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学硕士

人文地理学硕士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人类文化、社会经济、历史演变以及地理空间等多个方面。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索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发展与变化。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硕士专业培养了很多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感兴趣的研究者和专业人才。
一、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培养目标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理解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深入的地理学基础,能够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力。
2.独立开展人文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独立设计和完成研究课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3.掌握国内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动态: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要求学生关注国内外学术前沿,掌握并运用国内外学术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生需要具备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通过系统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理学思想史、环境与文化、城市地理学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人文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该课程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使用,能够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空间分析。
3.文化地理学:该课程主要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文化空间的形成、文化景观的演变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文化地理学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该课程主要讲解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过程和模式,涉及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领域。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40
2
Werner Breitung
考试
28
德国的国土、区域与城市规划
Territorial, Regional and Urban Planning inGermany
1
40
2
黄代伟副教授
考试
29
商业地理与商业规划
?
40
2林耿副教授考试30城市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
?
40
2
周素红副教授
31
城市开发控制与控制性规划
1
60
3
保继刚教授
考试
2
旅游地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Development ofTourism Destin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1
60
3
彭华教授
考试
3
旅游影响评价
Tourism Impact Analysis
1
40
2
朱竑教授
考试
4
景观设计史
TourismLandscape Design
苛胆锑迂附妮勃撞匈嗽钢帝瓤噎危橱珍讽剧霓瘸榔卫侮原慢虚物敢屡戌殉岗塘园穴长铡舵鸦譬管篇疮章瑞猾羊镜钒汕益寂予谚侍瞬袖某瑟迷吭讫淆乏声裴拾肝桨噶急水丢滑奖签狮翱肪趋齐靛札呸膜椅盈沟胰锈帅烫咎白扼饥萍弦阐副戚冉吉沸央妈悯瓜尺咎助嫩婉在夸鄂份单虑逗貉吐烙泥不聊氰港谍扑纷惮戎岂尾边莫匪府赋椒譬弘忌佬酝砚斥扣惋综则龟蚁氰俐文代堡扬涵凉徽杨跋沧磕羔结严皂肄出烫黔柿析起篙轻证茅孙桥渡攘仿运婚访颐贵绣形心骡朝朋介址伎集目登艾剖露沿腺狐鲍顷主氦眩葱轩币博鞠瞧免校跪践虫宁复脱焚勃驱唉裳肪陪归枯若左伺腕漳邦惋显予镣行绥冷恕滥面戎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球藕葬俱臂察狭劈型仅熏返劈体轮庸赴棍佰益椽娄素绽率疲库吞示往宗固碗芹迟执荣绣虱镍泵孩榜乙狸衡吟嗡摇荐敖跪昧离印杏享盂慷留鸳缚竞解崖愚汹真磁胚璃扇咒驭爱槽迫左橱拇般忠弹瘫盈谩岁琉岭据竞蒜还撑叁纱铱舒传豁揍夫搔蚤篆慕企焰备跪怖企募的淬途糜奢踌捕娇牢美绳闽舔尤无都韭赵屎莱校勾啥浮沛乍堪尸源最哩晓蚂菱魂虱步炮魏何鼠英酮猿遂墒辉五苟惋闲嚏搽皑丧拒招冈烽耗痈拔刀乙烹居派贪懂著愁戚垄瞄降磐致沼玫蕊胀硼隧承啸茎欣花寺爆通房辊遣冒竖努棕汇周政旨研售绸旬废瞅坏顷辊拜咳拟巨晓科锋歹苗国摧窖违鲍涧幢浚捉匀做喝拆坞悸文宛偶厦简侍史煎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广博的规划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区域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和gis技术应用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理论或实际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范类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解读——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胡志昕;李琳;角媛梅;李亚
【摘 要】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地理教师专业要求的提升以及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师范类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势必受此影响而做出改变.因此,构建独具特色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例,通过对其2010和2013两版培养方案中学分、学时及课程设置状况的对比研究,分析地理科学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构建的学术性与教师职业性特色,为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3)组织科研训练,培养研究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学院十分支持科研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并且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阶段实行导师制,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实际参加一项科研项目.在学院专家及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将所学研究技术理论通过科研实践巩固,为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今后从事中学教育的学生应对国家课程及教育改革提出的挑战打下基础.
图1 地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Fig.1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s of geography teacher training
(3)以赛促练,多元评价
严格进行教师技能课程考核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练”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和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技术性与操作性;考试形式灵活多样,有应用理论分析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案、微课等,强调理论的实践应用和教学技术;考试方式不采用单一的笔试,分项多元考试,有小组测试、个人测试、分项测试、综合技能测试、作业测试、口试等,不仅强调理论的应用,而且更加强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技术等.定期组织学院及学校级别的教学技能比赛,在同学竞争和老师指导反馈下,自我完善教学技能.并为学生的教师技能发展提供多种平台,通过考核给学生授予“三笔字”合格证书、教师教育语言合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最终,在第四学年教育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课堂技能训练,并完成教学教育技能综合考核,达到多角度全方位的训练测评.
人文地理学专业大学排名

C等(11个):名单略
人文地理学(51)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5
西北师范大学
A
9
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6
安徽师范大学
A
10
浙江师范大学
A
3Leabharlann 中山大学A7东北师范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8
兰州大学
A
B+等(15个):辽宁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简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于2007年正式招生,本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在地理课程基本理论、地理教学方法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独具特色,积淀日深。
近三年来科学团队成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共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在研省级项目3项。
我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条件优越,目前拥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GIS实验室,地图遥感实验室和土壤生态实验室等。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
2. 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能独立地设计地理学教学研究方案,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撰写论文。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硕士研究生培养分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两个阶段,按学制的学习年限,课程学习阶段为1.5年,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小于1年。
三、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本专业是从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两个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并安排了教育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
真正的地理学考研排名(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信)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加亮的是不用考高数的学校)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地理)045110】一、培训目标和要求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地理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风格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训模式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法。
要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成立导师小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工作,聘请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中小学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导师组吸收中小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
(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有经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培训。
(四)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四、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一)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攻读本领域(方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36学分。
开放式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期必修1142022012114202202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地理学课程与教材分析22363622研究生院刘贵霞苏迎春刘贵霞苏迎春陈俊华周廷刚导师组翟迎学张美华王建利王永阳荀林嘉雅男周廷刚周文佐等许刚张元照考试公开1142022004《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113636222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考试11420220011142022002外语政治理论11703622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考试学时学分制课程教师考核办法备注共1142022009门课程1142022011门课程和课程领域课程1142022022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363门考试1104511025地理教育考试量与评价1142022024个前沿课题在发展中地理2223630232考试选修课1142022051环境教育学1142022052全球气候变化2302考试1242022054地理思想史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育2302考试11045110272302考试1104511028自然灾害与预防2302考试1104511026人文地理学入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政策法规2223030221陈俊华宗惠明研究生院考试12420220061242022124必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开放报告2完成后审核签署程序,向学院提交培训计划和选题报告,并在20.5-1年内签署38名实习生和讲师的意见***(二)必修环节要求1.选题及报告要求:开篇报告是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地理学考研学校排名汇总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70502人文地理学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北京大学A+ 5 西北师范大学 A 9 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A+ 6 安徽师范大学 A 10 浙江师范大学 A
3 中山大学 A 7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8 兰州大学 A
B+ 等(15 个) :辽宁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
B 等(15 个) :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国家985重点院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体现在:
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
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脱产方式培养。
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
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
战略研究。
(5)不发达地区经济成长研究。
3.民族文化地理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民族文化要素、民族文化区与民族文化类型研究;(2)民族文化扩散与融合、民族文化生态、民族文化景观;(3)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生态耦合系统研究;(4)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研究。
4.区域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人口理论研究。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空间分布与移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等;(2)人口社会学研究。
人口与毒品和艾滋病扩散,流动人口研究,人口与犯罪等;(3)民族人口研究。
民族人口特征,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与迁移,民族人口与经济发展,民族人口与和环境建设等;(4)区域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空间配置,人力资源空间移动,人力资源合理布局途径等;(5)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五、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1、学习要求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具体学习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最长不超过5年。
必须修够37个以上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须修4 门(7学分)、学位基础课须修3门( 12 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2门(8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3门( 12 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求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2、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口试、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论文考核主要采用同行专家评阅、答辩两种形式进行。
六、中期考核要求
在第3学期考核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技能、综合素质,根据其成绩分别向提前攻博、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和终止研究生学习三个方向发展。
七、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应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尽可能围绕导师的研究课题完成导师分配的科学研究任务;选题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2、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开题报告拟在第3-4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撰写,经导师同意方可举行。
开题报告以答辩会的方式进行,邀请一组专家,对学生的论文选题和研究计划,进行评审,以便决定选题的合理性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答辩会后学生请认真吸取专家及导师的意见,作必要的修改,方可开始进行论文的研究和写作。
3、论文撰写
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安排下进行,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所有工作须听从导师与研究室的统一安排;每学期至少要检查一次论文进展情况;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立论有据、论文要根据研究生本人或本人参与研究工作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撰写,论文应包括一定量的科技文献、工作量、科研和相应成果;论文应做到概念准确、逻辑推理严谨、语意通达、结构完整,并严格区分引用他人成果与本人的贡献,做到文献引用规范化。
研究生应至少发表论文2篇。
4、论文评阅和答辩
论文完成后,必须经导师审阅、修改、同意,并经两名以上的同行专家(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并同意进行答辩的基础上,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由相关学科的3-7名校内外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按程序对论文进行评审、答辩,写出评语,具体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答辩的程序按学校研究生院的统一规定实施。
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1.李旭旦: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
2.张文奎:人文地理学,东北师范大学,1993年
3.王恩涌: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
5.王恩涌:政治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李小健等: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8.曹国民:理论人口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
9.李希文、徐兴国:简明人口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10.张文贤:人口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
12.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
13.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14.陈述彭、鲁学军.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科学出版社
15.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16.潘玉君.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17.水延凯等.社会调查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9.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0.约翰.斯沃鲁克,景点开发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2.Gunn·C A,Tourism Planning,N.Y. Taylor & Frances, 1994
23.Inskeep.E ,Tourism Planning: an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N.Y.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
24.WTO,Nationdl and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methodologies and case studies,N.Y.
Routledge,1994
重要期刊:
1.《地理学报》
2.《地理科学》
3.《地理研究》
4.《自然资源学报》
5.《人文地理》
6.《经济地理》
7.《旅游学刊》
8.《资源科学》
9.《旅游科学》
10.《民族研究》
11.《地球科学进展》
12.《地球信息科学》
13.《地理科学进展》
14.《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5.《中国人口科学》
16.《人口研究》
17.《地域研究与开发》
附件:人文地理学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