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_戴梅竞

合集下载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一1.前言伴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

新时代里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是全面复合型健康人才的培养以及这些人才所能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竞争。

在这一独特的大环境之下,时代赋予了现代高校培养人才更加艰巨的任务,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要注意学生技术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的心理诉求、心理变化、心理矛盾等都需要严加关注,以培养具有独立健康人格的当代大学生。

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高要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从外环境上给与当代大学生更大的动力去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当抗压能力强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实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于抗压能力弱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面对这个压力的世界。

当他们凭自己努力却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当他们的耳边充斥“别人家的孩子成功”时,当他们开始抵触父母的叮嘱时,他们更倾向于怀疑自己、从而质疑世界。

近年以来,在高校中由于学生自身心理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导致的休学甚至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跳楼、投毒等轻言生命的现象。

在校大学生已成为目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产生率达到了全体学生比例的10%-30%。

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健康阴影已经刻不容缓。

2.研究方法及过程2.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工作涉及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

调查随机抽取该院校2014级新生和高年级学生,涉及该高校的理科、文科、工科和艺术类学生。

2.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工作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为两种:通过阅读理解大量文献分析数据以及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然后统计归纳数据。

2.3研究工具目前在此类心理学研究中普遍的研究工具为大学生人格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1]。

(1)大学生人格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是日本科学家在参加1966年的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时编制的,它对应的英语翻译为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因此大学生人格问卷也可以简写为UPI。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跟踪调查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跟踪调查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跟踪调查心理健康论文800字[摘要]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过程,确定对大学新生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期和方向。

方法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的跟踪调查。

结果新生的总体幸福感在入学后逐月增加;SCL-90中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得分在入学后第2个月升到最高水平,而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只在学期最后1个月份急剧升高;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在学期末最低。

结论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干预应该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各有侧重地进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总体幸福感;大学新生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新入的大学生,不论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各方面与中学时代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大学新生生活的主要心理应激源,是诱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

许多调查证明,在大学新生人群中存在着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的报告都是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次性调查,没有能够反映出大学新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为此,我们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了连续5个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的连续跟踪调查,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干预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全体新生。

采用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态平行调查的方法。

在新生入学的第l周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以后每隔1个月进行1次问卷调查,共进行了5次。

每次调查时,接受调查的全体新生都被安排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填写问卷,并立即回收。

在第1次调查之前,给新生详细说明了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自主填写问卷。

在第1次调查时,还同时进行了人格特征和应对风格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78套,回收78套,其中有效问卷73套。

在有效回答问卷的学生中,男生2g人,女生44人。

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19.5岁。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4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篇1关于前言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压抑”,“烦躁”,学习不能进入状态,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素质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学生只会无所适从。

所以,从xx日到xx日,我们公共管理系开始了社会调查实习。

此次我们小组所选的课题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使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的对象是:淮工,师专,职大,最后以调查报告的方式总结和汇报这次的调查活动。

实习目的通过社会调查实习,将本学期所学习的《社会调查课程》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大学之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能为当今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实习内容此次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骤进行: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调查课题并且确定课题,然后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3、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并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做好本次调查实习的总结工作。

实习总结大学阶段面临着目标的选择,社会角色与个性意志,理想与现实,自我成熟感与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应对得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能力发挥和身心健康的障碍。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中国海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中国海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中国海员心理健康教 育培训课程体 系建构研究
李 静 , 施 利 承
( - 上 海 海事职 业技 术 学 院心理 咨询 中心 , 上海 2 0 0 1 2 0 ; 南通 大学航 海 医学研 究所 )
『 摘 要1 随着社会 日新月异 的发展 , 海员 的心理状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各种各样 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 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 9 9 9 , 1 3 ( 1 ) : 5 1 . [ 4 】 刘连龙.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气质类型 的关系[ J ] . 高等
交通 医学 2 0 1 4年 第 2 8卷 第 1 期 Me d J 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 2 0 1 4 . V o 1 . 2 8 . N o . 1
和谐 的发展 。
1 海员 培训设 置 心理健 康教 育培 训课程 的重 要性 1 . 1 设 置 心 理 健 康教 育培 训 课 程 是 社 会 发展 的 需
心理方面的职业健康影响和疲劳 的身心健康影响
等。 这些必 要 的措施 应充分 考虑 到预 防性原 则 , 最重
要的是从源头降低风险。公约还指出主管当局应对 所有造成人命损失或严重个人伤害的职业事故及职 业伤害和疾病 ,以及 国家法律或条例可能规定的其 他事件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应考虑将

7 4・
交通 医学 2 0 1 4年 第 2 8 卷第 1 期 Me d J o f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 2 0 1 4 , V oΒιβλιοθήκη 1 . 2 8 . N o . 1
[ 文苹 编号 J 1 0 0 6 — 2 4 4 0 ( 2 0 1 4 ) 0 1 — 0 0 7 4 — 0 6

把握大学生心理的新特点 发挥图书阅览的教育作用

把握大学生心理的新特点 发挥图书阅览的教育作用

服务 的层面上。必须 比以往更加主动 , 为人找书” 在“ 的同时 , 也 需要的知识 结构 , 成为社会需要 的复合型人才。 “ 为书找人 ” 。图书馆不应仅靠藏书量多 , 等待读者 , 而应整合现 有资源 , 拓宽服务渠道 , 过过多种形式主动提供服 务 , 通 引导大 学生把精力转移 到读书上来 。通过主动服务 ,使刚入学的大学 生, 尽快摆脱心理的迷茫状态 , 找准 自己的定位 , 明确未来个人
学 羁
把握大学生心理的新特点
摘 要 :本 文 分 析 了大 学 生读 者 心 理 的 新 特 点 对 图 书 阅 览工 作 的 新要 求 . 即进 一 步加 强服 务 的主 动 性 、 阅 览 工作 要 更 加 细
致 、从 以 书为 本 转 变 为 以人 为本 。 阐明 了图 书 阅 览应 该 充 分 发
擎 校坛 高论 谚
发挥图书阅览的教育作用
050 ) 7 0 0
二、 发挥 图书 阅览 的 作 用
陈 志明 于淑娟 ( 河北 北方 学院 图 书馆
挥 大 学 生 思想 教 育 的辅 助作 用 、 业教 育 的参 加 作 用 、 质 教 育 专 素
的 依 托 作 用 、
( ) 一 思想政治教育 的辅助作用 随着图书馆作用 的发挥 ,其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 面的 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教育理念包括学生 的 自我教育和终
学生产生失落与困惑 , 从而引发心理 问题 。为此 , 教育工作 者普 遍认为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这必然给图书 馆 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只有较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心 理 特 点 , 能 有 的放 矢 地做 好 读 者 工 作 , 好 地 发 挥 图 书馆 的教 才 更
的发 展 方 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一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与统计分析。

1. 调查目的及方法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压力等问题,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我们选取了一所综合性大学的300名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2.1 心理健康状况在我们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有135人(45%)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焦虑症状最为突出,占比达34%;其次是抑郁症状,占比为28%。

压力症状也比较普遍,占比为23%。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出现了强迫症、恐惧症等问题。

2.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明显关系:2.2.1 学习压力近年来,高校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我们发现,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其中,学业成绩不理想、考试失败等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

2.2.2 情感关系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阶段,情感关系对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发现,家庭关系、恋爱关系等情感问题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其中,家庭关系不良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2.2.3 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对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我们发现,性格开朗、健康乐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少。

而具有刚强、内敛、容易产生压抑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普遍。

3. 对策及建议为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预防与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2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学生解决真实的心理困扰和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与干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与干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与干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发展的基础,而现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与干预社会实践。

二、调研目的与方法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为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0名大学生开展了调研。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压力源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研结果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2. 主要心理压力源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等。

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源,占比超过50%。

3. 其他发现通过对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等细分群体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例如,男生普遍更容易出现焦虑问题,而女生更容易出现抑郁问题;工科类学生相比文科类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学业压力等。

四、干预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心理压力,提升心理抗压能力。

2.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大学生可以随时来咨询,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3. 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

比如,为学业压力大的学生提供特殊的辅导和支持,为情感问题较多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4. 增加心理健康设施和活动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设施和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篇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有许多特殊的自身问题,如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与恋爱的矛盾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及对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避免由于以上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生�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1.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人际关系也比以前更加复杂。

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想法造成极大的冲击,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交往并且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2.学习、考试带来的焦虑心理。

目前高校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淘汰制度、弹性学制等制度以及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等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困惑。

3.社交障碍造成的忧虑心理。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对爱以及尊重的需要非常强烈,这些需要突出表现在人际交往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入学 时的测试结果输入 计算机, 分别用自 编 分析软件, 将心理障碍、自杀意念、人格类型等分析
结果
1. 大学新生入学时的心理问题发生率 统计分析 1993~ 96 年历年 新生 1908 人心理问 题与精神卫生状况, 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 9. 2% , 高危人群 26. 2% 。 2. 三年中学生个性特点变化 对 1993 年 和 96 年测定 的同一批 对象, 逐一进 行人格类型的比较, 发现有 50% 的学生个性特点发 生了变化 ( 表 1) 。
内不稳
54. 0 40. 0
12. 0 15. 0
外不稳
10. 0 24. 0

93 年 96 年
103 103
18. 0 17. 0
72. 0 60. 0
10. 0 22. 0
0. 0 1. 0
18. 0
61. 0
9. 0
12. 0
16. 0
50. 0
16. 0
18. 0
从 表 1 分析可见, 大学生人 格类型群体结构 符 合一般规律, E 外向型最多 ( 55% ~72% ) , E 内向 型、N 型次之, P 型最少。但从总的变化趋势看, 不 论男女, N 型和不稳定型有所增高 ( 男由 17% 增至 23% , 女由 10% 增至 20% ) , 内不稳型男由 12% →
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 1998 年 第 12 卷 第 3 期
·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
·1 73 ·
预防医学系 戴梅竞 刘新军 王 蓓 张文举 栗建 民 南京铁道医学院
学生工作处 周曼云 邓旭阳 郭晋林 吴映红
摘 要 采用 EPQ 和 SCL -90 问卷对 1993- 96 年历年新生 1908 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 其 中对 93 年级 203 人作了追踪观察 3 年, 复查后进行了比较研究, 旨在探讨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 精神健康状况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三年间 50% 的学生个性特点有变化, 经干预措施后, 精 神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 , 说明大学生 ( 青春发育后期) 仍是人格 完善和可塑的时期, 精神健康 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追踪观察
年有明显下降 ( 表 2) 。
表 2 1993- 96 年学生精神健康状况比较 ( 203 人)
因 子 躯体化 强 迫 人 际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化 阳性均分
93 年 1. 32±0. 36 1. 73±0. 48* 1. 69±0. 47* 1. 47±0. 44 1. 47±0. 44* 1. 32±0. 39 1. 38±0. 45* 1. 45±0. 44 1. 42±0. 35 2. 46±0. 32
出来。将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名单交各年级主任 ( 事先
表 1 三年中学生人格类型分析
性பைடு நூலகம் 时间 人数
人格类型 ( % )
E内
E外
N
P

93 年 96 年
100 100
24. 0 21. 0
59. 0 55. 0
17. 0 23. 0
0. 0 1. 0
内稳
24. 0 21. 0
EN 二维分析 ( % )
外稳
96 年 1. 28±0. 35 1. 59±0. 49 1. 55±0. 48 1. 46±0. 47 1. 34±0. 39 1. 34±0. 40 1. 23±0. 33 1. 43±0. 45 1. 37±0. 41 2. 45±0. 36
国内常模
1. 34±0. 45 1. 69±0. 61 1. 76±0. 63 1. 57±0. 61 1. 45±0. 43 1. 50±0. 57 1. 33±0. 47 1. 50±0. 60 1. 36±0. 47
自 1993 年以来, 某大学入学新 生建立了心理健 康档案, 对心理障碍高危人群进行了追踪观察。现将 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经统一培训) , 指导年级主任重点观察高危人群并进 行个别心理咨询。干 预措施包括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心理档案、重点访谈、开设心理咨询门 诊、热线 电话、集体心理咨询、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讲座等。 观察三年后进行复测并加以比较。
迫”、“人际”、“焦虑”、“精神”因子分有下降趋势,
而女生的 “躯体”、“强迫”、 “人际”、“焦虑”、“恐
怖”因子分有下降趋势。在 203 人中三年期间 14 人
已恢复至正常, 但又出现 13 例新的心理问题者。说
明仍有一些学生潜在有心理卫生问题。
讨 论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中、后期, 人生观日臻形 成并趋 于稳定, 心理发展迅速走 向成熟而又未完 全 成熟, 自我意识发展到青年时代, 那 种儿童时代着重
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自杀意念、孤独感、失眠及
婚恋观与其人格类型有密切关系, 且随年级上升 ( 一
年级→三年 级) 而上升: 失眠由 14. 8% ( 男 15% , 女
14. 6% ) 上升到 27. 1% ( 男 31% , 女 23% ) , 孤独感
由 26. 1% ( 男 25% , 女 27% ) 升至 40. 1% ( 男 40% ,
于认识外部世界的特点, 这时已转向朝内认识自我、 评价内在的自我, 出 现了一系列的自我意识的矛盾。 因此, 大学生较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身疾患。
我们通过对某大学学生 20 年的健康、疾病、死 因谱及其影响 因素分析[ 1] , 以 及近四年建 立心理档 案、心理咨询、个性特 征与精神健康状况 的追踪观 察, 发现心理社会因素, 特别是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 已成为当 代大学生 身心健康的 最大威 胁[1~3] : 心理 问题已很常见; 自杀已成为 大学生的头号杀手; 有些 严重的心理障碍 ( 如精神异 常) 发生率近年来亦有上 升趋势[ 4~6] 。从 我们三年 的干预试验 初步观 察结果 看, 原来 该大学 15 年 在校生 4085 人, 自 杀死亡 4 例, 有自杀行为 ( 未遂) 8 例; 干预试验三年, 观察 1908 人, 尚未发现一 例有自杀行为和自杀死亡者, 另 从精神健康状况追踪观察结果分析, 有四个因子 ( 强 迫、人际、焦虑、恐怖) 均分 有明显下降。通过建立 心理档案筛查 高危人群、积极心理咨询 与心理疏导 等干预措施, 对防范大学生 心理障碍有一定作用。从 人格类型、个性特征分析发 现, 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完 善与变化之中 ( 约占 50% ) , 特别在 N 型学生中仍有 较多的学生有自杀意念、孤独感、失眠等表 现, 期待 着我们 对大学 生心理 健康给 予更多 的关 切与重 视, 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戴梅竞, 王蓓, 刘新军等 . 大学生健康危险因素的分析 . 中国学校卫生 1995; 16( 4) : 281
2 戴梅竞, 桑志芹, 刘新军, 等 . 超常学生心 理特征探讨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7( 3) : 123
3 T ak ai A . U emalsu M , K aiya H, et al. Coping st yle to basic disorders amony schizoph renics, A ct a Psych iat r Scand 1990; 82: 289
15% , 女由 9% →16% , 外不稳型男由 10% →24% , 女由 12% →18% , 经逐一比较, 发现有 50% 的学生 个性特点在三年中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大学生 ( 青春 发育后期) 仍处于人格逐步 完善和社会化过程中, 个 性是可塑的。
·17 4·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年 第 12 卷 第 3 期
对 象 1993~1996 年历年新 生 1908 人 ( 93 年 377 人, 94 年 471 人, 95 年 510 人, 96 年 550 人) 进 行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对 93 年级 203 人 于 96 年进行复查并追踪观察三年。
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 卷 ( EPQ ) 、症状自评 量表 ( SCL 90) 和大学生健康调查表 ( U P I) 对 1908 人进行了测试, 重 点对 203 名学生 ( 男 100 人, 女 103 人) , 对三年前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4 周达生, 戴 梅竞主编 . 现 代社会病 . 上海: 上海 中医药 大学出版社, 1993
5 梁浩材 . 我 国预防医学面 临的挑战 和对策 . 中 国公共 卫生, 1996; ( 12) : 529
6 Lewis D o, Pin cus JH. Biopsych osocial charact erist ics of m at chec sampese of delinguent s and N ondelinguent s, J A mer. A cad, Child A dol Psyuchia 1987; ( 5) : 744
女 40. 1% ) , 自杀意念和开放型婚恋观无这种趋势。
在各种人格类型中, N 型的自杀意念、孤独感、
失眠和开放型婚恋观所占比例 最高, 96 年比 93 年有
一定程度升高。
精神健康状况变化
将两次 SCL -90 测试结果相互比较, 发现总体精
神健康状况变化不大, 阳性均分两年差异不显著, 但
有四个因子分 ( 强迫、人际、焦虑、恐怖) 96 年较 93
* P< 0. 05
根据每个学生两次测定结果比较, 发现男、女生
均有 7 例 心理问题程度有所 减轻, 另有心理问题 加
重者男生 11 例, 女生 2 例, 男多于女。经干预措施
后追踪观察结果还表 明 “强迫”、“人际”、“焦虑”和
“恐怖”因子分明显下降 ( p< 0. 05) , 其中男生 “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