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现实性与幻想性
神话的艺术特征范文

神话的艺术特征范文神话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故事形式,具有浓厚的神秘和超自然元素,通常以非现实的方式来描述人类、神灵、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神话的艺术特征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符号象征、想象力和审美表达。
首先,神话的叙事结构具有非线性和循环性。
神话故事往往没有明显的起始和终结点,而是以循环和重复的方式展现。
故事中的事件和角色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形成一种无限循环的时间观念。
这种叙事结构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循环性的理解,以及对时间和历史的非线性认知。
其次,神话中的符号象征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和自然元素往往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更深层次的真理和价值观念。
例如,凤凰象征着重生与再生,龙象征着权力和智慧,狐狸象征着欺诈和变幻等等。
这些符号象征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意义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价值观念。
第三,神话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神话作为一种非现实的叙事形式,给予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神话的故事情节常常涉及到神灵、魔法、超自然的力量和事件等,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创造出了一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幻想世界。
神话通过想象力的运用,打开了人们对无限可能性的探索,展现了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神话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审美表达上。
神话故事以其浓郁的情感、奇异的景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
神话中的形象描写常常富有细腻和想象力,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创造强烈的感受和意象。
神话的艺术表达既满足了叙述故事的要求,又能够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价值,使人们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神话作为一种传统的故事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其故事结构的非线性和循环性、符号象征的丰富和多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以及审美表达的独特风格,共同构成了神话的艺术魅力。
神话艺术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故事的娱乐需求,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追寻。
神话中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

神话中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以神话中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1. 阿特拉斯的世界之轴:在希腊神话中,阿特拉斯是负责承载天空的巨人。
如果阿特拉斯的世界之轴成为现实,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轴将天空与地球连接起来,人们可以在轴上观测星空,感受宇宙的奥秘。
2.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给人类带来火种的神祗。
如果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变为现实,人类将能够掌握火的威力,改变生活方式,发展出更多的科技和文明。
3. 狄俄尼索斯的酒神之力: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可以将葡萄酿造成美味的酒。
如果狄俄尼索斯的酒神之力现实化,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将葡萄发酵成酒,享受美味的酒品。
4. 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的力量:托尔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掌控天气的能力。
如果托尔的力量变为现实,人们可以控制天气,使其适应农业和人们的生活需求。
5. 中国神话中的神匠后羿的神箭:后羿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匠,他拥有无敌的神箭,并且能够射下九个太阳。
如果后羿的神箭现实化,人们可以利用无敌的神箭保护自己和战胜敌人。
6. 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拉:拉是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的光芒照耀着整个世界。
如果拉的光芒变为现实,人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光芒进行能源的收集和利用,解决能源问题。
7. 印度神话中的象头神象头:象头是印度神话中的象头神,他拥有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如果象头的力量变为现实,人们可以借鉴象头的智慧,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8. 摩洛哥神话中的飞毯:摩洛哥神话中的飞毯可以让人们在空中飞行,穿梭于各地。
如果飞毯变为现实,人们可以省去长途旅行的时间和疲劳,更加便捷地出行。
9. 日本神话中的狐妖:日本神话中的狐妖具有变身的能力,可以化身为人类或其他动物。
如果狐妖的变身能力现实化,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意变身,实现自己的愿望。
10. 中国神话中的神仙:中国神话中的神仙拥有长生不老和超能力的能力。
如果神仙的能力变为现实,人们可以远离疾病和死亡的困扰,拥有长寿和超凡的能力。
神话传说的现实意义

外国文学结课论文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现实意义姓名∶王辉专业∶哲学队别∶学员六队学号:14年级∶2008级评阅人∶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现实意义神话是指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它表达的是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愿望。
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神话传说是现实文化的基础。
“神学家探索《旧约》中的神话因素,人类学家研究神话中包含的文化模式,宗教史专家着力于神话在宗教体系和仪式中的规则,民俗学家关注不同地域文化中各种神话类型的分布状况,心理学家将神话理解为人类困境或冲动的奇异反映”(摘自《西方神话学读本》)。
神话传说是原始时代原始人类创作的最早的关于天神、鬼怪的文学故事,是人类文明的最早的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开端。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神话传说也是人类通过与自然界斗争而产生的对自然界的最早的认识,是人类文明的种子,孕育着今后的文明。
神话传说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
黑格尔说:“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地理环境状况影响着民族的形成,从而影响着各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各具特色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内涵。
地中海的古希腊文化孕育了西方的文化,面对浩瀚的海洋,原始的希腊人首先产生的是那种崇拜大海的自由的情怀,追求现实的生活,同时大海的变幻莫测,使希腊人富有一种冒险好斗的精神,而海洋便利的交通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使希腊人倾向于经商,商业随之出现繁荣。
因此,古希腊神话中那些神不仅具有人的形象,而且也跟人一样,个性鲜明,感情丰富,他们跟人一样,有的专横残暴,有的任性忌妒。
他们同样具有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们也恋爱,甚至还争风吃醋。
他们像人间社会一样,也有严密的组织,也搞政变,争夺权利。
正如高尔基所说:“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持有某种劳动工具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师傅和同行”。
神话中的乌托邦与现实世界

神话中的乌托邦与现实世界神话,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叙事形式,承载着人类几千年来的想象和梦想。
在神话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乌托邦这一概念,即理想化的完美社会。
乌托邦所展现的世界,通常具有和现实世界形成对比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神话中的乌托邦与现实世界的异同,以此来反思人类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在神话中,乌托邦往往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色和和谐共处的社会秩序。
这些乌托邦世界通常是由神灵、仙子或超自然的存在统治的,他们能够带来和平、繁荣和幸福。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是由神祇们居住的美丽殿堂,那里没有疾病、战争和死亡的存在。
而现实世界,却充满了战争、贫穷和疾病,人们时常为了权力和资源而相互争斗,这与乌托邦中的和平和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乌托邦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和缺陷。
尽管乌托邦世界中的形式美丽,但它们常常失去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乌托邦往往是由想象构建而成,缺少了对人性的观察和深刻理解。
例如,中国传统神话中的蓬莱仙境是一个凡间仙人向往的地方,但它却是建立在对封建家族制度的理想化幻想之上,无法真正满足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需求。
此外,神话中的乌托邦也往往受限于神灵或仙子的意志和支配。
尽管乌托邦世界中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各种福利和权利,但他们缺乏自由和独立的意志。
例如,北欧神话中的瓦尔哈拉是一个英勇战士的乌托邦,但进入这个乌托邦必须经历死亡的洗礼,同时也要放弃在现实世界中的自由和创造力。
与神话中的乌托邦相比,现实世界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它也具备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现实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人类在其中能够真实地体验到喜怒哀乐、挑战和成长。
追求现实世界的改进和进步,意味着我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适应和创新。
正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自由,我们才能够创造出伟大的艺术、文学和科技成果。
然而,现实世界也有不少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分化、人权不平等和环境污染等。
与神话中的乌托邦相比,现实世界的确有一些丑陋和残酷之处。
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

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含了古代人们对始祖、神灵、英雄和神秘力量的幻想和想象。
虽然上古神话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因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它们普遍具有以下艺术特征。
1.图像化的叙事:上古神话倾向于以图像化的方式进行叙述,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和人物来描述神话中的故事情节。
这种图像化的叙事方式使得神话更加生动,易于被观察者理解和接受。
2.拟人化的神灵:上古神话中的神灵通常被赋予人性化的特征,他们有着类似于人类的情感、欲望和行为。
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得神灵更加亲近人类,更易于人们对神灵信仰的建立。
3.物象象征:上古神话常常以自然现象、动植物、天体和地理元素等物象来象征和表达其中一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这种物象象征的手法为神话增加了深度和隐喻,使得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更具有精神启迪和哲学思考的意义。
4.奇幻与神秘:上古神话中常出现各种奇幻和神秘的场景,如神灵的诞生、神话英雄的冒险、神秘力量的运行等。
这些奇幻和神秘的元素使得上古神话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日常经验,使得人们在阅读或听述神话时能够进入一种梦幻和超越现实的世界。
5.超越时间与空间:上古神话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故事情节可以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点或虚构的世界。
这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手法赋予了神话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使得它们可以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界限,持久传承。
6.宗教和神圣的意义:上古神话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神圣的地位,它们代表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宇宙万物和人类命运的探索和解释。
上古神话中的故事和象征在宗教仪式、祭祀典礼和信仰习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世俗生活和信仰体系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宏大的神话世界。
总而言之,上古神话以图像化叙事、拟人化描写、物象象征、奇幻神秘、超越时间空间以及宗教神圣的意义为其艺术特征,通过这些特征,上古神话不仅满足了人类对幻想和想象的需求,更在文化和宗教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我和探索宇宙的一种途径。
神话中的幻想与幻境

神话中的幻想与幻境神话,是指一种传说故事,常常涉及超自然的力量与神秘的事物。
而幻想,是指思维或创作中的虚构,是架构一个神话的基础元素。
幻境,则是指神话中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是人们能够进入并经历的虚构场景。
本文将探讨神话中的幻想和幻境,并尝试解读其中的意义。
第一节:幻想的诞生神话是人类对于未知和神秘的探索与想象,其中的幻想元素则来源于人们的思维和创作。
幻想可以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描绘,也可以是对神秘现象的解释。
在神话故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神明与魔法。
这些幻想元素给予了神话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节:幻想与现实的交汇神话中的幻想并非完全脱离现实,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改造。
例如,很多神话故事中的地点和场景都与现实存在的地方息息相关。
同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与现实中的人类也有着某种联系,他们或者是现实中的英雄、君主,或者是代表着人类的某种欲望、情感和智慧。
由于具备了与现实的联系,神话中的幻想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情感投入。
第三节:幻境的意义与象征幻境是神话中的虚拟世界,是创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思想、哲理或者象征而设立的。
通过创造幻境,神话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超越现实的空间,使人们可以在其中领略到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而幻境中的各种景观和事件则成为了对于人类欲望与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第四节:神话的教化功能神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具备着教化功能。
通过神话中的幻想与幻境,人们能够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满足,并在其中感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体验。
同时,神话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往往富有象征意义,可以传递给读者某种道德观念或者哲理。
结语:神话中的幻想与幻境是一种美妙的创造,它们与现实紧密相连,又能超越现实。
幻想的存在给予了神话更多的想象力,增添了其魅力,而幻境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
通过神话中的幻想与幻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积淀与思维方式,同时也能够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意义。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的异同之处

比较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北欧神话北欧神话和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欧洲古代主体的两大神话,构成了徇丽多彩的古代欧洲文化,同时也对古今欧洲各国以致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本论文以比较此两大神话,找出彼此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北欧神话的独特性。
古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神话体系的系统性古希腊罗马神话与北欧神话都有相对完整的系统性,即希腊神话和万神之主宙斯有关,北欧神话与奥丁有关,并形成以其为中心的神族系统。
在两者的神话体系中,内部条理分明,他们都认为这广大的宇宙不像是一个人所能统治的。
他们把宇宙分为了陆地、海、冥界,由三位尊神分治。
在希腊神话中,第三代宙斯统治陆地和天界,波塞冬统治海界,而哈迪斯统治冥界和放逐的泰坦神族所居的大深谷塔塔罗司深渊。
在北欧神话中,我们也看见了奥丁统治陆地和天界、艾吉尔统治海界、赫尔统治冥界。
希腊神话把奥林匹斯山作为众神的居所,北欧神话也说神们居住在阿斯特利加。
二、产生的客观性神话产生于氏族社会阶段,是远古时期的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和社会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我们纵观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北欧神话,可发现二者反应的内容中的一个相似之处,即都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他们不畏强暴和邪恶的斗争的精神。
归根结底,正是由于原始时代各民族人民所面临的情况相同:生产方式异常落后,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在题材上出现了相同之处,这种共同性完全是由于各民族神话产生的时代和社会形式上的一致性所造成的。
三、象征人文发展性不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北欧神话,这两个较著名的神话皆有提到战争与大一统,尤其是北欧神话神族与巨人族的渊源,诸多悲痛的前兆,而导致一场改朝换代的最后的战役—诸神的黄昏。
这也许意味着早期人类如何互相交流、斗争,并且在最后出现统治者,一个领导构筑出新的国家与新的政治形态的统治者。
神话故事的相同点

神话故事的相同点
神话故事的相同点有:
1. 超自然元素:神话故事常常涉及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和现象,如神、仙、精灵、妖怪等。
2. 英雄/主角:大多数神话故事都有一个主要的英雄或主角,
他们具有特殊的能力、使命或命运。
3. 持续性的冲突:神话故事中常常存在持续不断的冲突,如神与神之间的争斗、英雄与怪物之间的对抗等。
4. 传承和启示:神话故事常常包含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和智慧启示,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这些思想和理念。
5. 超越时间和空间:神话故事有时跨越时间和空间,既可以发生在遥远的古代,也可以发生在未来的世界。
6. 象征主题:神话故事通常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某种主题或意义,如爱、勇气、智慧、力量等。
7. 口头传承:大多数神话故事最初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因此具有一定的变体和多样性。
8. 对自然界的解释:神话故事常常试图解释自然界的起源、现象和变化,如太阳、月亮、大地等。
9. 神秘与奇幻:神话故事常常涉及神秘、奇幻的元素,使人们产生想象、幻想和探索的欲望。
10. 文化背景:每个神话故事都反映了特定文化和社会的背景和价值观,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的现实性与幻想性专业: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摘要:神话作为远古历史回音的文学作品,是现实性和幻想性的有机统一体,现实性和幻想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实性是神话产生的基础,幻想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现实性主要表现在神话人物形象、性格、故事素材和社会背景来源于现实这几个方面;而幻想性则是由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的不理解,想要征服自然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可发达而产生的。
这样就决定了神话具有现实性和幻想性。
关键词:神话,现实性,幻想性。
神话的现实性与幻想性(新疆师范大学语言系汉语言文学)世界上每一个民族他们的童年时代都有自己美丽的神话,神话是原始时代的产物,它记录了远古人民对社会、自然以及自身的理解、认识和愿望,它以故事的形式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1)它以现实为基础,同时又超载了现实,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这就决定了神话同时具有现实性与幻想性的特征。
我们首先讨论神话的产生。
一、神话的产生历史表明,为类发展了旧石器时代高级阶段(距今三、五万年左右)虽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可是已经产生了简单的语言,可以凭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自然及社会的领悟。
这为神话的产生奠定了语言基础。
由于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人们对自然、自身的一切领悟只能日日相传而无文字记载。
原始先民们通过劳动,生产力发展了,思想意识也发达起来了。
人们同自然斗争的能力有所提高,可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类仍是弱小无力的,他们无法解释所看到、所经历的事情,但却总想探究大自然的内幕,想要驾御各种自然力。
他们的探索得不到科学的结论,自己的愿望也不能够圆满地实现,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间,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情感,而一些特殊的灾难性的自然现象,如雷电、洪水、地震等,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的生理现象尤其能够引起人们的恐慌和畏惧。
人们要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宣泄不安的情绪,根据他们简单的逻辑,便幻想出世界是由一种超人、超自然的力量所控制的,一切自然现象以及生理现象都被其操纵,这样,神就产生。
它既体现了们他对大自然的蒙味认识和敬畏之情,不同的自然现象由不同的神所掌管,众神各司其隔共同管理着这个世界,各个被描述的神的情况的片段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最早的神话。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神话内容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由自然性神话阶段到自然社会性神话队段再到社会性神话阶段。
关于神话存在时间的范围说不一,1983年以来,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提出了“广义神话”的概念,认为神话不止原始社会有,在后来封建社会中仍然流传并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神话。
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在民间(特别是在偏远山区)仍流传着不少神话,其中有些虽已受到道教、佛教的影响,但即使是仙话、佛话等宗教故事仍具有神话特征。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狭义神话”。
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
”(3)《辞海》中神话的定义是这样的:原始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
(4)由此可见“狭义神话”是上古时期的神话,我就在这个范畴内来谈神话的现实性和幻想性。
二、神话的现实性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的记录了人类在他童年时代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它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神话当然也不例外。
虽然它有超越现实的一面,但追根究底,它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神话的现实性主要现表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话中的一切形象源于物质世界,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出他们的原形。
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外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因此种种神的形象往往都是由不同动物或是动物和人组合而成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记下了古希腊哲学家诺芬尼的话:‘假如牛和狮子都有一双手,能像人一样创作艺术品,那么他们也同样会描绘出神,并把他们自己的体型给予这些神。
’列宁强调‘神=完美的人的形象’,并联系费尔巴哈的观点:‘人的神不过是神话了人的本质而已。
’”(5)这些神的形象实际上是被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最明显的就是龙这个神话形象,它是以蛇为主体,加上马首、鹿角、牛耳、免眼、蜃腹、鱼鳞、虎掌、鹰爪、鬣尾,最终形成了这一威武雄壮的神话形象。
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想象的产物,它是对具体物象的再组合。
人类之所以把龙塑造成这样,作为图腾崇拜,是想拥在这些动物强大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征服自然,更好的生存。
再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之始祖女娲就是人与蛇的组保;希腊神话中凶恶的魔怪杜萨形象的主体是妇人,但肩上却长着一对鹰的翅膀,头上每根头发都是一头毒蛇。
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常见的事物叠加在一起。
鲁迅先生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人,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颈子二、三尺而已”。
(6)通过看神话,我们知道各个民族神的形象都不一样,东主的神圣具有东方人的特点:黄皮肤、黑头发;西方的神却是黄头发、白皮肤,具有西方人的特点。
由此便知,人们要基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塑造的形象,上古时期,由于环境和交通的限制,东方人不可能塑造出有西方人特征的神的形象,反之亦然,这是由现实环境所决定的,却恰恰证明了神话是具有现实性的。
2、神话人物的性格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
所谓的神与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但神的这些性格都是人赋予的,他们不可能超越人自身而产生出一种人类所没有的性格,它必须以人为基础,这更我体现出神话具有现实性的特点。
神话中的神有的开朗,有的沉稳,有的暴躁,有的温顺……这些都是人人自身得出的。
例如其工狡猾,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随意支配他人;炎帝生性残暴,无道,压迫人民,掠夺他族;而女祸仁慈,善良,造福百姓;希腊神话中神后赫拉生性善妒而又冷酷无情,对宙斯的恋人及其子女进行残酷的迫害,决不宽容;而主神宙斯脾气暴躁,独断专行,同时又很风流,有十二个御妻,此外又到凡间物色美人。
这在现实的人身上都找得到。
另外,神也具有感情,而这也是来源于人本身。
神话中的神并不似仙话中的仙那样没有欲念,没有感情,恰恰相反,神的感情非常丰富,他们之间有爱恨的情感体验,有喜怒哀乐,有希望追求,也有亲情、爱情、友情,这在希腊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起后来仙话中的仙,神话中的神更具有现实性。
3、神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历史事件之上。
人们把当时人们所经历的历史事件、社会情况、经济发展情况融入神话之中,从一定角度来看,神话也算得上是一部史书。
人们都在为取得好的生存环境而斗争着,原始先民亦是如此。
九黎族居住在古黄河下游,是一个庞大的部族,蚩尤被尊为九黎族之神。
“蚩尤,八肱,八趾,疏首”(《初学记》卷九),“蚩尤能作云雾,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述异记》上),由于九黎族人多势众,所以其主神被描述为多首、多口、多手、多脚的样子:“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蚩尤之时,烁金为兵”,(《太平御览》卷七四),表明九黎族已用金属盔甲来武装自己,用金属打造兵器,从中我们知道了当时冶金术的发展情况。
又如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之野所进行的一次残酷战争,“黄帝与炎帝战于板泉之野,帅熊、罴、貔、貙、虎为前驱,鶍、雕、鹰、鸢为旗帜”(《列子·黄帝》),从此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可能率领了很多部落参战,而各种猛兽可能是部落的图腾。
再如古希腊神话中所描写的特洛战争,它以特洛伊战争这个历史为基础,在其中加入了大量幻想的因素,便有了这篇举世闻名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的再一次记录和描述。
4、神话故事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现象。
正是由于原始先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在解释时才加入了幻想因素,让这一切现实变得易于接受。
人们处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族社会时,创造的神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手中握有大权,在此期间女神的数量多于男性神,创造万物,创造人类的是女娲,掌管火的火神祝融是女神,主司天下灾害的西王母也是女神;古希腊神化中大地女神盖亚发动改朝换代的战争,关心子女的安全,在神中地位极高,这都是母权社会的反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女娲造人的神话有所改动,用手捏的和绳甩的来解释人的等级差别。
随着父系氏族社会渐渐代替了母系氏族社会,男性的神多了起来,拥有的权利大过女性神,而女神则降为配偶或被其完全替代,例如“祝融,是老妇。
”(《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变为“炎帝为火师”(《左传》哀公九年);又如“虹霓,小女子之神”。
“(《太平御览》卷一四)”变为“雄日虹,雌日霓”(《初学记》卷一),从这些神话可能看出社会的变化。
可见,神话是随着社会现象的改变而改变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神话就会产生一定的改变。
由上可知,神话必须以现实的东西为基础,无法完全脱离现实,而现实性则是神话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成神话的一个必要因素,是神话的基础。
三、神话的幻想性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连的。
原始先民的心智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思维主体和客体还不能明确区分,在人和外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渗关系。
普列汉诺夫说;“原始人的知识非常贫乏,他是‘根据自己来判断的’他把自然现实都说成一些有意识的力量的敌意的行为。
”(7)他们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对万事万物不可能有科学准确地把握,于是原始先民在不知不觉中给自然物加上了人的属性,认为自然物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识的,日月有意识地升降,风雨有意识地运行,花草有意识地生长,禽兽有意识地活动。
这个物质的世界被先民们曲折反映中显示了人们征服世界的愿望,与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显示了原始先民的精神状态和对自然的探索与理解。
这样,神话也就有了幻想性,这点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面对一些自然现象,往往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释,他们有很鑫地方想不明白,为了给自然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原始先民就根据人类社会的情形,不自觉地编造了许多有关神的故事。
这是神话具有幻想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人们在感知自然的时候,将自身的属性不自觉地加在万物之上,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以及以已观物,以已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这在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常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某种自然现象,或者自己所熟悉的自身为标准来诠释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