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诗曲选【清】孔尚任

合集下载

《桃花扇》清·孔尚任

《桃花扇》清·孔尚任

◆真文不媚时,甘受人弹弋。

——《长留集·赠吴锐庵》弋(yī艺):用带绳子的箭射。

这两句大意是:真正的好文章并不媚时随俗,投人所好,也不怕人拿来当靶子进行批判攻击。

真正的文章经得起人们的批评和历史的考验,尽管一个时期内可能受到攻击、禁止甚之焚烧,但它能得到人民的认可,最终成为传世之作,而那些歌功颂德的御用文字,流传下来的能有几多?◆倒戴着接离帽,横跨着湛卢刀,白髯儿飘飘,谁认的诙谐玩世东方老。

——《桃花扇·投辕》接离也作“接篱”,古代的一种头巾。

湛卢刃: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造。

东方老:指汉代著名滑稽人物东方朔,这里是都敬亭自喻。

这几句大意是:歪戴着帽子,横挂着宝剑,白须飘飘,谁认得我这诙谐疏狂、玩世不恭的东方老呢?柳敬亭是明末清初一位辨善恶,重义侠,具有民族气节的说书艺人。

他说书摹声拟态,逼真动人,演技很高,名噪一时。

当时有许多著名的文人为这位说书艺术家作传。

~几句是《桃花扇》传奇尉车中人物柳敬亭的唱词。

这几句刻画了柳敬亭诙谐疏狂,玩世不恭,避于滑稽的自我形象。

这形象表现出他的愤世嫉俗,不肯与权奸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桃花扇·骂筵》这两句大意是:我的肌肠如同冰雪,心腹如同铁石,何惧冷冻!当李香君痛骂马士英、阮大铖是魏阉余孽时,马、阮等人老羞成怒,命人将李香君推倒雪中,想把她冻死,她唱了这段词表示决不屈服,表现了冰雪一样纯洁的品格。

世人称扬品格高洁,意志坚强可用此语。

◆一枝芍药上精神,斜倚雕栏比太真;料得也能倾国笑,有红点处是唇。

——《咏一捻红芍药》上:添。

太真:杨贵妃原名玉环,被度为女道士时叫太真。

倾国笑:美女迷人地娇笑。

《汉书·外戚传》李延年形容其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从此,倾国成了美女的代称。

此指芍药之美。

樱唇:美人小巧红润的嘴唇,此指芍药带红点的花蕊。

这几句大意是:一枝芍药精神抖擞,斜倚在雕栏上好比贵妃太真;料想她也能作倾国之笑,看,那绽开的带红点的花蕊正是她小巧红润的樱唇。

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课件

孔尚任《桃花扇·余韵》赏析课件

以上六支曲以写景为主。随着景物的逐处展现,老艺人的感情渐渐 激昂、高涨。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他放声悲歌,尽情发抒: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 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 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 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余韵》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 唱曲抒怀。苏昆生把重游南京时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 曲。该套曲是《余韵》的主体,共七只曲子,一气呵成,全 曲以弋阳腔演唱,长歌当哭,不能自已;痛定思痛,顿足捶 胸;且一曲悲似一曲,一句悲似一句,仿佛仰天长号,抚地 饮泣,梁启超说《桃花扇》乃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每 一读之,辄觉酸泪盈盈承睫而下。” 读【哀江南】套,方觉 此言诚不虚妄。
【哀江南】由苏昆生演唱。苏昆生是作者歌颂的下层市民形象, 这个唱曲名家深明大义,爱憎分明.他曾在阮大城门下做客, 当他知道阮是魏党时,立即拂衣而去,在秦淮一带教歌女度曲, 李香君即从他习唱。他同情复社人士,能急人之难,忠人之事, 受李香君之托,他带着桃花扇寻找侯朝宗,侯被捕;他又赶到 湖广求左良玉营救。明亡后,他和柳敬亭归隐山林,以渔樵为 生。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 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日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 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 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 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 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 “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 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 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 “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 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 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 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 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 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 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 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 主题的表达。

桃花扇·余韵·哀江南

桃花扇·余韵·哀江南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也。 (徐旭旦《桃花扇题辞》,《世经堂初集》卷十七) 《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圃往往不能自制,每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余尤爱诵者,如莫过“乌衣巷,是别姓人家新画梁。”(《听稗》)“……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沉江》)“……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余韵》)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梁启超《论<桃花扇>》,《新曲苑·曲海杨波》卷一)
[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这三支曲子皆写秦淮旧院,只是角度有异。作为一整体,它们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依次对秦淮旧院作了细致的勾画。“折桂令”写秦淮旧院的周围环境。尽管潮声依旧,白鸟绿水依旧,黄花红叶依旧,但没有了水边丽人,没有悠扬乐声,没有了热闹 的灯船节,没有了醉人的菊花酒,还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这一切只能让故地重游的人黯然销魂了。“沽美酒”写了通往秦淮旧院的青溪红桥。往日红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现在却是红板全无,行人稀少,与秋水长天、落日余辉相伴的只有桥边的一树孤柳了。“太平令”写院内情景。枯干的水井,颓弃的鸟巢,砖上的青苔,阶前的杂草,亲手种的花被人采摘,亲手裁的树被人砍掉,这一切让院中昔日的常客怎会不伤痛不已呢?
各本填词,每一长折,例用十曲,短折例用入曲。词曲皆非浪填,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又一事再述,前已有说白者,此则以词曲代之。 制曲必有旨趣,一首成一首之文章,一句成一句之文章。列之案头,歌之场上,可感可兴,令人击节叹赏,听谓歌而善也。闻曲入宫调,叶平仄,全以词意明亮为主。 (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桃花扇

桃花扇

• 生: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男性人物。 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男性人物。
后根据所扮人物年龄、身分的不同, 后根据所扮人物年龄、身分的不同,分为 老生、小生、武生等。 老生、小生、武生等。
• 旦:戏曲中扮演女子的角色。女主角称正 戏曲中扮演女子的角色。
旦。
李香君的形象: 李香君的形象:
• 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 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
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 ),中国清代戏曲作家 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 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 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 孔子64代孙 代孙。 孔子64代孙。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 ,后 纳 捐为国子监 (1684), 生 。康 熙 二十三 年(1684),康熙帝南巡返经曲阜 ,孔尚 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 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次年入京为国子 监博士。 监博士。二十五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 。 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三十八年六月, 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三十八年六月, 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 三易其稿始成。 余年惨淡经营, 《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次年即 遭罢官。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 遭罢官。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有人 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 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有人认为 被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 被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之 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 外,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描写唐代梁厚本与郑盈 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权奸,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 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权奸,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 主题思想与《桃花扇》一脉相承。孔尚任还著有《 主题思想与《桃花扇》一脉相承。孔尚任还著有《石门山 集》、《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人瑞 》、《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人瑞 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 今人汪蔚林辑有《孔尚任诗文集》。 录》等。今人汪蔚林辑有《孔尚任诗文集》。

桃花扇却奁原文及译文

桃花扇却奁原文及译文

桃花扇却奁原文及译文
《桃花扇·却奁》是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戏剧,讲述了名妓李香君坚决拒绝权奸阮大铖为收买侯方域而送给她的妆奁的故事。

以下是《桃花扇·却奁》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生)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小旦)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

【江儿水】送到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

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译文:
(生)李香君天姿国色,今天头上插了几朵珠翠,身上穿着一套绮罗,十分美丽的容貌,又增加了二分,果然可爱。

(小旦)这都亏了杨老爷的帮衬。

【江儿水】送来了缠头锦,百宝箱,还有珠围翠绕的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明亮,金杯劝酒大家合席歌唱。

今天又早早地来看,就像她是亲生女儿自小养大,赔了嫁妆,又早早地敲门来盼望。

21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拍煞(精)

21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拍煞(精)

《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拍煞》
孔尚任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初年曲坛上与洪异的《长生殿》齐名的一部杰作,向有“南洪北孔”之称。

它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离合之情”,真实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寄寓了自己的兴亡之感和民族感情。

由于它的这一现实主义的内容,在当时曲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出现了“勾栏争唱孔洪词”的局面(金植《壑门吟带·题胭里孔稼部尚任东塘<桃花扇>传奇卷后》)。

《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它通过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的说唱,总结了全剧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剧作的主题。

整出戏按上场人物的变化与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构成“余韵”的两个音符,即兴亡之感与民族感情。

第一部分是从开场到【离亭宴带歇拍煞】曲,主要是通过渔樵同话来抒发兴亡之感。

南明覆亡后,苏昆生与柳敬亭坚持民族气节,隐逸
山林之中,苏昆生以采樵为生,柳敬亭以捕鱼度日。

一天,他们与逃人山中的老赞礼相聚在一起,三人面对南明覆亡后的残山剩水,痛定思痛,同叙兴亡之感。

由于他们都是过来之人,经历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满肚南朝野史”,故叙说南明兴亡历历在目,评点南明是非十分中步。

三人分别唱了十支曲调,....。

《桃花扇》小识(清)孔尚任

《桃花扇》小识(清)孔尚任
本文选自《桃花扇》剧本。《桃花扇》是孔尚任写的一部著名的传奇剧本,剧中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同时也揭露了明末朝廷的腐败现内部的矛盾斗争。剧本完成于康熙
三十八年(1699),这篇“小识”作于四十七年。“小识”就是“小记”,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扇》故事中的李香君的“不肯辱于权奸”的敬仰之情。小记着眼于传奇的“奇”字来作文章,文中连问二个“何奇乎”,作了一反一正的回答,层层深入地指出了它“不奇而奇”的所在。文字简短,铿锵有力,语意含蓄,颇能启迪思考。
《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7],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8];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9]。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之道士,且)孔尚任
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1],荡子之题也[2],游客之画也[3],皆事之鄙焉者也;为悦己容[4],甘剺面以誓志[5],亦事之细焉者也;伊其相谑[6],借血点而染花,亦事之轻焉者也;私物表情,密缄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
康熙戊子三月[11],云亭山人漫书。
注释:
[1]妓女:指李香君。[2]荡子:指侯方域。侯方域题扇赠李香君,见第六出《眠香》。[3]游客:批杨龙友,杨龙友就鲜血画成桃花扇,见二十三出《寄扇》。[4]为悦己容:司马迁《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容,谓修饰容貌。[5]剺(lí)面:割破脸。指李香君反抗田仰强娶,倒地撞头出血。[6]伊其相谑:《诗经郑风溱淆》:“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7]待字:待嫁。这里指李香君等待侯方域来迎娶。[8]魏阉:指明代宦官魏忠贤。余孽:指马士英、阮大铖等人。[9]隳(huī):毁坏。三百年:指明代。明代统治近三百年。[10]“问种桃”二句: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作者自喻为种桃之道士。[11]康熙戊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原文作品简介:《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

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

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

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可谓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他对《桃花扇》的改编甚至影响了民国以来不少的戏剧创作。

田沁鑫认为:“欧阳予倩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改编了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影射和借古讽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随并沿袭了这一版本。

可以说《桃花扇》曾被各种颜色调和了很长时间,而我们则是想恢复其本真和古朴的原貌。

我想我们最多能够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

其实整理出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会是另一番风貌。

”田沁鑫所说的恢复《桃花扇》“原貌”,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结尾。

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

事实上,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

历史背景: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

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

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

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枭鸟 :一种吃掉母鸟的小鸟,比喻恶人或 逆子。 • 诌:胡编乱套。 • 《哀江南》:《楚辞》有“目极千里伤春 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之句。 • 剧中柳敬亭为明末清初传奇人物,,消除豪气鬓星星。 江 南多少前朝事,说与人间不忍听。”
• 《桃花扇》诗曲选(其二): • 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 • 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 • 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 《桃花扇》诗曲选(其一):离亭宴 孔尚任 •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 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 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 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 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