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1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
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
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高中历史 第2课_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 令冈村宁茨曾哀叹道:华 北敌后战场是谜一样的战 场,这里有谜一样的组织, 谜一样的军队,谜一样的 战役,是一个永远猜不透 的谜。
冈村宁茨在 战犯法庭
13
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在 《华北前线》中写道:中华民族 抵抗日本侵略的真正力量不在沿 海的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市镇; 在农民群众中,乡村将变成抗战 的真正核心。一个崭新的中国将 从艰苦抗战的暴风雨中产生,这 将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中 国。
晋 绥
晋察冀 晋冀豫
皖中
苏南
返回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 次大规模战役
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 役 时 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 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敌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2.5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评价: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的战役。它取得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4
卢沟桥
“七七事变”
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源自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南京大 屠杀
上海
“八一三”事变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重庆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 ①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其一个月占领华北,三至六个月灭亡全中 国的计划; • ②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使其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促进了相持 阶段的到来; • ③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展开,为敌后战场的开辟 创造了有利条件。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第三阶段:在战略反攻阶段,两个 战场在不同的区域向日军发起进攻, 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仍然维持到抗战 结束
当代大学生应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
大陆方面:在80年代以前,对正面战场的研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正面战场地位和作用的 分析简单化、片面化。对国民政府军队作战的 实际情况未作全面的叙述和评价,给人造成正 面战场只是消极应战,并且是一败涂地、罪债 累累的形象。 台湾方面: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过高,对敌后战 场则是一笔抹杀。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二者缺一不 可,两个战场是一个整体。
为什么说两个战场是统一的,其理由是:
1、两个战场的统一性是建立在中日民族矛盾和以 国共和作为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 一方面,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是以中日民族矛盾 为前提的,这就构成了两个战场统一的政治基础 和组织基础。只要中日民族矛盾没有解决,国共 两党、两个战场之间的摩擦,就保持在一定限度 之内。 另一方面,从中国战场的构成来看,两个战场互 为存在条件,缺少一方另一方就不复存在。
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 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因国共双 方的斗争日益尖锐,双方的军队在战斗 和战役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 还保持着互为需要的战略配合关系。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 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 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 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 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 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 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 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 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 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 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 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 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 “大扫荡”。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识记知识点:
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知识点:
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由于日军的侵略政策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步取代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成为中日两国交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也由此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取得重大战绩,共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给华北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10—1944.春〕
1、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的形势 〔1〕日本调整侵华政策 “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以战养战、以华制华〞 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第三节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路线和方针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反对抗日战争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战要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四、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那么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华南的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以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淞沪抗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曾率军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国民党军师长黄维的感叹。事隔68年,可惜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来记载那样一种大气磅礴的悲壮与惨烈。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少数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达近百万。在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 ,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军队先后在华北、 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政府 在全国人民的推动下,被迫实行抗战。 这时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 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国民党的军队 也是牵制日军的主力。经过淞沪会战、 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国民 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45万余,迫 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对于粉碎日本 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忻口会战中的敌后战场
10月上旬,国民党军放弃内长城防线,企图 集中兵力在忻口与敌决战之际,毛泽东于 10月6日致电周恩来(在太原)、朱德和彭 德怀,指示八路军要在敌之侧翼和后方积 极打击与牵制敌人,配合友军保卫忻口。 忻口会战的战役分工,也明确提出八路军 的主要任务是“截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 来援之敌”。据此,八路军总部从10月上 旬开始,连续发出十几封电报,指挥所属 部队积极配合正面守军作战。
我军在反“扫荡”中抓获的日军 和缴获的大量武器
冀中军区第17团一部在定安公路 北敌占区,据村落杀敌,反击敌 人的“扫荡”
虽然抗战后期正面战场表现较为消极, 但是总体来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其中的任何 一方,日本侵略者就会得到喘息机会。 这两大战场的互相配合谱写了中华民 族全民抗日的壮丽篇章。
忻口会战中的正面战场
忻口会战是保卫太原的关键战役,受到蒋 介石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他给在忻 州城内的忻口会战总指挥卫立煌打电话, 令其严守忻口防线,规定:“军、师长 均须上火线,违者处以死刑!”国民党 军队英勇抗战,奋力杀敌,虽然阻挡住 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但由于实力悬殊, 自身损失也极其惨重,牺牲了多位将军, 有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将、第五十四师 师长刘家骐少将、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 珍少将、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少将等。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 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此 时国民革命军兵力凋零,退 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 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 开始了长达数月,惨绝人寰 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 国军民300000多人。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 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 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 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 乱,布置不当,被迫从 太原突围。此战国民革 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 重大牺牲,消灭敌军 20000余人。但从此国 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 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 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 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 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三个 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 几十万的兵力。由于国民 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 备落后,在付出了330000 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 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 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 军伤亡50000余人。
&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 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 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 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 国民党正面战场 。
国殇——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大型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 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 中条山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等22次,此外,还有远征军两次赴缅 甸作战;重要战斗1100余次,小规模战斗近5万 次。陆军伤亡、失踪达320万人,空军消耗飞机 2468架,牺牲4000余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溥线,扩 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 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 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 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 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 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 消灭鬼子10000多人,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的抗战意志。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讲解36页PPT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2017-2018学年甘肃武威期末)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著名战役示意图,其所属会战的特点或影响是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敌后战场抗战的重大胜利
D.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B
【参考答案】
【解题必备】全面认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1.区别
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
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
战场
2.联系
(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
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
猛发展;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
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抗战到底,战略反攻阶段也就不可能迅
速到来。
(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
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
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
也都是中共军。
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
”这表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日本在敌后战场损失惨重
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并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敌后战场,没有体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故A项错误;国民党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非说明日军损失惨重,故C项错误;日军与中共作战占了七成五,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其作用非常巨大,故D项正确。
2.【答案】C
3.【答案】(1)估计: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史实: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百团大战。
(2)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意义: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斗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
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即可从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的角度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再据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方面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
再从百团大战的角度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