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合集下载

右归丸左归丸与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右归丸左归丸与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右归丸、左归丸与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本文转载自高峰予鹰《右归丸、左归丸与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左归丸赛过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明朝医学家张景岳对补肾却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他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命门主宰两肾的水火阴阳,“阴阳原同一气,水为火之主,水即火之原,水火原不相离也”。

由此他主张,补肾应阴阳水火互配,即补阳(火)配以滋阴(水),勿使补阳(火)过于温燥;补阴(水)配以扶阳(火),勿使阴精(水)过于寒凉。

并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不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根源不竭。

”这段话被后代医家奉为阴阳补益之纲领。

如何才能使补肾不失偏颇呢?张景岳汲取古人经验,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与《小儿药证直决》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右归丸和左归丸。

这并不是是对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否认,而是发挥与提升。

他认为,既然是补肾,就不该有清泻之品,如前两首方子中的丹皮、泽泻、茯苓,而应以气味纯厚的药物为主,如左右归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此六味药物以甘温性味为重,是填精补肾之上品。

若加入龟板胶、川牛膝为左归丸,重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中鹿角胶、龟板胶,阴阳双补,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可起“阳中求阴”之效。

若加入肉桂、附子、杜仲、当归为右归丸,重在温肾壮阳,填精止遗,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可收“阴中求阳”之效。

由此可知,张景岳创拟的左右归丸,包含有阴阳互根、绵延不只的生生之意。

脉学上讲“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

这就是说,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

故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命名为左归,补肾阳的方药命名为右归。

此后,中医补益方子又多了一份套餐——左右归丸。

说肾虚不可以不提到六味地黄丸,此刻几乎每天在电视上都能够看到遮天蔽日的广告宣传,商家利用媒体激烈地给大众浸透着这样一个信息:国人都是肾虚,该补肾了!由此造成大众的一个广泛误区是:一听闻肾虚,就自作主张买六味地黄丸盲目服用。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 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的补肾药,而功效却各有不同,主要区别为:1、组方区别: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龟板胶等八味药物组成。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

这两种药的前6味均相同,实际上右归丸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

2、功效不同:左归丸功能为:滋肾补阴,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阴不足之症;右归丸功能为:温肾壮阳,填精止遗。

常用于肾阳不足之症。

3、治疗疾病不同:1)左归丸: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

治疗: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

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左归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和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凡肾阴虚而性功能较低弱者可服之。

2)右归丸: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

治疗:症见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阳痿精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而尺弱等。

又可治疗浮肿,腰膝酸软沉重;阴囊冷湿,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质淡而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等。

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对肾阳虚者的脏腑有保护和功能调节作用;能调节人体性激素的含量,对改善男女性机能都很有帮助;能降低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凡肾阳虚之中老年人及性功能低下者服之颇有益。

补肾名方左归丸右归丸有人说,治疗肾虚,男左女右,男服左归丸,女服右归丸。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脉学上讲“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

”这就是说,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

故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丸,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丸。

从此,中医补益方剂又多了一份套餐——左归丸和右归丸。

左归丸和右归丸释义左归丸:组成: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右归丸:组成: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区别和用法补肾分补肾阳和肾阴,那么怎么补肾才不失偏颇呢?明代名医张景岳吸取前人经验,在其著《景岳全书》中写道:“左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阴不足,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经血自充。

右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阳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

”左肾藏元阴,右肾藏元阳之说,可溯源至《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又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

”而张景岳所著之《质疑录》则明确提出:“左肾主真阴,右肾主真阳。

”"既如此,滋补肾阴曰“左归丸”,补益肾阳曰“右归丸”,便顺理成章了。

张景岳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与《小儿药证直决》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右归丸和左归丸。

这并非是对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否定,而是发挥与提高。

肾气丸与右归丸主治症状比较

肾气丸与右归丸主治症状比较

方药纵横肾气丸与右归丸主治症状比较管华全樊巧玲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46)张永文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210002)摘要:肾气丸与右归丸均可治疗肾阳虚,笔者统计了大量中医文献,发现古今医家在应用两方治疗疾病症状时有所不同。

在应用肾气丸时,其适应病证为肾气不足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和水液代谢失调而致的咳吐痰涎、少腹拘急等症状为主;而右归丸以肾阳亏虚所致之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腰膝酸软、面色白等症状为多见。

关键词:肾气丸;右归丸肾气丸与右归丸均为补肾的著名方剂,前方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方在补肾方剂中因首创#补中寓泻∃、#阴中求阳∃以及#少火生气∃的配伍方法而深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后方始载于!景岳全书∀,该方以#纯补无泻∃、#峻补真阳∃而开温补肾阳又一法门。

现代!方剂学∀各版教材中,肾气丸与右归丸皆归属于补阳剂,用于治疗肾阳虚证。

现代临床二方亦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之肾阳虚证的治疗。

但由于二方的组方结构有异,配伍意义与功效、适应证候亦存在着差异,但古今医家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往往混用二方。

为了更为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地认识肾气丸与右归丸补肾作用的异同点,探讨肾气丸和右归丸两方的证治规律,更好地把握两方的使用指征,为临床上更为准确合理地应用二首方剂提供有益参考,笔者对古今临床应用肾气丸和右归丸共765篇医案或临床报道的主治症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归纳两方的使用指征。

1资料与方法1 1收录范围古代文献包括!古今医案按∀、!续名医类案∀、!一得集∀、!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医案精华∀、!存存斋医话稿∀、!肯堂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丁甘仁医案∀等170余本著作中符合收录标准的375篇有关两方临床应用的医案。

现代文献包括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期刊如!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成药∀、!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等390篇符合收录标准的有关两方临床应用的医案。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一、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薯蓣(即山药)四两(120克)、山茱萸四两(120克)、泽泻三两(90克)、茯苓三两(90克)、牡丹皮三两(90克)、桂枝一两(30克)、附子一两,炮(30克)。

二、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现代用法:混合碾细,炼蜜和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三、歌括1.肾气丸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2.《济生》肾气丸济生加入车牛膝,通调水道肿胀祛。

3.十补丸肾气丸中加茸味,填精补阳总能扶。

四、功用温补肾阳。

五、主治肾阳不足。

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

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

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证。

六、方解本方治证为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

腰痛脚软,下半身欠温,少腹拘急,俱为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小便不利,是由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痰饮、脚气均由肾阳虚不能蒸津化液,上泛则为痰饮,水湿下积则脚气上入为少腹不仁;小便反多,是由肾中阴阳俱虚而成下消之证;转胞亦由肾气不足,水聚不化所致。

故本证治法,是以温补肾阳为主。

方用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

《医宗金鉴》有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方中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泻肝火,与温补肾阳药相配,意在补中寓泻,以使补而不腻。

本方配伍方法,属于“阴中求阳”之类,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七、附方及方论1.《济生》肾气丸(原名加味肾气丸,出于《济生方》):熟地黄半两(15克)、炒山药一两(30克)、山茱萸一两(30克)、泽泻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牡丹皮一两(30克)、官桂半两(15克)、炮附子二个、川牛膝半两(15克)、车前子酒蒸,一两(30克)、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肾气丸功用主治探疑

肾气丸功用主治探疑

肾气丸功用主治探疑作者:辛增平张爱玲杨宜花【摘要】肾气丸为补益方,各类教材均以其为功用补肾阳、主治肾阳亏虚证。

试从肾气丸的方名、组方配伍用药、原方组方思路、主治病证、临床应用变化方面探析其功用、主治疑点,并由此提出该方功用为补肾气非补肾阳,主治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证而非肾阳亏虚证。

【关键词】肾气丸;功用主治;疑点探析肾气丸源于《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仙丸、补肾八味丸。

1至5版《方剂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均以为功用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证,6版、7版及“十一五”《方剂学》规划教材功用均改为补肾助阳,虽已纠正“温补”之明显错误,但对肾气丸的功用、主治、药物配伍内涵理解仍未脱离固有的认识圈。

对此,笔者颇有不同见解,认为作用应是补肾气,化气利水,主治当属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证。

本文就该方组方原旨、配伍用药、功用主治方面提出拙见。

1 主治证当属肾气亏虚而不是肾阳不足。

肾虚的病证大体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四个方面,四者间既有紧密的联系,也具独立性,《中医基础学》(全国统编教材)明言:“若肾虚而无明显寒象或热象的病证,一般常称为肾气虚或肾精亏损”。

所以,习惯上把肾虚而寒象明显的病证称为肾阳虚,把肾虚而热象明显的病证称为肾阴虚,把肾虚尤生长发育、生殖失调的病证称为肾精亏虚,把肾虚以水液代谢失调和肾不摄藏为主的病证称为肾气亏虚。

追溯肾气丸的原方主治共五条:一是脚气;二是虚劳腰痛而小便不利;三是痰饮;四是消渴小便反多;五是妇人转胞不得溺。

不难看出,上述五种病症名称有异,但病机皆为肾气亏虚,气化开合失司所致水液代谢失调而无明显寒热征象的病证。

病虽各异,治同肾气丸,意在振奋肾气,调整气化而病愈。

《方剂学》教材认为主治是肾阳不足,并提出“身半以下常有冷感、阳萎、早泄”的症状要点欠妥,不符合原方主治证病理范围,究其因,不外两点:一是受古代医家对本方临床变化运用的影响。

肾气丸历经1千多年,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方中的桂枝改为肉桂、桂附用量各增至2两伊始,为了适应临床病理变化的需要,药物及用量调整加减各异,其间不乏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补阳药物加味使用者,由此,也逐渐演变成一首可治肾阳亏虚证的方剂。

肾气不足的症状和调养

肾气不足的症状和调养

麦味地黄丸 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同上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河车大造丸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同上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右归丸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用于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本方温补肾阳之力较金匮肾气丸更强。高血压患者慎用。
济生肾气丸 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适用于肾之阳气不足而兼有水肿症状者。
四神丸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口服,1次9克,1日1~2次。 五更泄泻名方。以肾阳虚衰(命门火衰),凌晨即泻为特点。
青娥丸 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口服,水蜜丸1次6~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针对肾亏而偏阳虚的腰痛病人。
中成药多为丸药或胶囊,作用缓和,须较长时间服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肾虚这种慢性病证,更要长期治疗才行。对于部分虚不受补者,不宜只用补肾剂,可以先调理脾胃。《黄帝内经》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服用补肾剂之前,先将消化功能调好,以便有能力消化吸收;或者在服补肾剂同时,加用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资助运化。各种壮阳药、补肾药、补肾保健品,一定要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使药物适合病证,起到补肾保健的作用。
常用补肾药物
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服后无腹胀便溏为合适。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1次2粒,1日2次。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与功效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与功效

金匮肾气丸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与功效
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尿频遗溺、
精神疲乏等症状。

其配方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味药物:
1.熟地黄:熟地黄是一味补益肾阴的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
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症状。

2.山药:山药有养阴补肾、益胃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肾两虚所
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3.牡蛎:牡蛎具有补肾益精、安神止惊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
的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

4.鹿角胶:鹿角胶是一种滋补肾阳、壮阳补阳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肾
阳虚所致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5.肉苁蓉:肉苁蓉有补肾壮阳、助阳固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阳虚
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中以上药物相互配合,能够综合调理肾脏功能,达到滋阴补阳、益
精填髓、固肾安神的功效,从而改善腰膝酸软、尿频遗溺、精神疲乏等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总之,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调理肾脏功能、改善腰膝酸软、尿频
遗溺等症状的功效,适用于肾虚引起的多种症状,是中医治疗肾虚的经典方剂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

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成分: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炮)
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成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盐炒)肉桂肉归附子
本方由10味药组成。

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

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

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补血养肝。

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

金匮肾气丸平补肾气,以调整水液代谢为主
金匮肾气丸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方中以干地黄八两为君,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补肝脾而益精血,加桂、附之辛热,四药为臣,助命门以温阳化气;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泄浊,牡丹皮清热凉血,三药为佐,寓泻于补,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右归丸温补肾阳,以恢复藏精功能
右归丸最早载于张景岳先生的《景岳全书》,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祛寒,为君药。

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为臣药。

佐以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和血,与补肾之品相配,以补养精血。

右归丸在《景岳全书》中应用广泛,在新方八阵中,张景岳先生说它"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反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阳衰无子等证。

金匮肾气丸用干地黄为君,偏于平补,多用于治疗因"肾主水"功能失常而致的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而右归丸改生地为熟地,又用大队补阳药,偏于温补,多用于治疗因"肾主藏精"功能失常而致的生殖方面的疾病。

右归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三泻”(茯苓、泽泻、丹皮)
增加四味(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加强了补益肾中阴阳的作用,减少用“泻”妨补之力,以使药效更能专功于补。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区别: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的补肾药,而功效却各有不同,主要区别为:1、组方区别: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龟板胶等八味药物组成。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

这两种药的前6味均相同,实际上右归丸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

2、功效不同:左归丸功能为:滋肾补阴,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阴不足之症;右归丸功能为:温肾壮阳,填精止遗。

常用于肾阳不足之症。

3、治疗疾病不同:1)左归丸: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

治疗: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

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