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尚任 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拍煞

合集下载

《桃花扇》清·孔尚任

《桃花扇》清·孔尚任

◆真文不媚时,甘受人弹弋。

——《长留集·赠吴锐庵》弋(yī艺):用带绳子的箭射。

这两句大意是:真正的好文章并不媚时随俗,投人所好,也不怕人拿来当靶子进行批判攻击。

真正的文章经得起人们的批评和历史的考验,尽管一个时期内可能受到攻击、禁止甚之焚烧,但它能得到人民的认可,最终成为传世之作,而那些歌功颂德的御用文字,流传下来的能有几多?◆倒戴着接离帽,横跨着湛卢刀,白髯儿飘飘,谁认的诙谐玩世东方老。

——《桃花扇·投辕》接离也作“接篱”,古代的一种头巾。

湛卢刃: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造。

东方老:指汉代著名滑稽人物东方朔,这里是都敬亭自喻。

这几句大意是:歪戴着帽子,横挂着宝剑,白须飘飘,谁认得我这诙谐疏狂、玩世不恭的东方老呢?柳敬亭是明末清初一位辨善恶,重义侠,具有民族气节的说书艺人。

他说书摹声拟态,逼真动人,演技很高,名噪一时。

当时有许多著名的文人为这位说书艺术家作传。

~几句是《桃花扇》传奇尉车中人物柳敬亭的唱词。

这几句刻画了柳敬亭诙谐疏狂,玩世不恭,避于滑稽的自我形象。

这形象表现出他的愤世嫉俗,不肯与权奸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桃花扇·骂筵》这两句大意是:我的肌肠如同冰雪,心腹如同铁石,何惧冷冻!当李香君痛骂马士英、阮大铖是魏阉余孽时,马、阮等人老羞成怒,命人将李香君推倒雪中,想把她冻死,她唱了这段词表示决不屈服,表现了冰雪一样纯洁的品格。

世人称扬品格高洁,意志坚强可用此语。

◆一枝芍药上精神,斜倚雕栏比太真;料得也能倾国笑,有红点处是唇。

——《咏一捻红芍药》上:添。

太真:杨贵妃原名玉环,被度为女道士时叫太真。

倾国笑:美女迷人地娇笑。

《汉书·外戚传》李延年形容其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从此,倾国成了美女的代称。

此指芍药之美。

樱唇:美人小巧红润的嘴唇,此指芍药带红点的花蕊。

这几句大意是:一枝芍药精神抖擞,斜倚在雕栏上好比贵妃太真;料想她也能作倾国之笑,看,那绽开的带红点的花蕊正是她小巧红润的樱唇。

《桃花扇》大学戏曲鉴赏上课用

《桃花扇》大学戏曲鉴赏上课用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
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主要人物
李香君
李香君,(1624—1653), 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 吴,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 圆、柳如是、顾横波、卞玉京、 寇白门、马湘兰被称为“秦淮八 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 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 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 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 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 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 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 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 一身撑持。
• 原要南京保驾, 不想圣上也走了。(顿足 哭介)
撇下俺断篷船, 丢下俺无家犬……
沉江
• 俺史可法亡国罪臣,那容 的冠裳而去。
(摘帽,脱袍、靴介)你看 茫茫世界,
着俺史可法何处安放。累死 英雄,
到此日看江山换主, 无可留恋。 (跳入江翻滚下介)
入道
你看国在那里, 家在那里,君在那里,
侯方域回到归德(商丘) 后,即将李香君接回,住在翡 翠楼上。因出身低贱,香君被 赶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 (今李姬园)居住。李香君因 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 成病,终于含恨而死。
侯方域为香君立一 石碑,上书“李香君之 墓”五个大字,下有 “卿含恨而死,夫惭愧 终生”的小字。碑前有 一石桌,供祭奠之用。 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 “愧石礅”三字。
2、主要情节
• 访翠(赠扇) • 却奁 • 辞院 • 哭主 • 迎驾 • 移防
• 守楼(画扇) • 寄扇 • 骂筵 • 选优 • 题画 • 沉江 • 入道
访翠
【锦缠道】 望平康, 凤城东、千门绿杨。 一路紫丝韁, 引游郎,谁家乳燕双双。 隔春波,碧烟染窗; 倚晴天,红杏窥墙。 一带板桥长, 闲指点茶寮酒舫。 听声声卖花忙, 穿过了条条深巷。 插一枝带露柳娇黄。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

《桃花扇》余韵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余韵《桃花扇》[西江月] (净扮樵子挑担上)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

建业城啼夜鬼②,维扬井贮秋尸③;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④。

在下苏昆生⑤,自从乙酉年同香君到山,一住三载,俺就不曾回家,往来牛首、栖霞⑥,采樵度日。

谁想柳敬亭与俺同志⑦,买只小船,也在此捕鱼为业。

且喜山深树老,江阔人稀,每日相逢,便把斧头敲着船头,浩浩落落⑧,尽俺歌唱,好不快活。

今日柴担早歇,专等他来促膝闲话,怎的还不见到? (歇担盹睡介)(丑扮渔翁摇船上)年年垂钓鬓如银,爱此江山胜富春⑨;歌舞丛中征战里,渔翁都是过来人。

俺柳敬亭送侯朝宗修道之后,就在这龙潭江畔,捕鱼三载,把此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

今值秋雨新晴,江光似练,正好寻苏昆生饮酒谈心。

(指介)你看,他早已醉倒在地。

待我上岸,唤他醒来。

(作上岸介)(呼介)苏昆生。

(净醒介)大哥果然来了。

(丑拱介)贤弟偏杯呀⑩! (净)柴不曾卖,那得酒来?(丑)愚兄也没卖鱼,都是空囊,怎么处? (净)有了,有了! 你输水,我输柴,大家煮茗清谈罢。

(副末扮老赞礼(11),提弦携壶上)江山江山,一忙一闲。

谁赢谁输,两鬓皆斑。

(见介)原来是柳、苏两位老哥。

(净、丑拱介)老相公怎得到此? (副末)老夫住在燕子矶边(12),今乃戊子年九月十七日(13),是福德星君降生之辰(14);我同些山中社友,到福德神祠祭赛已毕(15),路过此间。

(净)为何挟着弦子(16),提着酒壶? (副末)见笑见笑! 老夫编了几句神弦歌(17),名曰[问苍天(18)]。

今日弹唱乐神,社散之时,分得这瓶福酒。

恰好遇着二位,就同饮三杯罢。

(丑)怎好取扰。

(副末)这叫就“有福同享”(19)。

(净、丑)好,好! (同坐饮介)(净)何不把神弦歌领略一回? (副末)使得! 老夫的心事,正要请教二位哩。

(弹弦唱巫腔)(净、丑拍手衬介)[问苍天] 新历数,顺治朝,五年戊子;九月秋,十七日,嘉会良时。

孔尚任与桃花扇

孔尚任与桃花扇

孔尚任与《桃花扇》《长生殿》问世十年之后,康熙三十八年(1699),继有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

二剧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桃花扇》取材于数十年前的明末历史,具有更鲜明的时代感。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署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

在康熙帝一次南巡返经曲阜时(1684),孔尚任被荐在御前讲经,受到常识,由国子临生的身份破格被任为国子监博士。

他为此作《出山异数记》,表达感激的心情。

后迁至户部员外郎,因故罢官①。

其间他曾因参与疏浚黄河入海口的工程,在淮扬一带生活了三年,结识了冒襄,黄云、宗元鼎、杜濬等明末遗老及其他一些著名文人,还在扬州、南京诸地凭吊明朝的遗迹,广泛了解到南明政权兴亡的史料,这为他后来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

①孔氏罢官原因不详。

或以为与《桃花扇》的写成有关,此说不可靠。

按作者于《桃花扇本末》中记宫中索剧本一事,是带炫耀的;又记他解官之后京中大僚犹群聚观赏此剧,更说明他并非由《桃花扇》得祸。

孔尚任兴趣广泛,知识淹博,尤其爱好书画古玩,有《享金簿》一书,记载其收藏。

他也擅长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等传世。

他的诗抒情意味较浓,有些怀古之作,写得很不错,如《过明太祖故宫》: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阳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道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蜗庐僭用瓦琉璃。

一个曾经煊煊赫赫的朝代过去了,只留下破旧的残迹。

虽然还有少数以遗民自居的文人依然在怀旧中生活,然而普通百姓早已淡然,明宫的琉璃瓦也被他们拿来盖在自家的“蜗庐”上。

这一种对历史变迁的伤感和怅惘,和《桃花扇》有相通之处。

《桃花扇》剧本的创作,作者自谓始于未出仕时,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始成(见《桃花扇本末》)。

它以复社(东林党后身)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从而也就写出了明王朝最后的崩溃。

桃花扇全文

桃花扇全文

桃花扇全文桃花扇《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

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

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完善试一出·先声•第一出·听稗•第二出·传歌•第三出·哄丁•第四出·侦戏•第五出·访翠•第六出·眠香•第七出·却奁•第八出·闹榭第九出·抚兵•第十出·修札•第十一出·投辕•第十二出·辞院•第十三出·哭主•第十四出·阻奸•第十五出·迎驾•第十六出·设朝•第十七出·拒媒•第十八出·争位•第十九出·和战•第二十出·移防•闰二十出·闲话•加二十一出·孤吟•第二十一出·媚座第二十二出·守楼•第二十三出·寄扇•第二十四出·骂筵•第二十五出·选优•第二十六出·赚将•第二十七出·逢舟•第二十八出·题画•第二十九出·逮社•第三十出·归山•第三十一出·草檄•第三十二出·拜坛•第三十三出·会狱•第三十四出·截矶•第三十五出·誓师•第三十六出·逃难第三十七出·劫宝•第三十八出·沉江•第三十九出·栖真•第四十出·入道•续四十出·余韵•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课件

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哀江南】套曲的前六支曲子写景,以空间转移为纬线,逐处写去, 以抚今追昔的时间变化为经线,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突出南京荒 凉残败的景象。最后一曲直抒胸臆,概括南明兴亡原因,抒发亡国之 恨。这组套曲子,感情深沉,文词凄婉,音节哀响,富有感染力,是 我国文学史上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一首哀歌。 第一支曲子【北新水令】,写重到秣陵(南京),傍晚时南京郊外的荒 败景象:“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 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沉醉东风】一曲,描绘了一幅“故宫颓景图”: “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 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作者用白描手法,以强烈色彩,画出了白玉柱子倾倒,红泥墙委 地,澄黄的琉璃瓦破碎不全,翠绿的翡翠窗棂所剩无几,宫门里 长满了浓绿的蒿莱,丹墀中飞舞着燕雀。这幅图色彩明艳,寓今 昔之景于一体。今日的荒凉中残留着昔日的豪华,过去宫殿主人 的穷奢极侈,酝成了今朝的柱倒墙摧,国土更姓。与上曲相承, 皇陵宫禁,是封建时代宗庙社稷的象征,是国家的象征。如此庄 严扫地的景象,更能引起人们的山河之感、禾黍之悲,因此,这 悲哀,绝非一己之愁怨了。所谓大明江山隳于何人,败于何事? 作者在《小引》中说“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 末世之一救”。语意虽隐微,但意寓却分明。故宫本身的巨变, 说明了南明政权好景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曲尾乞儿身于皇宫的 这一镜头,把老艺人故国不堪回首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余韵》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 唱曲抒怀。苏昆生把重游南京时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 曲。该套曲是《余韵》的主体,共七只曲子,一气呵成,全 曲以弋阳腔演唱,长歌当哭,不能自已;痛定思痛,顿足捶 胸;且一曲悲似一曲,一句悲似一句,仿佛仰天长号,抚地 饮泣,梁启超说《桃花扇》乃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每 一读之,辄觉酸泪盈盈承睫而下。” 读【哀江南】套,方觉 此言诚不虚妄。

结构巧妙脱尽俗套——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

结构巧妙脱尽俗套——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

结构巧妙脱尽俗套——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结构巧妙脱尽俗套——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桃花扇》传奇四十出,如算上开头“试一出”,中间的“闺廿出”、“加二十一出”以及最后的“续四十出”(即《余韵》),实际上共四十四出。

作为结局的《余韵》,既是对全剧的一个总结,又是作者思想感情一个淋漓尽致的抒发。

孔尚任通过渔樵山野的明末艺人苏昆生、柳敬亭之口,表达了沉痛的家国兴亡之感。

当时康熙时期,大明朝覆亡未久,许多遗老犹在,《桃花扇》传奇,特别是《余韵》中的幻灭、感伤意绪,是很容易扇起人们心中的余痛和悲哀的。

从戏剧冲突和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全剧到《入道》就已收煞,何以又写一出余韵?其实这出戏在总体结构中是相当重要的,全剧“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其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结构的巧妙、严谨,简直无懈可击。

《余韵》正是为了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进一步强调主题思想。

李泽厚认为“作为全戏结尾的套【哀江南】是它的主题所在”(《美的历程》)。

这是很有识见的。

《余韵》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唱曲抒怀。

苏昆生把重游南京时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曲。

该套曲是《余韵》的主体,共七只曲子,一气呵成,全曲以弋阳腔演唱,长歌当哭,不能自已;痛定思痛,顿足捶胸;且一曲悲似一曲,一句悲似一句,仿佛仰天长号,抚地饮泣,梁启超说《桃花扇》乃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每一读之,辄觉酸泪盈盈承睫而下。

”读【哀江南】套,方觉此言诚不虚妄。

【哀江南】由苏昆生演唱。

苏昆生是作者歌颂的下层市民形象,这个唱曲名家深明大义,爱憎分明.他曾在阮大城门下做客,当他知道阮是魏党时,立即拂衣而去,在秦淮一带教歌女度曲,李香君即从他习唱。

他同情复社人士,能急人之难,忠人之事,受李香君之托,他带着桃花扇寻找侯朝宗,侯被捕;他又赶到湖广求左良玉营救。

明亡后,他和柳敬亭归隐山林,以渔樵为生。

这出戏一开始,就以苏昆生之口道出:“建业城啼夜鬼,维扬井贮秋尸”,这自然使人想到清兵南下杀掳,血雨腥风的扬州十日。

元明清背诵作品(汉语言文学) - 副本

元明清背诵作品(汉语言文学) - 副本

元明清背诵作品1.关汉卿《窦娥冤》【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

〔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2.睢景臣《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

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

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

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

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

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拍煞》
孔尚任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初年曲坛上与洪异的《长生殿》齐名的一部杰作,向有“南洪北孔”之称。

它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离合之情”,真实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寄寓了自己的兴亡之感和民族感情。

由于它的这一现实主义的内容,在当时曲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出现了“勾栏争唱孔洪词”的局面(金植《壑门吟带·题胭里孔稼部尚任东塘<桃花扇>传奇卷后》)。

《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它通过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的说唱,总结了全剧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剧作的主题。

整出戏按上场人物的变化与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构成“余韵”的两个音符,即兴亡之感与民族感情。

第一部分是从开场到【离亭宴带歇拍煞】曲,主要是通过渔樵同话来
抒发兴亡之感。

南明覆亡后,苏昆生与柳敬亭坚持民族气节,隐逸山林之中,苏昆生以采樵为生,柳敬亭以捕鱼度日。

一天,他们与逃人山中的老赞礼相聚在一起,三人面对南明覆亡后的残山剩水,痛定思痛,同叙兴亡之感。

由于他们都是过来之人,经历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满肚南朝野史”,故叙说南明兴亡历历在目,评点南明是非十分中步。

三人分别唱了十支曲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