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讲义2:预设
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预设”问题

浅析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预设”问题摘要:”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之为前提,是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
上个世纪70年代曾有大量文献讨论过这个概念。
一般说来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语义预设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存在于句子结构与句意之中。
语用预设是关于说话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
本文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浅谈”预设”在语义学中和语用学中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区别和联系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05-011.语义学领域的预设1.1 语义预设的理论基础。
语义学领域的预设研究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不考虑说话人或者作者以及听众对语言的背景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它与语境无关,它是建立在真值条件语义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例如:a. peter’s grandma bought him a new bike.b. peter has a grandma.上面的例子在语义学领域下根据我们学过的”真值条件”应该这样进行描述:如果a 是真实的,b则是真实的;如果a 是虚假的,则b还是真是的;如果b是真实的,则a 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
具体到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解释:彼得的奶奶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是真实的,则彼得肯定是有奶奶的。
如果彼得的奶奶给他买了辆自行车是假的,那么彼得还是有个奶奶的。
而彼得有个奶奶,那他奶奶给他买自行车这件事是可真的也可是假的。
也就是说彼得的奶奶给他买不买自行车都是可以的。
1.2 语义预设的特点。
一般说来,语义预设有稳定性(stability)、可变性(changeability)这两个基本特点。
(俞如珍,1996,25)①稳定性(stability)。
语义预设依赖于语言内部词语的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不受外部语境的影响,因此是稳定的。
对语句进行否定或者加以疑问都不会影响句意和句子预设。
浅析语用预设

浅析语⽤预设2019-03-17摘要: 预设是语⾔哲学的⼀个重要课题,是⼀种普遍的语⾔现象。
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预设。
本⽂从语⽤学的⾓度,分析了语⽤预设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预设在⾔语交际中的重要作⽤。
关键词: 语⽤预设语⽤学基本特征⾔语交际功能⼀、引⾔预设,也叫“前提”、“先设”,由德国哲学家Frege于1892年最早提出。
Frege认为,命题都存在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即充当命题主项的“简单或者复合的专有名词都必须具有指称现象”。
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学家Strawson发展了Frege的这⼀思想,将这类现象看作是⾃然语⾔中的⼀种特殊的推理关系(王杨,2005)。
预设由此进⼊了语⾔学的研究范围。
随着语⽤学的发展,语⾔学家意识到了预设与语境的紧密联系,因此,预设成为了语⽤学⼀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语⽤预设这⼀概念最早由Stalnaker(1975)提出。
此后,很多语⾔学家开始对语⽤预设进⾏研究。
本⽂从语⽤学的视⾓,讨论和分析语⽤预设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语交际中的功能。
⼆、语义预设和语⽤预设(⼀)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
在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看来,语句⽆真假,只有命题才有真假。
否定句⼦本⾝,前提保留不变。
(1a)John’s brother has just got back from Nigeria.(1b)John has a brother.(1c)John’s brother hasn’t got back from Nigeria.句(1a)的意思是“约翰的哥哥从尼⽇利亚回来了”。
该句话中必须有⼀个“预设”,那就是(1b)“约翰有⼀个哥哥”。
如果否定句(1a),即(1c)“约翰的哥哥没有从尼⽇利亚回来”。
这句话也有⼀个预设,即(1b)“约翰有⼀个哥哥”。
因此,语义预设是稳定的。
同时,它⼜是可变的。
语句的预设与它的焦点有密切关系。
随着信息焦点的变化,即使保留句中的每个词,预设也会随之变化。
预设的简介

例如,
(1)我羡慕他学习好。》他学习好
(2)我没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大错。》我已经犯了一个大错。 (3)我后悔我没有上那所大学。》我没有上那所大学 (4)Jack regretted beating his wife 》Jack beat his wife
含义动词
又称含蓄动词。语义内容由某暗含意义和实际动作行为两 部分构成。其中动作发生前的暗含意义作为背景存在,不 因否定而消失,这暗含就构成预设。比如“忘记”暗含
预设触发语
预设跟某些特定的词相联系,我们把这些 产生预设的词语叫做预设触发语。
预设触发语
定指描写。意味着特定实体的存在,一般触发存在预设。 例如:(下划线代表预设触发语,》表示预设的内容) ( 1)浙江师范大学在金华市。》存在浙江师范大学这个学 也称特指描写,即“发话人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 校,存在金华这个城市 预料受话人能够将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个特定的事物等同 起来,能够把它与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实体区 ( 2)那位工人的意见很有道理。》存在特定的一位工人。 分开来,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定指成分”(陈平1987) (3)张大夫的车很贵。》张大夫有车
施特劳森认为,应该区分句子和句子的使 用。 句子没有真假,只有句子作出的陈述才有 真假。 例,小王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施特劳森把预设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 理,但它跟逻辑含义和蕴涵不同,它是从 指别词语的使用规约得出的一种推理。
蕴涵和预设
蕴涵,是命题间的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如果
命题A真,则命题B真,那么就可以说A蕴涵B。
(1)My sister flew to London last week.
》someone flew to London last week. (2)My sister flew to London last week. 》My sister went to London last week. (3)My sister flew to London last week.
语用学(第五章)

二、预设与蕴涵的关系
1、什么是蕴涵 蕴涵(entailment)或译“推涵” (entailment)或译 衍推” 蕴涵(entailment)或译“推涵”、“衍推” 教材第128 )。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的这 128页 (教材第128页)。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的这 样一种逻辑关系: 样一种逻辑关系:第二个句子的真必定取决 于第一个句子的真实, 于第一个句子的真实,即如果第一个句子为 真时,第二个句子必真; 真时,第二个句子必真;第一个句子的假必 定取决于第二个句子的虚假, 定取决于第二个句子的虚假,即如果第二个 句子为假时,第一个句子必假。 句子为假时,第一个句子必假。
④有人开了房间里的灯。 有人开了房间里的灯。 存在性预设:房间里有灯; 存在性预设:房间里有灯; 事态性预设:房间里的灯原是不亮的。 事态性预设:房间里的灯原是不亮的。 陈莉忘了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⑤陈莉忘了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陈莉和一个赵林;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陈莉和一个赵林; 陈莉手上有信; 陈莉手上有信; 事态性预设:陈莉本来要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事态性预设:陈莉本来要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小李的朋友曾经到过外国。 ⑥小李的朋友曾经到过外国。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小李;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小李; 小李至少有一个朋友; 小李至少有一个朋友; 事态性预设:小李的朋友生活在国内。 事态性预设:小李的朋友生活在国内。
• 区别预设和蕴涵的否定测试法: 区别预设和蕴涵的否定测试法: 把句子加“ 否定之后, 把句子加“不”或“未(能)”否定之后, 未必真(可真亦可假) 未必真(可真亦可假)的推断是该句子的蕴 把句子否定之后, 涵;把句子否定之后,仍然真的推断是该句 子的预设。例如: 子的预设。例如: 约翰设法及时停住车。 ①约翰设法及时停住车。 可推导出: 从①可推导出: 约翰及时停住了车。 ②约翰及时停住了车。 约翰试图及时停住车。 ③约翰试图及时停住车。 现在取①的否定式: 现在取①的否定式: 约翰未能及时停住车。 ④约翰未能及时停住车。
第六章 语用学(预设和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三、多语共用 (一)社团双语和个人双语 (二)自然双语和 认为双语 四、语言接触 (一)语言融合的成因 (二)语言融合的方式:1、自愿融合 2、被迫 融合 五、语言混合:1、皮钦语 2、克里奥尔语
二、地域方言
(一)地域方言的成因 1、交际的阻隔 2、异族语言的影响 (二)地域方言的差异 (三)地域方言的发展
地域方言的论述《颜氏家训 音辞篇》
“自兹厥后,音韵铎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 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金 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旨,失在浮浅,其辞多 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讹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 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 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 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紫为 姊,以洽为狎,如此之例,两失甚多。“
b. Assertion:drink(Akiu,red wine)
指示语的类型
指示语一般分为: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 示、社交指示、语篇指示。 人称代词的人称指示用法: 谁去呢? 我去——你去——您去 我们去——咱们去 我们去,你留下。
指示语的常规用法和变异用法
(1)荔枝原产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我=我 们) (2)我们要介绍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 “骆驼”……(我们=我) (3)他这个人很内向,你问他十句,他才回答 你一句。(不定指:你、他)
(二)预设触发语
语用预设及其功能

参考内容三
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语义预设指的是语言交流中 隐含的语义关系,而语用预设则是指言语表达中隐含的语用关系。理解这两个 概念对于理解语言交流和言语表达的实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义预设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在字面意义之外,需要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例如,“他打开了电脑”这个句子中,就隐含着“他 拥有电脑”的语义预设。这种语义预设在语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减少误解的发生。
1、语用预设不是一种逻辑、语义或语用问题,而是一种语言现象。 2、语用预设与语境密切相关,是语境的一部分。
3、语用预设通常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共有知识或背景知识。
三、语用预设的功能
语用预设在语言交流中具有多种功能,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功能:
1、预设句子的真值:语用预设可以是句子意义的基础,帮助听话人理解说话 人所要表达的意图。
参考内容二
语用预设,作为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 家的。这种预设现象不仅涉及到语言使用的语境敏感性,还反映了人们对于世 界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过程。本次演示将探讨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
一、语用预设的特征
1、语境依赖性:语用预设与特定的语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 能正确理解和解读预设的含义。例如,“他是个独子”这句话,如果没有特定 的语境,我们无法确定这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还是预设了某个人的家庭情况。
4、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我们可 以运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关键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 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5、总结结论:对文章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启示或建议。在总结时,我们应 该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同时也要指出这些观点对读者有什么启示或建 议。此外,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思考,以鼓励读者进一步思考 和讨论。
[整理]论“预设”的概念及其分类
![[整理]论“预设”的概念及其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f5ca6f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5.png)
论“预设”的概念及其分类摘要:预设的概念已产生一百多年,通常又被称为前提。
预设是指暗指在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息,在交际中通常表现为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受的那种背景知识。
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话语中的表现、就成功的交际而言、真值判断情况、预设与它所依附的语句之间的关系。
其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
关键词:预设的概念预设的含义预设的分类一、“预设”概念的提出“预设”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G.Frege)于1892年首次提出来的。
在语言学界,预设通常又称为“前提”,而在逻辑学界,为了与推理中的前提(premise)相区别,人们一般都把它叫做预设(presupposition)。
二、“预设”的含义预设是指暗指在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息,在交际中通常表现为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受的那种背景知识。
这只是对预设内涵的一般概括,具体包括:第一、就其在语言中的表现来说,预设是没有明确地、直接地表达出来的信息,它通常蕴藏在现存的话语断言之中。
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句:(1,a)请帮我把门打开。
(1,b)小王把那些衣服洗了。
(1,c)您喜欢红色的那件衣服,还是蓝色的那件?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上面三个句子至少包含了如下的预设,(2,a)门是关着的。
(2,b)那些衣服是脏的。
(2,c)顾客已有意向购买衣服。
很显然,从听话人的角度看,预设并不是话语(1,a)、(1,b)、(1,c)表达的意思,而是人们透过这些话语的表层并根据逻辑语义分析的意思。
第二、就成功的交际来说,预设总是表现为一种“无争议信息”。
这种“无争议信息”也就是交际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受的背景知识。
这一点正是预设最本质的特征。
第三、如果把句子直接表达于外的命题称为“显前提”的话,预设就是蕴藏于内的“隐前提”。
从逻辑命题的真假方面考虑,预设为真是确保“显前提”具有逻辑真值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语句获得真结论的必要条件。
具体来说,如果预设为假,则“显前提”没有逻辑真值,即这个“显前提”既不能取真值,也不能取假值,而只能取“无意义”的值。
浅谈语义学中和语用学中的“预设”问题

() 实 预 设 2事
事 实 预 设 是 指 交 际 双 方 在 交 流 过 程 中预 先 肯 定
或 否 定 的 一 些 事 实 情 况 , 无 需 语 境 的 加 入 。 这 类 它 在
预 设 中 , 们 比较 关 注 由预 设 触 发 语 引 发 的现 象 。 人 例 如 :真 正 的 去 过 兵 马 俑 之 后 , 她 就 觉 得 观 景 真 不 如 “ 听 景 。 这 句 话 预 设 “ 去 过 兵 马俑 ” 个 事 实 。 外 , ” 她 这 另
一
存 在 预 设 是 指 交 际 双 方 对 世 界 上 的 事 物 和 人 的 存 在 的 认 识 , 种 预 设 的 推 知 不 需 要 语 境 。F e e认 这 r g
为 关 于 指 称 对 象 的 存 在 预 设 与 语 句 的 真 假 无 关 。 例
、
语义学领域的预设
1语 义 预 设 的 理 论 基 础 .
如 : i a e w s e d 预 设 “ 有 其 人 ”这 个 预 B nL dn a d a . 确 , 设 是 和 这 个 语 句 的 真 假 ( 本 拉 登 是 否 死 亡 ) 无 即 是
关 的 。
我们之 前 已经提到 语义 学领 域 的预设 研 究句子
本身 固有 的意义 ,不考 虑说 话人 或作 者及 听众 的对
() 在 预 设 1存
关 系 , 双 方 交 谈 时 , 们 有 着 各 方 面 共 同 的 背 景 知 在 他
识 , 仅 对 所 交 谈 的某 一 特 定 场 合 有 共 同 的 知 识 , 不 而 且 对 整 个 世 界 有 共 同 的 认 识 。本 文 将 会 对 “ 设 现 预 象 ” 语义 学及语 用学 领域 做一 些简单 的探 讨 。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写出下列每句话可能包含的预设,并说明 是什么触发了它。 (a)Steve regrets buying a’s a rock star. (c)Ed should stop eating raw oysters.
7、在以下每个例子中,假设某位法官已经支持了 对该问题的疑议,则已经对此问题持反对意见的预 设是什么? (a)How did you know that the defendant had bought a knife? (b)How long have you been selling cocaine? (c)When was your bracelet cstolen? (d)Did you see the murdered woman before she left the office? (e)How fast was the car going when the ndriver ran the red light? (f)At what time did you telephone your lover? (g)Have you stopped being an active gang member? (h)Why did you leave the scene of the crime?
10、假设你是一位聪明的广告人。以下是关于各种 商品的完全没有根据的表述。针对每个例子,请你 写下一句广告词,通过预设来涵包各表述的意思。 你可以用完整的句子,可以使用各种句子句子类型, 特别是祈使句和疑问句。 ZINKO cures insomnia(失眠症). Happy Havens Inn has beautiful. KISSGOOD eliminates bad breath. NO-ANT kills ants. Crook & Sons Ltd employ skilled workers. BLASTEX is not poisonous. SHINO nourishes wood. Dogs love YAPPY dog food. Dentists use GRIN toothpast.
第3讲 预设
Did you get a good look at my face when I took your purse?
1、如果可能的话,请判断以下每个句子是真是假 (注意:“真、假”不同于“是、否”)。有没有 这样一些句子:你如果不考虑英语单词的意思或牵 涉到的人物、地点、事件的知识,你就不可能对其 真假值作出判断? (a)Abraham Lincoln is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the USA. (b)The Eiffel Tower is in Paris. (c)A car is an automobile. (d)Have a cookie. (e)Be careful of the crumbs (f)Where was Abraham Lincoln born? (g)How much did the car cost?
9、想象你是一位机警的律师。写下某些问题可能 是通过预设隐藏在下列事实的问题。例如针对 “The defendant drove his car into a shop window” 的问题“Did you brake before you drove your car into the shop window?”注意:只要被告按要求回答 问题,不论答案是“Yes”或“No”,他都等于接受 了预设的真实性,承认他曾开车撞坏了商店窗户。 (a)The defendant had a fight with his brotherin-law. (b)The defendant has three previous convictions. (c)The defendant belongs to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d)The defendant was speeding.
8、以下各个广告选粹里,什么样的说明是通过预 设说出来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名字已被改换, 以便无罪) (a)The secret to Blasee’s effectiveness is Calming Fluid. (b)Look out for the distinctive packs in your local Bippo stockists and choose the one that’s just right for nyou. (c)Watch all the puffiness and wrinkles disappear. (d)Increased protection against water spots. (e)Now you can get a really crisp professional finish. (f)It combines three potent skin perfecting discoveries in one gentle formula.
5、考虑一下各个语句哪些包含预设“Mike smashed the television”。换句话说,哪些语句表述了说话人认 为该预设是真的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这些语句的共同 点是什么? (a)Did Mike smash the television? (b)When did Mike smash the television? (c)I was eating popcorn(爆米花) when Mike smashed the television. (d)Why did Mike smash the television? (e)I don’t understand why Mike smash the television. (f)I wonder if Mike smashed the television. (g)I wonder how Mike smashed the television.
2、下列句子是什么类型的句子?伴随其后的推 理正确吗? (a)Where has Faye looked for the keys? “Faye has looked for the keys.” (b)Did you buy this awful wine? “This wine is awful.” (c)Don’t sit on the Annie’s sofa. “Annie has a sofa.” (d)Stop being lazy. “You are being lazy.” (e)Lucy knows that George is a crook. “George is a crook.”
3、将以上四个句子全转换成否定句,看看后面的推理 是否依然正确。
4、以下每个语句都提到chocolate cake。考虑以下 在说话时哪一个语句包含预设“There was a chocolate cake”。这些语句有什么共同点? 1(a)Mike might find the chocolate cake in the kitchen. 1(b)Mike might find a chocolate cake in the kitchen. 2(a)Is Mike giving Annie that chocolate cake? 2(b)Is Mike giving Annie a chocolate cake? 3(a)Did Mike hide a chocolate cake? 3(b)Did Mike hide Annie’s chocolate c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