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作用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因民族利益走到一起,期间,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于一定时期内较好地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在坚持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先后开辟一大批大小不等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
但是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队的抗日态度、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战斗力日益下降,其根据地和游击区除少数几块外基本丧失,敌后游击队大批投敌成为伪军,最终退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广泛进行的敌后游击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战场形式。
按照1937年8月南京国防会议的分工,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抵抗任务,中共军队负责在敌后侧击日军。
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
但是,对于敌后游击战场,长期以来只讲中国共产党,教科书里也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提及,老师也是没有谈到这方面的内容。
本文就国民党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和衰败,衰败的原因,国共敌后战场的关系及其地位和作用四个方面作一论述。
一、国民党敌后战场的提出、发展和衰败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内的蒋百里、李宗仁等人均提出了运用游击战协助正规战御敌的主张,并被国民政府军事决策机构采纳,但多为零碎的主张,没有具体方案,游击战主要是以自发为主。
1937年底,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会议,蒋介石采纳了白崇禧“于战略上国军采取消耗持久战,于战术上,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的建设,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拟定了《国军第三期作战计划》,随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随占领区的扩大和兵力消耗,将“速战速决”战略改为“以战养战”。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doc

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作用【】自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以中华民族胜利为结束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所有同胞共同进行的一次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此次抗战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这次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全中国各族儿女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也为锥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抗U战争正而战场敌后战场形成作用H军从1931年9月开始,不断对我国东北部地区发动袭击,而国民政府先期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中W范围内,只有东北地区部分爱国军民参与到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局部抗战就此展幵。
1937年7月7 口中口双方在中閩北平的卢沟桥发生军事冲突,这是口本蓄谋已久的挑衅,n本就此全面侵略中国,与此同吋,国共两党扪弃前嫌,停止内战,~致对外,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最终形成。
因为国内形势的特殊性,在全而抗战时期,我w土地上冇两大战场并存,一是由岡民党正规军组成的正面抗日战场,二是由共产党方而组织的敌后抗□战场,两大战场虽性质不同,但都为抵抗外來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
就屮国国情来看,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进行的,两党第一次合作就因各方而因素的干扰血以失败告终,两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信任,u民党担心共产党夺取手中的政权,共产党则害怕悲剧再次上演,也担心好不容易集结起來的军队被国民党吞并,所以两军显同吋编入国民革命军,但在行军用兵方面还是各自为政,两大战场里同是抗战,但却又互不影响,有配合,但绝对不会融合。
其次,W统区地域辽阔,多Y•原,适合与H军进行平原战等大规模作战,相对于岡民党而言,共产党没宥足够的根据地,同时井不适合在现宥根据地与曰军开战,而想要打击n军的后勤部队,就必须深入敌占区,在敌占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而且共产党方面人数较少,转移吋较为方便,故将军队分散开来,深入敌后,在村镇间宣传共产主义和抗H理念,组织广大热爱祖U的冇志之士共同抗H, 共产党的宣传为其建立了R好的群众基础,故共产党在敌后开展的抗战工作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显然军队只有区区5万余人,但实际参与人数要远超于此。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1.历史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中国军队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时间:1937年12月。
(2)罪行: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时间:1941年初。
(2)罪行:在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七三一部队”(1)地点:中国东北。
(2)罪行: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1.敌后战场(1)百团大战: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战役。
②特点:主动出击。
(2)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对两个战场的评价一、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二、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
基本经验意义: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冰以此为标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战胜外来势力,特别是结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说明弱国可以打败强国,是以弱取胜的典型战例;但不能说抗日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因为美帝国主义还在支持台湾势力并占据着台湾,英国,葡萄牙还分别占据着香港与澳门,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明是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反对外来列强的胜利.是一次民族战争的胜利.3. 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必须团结与强盛,否则,就要受到外来势力的欺负.这也是我们目前谋求发展的动力与原因.原因:第一,国土大,引诱日军深入以后,日军力量被分散,后勤供应线拉长,越来越吃力,单这一条就可注定日本必败。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的第六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具体讲解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2. 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学会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抗战。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
(3)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让学生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
(2)讲解平型关大捷,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4. 例题讲解:(1)什么是敌后战场?(2)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形式是什么?5. 随堂练习:(1)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简要介绍其创建过程。
(3)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领导作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 平型关大捷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4.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5.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1)军事上: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2)政治上: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3)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点3 百团大战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者: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多个团,在华北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例1.“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绵延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辎重部队1000多人,击毁汽车80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中主要论述了()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解析:由材料中“太原”,“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不难看出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所展开的一场全面抗战。
战争期间,中国抵御了敌人的侵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正面战场指的是中国国内主要集中的抗战战斗区,即与敌人直接对抗的战区。
正面战场通过游击战和运动战等各种战斗手段,对敌人发起有力的进攻。
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它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每一个正面战役都与保卫中国国土的命运息息相关。
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民军队主力的集中地。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通过正面战役,有效地打击和削弱了日本侵略军的实力。
正面战场是中国反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堡垒。
其次,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宣传阵地。
通过正面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和抵抗精神。
正面战场的胜利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
再次,正面战场是吸引和容纳人民力量的地方。
随着抗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到正面战役中,成为抗战的有力支持者。
正面战场通过吸引和容纳人民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集中力量,为抵御日本侵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敌后战场则指的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中国大陆内地的城市和乡村,是中国人民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地区。
敌后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力量的重要补给基地。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了抗战的双翼,敌后战场通过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等方式,给正面战场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敌后战场通过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和削弱其战斗力,有效地支持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其次,敌后战场是宣传和组织抗战的重要区域。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起并组织了广泛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力宣传抗日精神,并向敌占区发动游击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地位不同
作战规模和方 式不同
战争防御阶段的主 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 战场 为抗战的主战场。
正规战 游击战和运动战
麻雀战
麻雀战, 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
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 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我广大民兵运用“麻雀战”,在反敌“扫荡”、制敌“蚕食”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麻雀战”英雄李殿 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牵制了日伪的大部分兵力,有力
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对迫使日军由战 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有重要的作用。对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具有历史意 义的重大贡献。
合理 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伪军。
“游击战”英雄刘伯 坚
敌后战场钳制住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敌人手脚,遏制敌 人战略进攻势头。这不但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而且 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 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构成了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 。 两个战场同时存在,分散了敌人的力量,使其顾此失彼。可以 想象,如果只有正面一个战场,那么日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 全力于一线作战,并可以充分利用占领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实 现其“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这样,中国抗战 的进程和结局就殊难预料,不堪设想。
地道战
地道战,是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游击战模式。
主要是以地道为依托,以群众为依靠,以地方游击队、民兵 等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同时贯穿使用地雷战、麻雀战等 战术。
地道战可以极大杀伤敌人,保护自己。它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 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
“地道战”英雄高传 宝
游击战
游击战,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
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所创造的,它由抗战初期在 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到战略相持阶 段的1941年挑起中国抗日战日的重担,上升为 主战场,对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联系 战略防御
相持阶段 战略反攻 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 依靠力量不同 战场范围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 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使日本“速战速决” 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敌后战场展开 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 片面 200万正规军 国民党统治区域 全面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 日军占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