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五、人口的分布特征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平原、河谷、沿海地区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方。
例如,我国的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因为这里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发达。
总结起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与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地质构造、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指在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
通过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以下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探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一、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 气候和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地球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气温高、降水多,而两极附近则气温低、降水少。
此外,地形、海洋以及大气运动都对气候和气象要素的分布产生影响。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2. 地形和地貌特征分布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多种多样,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如高山多分布在陆地内部,而湖泊和海洋则广泛分布于大陆周边。
这些地形和地貌特征的空间分布影响着水资源、土壤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3.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
例如,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而铁矿石以及煤炭则多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地区。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资源的平衡与分配。
二、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 人口分布特征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河流流域。
例如,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化特征分布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贫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流动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3. 文化和语言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语言具有明显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点状、线状、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的答题

℃
33
夏
季
午
32
后
气
温
31
甲
乙
郊区
城郊居民区
商业区
市中心
居民区
公园
城郊居民区
农田
(1)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3分)
(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2分)植被覆盖 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1分)
2011浙江 高考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 其原因。(6分) 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 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 控取得成效。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 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011年浙江高考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 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 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 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07年北京文综
说明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6分)
分布在高山山麓的 绿洲(冲积扇), 呈点状; 沿铁路分布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水平分布图 (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
看增减方向 (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 (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 (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 (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 (6)其他: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用动态的眼光看)
一)地理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描述
1、地理特征的描述
2、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描述
• 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 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简述地理学第一定律

简述地理学第一定律地理学第一定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是有规律的。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而这些现象在地球的空间上存在着不均匀分布的特点。
地理学第一定律正是通过对这种不均匀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定律。
地理学第一定律的提出源于对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观察和总结。
地理现象包括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人口、经济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地理学家发现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性就是地理学第一定律所揭示的内容。
地理学第一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是由一系列原因和因素所决定的。
这些原因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气候、地球的地形等。
这些因素对于地理现象的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地球的地形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情况,进而影响了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分布。
而人文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人类的活动会对地理现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城市的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植被、土壤和水资源的分布。
地理学第一定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地图分析和模型建立等。
统计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地图分析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绘制地图、比较地图和分析地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地理现象的分布情况。
模型建立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可以模拟地理现象的分布过程和机制。
地理学第一定律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通过对气候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为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土壤质量和肥力情况,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指导。
通过对人口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地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地理事物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等,它们的分布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对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首先是地形的分布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类型。
地形的分布受地球构造、岩石组成和地质运动等因素影响。
例如,地球的火山带和地震带往往位于板块边缘,因为板块的运动导致了火山和地震的频繁发生。
另外,地球上大部分的高山集中在亚洲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等,这与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有关。
其次是气候的分布特征。
气候是指一些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气候受到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通常炎热多雨,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则寒冷干燥。
此外,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很重要。
海洋的暖流会使得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如日本的黑潮和北大西洋的北大西洋暖流等。
然后是植被的分布特征。
植被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
例如,热带地区的雨林植被茂密,而温带地区的草原植被稀疏。
此外,海拔的升高也影响植被的分布。
在高山地区,由于气温的下降和山坡的陡峭,植被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动物的分布特征也受到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动物栖息地的选择与其对气候和植被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的雨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物种的栖息。
此外,地形也对动物分布产生影响。
如沿海地区的动物种类较多,而高山地区和沙漠地区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少。
人口分布的特征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历史因素等密切相关。
人口往往集中在河流流域、沿海地区和湖泊周围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同时,人口密度还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较高,而贫困国家的农村人口占比较大。
自然地理答题实用模板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1、简述地形特征:地形特征:①地表形态特征: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喀斯特地形广布,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2、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1)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②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季节分布特点,如: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特点;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小(表现海洋性和大陆性特点)③该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如全年多雨;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集中的时间和长短等(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主要影响该地的气温状况,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主要考虑影响降水情况季风: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季风,来自陆,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是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同时考虑阳坡和阴坡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陆分布:临海迎风岸,年、日较差小,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年、日较差大,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洋流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降水较多,如遇迎风岸,降水丰富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降水较少,如遇离风岸,降水稀少3、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水文特征:(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为例)流量:流量受流域年降水量的影响,流域年降水量大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受流域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也大汛期:受流域雨季的长短和雨量大小影响含沙量:受流域植被覆盖率的大小影响,还要受流域地形条件影响结冰期:受流域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凌汛:如果河流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该河段在初冬结冰时或初春融冰时有凌讯现象。
河流的开发条件:(水力资源、河航运等)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①流域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 加重. 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指出图示区域相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 冻害的原因(6分)
北高南低(从沿海向内陆降低),由东西两侧向 依据图丙,描述该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度状况 中间降低(4分).上游来水量减少(2分), 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海水入侵(2分),不合理灌溉(2分).
4.(8分)多数分 . 分 多数分 布在季风区内, 布在季风区内, 沿河近海的平原 地区(4分 地区 分)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 分布在交通便利, 经济较发达的人 口,城市密集地 区(4分) 分
(4)读图 ,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读图6, 读图 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 的分布特点.( .(8 的分布特点.(8分)
相同点: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2分) 不同点:A东西延伸至内陆,面积大(2分); a南北狭长,面积小,仅分布在沿海;接近赤道
(1)根据所学知 ) 识,分别指出两 次鸦片战争后清 政府开放的通商 口岸的地理分布 特点.( .(6分 特点.( 分)
东南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 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1)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 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 特点. 分 特点.(6分) (2)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 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 值,并简要说明乙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不同于甲地的原 因.(10分) 分
(1)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递减(6分) (2)2500(2000—3000)百万焦耳/米'年(4 分)乙地相对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水汽较多,云量较大(6分)
地理学定律

地理学定律
1. 最小距离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在空间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例如,运输成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2. 位置定律:
这一定律阐述了在不同位置上,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存在着差异。
同一地理环境下,位置不同会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3. 区域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地球表面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区域所组成的。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并且与周围的区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 整体性定律:
这一定律强调,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
5. 层次性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具有层次性特征。
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高层次的现象和过程受低层次的影响,
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低层次。
6. 人地关系定律:
这一定律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和制约人类活动的发展。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地理学定律,它们揭示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角度: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
描述该城市工业区 位特点与原因:
1、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市中心地价高,工业污染重,为降低成本,保护环 境外迁 2、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中有大量运输需求,为降低成本,及时 输入原料,卖出产品,要求便利交通。
4.地理事物的时间分布规律
描述下图所示气候的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
典型例题
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
分布 相同点:都位于回归线附近 大陆西岸 不同点:A 东西延伸,面积广大 a 南北延伸,面积狭长,接近赤道 成因
相同点:常年受副高控制;沿岸都有寒流经过 不同点:A 南回归线穿过地区为低矮的高原 a 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依据图丙,描述该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度状况的分布特点,并分析 原因。
课堂演练:
36.(36分)读图7,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6分) (1)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
(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简述城市化过 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8分)
(4)分布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绿洲)和 铁路沿线。 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 业人口增多等。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解题的前提
解题的核心能力
得分能力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2.地理事物的时间分布规律 3.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经典考题:(08高考天津卷)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 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北高南低(从沿海向内陆降低),由东西两侧向 中间降低(4分)。上游来水量减少(2分), 海水入侵(2分),不合理灌溉(2分)。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课堂巩固:
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 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经典考题:(09浙江参考卷) 读图10、11,完成下列要求。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 原因。
铁路线基本上都沿海岸线分布(3分); 主要原因是沿海人口、城镇分布较多(3分), 促进沿海经济开发(3分)。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 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 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 冬、春、秋三季干燥, 或雨热同期。
(1)根据所学知 识,分别指出两 次鸦片战争后清 政府开放的通商 口岸的地理分布 特点。(6分)
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 (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课堂巩固: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 明其原因。
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太阳辐 射(纬度)因素影响。
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东北—西南走向 的太行山的影响(黄土高原东缘)。
课堂巩固: 1.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 因。(8分)
(1)大约由南向北递减(或南多北少或由西南 向东北递减)(2分)。南部雨期长(2分), 且多地形雨(2分),多台风雨(2分)。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 河流)分布。
1、点状分布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 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 (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 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 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描述角度: ①位置、疏密(多少)。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 方向) 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
经典考题:2006北京文综卷
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 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3、面状分布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 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 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范 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 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 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 读图时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请描述北美洲西部等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密集,且与海岸平行; 请描述北美洲西部等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 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洋流 (答西风带也可给 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8分) 分)
2、线状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 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 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 的大小(或标上数值)。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 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 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 响的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