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搜索》探析网络暴力
电影《搜索》电影观后感:女人的尊严

电影《搜索》电影观后感:女人的尊严这是一部关于网络暴力和滥用话语权的电影,主题不再赘述,因为很多人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我也没必要再去嚼人剩下的,更何况本人审美水平有限,所以只想说说沈流舒和莫小渝之间的婚姻和爱情。
对于沈流舒,给我的疑问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既然让妻子产生了误会,给一句解释会死啊!或许,他认为,妻子依赖他,不管他解释与否,都不会拿他怎么样,更不会离开他,他对自己过于自信,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
感情的事很微妙,女人是敏感且脆弱的,当被爱人的言行举止不小心伤到了,想要一句解释过分吗?正是沈流舒的不解释,才使得莫小渝由猜疑发展到防备,最后开始进攻,姑且不论莫小渝的做法卑鄙与否。
但是沈流舒给她停了卡,这确实让莫小渝伤透了心。
特别是他在晚会上利用莫小渝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正如莫小渝所说的:“你把商场上的那一套搬到家里来,把自己的女人当场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这样很过瘾吧?”个人认为,沈流舒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不在乎了,厌倦了,或许他认为一句:“你太小看我沈流舒了,我看上的女人还用偷吗?”就足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但男人和女人心里想的是根本不同的。
鉴于此,我宁愿相信他是懒得解释,而不是真的不在乎了。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在乎你,怜惜你。
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触动他的心弦,你的一句赌气的话都会让他信以为真,浮想联翩,万般解释。
正是他的这种不在乎和不信任,使得莫小渝离她越来越远,无法回头。
当然,莫小渝也有错,她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却不再相信自己相伴多年的丈夫,缺乏一个富贵太太应有的宽容和大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忌,她一步一步地破坏了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形象,使得沈流舒对她的信任也出现了危机,疑人者必被人疑,毁掉他们婚姻的正是夫妻之间的信任危机。
虽然在电影的结尾真相浮出水面,证明沈流舒是清白的,但莫小渝的心是彻底伤透了。
让沈流舒感到意外的是,最后莫小渝选择了离开,并且是带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沈流舒的事业达到另一顶峰时离开的,对于一个人老珠黄,步入中年的女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很艰难的,但在富贵和尊严之中,她选择了尊严。
电影搜索影评

看《搜索》影评这个假期看了很多影片,但我最想说的是《搜索》。
随着影片的开始,剧情的不断深入。
我也容入到故事情节中。
这是一部贴近生活的作品,从一件小事入手,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现状。
《搜索》着力于在“不让座”事件曝光后,被影响到的几个人物此后的命运。
敢于深入报道的大记者堕入陷阱成为双失青年、单纯努力的实习记者抓住机会反客为主、因误会丈夫有小三而逐步认清丈夫本色的贵妇摆脱婚姻牢笼、被舆论绯闻影响的公司老总抓住机遇翻云覆雨、表面乖巧实则有心机的小秘书踩着前任上了位……这样的都市众生相让人不禁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非常接近生活。
片中“不让座”事件的主角叶蓝秋被设定为一个绝症患者,在刚刚得知病情后的极端情绪之下才做出了“不让座”的举动,此后遭遇一系列网友人肉和记者调查,声名狼藉,几乎成了“过街老鼠”。
从《搜索》的各个人物预告片来看,这个角色似乎是最有深度最出彩的一个。
然而在电影中,叶蓝秋在收获爱情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自杀,很难说这完全是因为网络暴力所致,病情因素同样在干扰她,也干扰了阐述网络暴力的主题。
而在姚晨、王珞丹饰演的记者方面,对于媒体究竟应该如何报道社会事件,提出了让人深思的疑虑。
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残酷的“丛林法则”进行了展现,大记者使唤实习生,却不给她署名权,实习生抓住机会上位后也不再对曾经的老师留情面。
同样,高圆圆与陈燃两个秘书之间的暗战也颇具看点,《搜索》的故事是否伟大,对人性的展示却让人久久沉思。
正如陈凯歌为影片摇旗呐喊时说的,“你自己也置身其间,成了影片中间的角色,因为你能看到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当上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正反效应也同时凸现出来:海量信息的传递与时间成本在互联网中降到最低,于此同时,对个人隐私的肆意践踏又无时无刻在发生。
片中的角色似乎都没有做错什么,却携手酿成了一场人间悲剧。
这部剧给我们带来很多感想,值得我们思考。
电影《搜索》影评

《搜索》: 扭曲世界的真实写照一个妙龄女子,坐公交车不给老爷爷让座。
别的乘客指责她,她冷冷地回了一两句。
这个事被路人拿手机拍下来放到了网上。
在媒体的一番炒作,网民的一番人肉搜索之后,这个妙龄女子成了道德败坏的典型,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以上就是目前热映的电影《搜索》中的主要情节。
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已经有很多了,我们关注的是这个过程。
从坐公交车不让座这么一件小事,到最后主人公跳楼惨死的悲剧结局,这中间经历了什么?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电影中呈现的那个扭曲的世界,是否是我们现实的真实写照?一个个心存善念的网民,是怎样一步步杀死剧中人的?扭曲的互联网:从自由平台到泄愤通道互联网的自由、交互属性,易激发人的正义感还记得佛山小悦悦事件吗?当时小悦悦被车撞伤,奄奄一息,先后有18个人路过她,却或有意或无意地都没救她,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而此时被披露后,网友义愤填膺。
某网站做过一个调查,如果你是18路人之一,你会怎么做?有超过90%的人选择了亲自施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只有不到2%的网友选择了“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
网友在网上的群情激奋,与路人在现实中的冷漠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真的是佛山路过小悦悦的那18个人,恰好都是那2%的不愿救人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正如《搜索》这部电影里,女主人公叶蓝秋一个不让座的举动,让几乎所有网友对她群起而攻之。
互联网的自由、交互属性,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向“圣人”靠拢。
每个人在网上都可以自由地发言,与别人交流。
而爱惜羽毛,想展示阳光的一面给别人看,这是人之常情。
如今微博的实名制,更是让每个人都更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因为在网上,标榜道德高尚要比坦白道德低下容易得多,阻力也要小得多。
即使你真是道德高尚之人,也有一个词叫做“知易行难”:你知道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和你真的在身处那个环境时能按预想的方式把事情做到,这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就像你知道每天背100个单词,迟早能把英语学好,但你坚持得住吗?你知道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你戒得了吗?如果把网友的正义感,等同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充满正义感,无疑是不明智的。
电影《搜索》影评

电影《搜索》影评《搜索》讲述了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医院续医保的过程中,意外查出患有淋巴癌晚期,由于心情低落,在做公交的过程中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被实习记者杨佳琪拍到,交给了记者陈若兮。
陈若兮把这个作为新闻热点大肆地在媒体及网络上炒作,故事名为“墨镜姐不让座”,由此引发了网络、电视等媒体上的讨论。
与此同时,叶蓝秋生不如死,问公司老板沈流舒借了一百万,而隐瞒了自己已经患有绝症的真相。
看着痛苦不堪的叶蓝秋,老板对她进行安慰之时,沈流舒的老婆莫小渝闯了进来,造成了叶蓝秋为小三的误会。
看到网络上对叶蓝秋的攻击,杨佳琪于心不忍,录制视频叶蓝秋向媒体道歉,被陈若兮驳回,与杨佳琪同行的陈若兮的男友杨守诚被叶蓝秋雇佣,相伴一周,在这一周的纷纷扬扬的网络媒体暴力后,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
看完《搜索》这部电影,我认为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去深思、去反省、去学习。
因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的缺点,当然了,也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闪光点。
接下来,我就对电影中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人物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叶蓝秋叶蓝秋这个人在我心中她是坚强、美丽、勇敢、独立、温柔的。
整部电影中,叶蓝秋作为整个事件的中心人物,在面对自己患上癌症晚期与因为“不让座”受到巨大的抨击的双重压力下,依然能坚强、乐观是我所钦佩与赞美的。
在整部电影中,叶蓝秋的坚强、美丽、勇敢、独立、温柔深深的打动着我。
她只是在检查出自己患癌症时的绝望中没有给老人让座并说了一些气话就被在网络上攻击、人肉搜索,对其进行“网络暴力”,还被人贴上“小三”的名片。
但这些攻击发生的同时,叶蓝秋并没有被打倒,在躺了一天后,依然想去过好每一天,去蹦极挑战极限,试图让自己坚强起来。
她在最后一天去看日出,我想叶蓝秋是热爱新生事物的也是热爱生活的,就像在电影最后播放的视频一样,她对着镜头说:“我要过好每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
”叶蓝秋是坚强的,在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之下,依然能给自己勇气,换一种方式思考一下,一个身体上没有疾病的人在面对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的言语攻击下都不一定能承受的住,何况一个患有癌症晚期的人。
由电影《搜索》看网络暴力

由 电影 《 搜 索 看 网络 暴 力
。梁 春艳
【 摘
要】随着 互联 网的普及 , 网民的数量成倍 的增加 。 目前 , 我国 已经成为全球 网民数量最多的 国家。 网络暴 力作为一个新 的社
会 问题 日益 凸显 出来 , 解 决好 网络 暴力 问题 , 既关系到 网络 自身的健 康发展 , 也关 系社会稳 定。 陈凯歌 为观 众奉上 了一部现 实题材 电 影 搜索》, 讲述被 查出癌症晚期的都市白领叶 蓝秋 , 因情绪低 落在公车上没有 为一位 老人 让座 , 彻底改写 了牵连其 中的数人命运 , 这
的 变 化 。 据 新 华 社 南 昌 8月 1日 电讯 报
的处罚 。这些处罚也并不是公开 的程序 , 而 只是 网络 舆论 的过分 压力 ”① , 概括 得
较 为全 面 。
网络暴力后 , 叶蓝秋跳楼 自杀 。 叶蓝秋 无
疑是 个 好 女 孩 , 她 只 是 在 绝 望 的 时 候 做 了
场“ 蝴蝶风暴”也引发 了人们对 网络暴力的再思考。 【 关键词 】网络暴 力 搜 索》
一
、
网络 暴 力初 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0 6年 2月 2 8日, 网民 “ 碎 玻璃 渣子 ”
座, 被一 名叫杨佳 琪 ( 王珞丹 饰 ) 的记 者 拿手机拍 到 , 交给 了陈若兮 ( 姚晨饰 ) 。 陈 若 兮把这 个作为新 闻热点大 肆的在媒 体 及网络上炒作 ,故事名 为 “ 墨镜姐 不让
《 搜索 》 是陈凯歌导演的又一力作 , 讲 正 常人来说都难 以承受 , 何况是一个绝症
的结 局谢幕 。 诸 如此类 的网络暴力事件非常之多 。
《搜索》影评

搜索,搜索!起初看这部电影是出于朋友们的推荐,并且演员对我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的确,这部影片并没有让我失望,看完后感觉很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后来看了第二遍,又把原著修订前后的两个版本找出来全看了一遍,才渐渐整理好了思绪。
有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女人,她叫叶蓝秋,她的美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小脸大眼睛樱桃小嘴,她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能让人如痴如醉,她微卷的中长发,曼妙的身材,行走在公司中,无疑是每个人心中的焦点。
这样的一个女人难免惹人嫉妒,于是一个公车不让座事件也让她进一步成为了焦点,很多人也似乎想借此机会来发泄心中埋藏已久的嫉恨,他们想击垮那个看似完美的叶蓝秋来在所谓道德上寻找自己的优越感。
这群人中有唐小华,莫小渝,甚至包括陈若兮。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不明所以的,他们被网络新闻上的“真相”所蒙蔽而变得人云亦云,面对陈若兮做的铿锵有力的谴责叶蓝秋的报道,网民们被带动而失去理智,忘了去探究事情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再加上水军党们的刷屏,论坛对质疑声音的封杀和屏蔽,叶蓝秋被一再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然,毕竟电影是对社会现象的放大和夸张,现实生活中这么一起事件不会闹腾这么久,人们很快就会有新的话题,然后淡忘了上一起。
不过,陈若兮似乎也是深知这一点的,她一再的发展跟踪报道,就是不想让自己又被打回普通小记者的原形。
于是久而久之,人们其实早就遗忘了真实的叶蓝秋,忘了去探究她内心的真实感受,更别说她是一个淋巴癌的晚期患者,生命垂危了!他们骂的,声讨的,无非就是一个基于心情极度悲伤而不愿让座的美女叶蓝秋而被塑造出来的道德败坏的公敌形象。
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其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热门事件其实也是这样的,很多人看到别人的热门分享后就跟着一起骂一起讨伐却不去思考他们所骂的人是不是有苦衷?是不是有隐情?有时候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却被网络暴民们打得抬不起头来,什么时候开始,语言暴力开始变得比真相更重要了??!当然,水军党们也是非常可恶的,为了赚钱,他们不惜一切,为买家卖命,他们觉得自己干的是很轻松又有钱赚的活,却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己的良心,他们一味的歪曲事实,声情并茂地让自己说的话显得真实来误导无辜群众,这样的后果只是会让人们越来越觉得没有什么事值得信任的,又会为这个社会增添一份可悲。
无人驾驶 人生脱轨——评《搜索》

的二 秘 为 了要 争上 一 秘 ( 蓝 秋 原 来 的 职位 ) 不 惜 叶
将 其任 职 公 司、职 位 等资 料 在 网上 公 开 ,这 等 于在
叶 背 后 推 了一 把 , 将 她 推 向 难 以 自拔 的 深 渊 ! 然 而
陈 凯 歌 的 这 部 影 片直 面 网 络 暴 力 ,让 人 明 白 原 来 网络 真 的 也 会 “ 人 ” 。 但 仅 仅 指 责 网络 暴 杀
兮 觉 得 可 以趁 机 炒 作 , 于是 将 它放 在 节 目 出。 果 播
如 陈 若 兮 所料 ,新 闻经 过 发 酵后 全城 轰 动 ,成 为 事
事 情 所 牵扯 到 的 又何 止 是 叶 蓝 秋 一人 ? 同情她 的老
板沈 流舒 不 仅 被 老 婆 唐 小 渝误 会 是 情人 ,事 件 更影
响 到 公 司的 形 象和 业 务 ,这 令 沈 老 板 内外 交困 ,连 老婆 也成 了公 司工 具— — 唐 小 渝 因而 出走 ;陈若 兮
失 的 无 序 化
人 与人 竞 争 ;公 司之 间 的 竞 争 ;传 统 与 现 代 的 抗 争 ; 高度 资 讯 化 与 文 明 之 间 的抗 争 ;人 的 尊 严 与
非 意 识 型 态 化 下 的抗 争 ;人 与 命运 的抗 争 和人 与 感
情 的剧 争 等 均 在 非道 德 观 念 下进 行 的惨 斗 。 所谓 “ 网络 杀人 于 无 形 ” 不 过 是 这 种 种 竞 争 、 抗 争下 无 序 的表 现 ,说 到 底 还 是 在 文 明 底 线 在 遭 到 几乎 空前 扭 曲时 也 呈 现 失衡 状 态 。 从 佛 山小 悦 悦 事
探析网络暴力现象—以电影《搜索》为例(参考)

探析网络暴力现象—以电影《搜索》为例探析网络暴力现象—以电影《搜索》为例内容简介:探析网络暴力现象以电影《搜索》为例在电影《搜索》中,主人公叶蓝秋因没有给一位老大爷让座而引发了lsq uo;墨镜姐 rsq uo;不让坐事件。
这一事件通过媒体的爆料和后期炒作,引起社会各界轩然大波。
舆论纷纷指责这位伪社会精英沦丧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探析网络暴力现象以电影《搜索》为例在电影《搜索》中,主人公叶蓝秋因没有给一位老大爷让座而引发了墨镜姐不让坐事件。
这一事件通过媒体的爆料和后期炒作,引起社会各界轩然大波。
舆论纷纷指责这位伪社会精英沦丧的道德品质,导致叶蓝秋一夜之间成为了社会名人。
网民展开人肉搜索,叶蓝秋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
来自网络的舆论暴力如此汹涌,让叶蓝秋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倍受打击,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事件才得以真相大白。
一、何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于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口诛笔伐的一种攻击行为。
这些恶语相向的语言文字,通常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碰了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表的言论。
这些言论尖酸刻薄、恶毒残忍,已经完全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的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当事人进行人身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
甚至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
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直接破坏了当事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在电影《搜索》中,《今日事件》的专家说道:只谈个人隐私这块儿,一个漂亮的姑娘遇上那么一事儿,结果她的名字、她的手机号、她的身高、体重,她的工作单位,甚至是她初恋男友的名字,这一切一切都被晒到了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电影《搜索》探析网络暴力
摘要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尤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传播不再是从前的单向传播,当下的网络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与网站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互动,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带来的诸如电影情节的网络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对社会和当事人造成了巨大危害。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环境异常复杂,它形成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对这个社会问题应当给予重视,并理性看待和分析,不断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字《搜索》网络暴力应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 年7 月19 日发布的《第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 亿,网络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影《搜索》讲述的正是关于网络影响力的故事。
多重的网络暴力对女主角叶蓝秋形成了巨大伤害,最终选择了自杀。
随着《搜索》在国内的上映,公众的视线再次聚焦在由新媒体迅速发展所衍生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新的社会问题上。
一、网络暴力的形成
从技术层面上讨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WEB2.0 网络新时代的开启,给当下的网络环境带来了巨变,公众不仅仅是新闻的传播者,也是新闻的制造者,这两种角色的同时扮演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也带来了足以混淆是非的信息传播平台。
这种高度自由的网络自媒体所带来的必然是对信息的审视不准确,对信息的来源不重视,对信息的发布不思考,最终导致网络信息的庞杂和混乱。
1.网络的匿名性是网络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趋近于零,使得网络道德底线很容易被冲破,而随意性因此增大。
网友更容易在各种BBS、论坛当中抱着不负责任的心态对待各种网络事件。
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很可能是自己对事件的调侃,也可能是对社会的报复心理。
而在信息庞杂真伪难辨的网络空间,这些信息很容易引起网友的共鸣。
在影片《搜索》中,大量的社会事件参与者都不负责任的参与了整个事件
的传播与恶化。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的交流本身就显得生硬,很容易产生负面的评论,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带来的心理效应。
2.中国的网络法治和道德约束力都相对滞后。
网络暴力通过公布他人隐私等手段使他人受到侵害,当然构成了侵权,且往往侵害他人的精神性人格权,这主要体现在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及人格尊严权等人身权。
其不仅涉及民法,还牵扯到行政法、刑法、程序法等的综合调整。
影片《搜索》中叶蓝秋遭到网络暴力的伤害后,并没有相应的处理机构来进行调查和妥善处理,即使是叶蓝秋在现实社会中屡屡被人身攻击,境况也和网络暴力相当,也没有一个政府监督部门站出来调查事情真相。
从始至终,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与结束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去取证处理。
这就会形成一个民意滚雪球效应,即拖的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的公众陷入到这种看似正义的道德审判,就对受害人伤害更大。
抛开事情的对错,社会上存在很多真正意义上违反道德的事件,公众往往喜欢在虚拟空间中冒充审判者,站在看似公正的角度去评判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的事情,这对牵连人员是极大的不负责任,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叶蓝秋最后无奈选择了自杀的情形,恐怕会真正出现在现实社会当中。
3.网络暴力的根源直接来源于现实社会的浮躁。
中国拥有大量的弱势群体,他们对社会的诉求永远比常人要更复杂。
目前,这个庞大的网络群体正在一步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民意团体,他们将自己长久形成的世界观强加到每一个人身上。
“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人,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
”这种强大的意愿推动着整个网络的繁荣。
当现实给某类人群带来了不可抗拒的挫折感,那么这类人群就会在网络世界寻找排解的出口,所以当叶蓝秋被强加上了“小三”、“不让座”这个社会敏感词汇后,网络舆论压力的导向性会出现一个判断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最终导致的就是对叶蓝秋的精神身体双重折磨,这对在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而言,是正义感十足的行为,是胜利。
4.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有共通性,中国国民素质偏低映射出虚拟空间公众媒介素养的低下。
新媒体的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根据所接触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形式进行大脑中的联想,长久以来受众所接触到的只是媒体传达给我们的世界,往往不是我们
生活的现实世界,在这样一个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往往会以利益为目的进行一些吸引眼球的炒作,受众亦会毫无判断力的配合。
比如在《搜索》中,新闻主编陈若兮就是在行业竞争中将叶蓝秋的视频进行恶意放大炒作,引起一场叶蓝秋的社会大搜索,无数受众打着正义的旗号进行大规模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这出互联网中的暴力事件充分反映出新闻媒体的媒介素养低下,同时也说明这个庞大的网络群体对于新媒体属于所传播的信息没有丝毫的判断力与选择力,这是新媒体优势所带来的劣势,与公众的媒介素养紧密关联。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
网络暴力所能引发的危害有必要引起业界的重视,它形成的原因是多纬度的,它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预知的,在影片《搜索》中,叶蓝秋的前后遭遇有着鲜明的精神摧残特点,这正是网络暴力最大的威胁。
叶蓝秋由起初的公交车不让座事件发展成为最后的跳楼自杀,每一个网络暴力的参与者都是罪魁祸首,被恶意加上的字眼,网友的人肉搜索,叶蓝秋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都遭到了极大程度的损害,这些都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伤害。
而网络暴力地不断出现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大挑战。
影片中叶蓝秋事件发展的过程当中,曾经多次发生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的事件,群体性事件在其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掉自己本来的面目,在集体中的个人常常高估了自己所能控制事态的能力,社会当中的不稳定因素也会由此凸显。
网络暴力虽然发生在互联网虚拟社区中,但它是现实社会中暴力的延伸,最终又会回归到现实社会中。
网络暴力的发生,指向的是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事件,这种暴力虽然没有现实社会的暴力事件那样极端化和暴力化,但它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由此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叶蓝秋所引发的舆论大潮很容易引起一些网络激进分子的冲动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在虚拟社会中,也可以是在现实社会空间当中发生。
三、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1.实行网络实名制。
实名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暴力的发生,许多网民的随意言语攻击都来自网络空间当中的匿名性,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实名制管理中心,或者对每一个网友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可以在网民出现网络暴力犯罪的同时对参与者进行警告提醒;对于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对受害人形成重大伤害的事件,有必要对事件参与者进行责任追究。
尽管成本较大,但会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追踪机制,并有效遏制制造恐慌、恶意攻击、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等网络暴力现象,使网友在发表言论时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规范网络空间的秩序。
2.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
在网络空间中,国家也应当完善网络媒介的立法与实施。
在影片《搜索》中受害人叶蓝秋在事件发生后,不断遭到网民的人肉搜索,遭到网络空间的语言暴力与现实空间的恶意攻击,个人的隐私权也遭到了侵犯。
这些所谓网民不冷静的行为都已经构成了违法,但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即使是在虚拟空间中,政府也应当加强对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保护,不断完善网络媒介相关的立法环节,让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暴民逐渐清醒,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要意识到即使是在网络空间中,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净化网络环境,有效地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3.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平。
在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普遍低下,这也就导致了网民群体的道德低下,所以,加强网民的道德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的关键所在。
在这过程中,政府要重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的道德感,不要让冷漠与浮躁充斥着整个民族;而对社会而言,培养每个人的道德感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小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到大型教育机构对社会思想的灌输,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4.提升媒介素养。
全体网民对于网络世界高度自由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事实上,高度自由的形成也需要每一个网民自身的贡献,同时,也需要网络媒体的良知,如果网络高度自由带来的是恐慌与暴力,那么政府监管部门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
所以,网友们应当认识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是追求网络自由的强力催化剂。
网友作为受众而言,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甄别图片是否为合成,提升自己对虚假信息的免疫能力,这些都是提升媒介素养的关键所在。
作为信息发布者,比如许多传媒业界人士,要做到对信息源调查取证判断,做到语言上最大限度地客观表达,毫无个人情感的掺杂,坚守传媒业的良知与底线,避免恶意炒作和博取点击率等不良行为,这些尽管对于人性而言很难做到,但应当有这方面的道德意识,并量力而行。
影片《搜索》中的网络媒体主编陈若兮,利用职权,恶意炒作,然后又公报私仇,
利用信息语言煽动网民,完全失去了传媒业的职业精神,这才导致了网络暴力事件一步步地恶性发展。
四、结束语
新媒体作为出现不久的新兴产业,由于在短时间内的高度繁荣,必然导致许多矛盾与问题的涌现,需要按部就班的理性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网民需要自觉地接受媒介素养教育,而信息发布者更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操守,从而提升每个人的媒介素养,有效遏制网络暴力事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