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 专题
专题02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常考点必杀200题(原卷版)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常考点必杀200题专题02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0题,16+4型)一、单选题1.氮是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B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C .豆科农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 .工业合成氨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2NO 显红棕色,可用于火箭燃料中的氧化剂 B .氨水具有碱性,可用于去除烟气中的2SO C .3HNO 具有强酸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D .4NH Cl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铵态氮肥3.已知3NH 可用于检验输送2Cl 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NH 3Cl N 6HCl +=+,该反应属于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4.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2H OH H O +-+=”表示的是A .3NaHCO 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B .3HNO 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 .22NH H O ⋅溶液与HCl 溶液混合D .44NH HSO 溶液与()2Ba OH 溶液混合5.利用氨的催化氧化原理制备硝酸并进行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利用43ΔNH Cl NH HCl ↑↑+制备氨气B .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圆底烧瓶观察到无色喷泉C .若要液体充满圆底烧瓶,理论上通入的()()32NH :O n n 小于1∶2D .1mol 3NH 完全转化为硝酸,转移电子的数目为8A N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盛装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未变红该溶液中不存在4NH +B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存在Na + C 将稀硫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非金属性:C<SD将质量、大小相同的铁片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中 稀硝酸中的铁片溶解并产生气泡,浓硝酸中的铁片无明显现象 氧化性:稀硝酸>浓硝酸A .AB .BC .CD .D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 .路线∶、∶、∶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2NO8.氮是生命的基础,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
高考化学化学氮及其化合物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氮及其化合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A.NH3→NO→NO2→HNO3B.Al→Al2O3→Al(OH)3→NaAlO2C.S→SO2→H2SO4→MgSO4D.Fe→FeCl2→Fe(OH)2→Fe(OH)3【答案】B【详解】A.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A正确;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铝,B错误;C.S燃烧生成SO2,SO2被氯水氧化可以转化为硫酸,硫酸与镁等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镁,C 正确;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转化为氢氧化铁,D正确;答案选B。
2.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答案】A【详解】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及其化合物是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和分子。
以下是氮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氮的化学性质氮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氮的化学式为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氮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 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氨(NH3)、硝酸(HNO3)、呼气(H2SO4)和硝酸铵(NH4NO3)等。
其中氨和呼气是常见的有机合成原料,而硝酸铵则是常见的肥料。
3. 氨的化学性质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NH3。
氨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氨气和氨水等。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无色气体,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4. 呼气的化学性质呼气(H2SO4)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H2SO4。
呼气主要用于医疗领域,用于呼气式核酸检测等。
5. 硝酸铵的化学性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化学式为NH4NO3。
硝酸铵是一种强肥料,可以用于种植植物和土壤改良。
硝酸铵也可以用于工业上,用于制造肥料和染料等。
6. 氮的现代应用氮的现代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用于制造氨气和氨水、用于制备肥料和药物、用于制造蛋白质和核酸等。
此外,氮还被用于制造氮素肥料,用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植物生长。
拓展:氮素肥料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肥料之一,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氮素肥料一般包括尿素、硝酸铵等。
此外,氮素肥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氮素蛋白,用于饲料和工业用途。
专题十 氮及其化合物(2022高考化学)新高考版

专题十氮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认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
4.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氮及氮的氧化物结合环保问题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热点角度)2019江苏,16生活实践分析与推测氨及铵盐火箭燃料——联氨的结构与性质(热点角度)2016全国卷Ⅱ,26学习探索理解与辨析硝酸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探究2015北京,12学习探索探究与创新PH3、H3PO2、PCl3等的性质及其应用(热点)2018全国卷Ⅱ,11A学习探索理解与辨析高考怎么考选择题常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角度考查氮的固定、氮氧化物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非选择题常结合工艺流程、实验、化学反应原理考查硝酸、氨气、铵盐等物质的性质,要关注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磷及其化合物一般会结合物质结构等进行考查,砷及其化合物会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结合工艺流程、物质结构等进行考查,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预计2022年高考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保持稳定,磷、砷及其化合物可能结合磷矿石等新材料进行命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应用的能力。
考点1氮及氮的氧化物·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氮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考点2氨及铵盐·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考法2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考点3硝酸·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考法3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性质探究与计算名校冲刺析素材·情境应用素材16 PH 3、H 3PO 2、PCl 3等的性质素材17 As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探模型·主题探究模型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情境命题模型——工艺流程题考点1 氮及氮的氧化物1.氮气(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氮的固定(2)氮气的性质2.氮的氧化物[重点](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笑气,有麻醉作用)、NO、N2O3(亚硝酸的酸酐)、NO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N2O4、N2O5(硝酸的酸酐)等。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气(N 2):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空气中含N 2 占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3.氮气的分子结构:由于N 2分子中的N ≡N 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⑴ N 2的氧化性:① 与H 2化合生成NH 3 N 2 +3H 22NH 3 〖说明〗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 镁条能在N 2中燃烧 N 2 + 3Mg ==== Mg 3N 2(金属镁、锂均能与氮气反应)Mg 3N 2易与水反应:Mg 3N 2 + 6H 2O === 3Mg(OH)2 + 2NH 3↑〖拓展延伸〗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的反应有:2Mg + O 2 ==== 2MgO N 2 + 3Mg ==== Mg 3N 2 2Mg + CO 2 ==== 2MgO + C ⑵ N 2与O 2化合生成NO : N 2 + O 22NO 〖说明〗 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⑴ 合成氨,制硝酸; ⑵ 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⑶ 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 ⑷ 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⑸ 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 ⑹ 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
6.制法:⑴ 实验室制法:加热NH 4Cl 饱和溶液和NaNO 2晶体的混合物。
NaNO 2 + NH 4Cl === NaCl + N 2↑+ 2H 2O⑵ 工业制法: 液氮(沸点-195.8℃) N 2空气 ────→ ───→液氧(沸点-183℃) O 2 7.氮的固定: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氮及其化合物

3、关于王水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物
4、硝酸的制备
实验室制法: NaNO3 +H2SO4(浓)== NaHSO4 + HNO3 工业生产: NH3 NO NO2 HNO3
五、氮的固定——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工业尾气的处理: 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思考: 1、火箭的燃料是什么?怎样燃烧的? 2、谚语“雷雨肥庄稼”有怎样的化学 过程?有哪些化学反应? 3、汽车的尾气中的NOx是怎样产生的?
三、氨气和铵盐
1、氨气的物理性质
NH3与NH4+
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1∶700)
NH4+ + OH- ==== H2O + NH3↑
四、硝酸(HNO3)
1、见光或受热分解
光
一元强酸,易挥发,不稳定(分解),强氧化性
4HNO3 ==== 2H2O + 4NO2↑+ O2↑
热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2、强氧化性:
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Fe2+、I-、S2-、SO2等。
演示实验: 反应方程式: 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4、氨的用途:
制纤维、塑料、染料、
制铵盐、 制纯碱
氨
制尿素
氮及其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 气味,说明样品中含有NH+4。 刺激性
湿润的 ②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然后加热,将 _______________ 红
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 _______________ 变蓝 ,说明样品中含有 NH+4; 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 _______________ 白烟 产生, 说明样品中含有 NH+4。
(5)氨气的检验 方法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方法二:与浓盐酸作用产生大量白烟;
5、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的原理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
压强差 _____________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条件 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 强差;从实验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
一、氮气
1.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存在
游离
化合
2.氮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略小,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 4/5 。
②结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氮氮三 N≡N 键的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③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N2化学性质很稳定,只在高温、放电、催化 剂等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2 )若试样为液体,可取少量液体注入试管中,再加入碱液,微热,
然后用_______________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五、硝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挥发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 互溶,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在 69%, 98%以上 的浓硝酸有“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久置浓 硝酸通常因溶有NO2而显黄色。 。
氮及其化合物--2024年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必刷题(解析版)

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_分钟)目录考点一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考点二氮及其化合物制备的工艺流程考点三氮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考点一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1(2023·江苏盐城·盐城中学校考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N2性质不活泼,可作为粮食保护气B.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C.N2H4的熔沸点较低,可用作火箭推进剂D.NH4Cl受热易分解,可用作铁的除锈剂【答案】A【解析】A.氮气含有氮氮三键,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保护气,A正确;B.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可用作制冷剂,与其还原性无关,B不正确;C.N2H4在空气中燃烧或与过氧化氢H2O2反应时,能生成大量气体(N2和水蒸气),因此可用作火箭燃料,与其熔沸点较低无关,C 不正确;D.因为NH4Cl在水中电离出的NH+4,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可作为铁的除锈剂,与其受热易分解无关,D不正确。
答案选A。
2(2023秋·云南昆明·高三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校考开学考试)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②铜与浓硝酸反应;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质量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C.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答案】B【解析】三种方法制取硝酸铜的有关反应原理用方程式表示分别为:①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 (浓)=Cu(NO3)2+2NO2↑+2H2O;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2Cu+O22CuO,CuO+2HNO3=Cu(NO3)2;A. 根据Cu元素守恒,铜元素都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制取等量的硝酸铜消耗铜的质量相等,A正确;B. 假设反应制取3mol Cu(NO3)2,三种方法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8mol、14mol、6mol,可见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大小关系为:②>①>③,B错误;C. 途径③的制备方法中硝酸中的N元素全部转化为硝酸铜,原子利用率最高,且没有污染环境的气体NO、NO2等的产生,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正确;D. 途径①中3mol Cu作还原剂,被氧化;而参加反应的硝酸,8mol HNO3中只有2mol被还原,所以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师庄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12 编制:王瑞燕审核:高金苹时间:10.18
第三单元元素及其化合物——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高考说明】1 能说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和硝酸的物理性质。
2 认识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和氢气的反应);
3认识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的性质;认识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的性质;
4初步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氨气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氯化氢、氧气、水反应)。
5氨水的不稳定性,认识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热分解、与强碱反应);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重点、难点】氨气,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氮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参考《3+2》134-136页,《总复习指导》69-71页填写本页导学案。
【学习内容及要求】自主学习
一、请同学在下面的二维坐标系中列出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并标明其转化关系
化合价
物质
分类在笔记本上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现象
合作探究
思考:1请你系统分析氨水中有哪些微粒?从何而来?氨水的性质?
思考:2农村有句谚语:“雷雨肥庄稼”。
请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氨(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