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一课内文言文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 (原卷版)【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B .久而乃和.和:暖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专题复习1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 分) (1)有仙则名. ( 出名,有名 ) (2)斯.是陋室 ( 这 )
(3)谈笑有鸿.儒. ( 博学的人 ) (4)无案.牍.之劳形 ( 官府文书 )
(5)子欲.居九夷 ( 想,想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或曰:“陋,如之何?” 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3)杨大年每欲作.文( 写作 )
(4)以小方纸细书.( 书写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 分) A.尝射于.家圃 门人疲于.应命 B.但微颔之. 顷刻之.际 C.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小方纸细书 D.康肃笑而.遣之 而.不妨构思
(五)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 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 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 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专题11 课外阅读(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各题。
①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②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光绪二年,为毗陵②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都人士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③方伯求余文为之记,曰:“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留园记》,有删改)【注】①臶(jiàn)至:相继而至。
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1.用“∕"标出文中划线句的朗读节奏(限两处)方伯求余文为之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盖是园也___(2)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3)嘉树荣而佳卉茁(4)迤逦相属3.与例句“泉石之胜”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方伯求余文为之记B.菊之爱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山川之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5.请结合文段,说说“留园”一名的含义有哪些。
(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专题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

一㊁重点词语
三㊁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ꎬ左将军王凝之妻也ꎮ
������������������������������������������������������������������������������������������
( ������������也 表判断ꎬ这里是对人物的身份进行说明)
二㊁古今异义
{ {
2.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 撒盐空中 和 柳絮因风起 ꎬ 谢 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谢道韫的身份来看ꎬ谢安认为 柳絮因风起 这一比喻更好ꎮ 答案㊀ 从课文中谢安 大笑乐 的反应ꎬ 以及最后补充交代
古义:趁㊁乘
第二篇 ㊀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原文呈现 ㊀ ㊀ 陈太丘与友期行ꎬ期日中ꎮ 过中不至ꎬ 太丘舍去ꎬ 去 后乃至ꎮ 元方时年七 岁ꎬ 门外戏ꎮ 客问元方: 尊君在 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ꎬ已去ꎮ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ꎬ 相委而去ꎮ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ꎮ 日 中不至ꎬ则是无信ꎻ 对子骂父ꎬ 则是无礼ꎮ 友人惭ꎬ 下车 引之ꎮ 元方入门不顾ꎮ 文言对译 ㊀ ㊀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ꎬ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ꎮ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ꎬ 陈太丘 丢下( 他) 而离开了ꎬ离开后朋友才到ꎮ 元方当时七岁ꎬ 在门外玩耍ꎮ 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 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到ꎬ 他已经离开了ꎮ 陈太 丘的朋友便生气地说: 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ꎬ却丢下别人走了ꎮ 元方说: 您与 我父亲约在正午ꎮ 正午您没到ꎬ就是不讲信用ꎻ 对着孩子骂父亲ꎬ 就是没有礼貌ꎮ 陈太 丘的朋友感到惭愧ꎬ下车想去拉元方ꎮ 元方走进家门不再回头看ꎮ
92 ㊀
5 年中考 3 年模拟
专题十一 ㊀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狼》(课后检测百分试卷)-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

专题11《狼》(课后检测百分试卷)一、课内基础知识题(36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每空0.5分,共6分)缀.行(______)大窘.(______)假寐.(______)眈.眈相向(______)尻.尾(______)少.时(______)目似瞑.(______)狼亦黠.矣(______)苫.蔽(______)顷.刻(______)chí(______)担持刀bì(______)命2.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的作者是,字,世称, (朝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等。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个故事的高潮是屠户扔尽了骨头,而两只狼仍然跟随,此时气氛最为紧张。
B.屠户利用柴草堆这个有利的条件,转而积极防御,直到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说明了狼十分狡诈,想制造假象迷惑屠户。
D.本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的小说家。
B.志怪小说,主要指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内容的小说,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东方朔的《神异经》、东晋干宝的《搜神记》等。
“志”是记述的意思。
C.《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
题目“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D.《狼》这一课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凶恶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屠/自后/断其股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狼洞.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D.—狼径去.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A.一狼洞.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目似瞑,意.暇甚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9.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久之.C.又数刀毙之.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0.默写名句。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_______(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4)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专题11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一、课内阅读(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溽,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宁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①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美秀而繁阴,及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它。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接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漠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湖、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1: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B.卿言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见往事耳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2春·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未若柳絮因风起门庭若市B.及鲁肃过寻阳将复何及由表及里C.与蒙论议意与日去与人为善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挺身而出5.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选文中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7.联系选文中吕蒙的变化及链接材料,谈谈怎样才能让学习进步?【链接材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词语理解
【考查方向】 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8)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019、2016)
【考查方向】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7)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5)
【方法技巧】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
系课内所学,根据已有知识,结合文章主旨 主要类型为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情况。
要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文言词语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解 释,根据该词在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解释,以句子前后语句通畅、 意义明白准确为标准。课外的文言词语,要联系在课本中学过的该词的用 法推断词义。
考点二 内容归纳与分析
【考查方向】 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2018)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2017) 3.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2016)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015)
【方法技巧】 解答内容归纳与分析这类题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文章中心以及文章的脉络层次、写作特点等。如果涉及人物和 事件还必须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考点三 分析语言特色
【考查方向】 1.《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2016) 2.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 用有何不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