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修辞学

识活动,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从实用上看: 这有两个方面: (1)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于
说和写。 (2)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即运用
于听和读。
三、言语环境
言语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简称语境 (一)构成言语环境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①时间: ②地点、场合 ③民族习惯: ④对象:
(二)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1、语境的主要作用有两点,解释功能和过滤功 能。
①解释功能: a 帮助听者推断出存在句子意义之外的信息,
(言外之意) b帮助听者从系统的意义推出具体的信息。 c 语境可以排除歧义,帮助听者获得准确信息。 d 语境可以补足省略 e 帮助听者从“不正常”逐步推断出正常的信息。
文艺
2、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分为
语体
亲昵(intimate ) 随便 (casual) 商讨(consultative) 正式(formal) 冷淡(frozen)
3、英国伦敦学派
从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目 的、方式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功能 等角度,把影响语体分类的情境分为三 种。
专业性:如科技、广告、新闻等
四、修辞手段和修辞方式
①词语选择 ②句式选择
五、语体 (一)修辞学与语体学的关系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语体学是修辞学的一门从
属学科。一是主张语体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属于语言学下,与修辞学并列。 (二)语体的特点
(三)语体类型
1、苏联学者对功能语体的分类
口语体
科学体 语体 事务公文
书卷语体
政治
② 过滤功能
a 若一个句子只能表达语境已经提供的信息,一 般不宜说出。
语言学概论语用讲稿

语言学概论语用讲稿第一节语用概说语用即语言的使用。
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第二节语境一、语境和语境的分类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环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1、口语的前言后语:张三到北京出差去了,他今天来不了。
|做完作业,我就回家了。
2、书面语的上下文: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吕氏春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二)情景语境1、时间:昨天我没去。
2、地点:你过来。
3、场合:正式、非正式等。
4、话题:这件事,你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我也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5、说话人:角色6、听话人:对象(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也构成一种语境,也就是使用语言的大背景。
下面以汉族和英吉利民族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为例,说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影响。
1、打招呼:你好。
你早。
你来了?上班去?下班了?上哪儿去?吃了吗?(Good)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Hi!Hello!Lovely weather,isn’t it?2、道别:再见!慢慢走!走好!一路顺风!请回!请留步!Bye!Bye-bye!Good-bye!I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a pleasant trip!3、对恭维与赞扬的反应: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使用“否认”的方式或“自贬”的方式。
例如:你这件毛衣真漂亮!——漂亮什么?穿了好几年了。
|听说你们俩很会做菜。
——那你就搞错了。
她靠味精,我靠油罢了。
在英语中,听话人往往是迎合,即表示感谢,或流露出高兴的情绪。
You look smart in your sweater.——Thank you.4、邀请:在汉文化中,对别人的邀请,为了显得礼貌,人们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而总是半推半就地应承。
第四章 修辞与语用

第四章 修辞与语用
第一节
语 用
三、语境
1、什么是语境 语境是言语行为所涉及到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包括特定的时 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等。语境在语用 学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用学就是对语 境意义的研究。 2.语境类型: 上下文语境:上下文是具体言语片断中的前言后语。 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就是借助上下文提 供的信息保证省略的表达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 她(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孙犁的《荷花淀》)
新闻语言,尤其是标题,特别重视词语的新鲜活泼, 因为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例如: (1)打它个“短、平、快”——发展对外劳务承 包业的探讨(《人民日报》) (2)限期扭亏为盈 否则调整领导班子 昌平县对 76个亏损企业亮“黄牌”(《北京日报》) (3)什邡15家乡镇企业“安乐死”(《中国青年 报》) (4)中关村大学生创业风起浪涌 盖茨神话要出北 京版(《北京青年报》) (5)北京商家忙“变脸”(《北京晚报》) (6)奶牛冷冻胚胎移植获得成功 首批“双重国籍” 奶牛犊诞生(《文汇报》)
(五)和谐匀称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 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 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汉语的节奏是怎样的?陆志韦先生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 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文,老是会觉得句子里的 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汉语 的并立四字格》)确实如此。 我们从四个字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不论其语法结构关系从哪里分开,都可以两字一顿。 例如“我|为人人”(中间的竖线是对词组的语法切分,下同) 和“人人|为我”,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前者是1+3,后者 是2+2;可是说的时候,这些都不管,统统从中间断开。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教学要求与目的: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指的关系;了解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蕴含义和预设义;了解“言有所为”、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要讲求交际效果,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话语的表现风格不同,要切合语境,表达得体2、社会性:语言运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3、规约性:语言运用过程必须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规则,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事二、语用研究的范围语用学是一门对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的发出者和理解者;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和附加意义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一、语境的类型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1)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是狭义语境(2)言外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境,是广义语境二、语境和语句意义1、言内语境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言外语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和句子的非命题,解释特殊词义和句子,解释不但超过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三、语境和词语所指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1)指示词语: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2)指示意义: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指示意义都要借助语境来确定2、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区分名词指称中的“有指”和“无指”。
“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第三节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得体和慷慨”“赞誉和谦逊”“一致和同情”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甲:我这副山水图怎么样/乙:嗯:装裱的不错三、蕴含义和预设义1、蕴含义:句子的基本信息中包含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具体分为“衍推义”和“隐含义”两种2、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的范围之内,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第四节言语行为一、言有所为用语句做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做“建议、劝告、请求、命令”这一些事,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二、言内、言外、言后1、言内:言内行为是一种述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的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2、言外:言外行为是说话人用某种语言的语音形式说出了这句话,就完成了述事这一行为3、言后:言后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三、直接与间接的言语行为1、直接言语行为:用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如:我们把空调关了好吗?2、间接言语行为:委婉暗示自己的交际信息如:今天有点冷。
语用学讲稿

语用学讲稿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然而,语言的使用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信息,它还涉及到许多细微的语言现象和交际规则。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规则,语用学应运而生。
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意义和效果。
与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不同,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规则。
它更加注重语言的真实场景和人们的实际交流。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话语行为,言语行为和交际策略等。
它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含义理论含义理论研究了语言表达的含义是如何构建和解释的。
它涉及到与语义学密切相关的语用含义。
语言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包括字面意义、暗示意义和言外意义等。
通过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对话中的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研究了通过言语表达的行为。
人们在交流中,往往通过语言实现特定的目的,如请求、命令、承诺、道歉等。
言语行为涉及到言语行为的目的、类型、规则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
理解言语行为有助于我们掌握交际技巧,更好地实现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研究了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推理来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言语行为。
通过语言表达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人们需要通过推理来填充信息的空缺。
语用推理包括指代消解、暗示理解和推断等方面的研究。
掌握语用推理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推测他人的心理。
言语和语境言语和语境的关系是语用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言语的意义和效果往往是由语言本身和语境共同决定的。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语用学研究了语言表达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语境的角色、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等方面。
语用学的应用语用学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研究,它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语用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交际技巧,避免沟通误解和冲突。
语用学教程课件

(一)弗斯(Firth)在1950《社会中的个性和 语言》一书中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 为情景语境和言语功能类型的概念可以抽象为 纲要式的结构成分,从而适用于各种事件。他 把语境加以引申,认为语境既有由语言因素构 成的“上下文”,又有由情景因素(非语言因 素)构成的“上下文”。情景因素包括:1、参 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个性—1)参与者的言 语行为 2)参与者的非言语行为 2、有关 事 物 3、 言语行为效果(二)韩礼德 (Hallday) 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个术语,分为三个方 面:1、话语的范围(政治、文艺等) 2、话语 的方式(口头、书面) 3、话语的风格(交际 者的地位、身份、关系等)
什么是语用
三、语用含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给语言事实提 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这就是说它不是从 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 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 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用含义是告诉人 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例如: A :烤牛肉究竟怎样了? B : 那条狗看上去很得意。 (含义:也许那条狗把烤牛肉吃了。) 要在具体交际过程中运用和理解话语,只懂得话语字 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懂得话语的字面意义之外, 还应掌握话语各种规则,具有把话语同特定语境联系 起来的能力,即话语交际能力。
(二)语用学和修辞学
传统的修辞学也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但是,它主要是从表达的角 度研究语音的调配、词语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以及语体、风 格等。这些内容无疑也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来看,语用学都要大大超过修辞学。 语用学与修辞学有相通之处,可以说语用学的材料就是修辞学的 材料,它们处理这些材料的宗旨是相通的。语用学要求提高语言交 际效果,修辞学要求题旨与情境的相互适切。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相通的,修辞学要求修辞立其 诚,要求调整和修饰文辞,语用学也是这样。但语用学与修辞学的 语言材料的研究角度不同,换言之,对于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而 言,语用学更重视人际环境(说话的人以及听话的人),而修辞学 更多的重视文辞(说的话)与情景的关系,因此修辞学强调修饰文 辞。(狭义的修辞学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学)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方式、体裁、结构、语法、及修辞效果的学科,其目的是在文学创作和演讲中通过形式上的使用鼓励思想和情感的传达。
修辞学嵌入于言语之中,是言语表达的一门技术,包括一系列宗旨、目的、原则和技巧,可以使文章写作或演讲更具有艺术性和效果性。
二、修辞学的概念修辞学涉及到语言中许多因素,包括词汇、句子结构、句子长度、意义和文字的组织形式等等。
其宗旨是使用技术来提升言语表达的艺术性和力量。
核心概念有:1.用修辞法来扩展传播:修辞学提供了句子、转折、定义和比喻等技术,以此来表达更多的意义,从而扩大影响面。
2.不同的方式改变文学体验:例如用正反对比来强调重点,利用和谐韵来让语句更加优美,使用拟人来增加感染力,等等。
3.善演讲和文字的质量:可以采用演绎、直接、朴实等多种方式,把文字内容转换成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三、修辞学的历史修辞学的发展始于古希腊早期,那时学者们在研究中强调了修辞技巧的重要性,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修辞法。
他们指出,修辞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文章的艺术性应该在句子技巧运用上得到充分体现,句子和结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此后,修辞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学者们研究修辞学,建立起修辞学理论体系,对其有着深刻理解和系统思考,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著作,深深影响着文学形式及文学思想的发展。
四、修辞学的重要性修辞学的重要性可以从文章的实际效果中发现。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修辞技巧的运用,句子可能会比较生硬,文章艺术性低,而且可能无法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反,一篇文章,如果多次使用修辞技巧,可以展示文章优美的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文章更具抒情性。
修辞学不仅是文章写作,演讲等言语表达的技巧,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
修辞学由古希腊和古罗马早期的文学里发展出来,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它的出现,提高了文章表达的艺术性,增强了文章的力量,使言语表达更深刻鲜明,更有感染力。
修辞学讲义

修辞学讲义
一、修辞学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的学科。
它既研究传达信息的形式,也研究传达过程中的文学手段。
修辞学是一种关于文学艺术手法的研究,它可以提高作者表达的效率,加强语言的表现力,通过传达深刻的意义,使文学更加有力。
修辞学不仅仅详细分析文学手法,还对文学手法的使用进行探索,加强文学手法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文学作品艺术性的最大化。
二、主要分析内容
1、修辞方式:
(1)比喻:说明被比喻内容的相似性,形象化地表达深刻的意义,把深奥难解的事物阐释得清晰易懂,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现信息。
(2)对比:对两个对象和事物进行对比,使得比较的对象更加突出,从而表达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思考。
(3)讽刺与嘲讽:通过讽刺和嘲讽表达,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深化其理解,但是要小心使用,以免加重作品艺术性。
(4)拟喻:通过比较,将高大与光明象征性的对象拟合堆叠用语,表达理解,谱写出风格高雅、抒情优美的文学作品。
(5)重复:展示思想的完整性,強化作者的意图。
2、修辞技巧
(1)游戏性:主要功能是扩大作品丰富性,营造新颖多样的文学性和视觉性效果,增强作品艺术性。
(2)押韵:押韵能够处理句子对称,增强句子表达效果,凸显作者的美感。
(3)通假字:用两个通假字开头或者结尾,明确思想目标,使句子更加紧凑和有力度。
(4)引用:引用外部文本赋予作品更多信息,提升幽默感和韵味,增加作品的阅读价值。
(5)修辞特点:有表达修辞,富于形象和艺术感,传达深刻的意义,使得作品的文学性更加丰富,思想更加丰富,现实意义更强烈。
三、修辞学的重要性
修辞学关注的是文字的传达,它是文字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一、什么是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
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
”(英·列文森S。
C。
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2)“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论(Kempson,1975)”;(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
”(英·利奇G。
N。
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P。
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用学概论》第1页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
”(《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背后的意图。
”(《中国语用学思想·序》)2、对象和内容就语用学研究对象而言,大致出现三大主要趋势:一是认为语用学研究说话者意义(speaker meaning),如G Leech(1983),强调发出信息的话语生成者。
二是主张语用学应研究话语解释(utterance interpretation)如D.Sperber&D.Blake more(1992),他们从认知角度出发,解释心理认知因素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主要强调信息的接受者。
三是主张语用学应同时研究说话者与受话者,如S.Davis(1991)等认为语用学应研究人们如何运用和理解语言,以及在理解运用语言时心理存在的认知问题。
语用学归根结蒂是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它既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也是“研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
大致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指称(deixis);(2)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yre);(3)预设(presupposition);(4)言语行为(speech acts);(5)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以及微观上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都与会话含义和言语行为理论密切关联。
研究方向呈现纷繁驳杂的景象,主要有语用语言学、认知语用学、社会语用学和发展语用学及跨文化语用学3、学科性质: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什么是修辞学1、修辞学的定义:黄伯荣:交流思想时,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各种形式有自己特有的表达效果。
在表达效果、语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配合非语言因素,以最恰当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
“美辞说”:“修辞学就是美辞学,是研究如何使辞藻美丽的学问。
”(岛村龙太郎《新美辞学》)王希杰:修辞学是从表达效果出发来研究口语和书面语在交际活动中的言语常规、变形和正负偏离现象,建立已然的和可能的修辞规范及超规范、反规范的模式的一门语言科学。
2、对象与内容: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一、交际的全过程二、一切的说写和听说者三、话语的表达效果四、包括无意识、潜意识五、研究潜修辞现象六、不可忽视非语言因素修辞学的内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3、学科性质:A、修辞学是边缘学科。
陈望道张志公宗廷虎B、修辞学是语言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修辞学“属于语言文字形式上的一个部门”(祝秀侠《社会修辞学》)在我们看来,修辞学是语言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语言是修辞学研究的真正的唯一的对象,修辞学研究作为交际工具的在交际市场上被使用的作为商品在流通的语言,目的是要揭示人类的语言之迷,提高语言的功能,这正是语言科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语言学的唯一对象的语言是什么?是作为人类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的音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那么正是修辞学承担了研究语言的交际工具的重大任务。
当然可以同研究语言的音义结构的语义学、音位学、语法学平起平坐,并驾齐驱,一同构成了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没有修辞学,语言学便是残缺不全的不完整的,另一方面把修辞赶出语言学的大门,它也就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了。
第二节语用学、修辞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一、语用学研究的历史回顾1、国外的语用学研究哲学乃语言学的摇篮,语用学的基本观点即肇始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意义理论。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C.Peirce)就研究了观念的意义问题。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和性质是由语言使用者的主观需要和感觉经验决定的。
本世纪30年代,将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人物莫里斯(Charles W.Morris )发展了皮尔士的观点,他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了符号学的三分说,认为符号学包括“符号关系学”(即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其中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1938)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或“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
(1946)继莫氏之后,语用学研究走出了纯理论的构想阶段。
50至7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 Austin)首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言语行为,如“请求”、“命令”等。
后来,美国哲学家塞尔(J. Searle)发展和完善了奥氏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Grice )还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
哲学家们的建树为语用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学科分支之一而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有三大标志:一是1979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 在荷兰创刊;二是1983年第一部语用教科书(S.C.Levinson:Pragmatics)的面世;三是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成立。
国外语用学有两大流派:英美学派的微观语用学和欧洲大陆的宏观语用学。
英美学派主张语用学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即与语义学处于同等地位,但各自有明确的分工,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相研究。
里奇认为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即“X的意思是Y”;而语用学揭示的是三元关系。
即“S通过说X来表示Z”。
因此语义学研究的是词语在语句中的意义,而语用学表达的是通过语句中词语的意义来表达说话人意图表达的意义。
欧陆学派主张,凡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有关的都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将语用学看成是语言功能的一种纵观。
2、我国语用学理论的引进我国语用学的研究时间不长,仅有20多年。
从1980年起《国外语言学》杂志就开始介绍国外的语用学。
最早向国内学者全面介绍语用学的是北京大学的胡壮麟教授,他在《国外语用学》(1980年第3期)以《语用学》为题,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各个语言学派对语用学的评论、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语用学规则等四个方面介绍语用学。
20世纪80年代陆续有钱兆明(1981)、倪波(1982)、黄宏熙(1982)、程雨民(1983)、刘保山(1983)、何兆熊(1983)黄次栋(1984)、廖秋忠(1985、1986)、花永年(1986)、金定元(1986)、陈平(1987)、刘润清(1987)、胡文仲(1988)、沈家煊(1988)、邓旭东(1988)、段开成(1988)、戚雨村(1988)、王纵炎(1988)等分别就语用学某一或几方面课题进行评价,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语用学的引进与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戚雨村的《语用学说略》(《外国语》,1988年,NO.4)较为全面地概述了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研究范围,如指示、预设、语言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会话分析等。
90年代以钱冠连(1990、1991)、杨自俭(1990)、顾曰国(1990、1992)、张亚非(1992)、曲卫国(1993)、赵世开(1993)、徐盛桓(1993a、1993b、1994、1995)、何自然(1995、1996)、范文芳(1995)为代表,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语用学的主要理论作了系统的评述。
有代表性的是何自然的《近年来国外语用学研究概述》(《外国语》,1995年,NO.3)介绍了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对语用学的研究状况,其中包括社会交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语际语用学以及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基本上囊括了90年代西方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何兆熊的《90年代看语用》》(《外国语》,1997年,NO.4)把语用学的发展分成3个阶段。
何兆熊(1997)认为,语用学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语用学的兴起阶段。
60年代初,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
但当时语言学界几乎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一统天下,言语行为理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出于对乔氏理论的反动,也由于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言语行为理论到70年代才十分风行。
语言学的其它分支领域纷纷比照该理论对自己的研究重新进行了考虑。
在该时期,传统语义研究废纸篓里的内容被纷纷抖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