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杠模具结构知识

主要内容

一、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材料及结构审核

二、保险杠产品细节设计对模具的影响

三、保险杠产品分型面选取基本原则

四、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实例讲解

五、交流讨论

六、培训小结

一、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材料及审核

1、基本结构:公司在模具知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相关培训,大家对注射模具知识有了一定的了

解,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与其它的注射模具差不多,但由于汽车保险杠产品的特殊性,对模具结构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理解为特殊结构的模具。

2、保险杠模具常用材料:

目前市场上模具钢材料比较繁多,有近百个品种,不同的刚材价格差别比较大,我们在模具材料选定时主要从a.经济性、b.硬度、c.抛光性能、d.加工性能、e.耐腐蚀性、f.耐久性等方面来考虑。主要的模具钢供应商有瑞典一胜百、日本大同、舞钢、龙记(模胚)等。针对保险杠模具常用的材料有:好的型腔用2738(预硬钢)的材料、型芯用P20(需调质),材料的硬度在28-32HRC;一般都是用P20材料,型芯用S55C钢(需调质),这些钢材都是加工性能都是很好的。不管是2738、P20、S55C等刚材,都是要进行调质处理,调整后标准硬度在28-

32HRC。当然对模具的使用硬度越高越好,但硬度再高的话将很难加工。像导柱、导套、耐磨块、锁紧块等零件对其硬度要求要高一些,一般的在55—60HRC。

3、保险杠模具设计图样审核要点:

1)装配图审核。零件的装配关系是否明确、配合代号标注的是否恰当合理、零件标注是否齐全、与明细表中的序号是否对应、有关的说明是否有明显的标记、整个模具的标注化程度如何;

2)零件图审核。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有明显标注、尺寸公差和行位公差标注是否合理齐全。成型零件容易磨损部位是否预留了修模量。哪些零件有超高精度要求,这种要求是否合理。各

个零件的材料选择是否合理,热处理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合理。

3)制图方法审核。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表中(包括工厂企业的规范标准)、图面表达的几何图形与技术内容是否理解。

4、保险杠模具结构审核要点

1)模具的结构和基本参数是否与注射机规格匹配;

2)模具是否有合理的合模导向机构;

3)分型面选择是否合理,有无产生飞边的可能,制品是否滞留在设有推出机构的动模(定模)一侧;

4)模腔的布置与浇注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浇口是否与塑料原料相适应、浇口位置是否恰当,浇口与流道的几何形状机尺寸是否合适、流动比数值是否合理;

5)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6)推出机构与侧抽芯是否合理,是否有干涉或碰撞的风险,脱模板是否会与动模咬死

7)排气机构是否合理;

8)是否需要温度调节系统,如果需要共热源和冷却方式是否合理,温控元件是否足够,精度等级如何,加热和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是否合理;

9)支承零部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10)外形尺寸能否保证安装、紧固方式选侧得是否合理可靠,安装用的螺栓孔是否与注射动、定模固定板上的螺孔位置一致,压板槽附近的固定板上是否有紧固用的螺孔。

二、保险杠产品细节设计对模具的影响

好的产品(品质)来源于非常完美的设计,有缺陷的产品设计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品质,同时给模具带来复杂的结构和模具加工的难度,生产效率会非常低下,报废率极高,浪费极大。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一个哑巴培养成歌唱家一样。因此我倡导我们每一个工程师在平时的工作注重每个设计细节,真正的从设计上提高产品的品质。

2、保险杠强度及安装结构设计。由于保险杠自身的重量比较重,结构比较特殊,装配、外观

要求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内部加强支架来保证保险杠的强度。

1、保险杠与自身配合件(大灯、格栅、装饰条、雾灯堵盖、大灯清洗剂堵盖等)有配合要求。首先建议要求产品的脱模方向一致,前保一般的定义为整车坐标的-X 向,后保为X 向。与翼子

板、前大灯配合目前也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结构

3、一些小的细节对模具的影响。

A)CNC机加工的刀具路径需要一定圆角过渡,所以在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免直角过渡;

B)模具薄壁处纵横比不宜过大;

C)靠破、插破孔形状不宜太复杂;

D)尽量避免侧抽芯分型。

三、保险杠产品分型面选取基本原则

1、分型面设置一般原则:

1)分型线不得位于明显影响外观的位置;

2)开模时不能有死角(倒扣);

3)位于模具易加工的位置;

4)位于成品后加工容易的位置;

5)位于不影响尺寸精度的位置;

6)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汽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7)能碰穿时,尽量不要用插穿;

8)分型面尽量平缓,不要有扭曲面,以便于模具加工;

9)对易产生飞边、不宜配模的位置,尽量对产品设计进行检讨;

10)装配要求较高的位置,要考虑将来修模的方向。

2、脱模斜度的选定:

1)目的是为了方便产品从模具中能顺畅脱出而设置的;

2)一般情况下1~3度,不能小于0.5度,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配合要求的情况下,角度越大越好(动模脱模斜度比定模大) ;

3)插穿时其角度不要小于3度且形状不宜太复杂。

四、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实例讲解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尤其是轿车的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保险杠作为轿车的主要外饰件,对保险杠的安装配合及其本体上的宽体饰条和镀铬饰条等塑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国外高档轿车如奔驰、宝马等,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使用内藏式分型线的保险杠及相关塑件,国内汽车厂以大众为代表,自2001年所有的车型均采用内分型线保险杠,上海通用等其他汽车厂商也比较早的推出内分型线保险杠的车型。我们公司由于没有做具体的要求及供应商水平不高等因数,保险杠内分型模具技术应用的不是很好。希望通过不断的讨论和学习,把这一技术要求统一起来。

1、分型线外露与内藏的位置

如图所示为典型保险杠零件的侧边端部与轮罩饰板

相连处造型,A面为外部可视面,内翻边B面是轮罩

饰板安装面,基本不可视。传统模具设计中,为避

免倒钩形成,分型面设置在A面与B面过渡圆角R外

侧处,处于可视面。由于模具制造精度及长期使用

的磨损,分型线处经常出现错位及飞边,大大影响

了制件的美观。即使经过修边处理,但分型线痕迹

无法避免,且增加了修边工时、产品的一致性差,

不利于成本的降低。而内藏式分型线模具将分型线

设置在不可见的B 面,因此无论是加工的误差或是长

期使用后产生的飞边,都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既满足了主机厂的要求,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

率。

2、内藏式分型线模具的结构

以内藏分型线保险杠为例,由于分型线设定在B面,如果采用常规斜面推出,开模后推出机构在定模倒钩处与

斜推块在开模时将产生干涉,造成模具损坏。因此避免

斜推块与定模碰撞成为设计要点。解决的方法是:

(1)开模时斜推块同步推出,也就是开模时利用液压

缸推动推板,保持推板(推块、杆)与定模的相对位置;(2)利用塑件的可变形性,通过斜推块内横向的滑块,将零件末端向内拉动,通过横向滑块末端的导轨控制行程,使零件末端脱离定模倒钩处;

(3)打开模具,使塑件与定模分离;

(4)继续推出,并通过横向滑块末端的导轨控制横向

滑块向外运动,使塑件变形复位。

模具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推杆5, 通过导轨6 与斜推

块2 相连,斜推块2 的运动轨迹又通过导轨7控制。当模

具推板(未画出)推动推杆5,通过导轨6 和7的约束,

使斜推块2沿导轨7的方向运动。滑块3在斜推块2中运动,末端通过变角度导轨8与动模连接。变角导轨分a、b、c 三段,通过不同角度控制滑块3的运动。

3、模具工作过程

通过设定注塑机的抽芯程序,在开

模的同时(或者可以设定比开模时间稍早一些)使顶出液压缸开始顶出,并在顶出过程中保持推板与定模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由于横向滑块3 受变角度导轨控制,横向滑

块3、塑件和定模块都保持相对静止,而斜推块2则向内运动,将塑件内部

空间让出,推出行程至导轨a 段结束时,如图所示。

继续开模,由于变角度导轨b 段角度的改变,横向滑块3向内运动,将塑

件通过变形方式向内拉,直到导轨b

段结束时,塑件已经完全脱离倒钩段,如图所示。

由于此时塑件倒钩与模具均已分离,

但塑件端部顶着定模块,塑件有微量的变形。模具继续打开,通过导轨C 段的角度变化,推动滑块3,使塑件

变形回复到原来状态,并进一步将塑件推出,以利取件,如图所示。

4、内分型模具实例讲解

1)、模具打开后产品按要求留在动模上;2)、在动、定模打开的同时,弹簧8

的弹力作用于顶针板,通过顶针板的

推动,使两端的大斜顶1、滑块3、斜

推2(在其底部弹簧的作用下)、共同

与前模以同等的速度沿-Z运动,同时大

斜顶1、斜推2由于斜导轨的作用下,

在-Y方向产生一定位移,保险杠两端

随之有相应的变形;

3)、斜推2在限位块6的作用下停止

运动,斜顶1、外滑块3、前模仍然以

同等速度沿-X运动;

4)、外滑块3运动到完全脱离斜推2后,

弹簧对顶针版的弹力达到极限,大斜

顶1停止运动,前模继续打开,同时在

斜导柱4的作用下外滑块3沿X方向运动,

完全脱离产品。

5)、模具复位。

模具复位的结构主要有油缸复位、注

射机复位、弹簧复位、回针杆复位等多种形式。该模具的是采用回针杆结构实现的,整个模具的复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1、在合模的同时非胶位面

先碰上回针9,有回针将顶针板、顶针、直顶块回复到原位(如图1所示);2、两端的大斜顶1在前模的作用下沿斜导

槽运动进行复位;3、浅色斜推2在大斜顶1的作用下沿斜导槽运动进行复位;4、外滑块3在外滑块斜导柱4的作用下沿导

槽运动进行复位。

6)、机械式安全保护拉钩。为保证模

具在液压机构、弹簧弹力等失效的情况下,模具的机械装置仍然能够保证同步推出,在模具上一定要设计安装安全保护拉钩。如图所示

四、交流讨论

五、培训总结

一、流道系统和进胶方式选择:流道的选择在模具设计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成型精度。我想我们以后就应该规定保险杠进胶都采用热流道针阀式进胶;

二、保险杠模具选材确认:模具钢材料品种较多,导致模具的制造价格差别也比较大,给公司带来一定的不必要的浪费,为此,针对保险杠模具的具体要求,我建议在以后的保险杠模具开发中按照统一的选材标准,即可以保证保险杠的品质又可减少浪费;

三、型腔、型腔尺寸设计经验值推荐;

四、模具总装图的基本格式推荐;

五、技术推广交流:为保证保险杠的外观品质,希望在以后的保险杠产品开发时,要求供应商必须采用内藏分型线模具结构进行进行生产供货

热流道模具设计制

标准

模具总装图基本格

共同进步谢谢

塑胶模具设计-汽车前保险杠

汽车前保险杠 汽车前保险杠是汽车最重要的外观件之一,不但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车体,还要追求和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并实现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保险杠主体都采用了塑料,俗称塑料保险杠由注塑模具注射成型。 一、塑件结构分析 汽车前保险杠形状类似于马鞍形,具体结构见图1。材料为PP+EPDM-T20,收缩率取0.95%。其中的PP中文名聚丙烯,是保险杠的主要材料,EPDM中文名三元乙丙橡胶,它能够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弹性,而T20是指材料中加上20%的滑石粉,它可以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刚度性。 塑件的特点是: (1)形状复杂,尺寸大,壁厚相对较小,属于大型薄壁塑件。 (2)塑件碰穿、插穿孔多,加强筋多,注射成型熔体流动阻力大。 (3)塑件内侧有三处倒扣,每一处的侧向抽芯都相当困难。 图1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图 二、模具结构分析

前保险杠主体注塑模具采用内分型面,通过热流道,并由顺序阀控制进胶。两侧倒扣采用大斜顶套横向斜顶加直顶的结构,最大外形尺寸2500×1560×1790mm,模具结构详见图2。 图2前保险杠注塑模具结构图 1.定模固定板; 2.承板; 3.热流道板; 4.定位圈; 5.一级热射嘴; 6.气阀; 7.阀针; 8.二级热射嘴; 9.动模固定板;10.方铁;11.推杆固定板;12.推杆底板;13.支撑柱;14.动模方导柱;15.推杆;16.动模板;17.支撑脚;18.定模方导柱;19.定目板;20.斜推杆;21、29.转销;22、28.斜顶;23、34.导轨;24、27.动模镶件;25、26.直顶;30.斜推杆;31、39.护杆;32、33、40、41.导向柱;35、36、37.推杆;38.定位块; 42.耐磨块;43.侧抽芯;44.弹簧;45.限位块 1、成型零件设计 本模具的3D图见图3,模具设计时采用了先进的内分型面技术,详见图4。其优点是分型夹线隐藏在保险杠的非外观面上,在汽车上装配后看不到,不会影响外观。但这种技术在难度与结构上都要比外分型保险杠复杂,技术风险也较高,模具成本与模具价格也会高于外分型保险杠很多,但因外观美观,在中高档汽车中被广泛应用,见图3。 图3前保险杠注塑模具立体图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基本知识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1、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 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答: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 3、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身:货车、采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专用汽车以及大部 分高级轿车都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装有单独的车架,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橡胶垫则起到减振作用。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②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货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其主要原因也基于此。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非承载车身的缺点: 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 自重增加。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4、什么是承载式车身(无车架式)?答:没有车架,车身直接安装在底盘上,主要是 为了减轻汽车的自重以及使车身结构合理化。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没有车架,传动的噪音和振动直接传给车身,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因此必须大量采用防振、隔音材料,成本和重量都会有所增加;改型比较困难。 5、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什么?答: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汽车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 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 6、什么是工程设计?答:汽车工程设计一般需要 3 年以上,而从生产准备到大量投产时 间更长。其中车身的设计所需的周期最长。车身设计首先是按 1:1 的比例进行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的设计及实物制作。其次则是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音试验和撞车试验等。 7、轿车底盘有哪三种布置形式?答:轿车底盘有三种布置形式:a:发动机前置,后轮驱 动;b: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8、什么是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答: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 上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9、什么是 H 点答: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

汽车保险杠模具结构知识

主要内容 一、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材料及结构审核 二、保险杠产品细节设计对模具的影响 三、保险杠产品分型面选取基本原则 四、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实例讲解 五、交流讨论 六、培训小结

一、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材料及审核 1、基本结构:公司在模具知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相关培训,大家对注射模具知识有了一定的了 解,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与其它的注射模具差不多,但由于汽车保险杠产品的特殊性,对模具结构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理解为特殊结构的模具。

2、保险杠模具常用材料: 目前市场上模具钢材料比较繁多,有近百个品种,不同的刚材价格差别比较大,我们在模具材料选定时主要从a.经济性、b.硬度、c.抛光性能、d.加工性能、e.耐腐蚀性、f.耐久性等方面来考虑。主要的模具钢供应商有瑞典一胜百、日本大同、舞钢、龙记(模胚)等。针对保险杠模具常用的材料有:好的型腔用2738(预硬钢)的材料、型芯用P20(需调质),材料的硬度在28-32HRC;一般都是用P20材料,型芯用S55C钢(需调质),这些钢材都是加工性能都是很好的。不管是2738、P20、S55C等刚材,都是要进行调质处理,调整后标准硬度在28- 32HRC。当然对模具的使用硬度越高越好,但硬度再高的话将很难加工。像导柱、导套、耐磨块、锁紧块等零件对其硬度要求要高一些,一般的在55—60HRC。 3、保险杠模具设计图样审核要点: 1)装配图审核。零件的装配关系是否明确、配合代号标注的是否恰当合理、零件标注是否齐全、与明细表中的序号是否对应、有关的说明是否有明显的标记、整个模具的标注化程度如何; 2)零件图审核。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有明显标注、尺寸公差和行位公差标注是否合理齐全。成型零件容易磨损部位是否预留了修模量。哪些零件有超高精度要求,这种要求是否合理。各 个零件的材料选择是否合理,热处理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合理。 3)制图方法审核。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表中(包括工厂企业的规范标准)、图面表达的几何图形与技术内容是否理解。

汽车模具简介

汽车模具 人们一说汽车,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汽车的车身。也就是说车身是汽车的标识性总成。车身代表了那款汽车的形象特征。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也就是“汽车车身冲压模具”。例如,顶盖翻边模、横梁加强板压形模等。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轮胎模,车灯模等。 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90%)。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全称为冷冲压模具,多为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对放置在内的板料在室温下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特殊专用工具、、、、内饰件就需要热熔冲压成型)。 以下主要学习冷冲压模具。。。 一.汽车冲压模的分类 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a.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b.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c.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d.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2.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a.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b.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c.级进模(也称连续模):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

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 高材0911 贾建明 行业现状 据有关资料介绍, 1990 年世界每辆汽车平均用PP 料 22. 5kg , 1995 年为38kg ,1998 年达到45kg 。我国在汽车塑料化方面起步较晚, 目前车用塑料仅占整车质量的 5 %~6 % 。随着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及一些引进车型的大量投产, 使国内车用塑料用量平均水平提高到国外80 年代中后期水平。在车用塑料品种构成中,欧洲和日本较为相近, 主要以聚丙烯( PP) 为主, 约占总量的28 % ,其中80 %以上用于生产保险杠。这不仅因为PP 成本低, 更由于轻量化、可循环再用等独特优点。汽车塑料保险杠的发展与各国的立法及技术发展有关。美国在1966 年公布了汽车安全法,规定当车速为5km/ h ( 现已提高到 8km/ h) 时,保障汽车安全构件在汽车冲撞时不碎裂。由此在美国出现了用热塑性聚氨酯( TPU ) 、三元乙丙橡胶( EPDM ) 及反应注塑成型聚氨酯( R IM PU R ) 材料处理的金属保险杠。欧洲许多国家也推出了类似的安全法规,规定车速2. 5km/ h时,保险杠不碎裂。国外许多塑料及汽车厂家都致力于汽车保险杠的研究。目前用作汽车保险杠的材料主要有 PP、PC 、 PC/ PBT 、TPO 。 国外情况。 近年来,随着PP复合技术和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使用PP 改

性材料生产的保险杠已占70 %。改性PP保险杠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可循环再用等优势,用量正逐渐增大, 并正取代其他各种类型的保险杠。1976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采用德国赫斯特公司聚丙烯与乙丙共聚物的共混料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副保险杠,并使用在F IA T 126型小轿车上。此后, PP 作为一种物美价廉的新型通用塑料在汽车领域内广泛应用。日本在塑料保险杠的开发方面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日本本田CR2X 型汽车是世界上较早采用注射模塑法生产改性汽车保险杠的汽车。日产汽车公司和三菱油化公司也研制了由PP 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弹性体和聚烯烃系乙丙橡胶3 种组分配成的新材料制作的保险杠。用该体系生产的保险杠具有高刚性、耐冲击性、抗损伤并具有良好的光泽、弹性和涂装性。将保险杠装车后, 在8km/ h受冲撞时可不碎裂,并具有复原的弹性。 国内情况 我国聚丙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车用塑料仅占整车质量的5 %~10%。近些年,我国引进了几条轿车

汽车保险杠注射工艺分析及注射模设计

汽车保险杠注射工艺分析及注射模设计 发表时间:2019-01-16T10:04:59.5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崔鸽白音苏都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汽车几乎成为了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汽车几乎成为了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后保险杠是汽车最重要的外观件之一,早期的汽车后保险杠采用金属制造,但现代的汽车后保险杠都采用塑料,由模具注射成型。塑料保险杠不但成本大大降低,缓冲性能好,比金属更具有弹性,更能吸收撞击力,而且可以自动回弹和自动修复。后保险杠外形尺寸大,结构复杂,外观要求很高,所以模具设计难度也非常高。 关键词:汽车保险杠;注射工艺;注射模设计 汽车保险杠的质量是汽车安全问题中重要的一环。汽车在发生轻微碰撞后,保险杠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即使汽车发生严重碰撞,冲击力也会通过保险杠系统合理地分配给整个车身,避免造成过大的局部变形,从而保护乘客的安全,因此,汽车保险杠对于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 1汽车保险杆的发展情况 1896年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三轮汽车),当时的汽车没有保险杠,只有一个安装喇叭和车灯用的金属横梁,后来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增加了装饰用的前盖板,这就是最初的保险杆原型。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渐意识到保险杠对车辆及行人的保护作用,有人考虑在前盖板上增加保护功能,具体采用与前横梁留有一定间隙的保险杠盖板,后来进一步发展成在保险杠盖板与横梁之间增加能吸能缓冲的橡胶构件,这样做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汽车对行人的冲击,这种结构最终演变成后来的金属保险杠总成。随后汽车保险杠又出现了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的保险杠结构。近些年随着各行各业技术的大力发展,新型的保险杠结构也不断涌现,如液压吸能式、带气腔式等。另外,出于保护行人的要求,现在国外也在研究安全气囊式保险杠。 2成型保险杠模具结构介绍 以普通整车车身作为参考,保险杠长1.5~2.5m,宽0.5~1m,纵深深度0.5~1m。假设某一保险杠外形尺寸为1720mm×940mm×540mm,按此塑件外形尺寸设计的注射模尺寸大概在2500mm×1200mm×2000mm。 对于保险杠,通常在两侧轮毂区域都有装配挡泥板用的翻边,此翻边倒扣量大,在注射模上需要设置斜顶块进行脱模。按常规的设计方法,由于保险杠呈U型,在斜顶块的前端会出现锐角,为了避免在注射模零件上出现锐角,会在斜顶块的前端设置一个直顶结构。直顶结构的作用既要能将塑件均匀地顶出,又要能避免斜顶块前端出现锐角。由于保险杠左右两端呈对称结构,可以把注射模中两侧斜顶块前端的直顶结构连接成一体,尽管保险杠造型千差万别,但其成型注射模的基本结构都是类似的大直顶块与大斜顶块形式。 3汽车保险杠注射模设计 3.1动模 动模型芯采用五片相拼,其中单数型芯共(三块)为固定型芯,固定在动模板上。双数型芯(两块)则为活动型芯,做成型和顶出用,通过推杆固定在推板上。每个活动型芯用三个推杆,推杆与动模板之间由于滑动连接增加了导套,回程时由定模在分型面上推动活动型芯使其复位。为使其复位对正另外两边亦增加了斜面,对单数型芯,利用键将其定位,防止其左右移动而卡住活动型芯,上下则由动模板的周边定位。 3.2侧模 侧模每个零件有两处,为局部侧孔,在模具的上下方向利用斜导柱进行侧抽,其中左件有一避让排汽管的内凹也需侧抽,故侧抽滑块比右件大。考虑安装和调试的方便性,将斜导柱装在锁紧块上再固定于定模板上,侧抽斜角16°、22°各一处。由于侧抽行程小,故其复位弹簧设计在模具内。 3.3塑件顶出 除成型型芯的顶出外每个塑件还加了五个推杆一并顶出 3.4模具冷却 由于塑件大且注射温度较高,需进行强制冷却。本模具在定模,动模固定型芯上都加设了水道,不仅如此,还在顶出型芯上加了冷却水道,水从一顶杆中进,在型芯内循环后从另一顶杆中出。 4模具制造 由于产品的三维曲面特征,故模具加工难度大,主要是模具加工面复杂,包括成型型面(三维)和分型型面(两维半),模具尺寸大(1500mm×750mm),尽管采用了5轴数控铣床,但有些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还是需多次装夹。模具设计采用了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在二维用AutoCAD软件,三维用UG软件,先将塑件产品设计的数模转入UG,在UG中进行动、定模、侧滑块的三维设计,其中一些分型面也借助了UG软件的相应功能将其找出,自动编程也是在UG中进行的。其模具加工过程如下: (1)模架制造,包括四周边的锁紧扣。 (2)定模加工,由UG软件编程加工,先加工型腔,后加工侧滑块斜楔安装处等。 (3)动模板加工,即加工动模型芯的安装沉池,侧滑块安装处等。 (4)动模型芯部分(除型面)加工,加工各动模型芯的周边斜面。 (5)将动模型芯装配入动模板,进行紧固(活动型芯需另加装备)后,加工动模型面和分型面,并与定模研配好后,加工出塑件壁厚 5mm。 (6)拆开动模型芯对8、9、11、12四型芯之未加工型面进行再加工。 (7)侧滑块的加工与研配,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零件的安装次数,因为多次定位会降低模具精度。 5模具工作过程 模具开启时,动、定模分开,浇注系统凝料由拉料杆拉住,与塑件一起随动模移动,开模一段距离后,动模停止运动,注塑机顶杆推动推板,推板带动斜顶、推杆推出塑件,合模时推出机构在氮气弹簧和复位杆强制复位作用下复位。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一章:车身概论 1.车身包括:白车身和附件。 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焊装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此处主要用来表示车身结构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此外尚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按承载形式之不同,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大类。 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②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货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其主要原

因也基于此。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非承载车身的缺点: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自重增加。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3.承载式车身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 基础承载式特点:①该结构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②容许设法改变杆件的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的目的。③作为基础承载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④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构件的成型过程,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创造了条件。 4.“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第二章:车身设计方法

汽车轮毂的结构与模具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汽车轮毂的结构与模具设计 院系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 07-9班 学生姓名:顾立鹏 指导教师:王国田 职称:实验师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 Th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hub With Mold design Candidate:Gu Lipeng Specialty:Vehicle Engineering Class:07-9 Supervisor:Experimental division. Wang Guoti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06·Harbin

摘要 本文以汽车轮毂为研究对象,基于产品研究开发的一般流程,制定了产品结构设计、工艺方案设计、模具设计的技术路线。借助CAD等工具,对汽车轮毂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并对模具造型、铸造工艺等进行了设计。 首先介绍了我国轮毂模具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我国模具发展的新技术,其次围绕轿车轮毂模具进行设计,针对轮毂的结构特点,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分型面以及脱模机构。汽车轮毂的成型工艺方法较多,以挤压铸造生产轮毂的工艺方法现今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根据挤压铸造的工艺特点,对汽车轮毂挤压铸造模具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模具型腔进行了结构设计,查阅模具设计手册,完成模具的总体设计。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对零件进行设计, 利用Pro/E对零件进行三维造型, 并实现零件的三维装配和模具设计。通过本次设计,对模具整个设计过程有了较好的了解。 关键词:模具;镁合金;汽车轮毂;挤压铸造;模具设计;低压铸造

玻璃钢汽车保险杠制造工艺

玻璃钢汽车保险杠制造工艺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制作的增强塑料,称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钢(以下简称玻璃钢)。它以价格低廉,工艺性好,固化后综合性能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建筑、防腐、造船、交通运输、汽车行业、电器工业等方面。汽车工业不但可用做装饰件,还可以做为结构材料应用。尤其在小批量生产中,采用玻璃钢制品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小工装费用,提高零件质量。现在汽车也越来越多的采用玻璃钢零件。 1 车间的条件 1.1 车间应通风良好并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应小于80%。 1.2 温度应在15℃-25℃,并避免过堂风。否则易造成苯乙烯挥发量过大,使树脂固化不完全,制品表面发粘。 1.3 工作场所不得有明火,不得吸烟。 2 材料保管 2.1 库房温度应低于20℃。树脂保管期不得超过其贮存期,玻璃纤维应放在干燥的地方。促进剂也不得超过其贮存期。 2.2 树脂、固化剂应该存放在远离工作场所的阴凉地方。固化剂与促进剂应远离。固化剂不能与纸张、棉花或其他纤维素织物接触,否则易引起自燃。 3 工具 玻璃钢生产中需要的工具有:天平、塑料桶、配胶桶、胶桶、带刻度滴管、毛刷、剪刀、橡胶手套、曲线锯、锉刀、辊子及一些自制的小型工具。毛刷、剪刀、辊子使用完毕之后都要马上用X-1稀释剂或丙酮清洗干净。 4 工艺装备(成形模)的选择 4.1 按照零件外观要求选择阴模成型或阳模成型,贴胎面为光滑面。 4.2 按照图纸或样板制造生产母模。

4.3 按照生产母模制造成型模。 4.4 成型模和母模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木质、石膏、环氧树脂加填料以及玻璃钢等。 5 树脂种类的选择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指具有线型结构的可溶的、分子量不高而主链上同时具有重复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成品出厂时的状态是线型不饱和聚酯的苯乙烯溶液,不能长期保存,其固化后产物为苯乙烯与不饱和聚酯的体型结构共聚物,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其产品性能也不尽相同。所以有不同的树脂牌号,按性能可分为通用型、防腐型、自熄型和耐热型等。汽车工业中常用的为通用型有306#、307#等,其性坚硬刚性较大,可用于做玻璃钢制品。196#树脂为柔性树脂,可改善玻璃钢制品的脆性,所以汽车零件中大多采用196#树脂成型。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零件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树脂,如7901#、199#等。 6 促进剂、固化剂的选择 6.1 固化剂:固化剂使用时需搅拌均匀。(1#固化剂为过氧化环己酮二丁酯糊;2#固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酰二丁酯糊) 6.2 促进剂:1#促进剂为环烷酸钴苯乙烯溶液,紫色液体。2#促进剂为二甲基苯胺,汽油状微黄色液体。 6.3 使用条件:1#和2#固化剂分别与1#、2#促进剂配合使用,1#固化剂和促进剂系统,固化速度较慢,适用于环境温度较高时使用。2#固化剂和促进剂系统,固化速度较快,适用于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1#、2#固化剂、促进剂不能交*使用。 6.4 固化剂、促进剂对胶凝时间的影响,如表1、表2,可作为选择配方的参考。其中,胶凝时间指从胶液加入促进剂开始(胶液中预先已加入固化剂)到树脂变成软胶状而不能流动的时间。 表一温度20℃,1#固化剂、促进剂对胶凝时间的影响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2、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概念设计:指从产品构思到确定产品设计指标(性能指标),总布置定型和造型的确定,并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4、H点:H点装置上躯干与大腿的铰接点。 5、硬点:对于整车性能、造型和车内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 6、硬点尺寸:连接硬点之间、控制车身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尺寸。 7、眼椭圆: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车内时,其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图形;左右各一,分别代表左右眼的分布图形。 8、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 9、迎角:汽车前、后形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0、主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能力。 11、被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12、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

13、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称为动态密封。 14、百分位:将抽取的样本实测尺寸值由小到大排列于数轴上,再将这一尺寸 段均分成100份,则将第n份点上的数值作为该百分位数。 二、简答 1、简述车身结构的发展过程。 没有车身——马车上安装挡风玻璃——木头框架+篷布——(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木板——(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薄钢板——全钢车身——安全车身。 2、车身外形在马车之后,经过了那几种形状的演变?各有何特点? ①厢型:马车外形的发展②甲虫型: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流线型车身③船型:以人为本,考虑驾乘舒适性④鱼型:集流线型和船型优点于一身⑤楔型:快速、稳定、舒适。 3、车身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舒适、安全、美观、空气动力性。 ①结构强度足够承受所有静力和动力载荷;②布置舒适,有良好的操纵性和乘 座方便性;③具有良好的车外噪声隔声能力;④外形和布置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良好的视野;⑤材料轻质,减小质量; ⑥外形具有低的空气阻力;⑦结构和装置措施必须保护乘员安全;⑧材料来源 丰富、成本低,易于制造和装配;⑨抗冷、热和腐蚀抵能力强;⑩材料具有再使用的效果;⑩制造成本低。

汽车模具文档

左右翼子板拉延模装配调试指导书 已有 603 次阅读2009-6-5 15:35|个人分类:机械类| 左/右翼子板外板拉延模装配、调试指导书 一、凸模组装 a)根据图纸确定凸模装配定位型式(底面定位键定位),检查数铣是否 加工凸模底面和下底板凸模安装面上的定位键槽,并测量键槽尺寸、 位置是否有较大误差,是否相互匹配; b)按图纸明细到库房领取定位键(件号502),确认领取的定位键规格、 数量与明细一致,并且检查定位键是否符合标准尺寸公差要求(宽度 公差0 ),检查是否与定位键槽匹配; -0.025 c)将定位键装于下底板凸模安装面上的定位键槽里,由定位键的螺栓过 孔引出螺栓安装螺纹孔中心,钻螺纹底孔,孔口倒角,攻丝,将定位 键用螺栓固定; d)将下底板凸模安装面均匀涂色(红丹或蓝油),研配凸模底面,保证 着色率90%以上; e)根据凸模上螺栓过孔引出下底板上螺栓安装螺纹孔,将凸模用螺栓固 定于下底板; f)转数铣加工型面、轮廓。 二、热处理 a)热处理前检查凸模、凹模及压边圈(材质均为GM246)的型面是否进 行小刀清根,未清根时需返回数铣重新清根; b)对拉延筋、筋槽R角、局部拉延面、凸起棱线进行火焰淬火处理,保 证硬度达HRC55以上,保证淬火硬度均匀,防止过烧现象; c)转数铣进行型面精加工、清根工序。 三、导板的装配及导板/导滑间隙的调整

a)按图纸明细到库房领取导板(件号503、504、505、506),确认所领 取的导板数量、规格型号与图纸明细一致,并检查导板是否符合标准 尺寸公差要求; b)按图纸确认导板在模具上的对应位置并做好标记,标记要醒目易懂; c)检查导板安装面加工尺寸是否有较大误差及缺陷(根据上序提供的数 据及自测),如有异常现象提前做好处理; d)检查导板与安装面贴合率并进行研合,贴合率要大于90%,贴合间隙 要小于0.03mm; e)以导板螺栓过孔位置引出螺栓安装螺纹孔中心位置,钻螺纹底孔,孔 口倒角,攻丝,安装螺纹孔要垂直于导板安装面,孔边毛刺要清除干 净; 安装螺纹孔≥M6时,先用小直径钻头钻出底孔,再用大直径钻头扩到螺纹底孔直径,螺纹底孔直径要符合标准,防止过大或过小影响紧固效果和加大攻丝难度; 攻丝时,用力要均匀并垂直于安装面,注意排屑,防止丝锥断裂造成数铣返工的现象。 f)根据上序提供的导板/导滑面数值及测量的导板厚度数值初计算相对 应导板/导滑面配合间隙值; g)在凸模导板上均匀涂色(红丹或蓝油),将压边圈用天车平稳吊起套 在凸模上,吊起、落下反复数次,观察导滑面着色情况,估计凸模与 压边圈相对应导板配合间隙;用相同方法估计上模与压边圈相对应导 板配合间隙; h)根据初计算值及着色情况确定导滑面推光量,间隙小于0.03mm时用 120#油石推光导滑面无刀痕;在0.03-0.05mm时用180#油石推光导滑 面隐约见刀痕,大于0.05mm时用120#油石推光导滑面不保留刀痕并 将导板间隙垫至0.03-0.05mm。 四、敦死垫、调整垫及顶杆垫块的安装

汽车转向系统各部分结构作用图解

汽车转向系统各部分结构作用图解(二)[图片] [ 04-11-8 17:37 ] 太平洋汽车网 四.转向传动机构 汽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O 转动,如图d-zx-07所示。显然这个中心要落在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左、右前轮也必须以这个中心点O为圆心而转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轮的偏转角应满足如下关系: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2、转向直拉杆3转向节臂4和转向梯形。在前桥仅为转向桥的情况下,由转向横拉杆6和左、右梯形臂5组成的转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桥之后,如图d-zx-08a所示。当转向轮处于与汽车直线行驶相应的中立位置时,梯形臂5与横拉杆6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水平面)内的交角>90。 在发动机位置较低或转向桥兼充驱动桥的情况下,为避免运动干涉,往往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前桥之前,此时上述交角<90,如图d-zx-08b所示。若转向摇臂不是在汽车纵向平面内前后摆动,而是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摇动,则可将转向直拉杆3横置,并借球头销直接带动转向横拉杆6,从而推使两侧梯形臂转动, 1.转向器 2.转向摇臂 3.转向直拉杆 4.转向节臂 5.梯形臂 6.转向横拉杆

当转向轮独立悬挂时,每个转向轮都需要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因而转向桥必须是断开式的。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也必须是断开式的。 1.转向摇臂 2.转向直拉杆 3.左转向横拉杆 4.右转向横拉杆 5.左梯形 臂6.右梯形臂7.摇杆8.悬架左摆臂9.悬架右摆臂10.齿轮齿条式转 向器 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向节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靠。直拉杆的典型结构如图十所示。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

【CN210026082U】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04144.1 (22)申请日 2019.03.28 (73)专利权人 江苏雨燕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 道益民居委会2-C-1幢 (72)发明人 孙从贵 朱洪俊 沈林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218 代理人 夏平 (51)Int.Cl. B29C 45/26(2006.01) B29C 45/33(2006.01) B29L 31/3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注塑模 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内安装有两个顶 板,所述顶板上分别安装有斜顶杆和直顶杆,所 述斜顶杆和直顶杆连接至上模内,所述上模内开 设有型腔,所述上模内对应型腔的位置从上至下 分别安装有上型芯镶件和下型芯镶件,所述上型 芯镶件位于下型芯镶件上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 进行脱模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带动推顶块移 动,通过推顶块带动斜支撑块对保险杠两端内侧 进行支撑,防止保险杠发生内收造成形变,有利 于保持产品的形状。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CN 210026082 U 2020.02.07 C N 210026082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026082 U 1.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内安装有两个顶板,所述顶板上分别安装有斜顶杆(9)和直顶杆(8),所述斜顶杆(9)和直顶杆(8)连接至上模(2)内,所述上模(2)内开设有型腔(6),所述上模(2)内对应型腔(6)的位置从上至下分别安装有上型芯镶件(3)和下型芯镶件(7),所述上型芯镶件(3)位于下型芯镶件(7)上端,所述上模(2)位于下型芯镶件(7)的两侧均安装有斜顶块(4),所述上型芯内靠近斜顶块(4)的位置安装有推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装置包括定位块(10)、斜支撑块(15)、推顶块(14)、格挡(12)和弹簧(11),所述上模(2)对应斜钉块一侧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上模(2)对应两个斜顶块(4)远离下型芯镶件(7)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斜支撑块(15),且斜支撑块(15)的下端连接至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远离斜支撑块(15)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靠近斜支撑块(15)的一端焊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远离定位块(10)的一端焊接格挡(12),所述格挡(12)位于滑槽内一体成型有推顶块(14),且推顶块(14)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推顶块(14)靠近斜支撑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块(14)与斜支撑块(15)相互靠近的一端均采用倾斜面,所述上模(2)对应斜支撑块(15)远离斜顶块(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所述斜支撑块(15)滑动连接在限位块(13)和斜顶块(4)之间,所述直顶杆(8)连接在下型芯镶件(7)的下端两侧,所述斜顶杆(9)连接在斜顶块(4)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的上端安装有浇口套(5),且浇口套(5)内的流道连通至型腔(6)内。 2

保险杠设计指南

前言保险杠设计指南

1、简要说明 1.1该部分综述 1.1.1产品简介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有着很强的造型美观功能,追求和车体造型的和谐统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 新的道路.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保险杠是重要的外观件安全件。保险杠在碰撞时充分吸收能量,保护车辆的功能件能正常工作,行人碰撞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现今,汽车保险杠一般为塑料组成,可以达到美观、吸能、和轻量化的目的,是乘用车的重要外饰件 1.1.2产品分类 塑料保险杠由外板蒙皮、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外板蒙皮和缓冲材料由塑料材料制成,横梁为厚度为1.5mm的钢板冲压,可以有多层板焊接而成。 1.2设计该产品的目的 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1.3适用范围 塑料保险杠适用于乘用车前后端。

前言1.4零部件构成图 S18前保险杠构成图

S18后保险杠构成图 1.5产品开发工艺介绍 通常情况下本体注塑成型,横梁冲压成型,发泡式缓冲器发泡成型。1.6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产品开发有10个阶段,从P0到P9。 开发设计阶段的流程,在本设计指南中不过多介绍,主要说明一下开发阶段从P3以后的主要流程。 1、试制阶段:试制的目的是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确认; 2、模具、检具开发阶段:经过试制阶段,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改 进后,可以对设计进行确认。此后,进行零件正式模具的开发; 3、正式模具件装车验证,进行产品改进,并相应调整、修改模具,使产品更 加完善,品质更好; 4、发放造型样板,制作外观件; 5、制定材料、总成试验大纲,进行零部件材料、性能试验; 6、对产品进行“工装样件认可”(OTS认可)。至此,完成产品的开发工作。***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发阶段,无论是对试制零件,还是正式模具件,都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尺寸检查,确认符合图纸和数据后,才可进行装车验证。否则,所有的验证工作,就没有正确的依据。*** 2、设计构想(思想、理念) 2.1设计原则 2.1.1相关法规 低速碰撞: NA & Europe Mandatory Bumper Low Speed Impact Regulations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题目: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膜设计 分院:机械与电子学院 姓名:沈星星 学号: 20093729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焦锡岩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012-6-14 前言 随着工业发展,冲压模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的加快,除了要保证模具设计质量以外,对模具设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我国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从计算机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其它新技术与冲压模具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冲压模具的技术现状。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冲压模具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加工技术装备基本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合模具的工艺结构,介绍了复合模具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模具的结构、凹凸模的设计、冲裁力的计算以及冲压机的选型。其次详细阐述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工艺设计与结构设计过程、对拉深凸模、落料凹模、落料拉深凹凸等模具主要的成型零件以及各种标准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和选择,基本上确定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整体结构框架。本文设计的复合模具适用于加工几何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类零件,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工程实践探索,在模具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机构,可使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了复合模具的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分模加工合二为一,使落料、拉深、冲孔一次成形,避免了分模加工中定位误差的生产,从而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录 \ 前言 (Ⅰ) 目录 (Ⅱ)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模具简介 (2) 1.1.1 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2 1.1.2 冲压模具的分类 (2)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3) 第2章复合模具总体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5) 2.1 工艺方案分析 (5) 2.1.1 工件的分析 (5) 2.1.2 落料拉深工艺分析 (5) 2.2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3章主要的工艺参数计算 (7) 3.1 毛坯尺寸的计算 (7) 3.2 排样 (7) 3.3 工序压力计算 (8) 3.4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第4章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1) 4.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11) - Ⅱ-

汽车转向系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二章汽车转向系 一、填空题 1.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2.机械式转向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部分组成。3.转向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压式动力转向系中,转向加力装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5.循环球式转向器中一般有两级传动副,第一级是_______________传动副,第二级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传动副。 6.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传动副的主动件是__________,从动件是__________。7.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传动副的主动件是__________,从动件是装在摇臂轴曲柄端部的__________。 8.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按传能介质的不同,转向传力装置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10.液压转向传力装置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11.动力转向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三部分组成。12.在转向传动机构中,为了防止运动干涉,各个横纵拉杆均采用__________进行连接。 二、选择题(有一项或多项正确) 1.在动力转向系中,转向所需的能源来源于()。 A.驾驶员的体能B.发动机动力C.A,B均有D.A,B均没有 2.设转向系的角传动比为iw,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为iw1,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比为iw2,则下式正确的为()。 A.iw=iw1+iw2B.iw=iw1*iw2C.iw=iw1-iw2D.iw=iw1/iw2 3.转弯半径是指由转向中心到()。 A.内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间的距离B.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间的距离 C.内转向轮之间的距离D.外转向轮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