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新人教版
2023-202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2.(2022·安徽芜湖·七年级期末)在学校书法比赛中,一同学模仿书写了秦朝“马”字。
这个字体应该是()A.B.C.D.3.从下列历史地图变化中能获取的信息()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C.战国时期诸侯国增多D.秦朝最早建立郡县制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需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监察。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的官职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A.B.C.D.6.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7.秦始皇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命蒙恬修筑了一项庞大的工程。
此工程是()A.长城B.灵渠C.都江堰D.骊山陵8.秦朝建立以后仅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B.大泽乡起义C.楚汉之争D.项羽、刘邦的起义9.“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那,郡置守、尉、监……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其主要目的是()A.巩固国家统一B.加强经济管理C.强化地方统治D.促进文化发展10.下列关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有()A.统一六国,功绩卓著 B.北筑长城,安定北边C.开发南疆,统一东南 D.“尊王攘夷”,富国强兵11.《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基础知识】知识点 1 秦灭六国1.原因(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__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招募各国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经过: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
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 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原因:为加强对______________。
2.措施(1)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2)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3.影响: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__________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 3 巩固统一的措施1.措施上的大国之一。
【达标练习】1.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出现过分裂割据时期,但是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国封建社会的首次统一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5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1年2.“他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国家行政机构;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禹C.齐桓公 D.嬴政3.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C.太尉 D.御史大夫4.秦朝的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北宋D.元朝2.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A.“家天下”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皇帝独尊3.“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设置丞相4.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5.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6.班固在《汉书》中写道:“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这表明他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7.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
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8.“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幅员辽阔的疆域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巩固统一的举措9.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千米。
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
此举()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10.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设置丞相2.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钱B. 五铢钱C. 交子D. 银元3. 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原因不包括( )A.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B. 商鞍变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C.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D. 秦王赢政个人的政治才能4.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北京5.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
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
”这个“庞大帝国”是( )A. 夏朝B. 秦朝C. 商朝D. 东周6.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7. 《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垂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A. 刑狱B. 军事C. 行政D. 监察8. 下图是秦朝统一文字后“马”的写法,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它是( )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9. 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正在参与长城西起点地的修筑。
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A. 临洮B. 咸阳C. 辽东D. 九原10. 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北到长城一带B. 南到南海C. 西到临洮D. 东到东海1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秦始皇的暴政统治遭到后世多方批评和谴责,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后世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B.君权神授思想能解决君臣矛盾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皇帝制度及观念利于维护统治2.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3.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4.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5.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6.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7.“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万里长城D.创立中央集权制度8.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由此可知,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B.行书C.小篆D.楷书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B.郑国渠C.灵渠D.白渠10.根据《秦律杂抄》记载: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
这样的惩罚措施,旨在()A.保持秦军战斗力B.加强皇帝对将领的控制C.维护君主的权威D.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1.历史学家吕思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时练习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测试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
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草书2.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
他意在说明()A.王室衰微的表现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3.依赖武力实现的政治统一并不能长久,只有文化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护政治统一。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北击匈奴B.统一文字C.南征越族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5.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D.统一六国的需要6.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
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
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B.巩固分封C.完善法律制度D.尊崇儒术7.自西周的分封制之后,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
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世袭制D.行省制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开拓交通D.焚书坑儒9.如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
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B.“半两”字体是草书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D.促进交流巩固统一1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创立的诸多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运行最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基层管理等都有极为重要作用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行省制11.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秦统一中国》练习一、选择题1.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A.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C.秦朝的统治严酷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2.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①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丞相分管行政③太尉分管军事④御士大夫分管监察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3.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前475年B.公元221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30年4.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A.收复河套地区B.抵御匈奴C.炫耀国力 D.防止风沙5.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6.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C.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 D.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A. 御史大夫B. 太尉C. 丞相D. 皇帝8.秦始皇发布的焚书令中,规定民间允许收藏的书是()①医药书籍②种树书籍③儒家书籍④法家书籍⑤占卜书籍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④9. 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加强皇权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 D实行分封制10秦朝的都城是()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阳城二、简答题11.简述秦灭六国的意义?三、材料分析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1)秦王是指谁?(2)材料赞扬了秦王的什么功绩?(3)试分析“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条件。
(4)“秦王扫六合”的战略是什么?(5)“秦王扫六合”,先后兼并了哪六国?(6)“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秦统一中国》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B5.B6.A7.A 解析: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

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一、单项选择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A.楚国B.燕国C.韩国D.齐国3.右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A.周B.秦C.商D.夏4.《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chu)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A.刑狱B.军事C.行政D.监察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让全国各地的人民知道秦国的法令与治国政策,最有效的办法是()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焚书坑儒6.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A.湘江和岷江B.湘江和漓江C.长江和乌江D.岷江和漓江水系7.下列关于秦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B.修筑的目的是抵御匈奴C.秦朝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D.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1.D2.D3.B4.C5.C6.B7.A二、材料解析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材料三(1)秦王完成“扫六合”是在何时?兼并“六合”的最后一个国家是谁?(2)材料二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3)材料三反映了“王”采取的哪些经济文化措施?(4)写出与“王”有关的两项留存后世的宏伟工程。
(5)结合材料二、三实行的统一和集权的措施,说说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三、探究题9.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秦灭六国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3.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6.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
7.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铲形币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 )
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03能力提升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1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04直击中考
15.(包头中考)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6.(深圳中考)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知识管理
1.商鞅变法嬴政221 咸阳 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郡县 3.小篆半两钱度量衡车辆道路灵渠万里长城东海陇西长城南海
基础过关
1.C 2.C 3.B 4.D 5.D 6.D7.B8.C9.C10.A
能力提升
11.B12.D13.(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2)图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4.(1)商鞅变法。
长平之战。
(2)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4)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直击中考
15.A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