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这部小说写了各型各色的人物,那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篇1:王熙凤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
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
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
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
”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
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
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
”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
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
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
因为忙,她迟到了。
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
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
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
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
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经典小说。
小说中展现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被人们认为是曹雪芹自己的形象投射。
贾宝玉的性格复杂多变,他既有细腻、爱好文学和艺术的一面,同时也深陷情感纠葛,并受到了世俗的束缚。
他的形象对整个故事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通过宝玉的视角,读者得以深入了解贾府的内外情况,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悲剧味道的家族兴衰史。
2. 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
黛玉不拘小节,心思敏锐,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她具有文艺,感性的性格特点,倾注了曹雪芹对女性纯真和独立意识的赞美。
然而,她也有着矛盾和痛苦的一面,她的一生被命运和家族的束缚所困扰,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林黛玉的形象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角色。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与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宝钗聪明、温婉,事事深思熟虑。
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代表了一种理性和成熟的女性形象,她对待感情和生活都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
宝钗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也展现了曹雪芹对于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探讨。
4. 王熙凤王熙凤是贾府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府的女主人,也是贾宝玉的继室。
她聪明干练,精于算计和管理家务。
她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社会上智慧的女性,她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手腕在贾府中担当重要角色。
然而,她也有着自私、冷漠的一面,她的行事方式和价值观与纯真无邪的贾宝玉形成强烈的对比。
5. 贾母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她是贾宝玉的外祖母,也是整个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贾母的形象代表了家族的传统和权威,她慈祥和善良,为人宽厚。
在整个故事中,贾母起到了家族和谐稳定的作用,她力求以儒家伦理和家族传统来维系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塑造。
红楼梦中的角色特点分析报告

红楼梦中的角色特点分析报告1. 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是贾府的少爷,也是贾母的宠儿。
- 贾宝玉性情敏感多情,善良温柔,喜欢文学艺术,对诗词曲赋有独特的天赋。
- 他有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亲人和朋友非常真诚,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 贾宝玉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欣赏,但也常常因为对美的执着而带来痛苦和困惑。
- 他在感情上徘徊不定,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特殊的感情,但最终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
2. 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贵族女子。
- 林黛玉聪明灵敏,有着独特的艺术才华,擅长诗词和绘画。
- 她性格敏感多情,情绪容易波动,常常陷入忧郁和自我折磨中。
- 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她内心对自己的身份和命运感到痛苦和无奈。
- 她是一个矛盾的角色,既有着崇高的情感和人性的美好,又受到封建礼教和家族压力的束缚。
3. 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是贾宝玉的表妹,出身于贾府和薛家的联姻。
- 薛宝钗温文尔雅,性格稳重,是一个贤淑持家的女子。
- 她对人友善宽容,深受贾母和贾宝玉的喜爱和赏识。
- 薛宝钗对感情的态度较为理智,她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能够冷静地面对和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
- 她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在家族纷争和命运的摆布中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4. 贾母- 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是贾宝玉的祖母,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宠爱和关怀。
- 贾母慈祥和蔼,善良宽厚,是贾府众人的精神支柱。
- 她对家族的传统和封建礼教有着深刻的认同,但也常常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纷争而苦恼和愤慨。
- 贾母是一个明智而睿智的女性形象,她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引导和照顾家族的后人。
以上是对红楼梦中几个主要角色的特点分析,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命运,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家族关系和社会环境中展现出各自的价值和魅力。
(完整版)《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

(完整版)《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二)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记录(三)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过程报告(四)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答辩过程记录(五)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小结(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鉴定表(七)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登记表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八)课题《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一个平凡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
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
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
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
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
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
其身上有两个陋习。
一是喜好男宠。
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
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
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
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
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
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
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 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何等眼 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虽 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 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 作者这样写, 一方面是来自 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 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3.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 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行 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 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 “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 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 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 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 章”,却对《西厢记》 《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 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 ─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三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 兄弟扶持, 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 才去都中投奔外家, 依傍外祖 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 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 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 地疼她, 宝贝儿似的待她, 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 待人处事始终 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研究1. 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红楼梦》被视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广泛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点。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在理解小说整体情节和主题的同时,探索其中各个角色的命运和心理变化。
2. 宝玉:纯良而脆弱的灵魂宝玉是小说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之一。
作为贾家后代,宝玉天真无邪却又异常敏感。
他对于美、音乐以及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都有着独特的感知能力。
然而,宝玉也因其内心世界的过度放大而常常陷入迷茫与困惑。
他对于爱情深感困扰,在众多女子间选择时犹豫不决,并最终以断肠之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 黛玉:叛逆与自由黛玉是一个极具个性和独特之处的人物。
她不遵从传统女子应有的角色定位,而是表现出叛逆和自由的一面。
黛玉有着敏感而聪明的头脑,对很多事情都持有批判与怀疑态度。
她对于女性命运与封建礼教的反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思考。
尽管她最终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但她在小说中呈现了一种独立进取、坦诚待人并且富有智慧与才华的形象。
4. 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复杂性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线是小说中最为引人关注和复杂的一条线索。
两个人都具备敏感、柔弱又极富想象力的特点,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共鸣。
他们相互吸引却又似乎永远无法成全彼此。
这段深刻而又悲伤的爱情关系揭示了作者对于传统婚姻制度和家族禁锢下所产生的挣扎和无奈。
5. 王熙凤:欲望与权力王熙凤被认为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之一。
她具备雄心壮志、果断和聪明的特质,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权力欲望。
她不惜一切代价来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地位,在家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她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也带来了家族的衰落以及其他人物命运的改变。
6.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角色在小说情节和主题展现方面的重要性。
宝玉、黛玉、贾宝玉与林黛玉、以及王熙凤等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

《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注意长篇小说,是至今为止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它在艺术上的成就是辉煌的。
首先,它塑造了为数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百多个,其中主要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其次,其结构宏伟严密,超过了在它之前的任何一部小说,全书以宝黛爱情以及贾府由盛到衰为线索,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交错发展,彼此制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其内部前后贯通,有条不紊。
再者,语言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生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红楼梦》的经典以及对《红楼梦》的热爱,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来研究《红楼梦》,经过讨论,确立了《红楼梦》四大丫鬟人物形象分析为课题,通过研究这个课题更深入地体会了《红楼梦》。
王熙凤《红楼梦》中的人物可以说都是独特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曹雪芹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避开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滥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下面笔者就《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性格及其作者描写的方法作一些探讨。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间,终难定。
判词是说王熙凤虽然用尽了权谋机诈,到头来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生前心机用碎,死后一切皆空。
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安宁,那晓得最终家破人亡各奔前程,白白耗费了半辈子的心机。
就如同半夜三更空有一梦,又像高楼大厦忽喇喇倒塌,昏惨惨的灯火将燃尽,一场欢喜变成了悲伤与辛酸,人间的贫富兴衰最终难以料定。
王熙凤生于权势显赫的王家,自幼当男儿抚养,从小就养成“杀伐决断”的性格,因其才干过人,她独揽贾府内务的大权,大施手段,大显才能,一手捞权,一手捞钱。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生动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各阶层人物的特点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他们的品格、行为和作用。
1. 贾宝玉:贾宝玉是小说的男主角,也是曹雪芹的形象代表之一。
他是红楼梦中一个多愁善感、浪漫而又内向的人物。
贾宝玉聪明伶俐,情感丰富,对家族的衰败感到痛苦,对儿时情感的失落感到令人心痛。
他对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受到了家庭制约和父辈的压力。
贾宝玉的形象既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又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女性形象,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性格独立、聪明敏感。
林黛玉反叛传统女性形象,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封建礼教持怀疑态度。
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限制。
她的形象体现了传统女性的无奈和反抗,也代表了红楼梦中“凄艳”的悲剧色彩。
3. 薛宝钗:薛宝钗是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是贾宝玉的元配妻子,品貌兼备、才情出众。
薛宝钗的形象体现了清代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美丽与智慧,她机智聪明,对家族和宗法有着深刻的理解。
薛宝钗的形象展示了她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以及她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一面。
4. 贾母: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红楼梦中一个仁慈而又强势的形象。
她在贾府中担任着重要的家族领导地位,对子孙后代关怀备至。
贾母的形象展现了她对传统礼教的坚持,同时也温柔善良,关心家族成员的幸福。
贾母对贾宝玉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她是整个故事中的中心人物之一。
5. 葬花诗:葬花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她是贾宝玉的伙伴,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
葬花诗的形象象征着红楼梦的幻想与虚幻,她与贾宝玉共同体验了世界的善恶和无常。
葬花诗的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她通过与贾宝玉的对话以及对梦境的描绘,反映了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世态炎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一)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二)
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记录(三)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过程报告(四)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答辩过程记录(五)
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小结(六)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鉴定表(七)
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登记表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八)
课题《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一个平凡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
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
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
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
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
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
其身上有两个陋习。
一是喜好男宠。
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
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
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
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
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
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
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
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意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湘云为办诗社发愁之时,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更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
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
贾母的内侄孙女。
生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面貌非常美丽。
虽然亦出于仕宦世家,但幼年伤父母,寄食叔家,其际遇当然差些。
然而这种遭遇并没影响到她的性格。
在《红楼梦》十二个奇女子中,她是活泼、天真爽朗,乐观主义的典型代表;如冒失地以戏子比黛玉,大吃鹿肉,抢联即景诗等,无不显出她的天真可爱。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
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妙玉,自称槛外人,有时亦称畸人。
出身世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而遁入空门,她有洁癖,性情孤僻。
文墨极通,经典极熟从她送宝玉生日帖,宝玉索红梅一索即得,
以后宝玉伴送她回栊翠庵,窃听黛玉弹琴走火入魔看来,她实尘心未尽后遭强徒劫去,不知所终。
贾迎春,别号菱州。
贾赦庶出女儿,排行第二。
生得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她性情诚厚怕事。
贾巧姐,小名巧姐儿,又名大姐儿。
凤姐的独生女。
虽然自幼多灾多病,而且自凤姐死后,几乎被他舅舅王仁和叔叔贾环卖给藩王作妾。
但却同她母亲生前偶然间济助村妇刘姥姥,终得逢凶化吉。
她的结局,在大观园偌许奇女子中,算是幸运。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
贾政庶出女,排行第三。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
脸儿,俊眼修眉,颊盼神飞。
她精明能干,不亚凤姐,才意天赋,足以与其她姊妹匹敌。
试看她和李纨,宝钗等代理家务时,兴除利弊,把这个复杂的大家族处理头头是道。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
自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后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省亲,特建了一座省亲别墅。
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终无意趣”“得见人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机会,后暴病而亡。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
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
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
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
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
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花袭人,贾宝玉的丫头。
细挑身子,生得非常姣俏。
她原是贾母房里的,本名蕊珠,贾母疼宝玉,恐别人服侍得不周到,便把她拨给了宝玉。
宝玉读诗见有花气袭人知昼暖因改名袭人。
她性情温柔诚厚,服待宝玉,无论衣食冷暖,真是无微不至。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
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著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
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
她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抄检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
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
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
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
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
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