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江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南文化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南文化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南文化阅读试题及答案江南文化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

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

江南蓑衣阅读答案

江南蓑衣阅读答案

江南蓑衣阅读答案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

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

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

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

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

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

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

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

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革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

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

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

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

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

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

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

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

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

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

江南雨巷阅读答案(二)

江南雨巷阅读答案(二)

江南雨巷阅读答案(二)江南雨巷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4)题(16分)江南雨巷阅读答案董滇宁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棰,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情是这样的怎么说呢?12月26日,事件经过一天发酵,《惊爆!某超市一黑衣男子对老人大打出手》牢牢霸占微博热搜榜头条。

几张图片看起来是连拍,一男子挥舞手臂,老妇人抱着男人大腿,直到最后一张男子的手打到老人身上,看上去触目惊心。

文字解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当详实。

小明日记今天玩得可开心啦。

妈妈带我去欧美新生活广场玩,小朋友真多。

大人坐在游乐场外玩手机,我们玩打枪游戏。

我们玩了很长时间。

中午吃面条,很好吃,妈妈说下周还带我吃。

下午和妈妈一起买了很多好吃的,超市的人很乱。

有一个奶奶躺在地上,大声喊,还哭得很伤心。

妈妈不让我看,但我早就看见了,那个奶奶抓住了那个叔叔的脚,叔叔不想让她抓。

叔叔一蹦一蹦的,像跳皮筋,可好玩了。

超市收银员只言片语周年庆嘛,人多,忙不过来。

我看到的时候,大妈已经倒地,那个黑风衣在掰大妈抱他大腿的手。

他们吵得很激烈,那男的一直喊“松手”,而且还说脏话。

大妈被他拖着走。

听不出来两人为什么起的争执。

我为什么不去拉开他们?公司规定:收银员不能离开岗位。

而且我们经理和保安很快就赶到,把两人带走了。

期间,很多顾客都在旁边看着,各种拍照。

不说了,不说了,今天顾客至少比昨天多一倍。

值班经理答记者问记者:两人为什么争执?经理:周年庆,特价区豆油只剩下一桶。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年末质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年末质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下,国货品牌积极应对挑战,提升产品价值,将迎来难得的高质量发展机遇。
(摘编自姚亚奇《从藏在标签里到步入聚光灯下》)
评卷人
得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下江南”意象是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古代江南,水乡泽国,以河代路,是船的天下。《越绝书·吴地传》记载,春秋时期吴国曾在其腹地开“吴古故水道”及“百尺渎”。吴古故水道和百尺渎所构成的水道,是江南河即江南运河的前身。
江南河联通南北,不仅打破了江南地区地理意义上的封闭状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超越了文化意义上的传统吴、越文化的分区,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江南文化区。六朝诗文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所呈现出的江南意象,具有一种不同于北方政治伦理精神的诗性审美气质。我国历来有“北上南下”之说,江南运河的畅通,使得北方人士纷纷“下江南”。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老瞎子捡了些柴,打起一堆火。
小瞎子渐渐有了哭声。老瞎子放了心,任他尽情尽意地哭。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
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
“下江南”意象中包含着一种从流飘荡的“悠悠”物象。隋代“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资治通鉴·隋纪》),乘船下江南显得更为便捷。士人们摆脱了车马的束缚,沿着大运河乘船顺流而下,赏看倒映在水里的江南风物,悠然的心情溢于言表,自有一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的审美心态。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闯关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闯关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闯关测试卷一颗心,细细品,品读书中的大千世界;一个梦,渐渐追,追寻书中的万千智慧。

童心追梦,让智慧的种子萌发出未来的希望。

一、读语段,完成练习。

(13★)班会课上,老师播放了一段别致的科普课。

中国航天员带着①s hén shènɡ的使命奔赴太空,在中国空间站,他们②xiōnɡ yǒu chén ɡ zhú地完成了一个个科学实验,令同学们个个③mó quán cā zhǎnɡ、④yuè yuè yù shì,纷纷表示将来也要当宇航员遨游(huán宇)。

随即,老师拿出中国地图,⑤zònɡ hénɡ的河流,⑥liáo kuò的海洋呈现在眼前,好一幅美丽的画面。

1.看拼音,写词语。

(9★)2.下面词语中的“致”与“别致”中的“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A.致.电 B.致.富 C.致.命 D.兴致.3.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文中“(huán宇)”的“huán”应选( )(2★)二、选择题。

(12★)1.下列加点字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弗能应.——应.答 B.陷.子之盾——陷.害C.道.旁李——道.理 D.守株待.兔——接待.2.关于课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花甲”是指人七十岁。

B.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C.《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作者是美国的杰克·伦敦。

D.《手指》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冯骥才先生。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一项是( )A.老师正在黑板前得意扬扬....地向参观者介绍我班取得的成绩。

B.小区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工作,他们舍己为公....,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

C.好的办法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6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告罄.(qìng)溯.流(sù)白雪皑.皑(ǎi)忧心忡.忡(chōnɡ)B.羸.弱(yíng)啮.齿(niè)五脏.六腑(zàng)毛骨悚.然(sǒng)C.销蚀.(shí)轮廓.(kuò)怏.怏不乐(yànɡ)屏.息凝神(bǐnɡ)D.迟钝.(dùn)步履.(lǚ)语无伦.次(lùn)心有灵犀.(xī)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闲瑕蔚蓝烧灼耐人寻味B.告罄厄运蒙眬不期而至C.迟钝点缀辜负千均重负D.稠密凛洌概率疲惫不堪3.(2分)下列对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一八”事变91周年之际,东北抗联博物馆展出日军侵华新物证,再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罪行。

(在“再次”后加上“印证”)B.党的二十大报告掷地有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守江山、打江山,打下人民的江山,守住人民的心。

(把“守江山”和“打江山”交换位置)C.书信不仅传递感情,更传承文化,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删去“不知不觉”)D.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删去“主要是”)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代先贤将自己的理想情怀、价值追求寄托于自然山水、生灵万物,并从中汲取慰藉。

在动人篇章或醉人长卷中,,。

,。

,经由寄托着创作者深层思考的细致描绘,我们与世间万物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

这种默契,其实就是中国文化载体铸就的中国文化基因,它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思想深处,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注入了连绵不绝的源头活水。

①他们将自己的人格汇入广阔的大千世界①而当代的我们,又从这些浸润着先贤智慧的作品中汲取着历史的经验、文化的积淀、情感的考验①无论是洁白无瑕的梅、润泽天下的水,还是俯首耕耘的牛、高雅出尘的鹤①以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滋润养育、拓展自身的生命成长①无一不是古代士人的人格象征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5.(6分)根据课文默写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致命的江南
潘向黎
①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

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湿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

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

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

②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

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

③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

而最浓艳消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

④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⑤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

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

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

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

⑥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

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

⑦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

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

《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

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弃官南归。

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

⑧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

⑨它可以使人放下刀戈、率众来降。

丘迟的一篇《与陈伯之书》,是一篇招降书,写得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动人心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

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江南的胜利。

⑩它甚至是江山变色、生灵涂炭的缘起。

柳永的《望海潮》将江南的繁华猗旎写到了十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慕西湖胜景,就起了挥鞭渡江、立马吴山之意。

我不怀疑江南有这样的吸引力,会让人起觊觎之心,但是将王朝的覆灭,归罪于一阕词,未免荒谬。

朱东润先生说得公允:“说金主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⑪但是这都是前尘往事了。

留下来的只是关于江南的美丽的咏叹,只是关于江南的千古传说。

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是中国人永远的梦境。

在这里,我们滤去了现实中的不洁、不美、所有的缺憾,只留下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才子佳人,美酒佳茗……虽然那些笙箫吟唱的烟波画船已经去得很远。

(节选自《才女书·百篇女性散文经典》) 7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江花”“江水”承载着江南特有的招牌景致,而“垆边人月”“皓腕霜雪”等场景散发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芬芳气息,引发了无数人有关江南的心事与情思。

B.“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作者借解释张翰隐退的原因,表明自己顿悟世事、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C.“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一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说明了乡思、乡愁是陈伯之心中最柔软的一角和最本能的情感。

D.江南不让塞北,且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他们不仅在诗词歌赋中浓缩了这一意象,而且经过竞相歌咏,渐渐形成了一种诗学传统。

71.文中大量引用了与江南有关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72.作者为什么说江南“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
70.A
71.①古诗文的引用能够生动、凝练、有韵味地展现江南的美,让读者在品读中深切感受到
江南的深刻内蕴、独特意境。

②充分展现了我国古诗文的魅力,吸引读者关注作品中人物的行事,获得人生感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72.①江南给了作者儿时“绝好的启蒙教育”。

②终身守着江南、爱恋江南是大多数江南人的“宿命”。

③古代文人赞叹江南的名作丰富了江南的人文内涵。

④江南所具有的“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的独特气质和意境,让人迷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