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1.《逍遥游》中,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翅磅巨大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3.《逍遥游》中,用两种短寿的动植物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5.《逍遥游》中,描写境界最高的人不追求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6.《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是“,”。
7.《逍遥游》中,描写鹏鸟要凭借六月大风飞到南海时乘着旋风飞向高空的句子是“,”。
8.《逍遥游》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
9.《逍遥游》中,表现宋荣子看淡荣辱的原因的句子是“,”。
10.《逍遥游》中,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
11.《逍遥游》中,写逍遥的境界是自由自在遨游于天地间,什么也不凭借的句子是“,”。
12.《逍遥游》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在水面振翼拍起巨大浪花的句子是“,”。
13.《逍遥游》中,描写鹏鸟水面振翼拍水,乘着旋风飞向高空的句子是“,”。
14.《逍遥游》中,描写列子御风而行,轻快快乐的两句是“,”。
15.《逍遥游》中,列子对于世间富贵美满之事的态度是“,”。
16.《逍遥游》中,宋荣子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17.《逍遥游》中,从大鹏鸟的脊背、翅磅两方面强调它的广大的句子是“,”。
18.《逍遥游》中,从天空的颜色论证我们看到的事物有时候并非它的真实本质的句子是“,”。
19.《逍遥游》中,写水浅就无法载大舟的句子是“,”。
20.《逍遥游》中,写大鹏鸟借助风力后,直上云霄,无所阻拦的两句是“,”。
21.《逍遥游》中,写去百里之外的人,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两句是“,”。
22.《逍遥游》中,描写去千里之外的人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两句是“,”。
23.《逍遥游》中,提出去郊外的人不需要提前准备的原因是“,”。
(完整版)高考虞美人理解性默写(学生版)(附答案)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答案:
1.春花秋月何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句子是:
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逍遥游》完美版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の情形の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の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の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の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の很小の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の实例,与大鹏鸟の“海运将徙”作类比の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 面对高远蔚蓝の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の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の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の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の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の浮动对水の依赖性の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の实例,通过舟の浮动对水の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の飞翔对风の依赖性の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 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の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の样子来嘲笑大鹏鸟の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の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庄子在奇妙莫测の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の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の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の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の“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の荣辱,不会因为外界の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の句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2. 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の万物和现实中の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の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の逍遥の三类人の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逍遥游》理解性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
2.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的句子是:(),(),(),()。
3.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4.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三句描绘了鲲鹏奋飞的雄姿以及时节,给人带来豪迈之感。
5.庄周《逍遥游》中,《齐谐》记载的语句(),(),()描绘了鹏徙于南冥的场景,交代了鹏离开北海的凭借之物。
6.《庄子·逍遥游》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南徙时的壮观场面,认为大鹏虽能飞上万里高空,仍然有所依托。
7.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8.《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
9.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一文中借用《齐谐》对鹏鸟的描述:(),(),(),()。
10.《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1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抟扶直上”。
12.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上者九万里”,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13.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14.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那神奇的“大鹏鸟”凭借大风一步步飞起来的句子是:(),()。
《逍遥游》全篇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全篇理解性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鲲鱼非常巨大。
2.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3.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奋翅振飞的样子。
4.总写大鹏鸟在海动大风时会迁向南海:5.大鹏鸟飞向南海时,振翼拍水时会激起三千里浪花6.描鹏鸟水面振翼拍水,乘着旋风飞向高空的句子是7.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需要凭借六月的旋风。
8.作者对天空的颜色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什么疑问?9.用水和舟的辩证关系表明成功需要厚积实力。
10.低洼之处的一杯水,可以使小草当做船漂浮起来11.低洼之处的水太浅杯子便会被粘住12.如果旋风不够巨大便无法承载大鹏鸟的翅膀13.大鹏鸟如果飞上高空,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它了14.蜩与学鸠根据自己在林中飞行的样子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15.蜩与学鸠因为自己无法高飞而落在地面上而质疑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16.到郊外的人一天就会回来,也不会感到很饥饿:17.到百里之外的人,需要在一晚上里准备粮食:18.到千里之外的人,需要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19.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小不如大的两句:20.文中以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为例来说明短寿的两句是21.冥灵的长寿体现在哪:22.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哪:23.一般人和长寿的彭祖相比就非常令人悲伤了24..运用比喻夸张手法说明鹏鸟的脊背和翅膀非常巨大宽广。
25.用比喻手法描述鹏鸟的巨大翅膀,乘着旋风直上九万里高空26.斥鴳飞起来,只能飞到几丈高的地方就落在地上了。
27.斥鴳最高只能飞在蓬草之间。
28.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人。
29.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人。
30.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作者认为他们只不过像麻雀一样见识短浅。
3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在乎外界的评的句子是:32.宋荣子看淡荣辱的原因是因为能够分清物与物区界限的句子:33.宋荣子对于世俗并没有急切追求的样子:34.宋荣子虽看淡世俗,但作者认为他还是没有达到至高境界。
虞美人,阿旁宫赋,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虞美人》李煜1.李煜《虞美人》中表明词人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的句子是:4.李煜《虞美人》中“,。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绪之重,难以排遣。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阿房宫赋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实写楼阁、廊檐的语句是,;,;,。
4、《阿房宫赋》中虚写了长桥、复道的句子是,?,?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6、写阿房宫中的“妃嫔”的由来的语句是,,,,,。
7、通过描写宫人梳妆打扮,以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的语句是,;,。
8、写原来六国的金玉珍宝被秦人像土块、铁锅一样随意挥霍、随意堆弃的语句是,,,,。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10、《阿房宫赋》中作者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六组比喻句是,;,;,;,;,;,。
11、《阿房宫赋》揭露了秦王朝暴政“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其最终结果是“戍卒叫,,楚人一炬,”。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答案: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重点

1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且举世 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9.《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 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 20.《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 界的三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 态度。
13.《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俩 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 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1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1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19.《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 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 20.《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 界的三句是“—————,————,—————”。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 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 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 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 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 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 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引言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哲理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
在教育场合,逍遥游也经常被用作理解性默写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旨在解读逍遥游诗歌的内涵,并提供答案供理解性默写的参考。
2. 逍遥游全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咨,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何颜子孙,亲情如何?乡书何处?托寄哉此情无计。
明月何皎,照我娘子低昂。
昨夜曾相邀,月下独相望。
3. 逍遥游诗歌的解读逍遥游诗歌以一种豪迈、悠然自得的姿态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洞察。
以下是逍遥游诗歌的主要解读:3.1 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朝辞白帝,指的是刚离开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长江流域,处于曾经的江陵郡,被称为彩云间。
这里形容的是作者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的情景。
3.2 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说作者只用一天的时间就从千里之外的江陵返回了彩云间。
3.3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两岸是指长江两岸的山,而猿声啼不住则是说猿猴在高山上的叫声不断。
3.4 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指作者通过乘船的方式已经越过了许多重重的山峦,向前方进发。
3.5 第五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表示年轻人的衣领,而悠悠我心是说我的心情很放松。
3.6 第六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被爱情所困扰,思念之情使他一直陷入思考中。
3.7 第七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里描写了鹿的叫声和它们在野外吃东西的情景。
3.8 第八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音乐的愉悦。
3.9 第九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如月是描绘月亮的明亮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
是:,,。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10.文中写列子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的句子是:,。
11.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情形的句子
是:,。
12.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13、庄子《逍遥游》中“, ”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14、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样的句子: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5、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雍》)“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些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
“, , ”,等内容。
《虞美人》默写
1、“,”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
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
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
是:, 。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
1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13、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逍遥游》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文中写列子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的句子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11.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2.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3、庄子《逍遥游》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14、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样的句子: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5、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雍》)“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些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等内容。
《虞美人》默写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
妙。
1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