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习得方法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摘要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语言表达并包括了文化现实意义。
在交际中,不同国家的人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
而如果不了解他人的文化,那将会出现一些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而且语言变化反映出文化变化。
今天人们把英语看作是一门世界性交际语言,了解它的文化至关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中学中。
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文化导入总是被英语教师忽视,从而导致英语在交际中失败。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性的能力,从而实现交际,学习与研究。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显得相当必要。
通过这篇文章呈现出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一些在中学英语中介绍文化的实用性方法。
关键词: 语言、文化知识、交际、英语教学、文化渗透2001年全国中学教育英语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他们在学习语言的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合作的精神,在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作技能,促进他们语言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思考,想象和创造,提高他们对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英语,作为一门学问,作为其最终目标,使学生通过教学和学习,真正实现英语交流,学习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然而中学英语教学的当前状态:教师们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基本知识,使教学活动中的许多技能已经发展成为背诵或一次又一次地从内存中写入。
因此,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被忽略。
此外,英语变成了沉闷的课题,因为其作为通信手段的基本特征已经消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考反冲洗。
在全球化的现代世界,文化的误解比起语言的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和不可恢复的损坏要严重得多。
近年来,文化教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者和教师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提出的文化引入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方法。
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式

跨 文化交 际能力 (at iat yei tc l rl kl ; a ,9 6 3 ) prc n —t n— e ut a is F 19 :5 的语 ip p r u s l y
杨藻镜在其分类的基础上 , 出三类 文化教 学应当分别与语言 教学 的 穿语言教学的始终 , 提 落实到各种课 型的教 学中 , 语言知 识与 文化知识 的传
入 门、 基础 、 提高三个阶段相对应。首 先是教 与器物 文化有 关的词语 的文 授 同步 , 使二者构成水乳交融的完 整教学体 系, 促使学 生更好 地掌握语 言
故 意 回避 的态 度 。 二、 文化 教 学方 法
“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文化教学 并非总是专 门的文化课 程教学 , ,言知识 的同时需 要 习得
2 分清层次 , . 培养意识
曹文 (9 8 1 ) 19 :1 比较了文化教学中文化知识层 和文 化理解层的 突出特 文化知识 。为了使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得益彰 , 根据学 习的不同情况可 点 , 出文化知识层培养语言学习者 掌握 目的语文化知识 , 指 以知识为 中心 。 采用多种 文化教学方法。 以目的语文化为内容。把 目的语 民族作 为整体 , 从母语文化 角度看待 目的 1注解法 .
因对目的语 中某一约定俗成的 交际规则不符 合其 文化 价值 观而有意 不去 纠正所产生 的交际失误。前一种失误 可通过文化知识 的增长来逐 渐弥补 ,
对于英语教学 中的文化教 学 , 论及 者多 , 入者少。 采用怎样 的方式 学 习者 由于对 目的语中某一约定俗 成 的交 际规则 毫无所知所 产生 的交际 深
浅议英语泛读教学中的文化习得

词汇 和语 法是学 习外 语 的基础 。丰 富 的词 汇 量是 提高 阅读能 力 年 给文 化下 的定 义—— 文化 是一 个复 杂 的整体 ,它 是人 作 为社会 的 的前提 条件 ,系统 的语法 知识 是英语 阅读 的必 要基 础 。词 汇量不 足
影 响英 语 阅读 能力 的提高 有 以上诸 多 因素 ,因此要 想 提高英 语 阅读水 平就 要从 这些 方面人 手 ,不 断扩 大词 汇量 ,养成 良好 的 阅读
习惯和 方法 ,但 是更 重要 的 ,也是需 要学 习者 更持 久进 行 的则是 通 过 多种媒介掌 握中西方文 化差异 。
泛读 课 的主要 任务 是 向学生 提供大 量 的 、足够 的语言 输入 ,所输 入 文 化背 景知 识在 很大 程度 上决 定着 学生对 信 息 的接 受 和对 文章 的理 的语 言素 材在 语言 指标 方 面有 足够 的覆 盖 面 ,在 词汇 和题 材等 方面 解 ,导 致学 生 阅读能 力较 差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就是学 生对 背景 知识 的 都有 一定 的深 度 ,以此保 证 了学生 阅读 的 “ ”。笔 者通 过承 担近 掌握不 够 。要想 提高 阅读 水平 ,不 了解语 言 产生 的社会 文化 背景 是 量 几年 的泛 读课 程教 学 ,认 识 到学生 的 阅读 能力高 低不 平 的原 因不单 不 行的 。只有 突破 了文化 障碍 ,才 能真正理解 文章 的内涵 。
位 ,是 掌握语 言 知识 、获 取信 息 、提 高语 言应用 能力 的重 要途 径 。
等 阅读技 巧 的训 练 。这种 阅读 方法 既费 时又 费力 ,严 重 限制 了阅读
泛 读 是 阅读 的一 种方 式 ,泛 读教 学 是 阅读 教 学 的一 个 重 要 组成 部 速度 ,也影 响了理 解的广 度和 深度 , 最 终所 读到 的只是 文章字 面 的 分 。英语 专业 开设 的必 修课 之一是 泛 读课 ,其 旨在扩 大学 生 的知识 含义 ,对 阅读能力 的提高是很大 的障碍 。 面 和文化 视野 , 增 进学 生的 阅读理解 水平 ,培养 学生熟 练地运 用 阅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21卷第3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9月型:21:№:兰匹墅咝堡蛩墼婴望墅坠型垡坠避墅t垄坚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陈德运(只乐乡第一初级中学,河南鄢陵461232)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就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在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图分类号:C,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25{2008)03-0159-02作者简介:陈德运(1955一),男,河南鄢陵人,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1.文化教学是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并且,课程标准在英语课程性质中说明,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文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中国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国家,正向世界展示着它越来越令人瞩目的独特魅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都在呼唤着具有通晓中西方文化的高水平英语人材。
由于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人,人们能很轻易地从电子网络、流行音乐、美国大片、时尚杂志中接触到各种光怪陆离的西方文化及其所反射出的价值观念,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们来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对西方文化,去其糟粕、吸取精华,是中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面。
英语教学与文化习得

英语课本 中的文章 内容丰 富 , 涉猎 面广 , 有很 强的可 读
在英语教学 过程 中,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 生挖掘词 汇的社会文 化意义 , 当进行文化对 比, 适 使他们更深 入地理解 、 掌握并运
用词汇 。
性 。每篇 文章皆有其相关 的背景知识 , 并且涉及到所学语 言 国家 的历史 、 地理 、 治、 济 、 技 、 政 经 科 宗教 、 风俗 、 习惯 等 等。 教师需结合学 生的兴趣 , 当介绍 相关 的背 景知识 , 适 使学 生
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 文化 习得 的途径
时征求在座女士的同意等等。女士优先有其历史渊源, 并已深
入人心、 扎根社会、 处处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 。本课的主要事件
是午餐, 午餐是英语国家常用 的一种社交方式 , 为此教师还可以 结合课文适当地 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宴请礼仪和就餐习 惯。英语 国家的宴请形式有 自助餐 、 正式午餐 、 招待会 、 鸡尾酒 会等几种 , 人们一般根据客人 的身份和主人 想要达到 的目的来 决定宴客的形式。
能真正的掌握它 , 进而正确运用它 。
1背 景 知 识 中 的文 化 习 得 .
而不断丰富 。同时词汇也是语言系统 中体现文化 最浓烈 、 最 明显 、 最突出的一个部 分。英 语 的词 汇量 相 当大 , 汇涵盖 词 的意义 常常错综复杂 , 理解 、 掌握起来 需要花 费较 多精力 , 因 此词汇的掌握和使用往往是英语 学习者最头 痛的一个 问题 。 英语词 汇一般包含三层意义 : 词汇意义 、 结构 意义 、 社会 文化 意义。记住 了词 的词 汇意义 、 构 意义 并不 等 于掌握 了词 结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语言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文化的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
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
在课堂中,可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进行翻译。
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
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便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通 过 英汉 两 种文 化 的 比较 。 加 强 文化 教 学 。 初 中英语 新 大 纲 明确 规 定 : “ 为 了确 定教 学 重 点 和难 点 . 教 师可 采 用英 语 同母语 对 比 的方 法 。” 越 来越 多的 中学 英语教 师 意 识到 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 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初 学英语的学生 总喜 欢把 英 语和 母语 同等起 来 , 这种 学 习方法 往往 成 为 以后运 用 英语的潜在障碍 。英语 学习如在比较 中进行 , 定会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 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 敏感性 . 而且对更好 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因此 , 在教 学中。 可 以采 取 比较 的 方 法把 7 E F C 新教 材 涉及 到 的 内容 分 为 两 类: 一是 衣 、 食、 住、 行方面的。 包括 购 物 、 食品、 交通 、 学校 、 家庭 等; 二是 日常交际方面的 。 包括 问候 、 称呼、 道别、 致谢、 建议等。 在 此 只 需把 英 国人 和 中 国人 寒 喧 问候 的 话 和称 呼 等 日常 交 际 用语 比较一下, 就知道其间的差异 , 同时也说 明比较 中西文化在 中学 英语教 学 中的重 要性 。 以I E F c新教 材 第 一册 的 L e s s o n I为例 , 其 中学生 向老 师 问候说 : “ Go o d mo r n i n g , t e a c h e r !” ( 教 师 ,您早 !/ 早上 好 !) 在 英 美 国 家里 , 从 早 起 到 中午 都 可 以说 : “ G o o d mo r n — i n g ” , 有 时 告别 时也 可 以用 : 而在 汉 语 里 只 能在 早起 到上 午九 时 左右 说 “ 您早 ” . 告 别 时 不能说 “ 您早” 。在 汉语 中可 以把 “ 老 师” 当 作一 种称 呼 . 可是 在 英语 里 “ t e a c h e r ” 是 职 业不 是称 呼 。因此 , 在 上 此课 时 . 我 们 有 必 要 告 诉 学 生 :英 美人 习惯 称 呼 老 师 为 s 或 Mr . / Mr s . × ×: 在 日常 交 际 中 。 关 系比较 密切 还 可 以直 呼其 名 。 这 就是 中西 文化 的 差异 。 二、 注 重 介绍 英语 词汇 的 文化 意义 。 英语 词 汇在 长 期 的使 用 中积 累 了丰 富 的 文化 意 义 .所 以在 教学 中, 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 绍. 以防学生单 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 。 J E F C新教材 中有很多与文化有 关的
英语教学与文化习得

些 中 围 人 会 用 “ 一 月 赚 多 少 钱 ” 表 你 来
示 对 外 国 人 的 关 心 . 不 知 这 是 一 句 侵 殊 犯 别 人 隐 私 的话 .会 引起 对 方 的 反 感
误 会 他 是 在 骂 你 .其 实 他 是 在 说 你 是 一
个 幸 运 儿 , 种 语 言 的 差异 , 际 上 反 映 这 实 了 不 同 民 族 在 文 化 上 的 差 异 。这 种 文 化
“ ” 中国人 的精神 图腾 , 吉祥和权 龙 是 是 力 的 象 征 , 国人 对 龙 非 常 崇 拜 , 以 身 中 也 为 龙 的 传 人 而倍 感 自豪 ;然 而 龙 在 英 语 中 . 恰 是 个 贬 义 词 , 与 凶 恶 、 毒 联 恰 常 狠
系在 起 如 狗 , 中 国 文 化 中 , 狗 再 在 以 组 成 的 词 语 大 多 没 有 好 的 含 义 , “ 仗 如 狗 人 势 ‘ 心 狗 肺 ‘ 偷 鼠 窃 ” ; 在 两 狼 5 句 等 但 方 . 是最受 宠的动 物。 此 , 狗 因 当一 个 西 方 人 说 Y u ae a lc y d g时 , 万 别 o r u k o 干
在 英 语 教 学 中 . 师 应 在 向 学 生 传 教 授 语 言 知 识 的 同 时 传 授 文 化 知 识 。 样 这
做 的 好 处 是 : 化 知 识 加 深 了 学 生 对 语 文 言 的 了解 . 言 贝 因被 赋 予 了 文 化 内 涵 语 Ⅱ 而 更 易 于 理 解 和 掌 握 . 化 教 学 可 以 与 文
本 . 增 加 其 对 英 语 文 化 的 了 解 : 请 中 以 邀
外 “ 语 通 ” 行 文化 差 异 方 面 的专 题 报 英 进
为对方 在怀 疑他 的判 断 力 :抑 或是 用 “ 里 哪 里 ” 回 答 . 得 外 国 人 莫 名 其 哪 来 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下面介绍几种文化习得方法。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
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ning,teacher!”(教师,您早!/ 早上好!)。
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
在汉语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
因此,在上此课时,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
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的比较。
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 shall we 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
因此,我们在讲授第二册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 …”和“let’s …”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
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
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面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
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二、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
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 name, old, dog, pork, beef ,look out, breadfast,take away, food, sports,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
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
总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
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
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
又如:breakfast的词汇意义是“早餐”,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产生不同的联想。
对西方人来说其内涵是牛奶、咖啡、面包;而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意味着稀饭、馒头、油条之类。
此外,breakfast本身是由“break ”和“ f-ast”构成的。
在英语中“ break ”是“打破”的意思,“fast”是“禁食”的意思。
所以西方人把“打破禁食”的第一餐称之为“早餐”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的目的。
三、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
例如,在讲授第二册的unit 20 whatdo english people 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
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
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
所以象课本中出现的“hambur ger,sandwich,chips,fried chicken ”等 take-food就应运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实际上这里反映英语国家委婉语和禁忌语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人们询问体重、年龄、收入、婚姻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些“privacy”都是尽力回避的,特别是女士们,对体重和身材是很敏感的,她们认为说某人“胖了”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语言行为。
所以,这里医生只能委婉地说道:“you’re eating too much .”以此避免使用“you are getting fat.”并建议到“you have to eat lessfood .—and you also have to take more exercise.”
四、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化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
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用拥抱或接吻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贺,而在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里,人们是用握手的
方式来向他人表示祝贺。
又如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礼服,表示庄重和对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国,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亲人死者的怀念。
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婚礼时,新娘一定要穿白色,以示“纯洁高贵”,而中国的新娘一般多穿红色,以示“吉祥幸福”,更有趣的是“红色”被英美国家的人们视为“罪恶”的象征。
这样富有情趣的对比观察,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以期达到语言、情感上的沟通。
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英语晚会等。
这些做法无疑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
总之,文化教学跟语言教学一样,没有定法可言,但是教学有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