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方案设计精编版

合集下载

葡萄田间试验计划方案

葡萄田间试验计划方案

葡萄田间试验计划方案1. 引言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果树,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我们计划在田间进行一系列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的处理措施,评估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葡萄种植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制度。

2. 试验目标- 确定不同施肥方案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评估不同灌溉水量对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比较不同植株密度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确定最佳的葡萄栽培管理措施。

3. 试验设计3.1 实验区域选择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生长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葡萄种植区域作为实验区。

确保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2 试验方案设计3.2.1 施肥方案选取4个不同的施肥方案进行比较:A组为常规施肥方案(作为对照组),B组为有机肥施用方案,C组为无机肥施用方案,D组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方案。

3.2.2 灌溉水量选取3个不同的灌溉水量进行比较:A组为常规灌溉方案(作为对照组),B组为减少灌溉水量方案,C组为增加灌溉水量方案。

3.2.3 植株密度选取3个不同的植株密度进行比较:A组为常规植株密度(作为对照组),B组为增加植株密度方案,C组为减少植株密度方案。

3.3 实验组织将试验区域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处理组别,每个组别设置五个重复区块,每个区块大小均为100平方米,确保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在每个重复区块内设置若干株葡萄植株,进行相应处理。

4. 试验实施4.1 基础准备- 对试验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草和根系交叉;- 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指标均匀;- 对试验区域进行施肥前处理,确定基础肥施用方案。

4.2 施肥处理在不同处理组别的葡萄生长季节,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施肥处理。

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并确保每个处理组别均匀施肥。

4.3 灌溉处理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各个处理组别进行相应的灌溉处理。

记录灌溉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并确保每个处理组别在同一时间进行灌溉。

农田实验实施方案模板

农田实验实施方案模板

农田实验实施方案模板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田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择小麦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种植方式为处理组别,包括传统播种、秸秆覆盖播种和有机栽培等。

三、实验地点。

本实验选择位于农村的一块农田作为实验地点,确保实验环境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四、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实验地点划分为若干块相同大小的小区,不同种植方式分别作为处理组别,每个处理组别设置若干个重复。

五、实验步骤。

1. 土壤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实验,进行基础施肥和土壤改良。

2. 种植方式,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分别进行传统播种、秸秆覆盖播种和有机栽培等种植方式。

3. 管理措施,在整个生长期内,对不同处理组别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数据采集,在作物生长期内,定期对不同处理组别进行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的采集记录。

5.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秸秆覆盖播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有机栽培,传统播种效果最差。

2. 秸秆覆盖播种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

3. 有机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比传统播种显著,但效果不及秸秆覆盖播种。

七、实验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建议农田种植过程中采用秸秆覆盖播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环境,是一种可行的种植方式。

八、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农田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农田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农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

田间实验验计划书

田间实验验计划书

种植密度对冬种甜玉米鲜苞产量的影响一、试验的目的意义近年来广西冬季农业方兴未艾,冬种甜玉米由于鲜苞在“五·一”节前收获,弥补了市场蔬果淡季,具有较好的经济收益。

但鉴于以收获鲜苞为主的甜玉米比收获籽粒的普通玉米在植株高度、全生育期、生长特点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大部分地区却仍采用普通玉米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玉米鲜苞产量,影响了冬种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在甜玉米种植密度安排上,对低温条件下植株生长缓慢、株高降低等特点下的适宜密度尚未有充分的研究。

本试验拟通过对鲜苞甜玉米的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以期寻找到冬种甜玉米的最适种植密度,为进一步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二、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将于1999-2000年秋冬季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进行。

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轻黏土,田块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收获后耕翻晒田。

三、试验方案供试品种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超甜43号甜玉米,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分别是①57000株/hm2(株距0.32m);②61500株/hm2(株距0.30m);③66000株/hm2(株距0.28m);④70500株/hm2(株距0.26m);⑤75000株/hm2(株距0.24m)。

试验不设对照。

四、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宽3.3m,长9.5m,小区面积为31.35m2,六行区。

田间环境规划详见附图。

五、主要栽培管理措施试验于1999年11月中旬播种,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0.7m,小行距0.4m,起畦种植,基肥以土杂肥为主,混施复合肥525kg/hm2,播后覆盖地膜。

拔节前追施磷肥300~450kg/hm2、钾肥75~150kg/hm2,并结合中耕培土。

孕穗期追施钾肥75~150kg/hm2及尿素75~150kg/hm2。

六、观察记载项目主要观察调查冬种甜玉米各生育时期,测量株高、穗位及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收获时以小区为单位累计各小区鲜苞产量并进行室内考种。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田间试验方案

田间试验方案

田间试验方案第1篇田间试验方案一、方案背景为确保农业生产中新品种、新技术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规范田间试验操作流程,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特制定本田间试验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相关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农业生产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人性化的田间试验操作指南。

二、试验目标1. 验证新品种、新技术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2. 评估新品种、新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内容1. 新品种试验:选取具有潜力的新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其生长、产量、抗病性等性状。

2. 新技术试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节水灌溉、化肥减施、生物防治等,评估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综合配套技术试验:将新品种与新技术相结合,探讨最优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试验地点与时间1. 试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区域,确保试验结果的普遍性和参考价值。

2. 试验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试验时间。

五、试验设计1. 试验组设置:设置新品种试验组、新技术试验组和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

2. 重复次数:每个试验组至少进行3次重复,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 随机区组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确保试验误差的均匀分布。

六、试验操作1. 土壤处理:试验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施肥等处理,保证土壤肥力适宜。

2. 播种与种植: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播种和种植,确保各试验组的一致性。

3. 田间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4. 观测与记录:定期对试验田进行观测,详细记录作物生长、产量、抗病性等数据。

七、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收集:收集各试验组的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3. 数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统计分析,评估试验效果。

八、试验成果应用与推广1. 编制试验报告:整理试验数据,编制详细的试验报告,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模板范文英文回答:Field Experiment Design Template.Introduction.Describe the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of the field experiment. Clearly state the research questions or hypotheses to be tested.Experimental Design.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Define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or interventions to be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units. Specify the control group against which the treatments will be compared.Unit of Analysis: Identify the smallest experimental unit (e.g., plant, plot, field) that will be assigned toeach treatment.Experimental Design: Choose an appropriate experimental design, such as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or split-plot design. Explain the rationale for the selected design.Data Collection.Variables: List the variables to be measured,including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Describe the methods for collecting and measuring each variable.Sampling Plan: Determine the sampling frequency and the sample size for each variable based on statistical power calculations.Data Quality: Describe the measures to ensure data quality, such as training data collectors, using standardized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implementing data verification procedures.Statistical Analysis.Data Analysis: Describ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that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cluding any transformations or adjustments needed.Hypothesis Testing: Specify the statistical tests that will be used to test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or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Interpretation: Outline the criteria for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Ethical Considerations.Informed Consent: Describe how informed consent will be obtained from participants or landowners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experiment and implement measures tomitigate any negative effects.Timeline and Budget.Timeline: Outline the estimated timeframe for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reporting.Budget: Provide a detailed budget for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costs for materials, labor, and equipment.Reporting.Reporting Plan: Describe how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will be disseminated, including publications, presentations, and reports.Data Archiving: Specify how the data will be archived and made available to other researchers.中文回答: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1.引言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试验目标、选择试验因素、确定试验布置、确定样本容量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等内容。

2.确定试验目标在设计田间试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目标。

试验目标可以是确定一种新农药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或者测试不同施肥方案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等。

根据试验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试验因素。

3.选择试验因素试验因素是指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可以是单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的组合。

在选择试验因素时,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试验目标,确定哪些因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可以忽略。

选择试验因素后,还需要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

4.确定试验布置试验布置是指如何将试验因素组合成试验处理的方式,常见的试验布置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等。

在确定试验布置时,需要考虑到试验因素的数量、试验场地的大小和其他实际因素。

5.确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是指试验中需要观测的样本数量。

确定样本容量需要考虑到试验目标的置信水平和效应大小等因素。

通常使用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容量,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

6.制定数据收集计划制定数据收集计划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确定数据的收集时机、数据的记录方式和数据的存储方式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采集中的错误。

7.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完成田间试验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呈现结果。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根据试验目标,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呈现。

8.结论本文档介绍了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试验目标、选择试验因素、确定试验布置、确定样本容量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等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验方案,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

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

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1)*(重复数-1)>10。

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

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

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本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

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小区面积与形状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

小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而定。

一般要求:a、差异较大的田块,小区面积宜大一些。

b、凡植株高大、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的作物及种植密度小的作物小区面积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c、活动性强的害虫,小区面积宜大些;活动性较差的如蚜虫等,小区面积可小些。

d、测产的试验,小区面积宜大些,否则可小些。

e、田间药效试验的小区面积一般为15-50㎡,果树每小区不少于3株。

产量试验至少为25㎡。

小区的形状一般以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为好,采用狭长小区能较全面地包括不同肥力的土壤,相应减少小区间的土壤差异,提高精确度,其试验误差比方形小区小。

小区的长宽比可依试验地形状与面积、土壤肥力梯度、栽培方式、株行距的大小、小区的多少和大小等决定。

如已知试验地的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须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以提高精确度。

一般长宽比可在3-10范围内。

但小区的宽度应考虑到喷雾器喷施的幅度范围。

6.施药时间施药适期掌握不好会使试验前功尽弃,施药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试验的准确度。

试验田的施药时间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种群密度消长情况和为害特性及作物和杂草的生育期、药剂的性能等来准确掌握。

如杀虫剂试验中,对一些食叶性害虫可以在害虫种群密度较明显上升,尚未造成较大危害之前开始喷药。

对钻蛀性害虫或为害隐蔽的害虫,应在害虫种群密度开始上升和为害形成之前喷药,也可用卵量消长作为指示,密度大时可以从卵盛期开始,卵密度低时可在卵峰期或幼虫初孵期施药。

病害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考虑作物的发病程度、作物的感病期、常年的发生时间及气候条件(主要为雨量和温、湿度)等来确定施药适期,一般掌握发病初期施药为宜。

杂草的防除适期主要决定于施药的方法和杂草的生育期和药剂的性能。

7.施药方法施药方法不当,施药不均也会影响试验的准确度。

农药的使用效果好坏不仅取决于药剂的分散度,也取决于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田间使用方法以喷雾法、喷法粉、颗粒撒施法等应用最广泛。

此外,还有土壤处理、拌种、浸种、浇灌、包扎、涂抹、注射、点滴、熏蒸、烟雾,以及近年来发展的结合地膜覆盖的除草剂使用方法。

按照目前农药使用时的药剂形态及主要使用对象,其相应的使用方法参见下表:使用对象液态药剂固态药剂气态药剂气溶胶植物叶喷雾喷粉熏蒸(帐幕法)烟雾法茎杆涂抹、包扎、注射涂抹(悬液)熏蒸(帐幕法)烟雾法根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种子浸种拌种熏蒸—土壤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储藏场所喷雾消毒粮食拌药、撒粉仓库熏蒸烟雾法根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种子浸种拌种熏蒸—土壤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储藏场所喷雾消毒粮食拌药、撒粉仓库熏蒸烟雾法8.施药设备施药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也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在试验前要认真检查施药机械是否完好无损、性能良好、不漏水、无堵塞等现象;试验前要认真清洗施药机械;喷雾器的喷头和喷片孔径是否适合,喷头的型号、孔径的大小要记载;配制药液和称量用的吸管、量杯、天平等要用标准品,称量要准确,使用前要作适当测定。

9.调查方法药效试验的调查是农药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取样方法和取样多少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子。

限于人力和时间,不可能将试验区的供试对象进行逐一调查,也很难全部调查。

因此,只能通过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点对总体进行评估。

由于各种病、虫、草、鼠和生物学特性不同、被害作物在田间的分布也不同,在取样调查时,必须明确调查的对象、项目和内容,根据调查对象在田间的分布型,采用适当的取样方法和足够的样本数,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能反映出客观真实的情况。

在田间调查观察病虫草对作物的为害情况,取样通常有以下5种方法: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Z”字型取样法。

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时,田间调查采用哪种取样方法,应根据该种病虫及其被害作物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来确定。

在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中还应注意三点:一、同一试验要专人调查记载,以减少人为误差。

二、在试验地防治其它病虫草害时,各小区使用的农药产品及剂型要一致,且应为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同时使用剂量、兑水量要相同,并采用相同喷洒工具均匀喷施。

三、由于试验地有限,这次试验结束后,最好不要在这块试验地进行下一个试验,因为上次试验时,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受害不一致,造成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进行下一个试验常常会出现低剂量防效高于高剂量防效的现象,这样就难以反映药剂的真实效果。

在田间药效试验中掌握好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就能很好地在试验中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4.1气象和土壤资料℃表示)的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2调查方法、时间及次数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3%―8%;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25%;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5%以上。

每次调查时要查病果率(包括落果)。

最后一次调查:在末次施药后7―14天,持效期长的药剂,可继续调查。

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9]×100病情指数增长率(%)=(Pt1病指数-Pt0病指数)/Pt0病指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指数×Pt1病指数)/(CK1病指数×Pt0病指数)〕×100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用下列方法记录药害: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要有用绝对数值表示,如株高。

b其他情况下,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估计药害的程度和频率: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药害分级方法:-:无药害。

+: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

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须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

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

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