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塞翁失马教学试题练习题(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3分)1.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驰骋(chěng)虚拟(nǐ)尴尬(gà)入场券(juàn)B.奖券(juàn)恬(tián)静曝光(bào)莱(lái)茵河C.谬(miào)误拊(fǔ)掌奴婢(bì)锺子期(zhōng)D.卷轴(zhóu)锦囊(náng)琴弦(xián)纳(nà)鞋底2.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没有()。
A.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想到锤子期 B.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C.他觉得已经没有人配听他的琴了 D.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B.“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C.贝多芬是奥地利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D.《京剧趣谈》一文主要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chún shúpŭ xiěqín jiàn jǐng xiàngmáo wūyōu jìng zhú guāng qīng yōu三、用“√”找出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4分)虚拟(nǐ yǐ)奴婢(bì pí)票券(quàn juàn)谬论(miào miù)锦囊(náng nán)凸显(tū tú)恬静(tián tiān)驰骋(chéng chěng)四、查字典,填空。
(6分)(1)“曝”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画。
“曝”字共有个读音,分别是和,可分别组词为和。
七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寓言四则习题优选一、词语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拼音。
卮酒买椟还珠廪食何遽折其髀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B.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C.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D.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解释加点的词。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饰以玫瑰,辑以翡翠()(3)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解释每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 1)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2)①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②故时有物外之趣()(3)①好—一听之,处士逃()②好读书,不求甚解()(4)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②马无故亡而入胡()参考答案1.zhìdúlǐ n jù b ì2.B3.(1)本来。
(2)通“缉”,连缀。
(3)通“悦”,快乐。
(4) 率领。
4.( 1)① 拿② 拉( 2)①缘由② 所以( 3)①喜爱② 喜欢( 4)①没有② 走失二、问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B.且人患志志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C.此何遽不为福乎?D.王曰:“然而何为使子?”参考答案:D 三、课文内容理解填空题。
1. “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原意是嘲讽那些_______________,这是从_____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还能够从 ______的角度将寓意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
2. “滥竿凑数”选自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 _______________,从他身上,我们能够获得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 _________”来比喻固然临时吃亏,却所以获得了利处,也指坏事能够变为好事。
参考答案1. 买了匣子,退还了珍珠;没有目光,弃取不妥,主次颠倒,不知轻重的人;买方;卖方;注意包装商品,有时可以获得大的利润2. 韩非子南郭处士不学无术,专靠谋利混日子的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3.因祸得福,焉(安)知非福。
小学语文《塞翁失马》阅读答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塞翁失马》阅读答案小学语文《塞翁失马》阅读答案(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塞翁失马》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塞翁失马》阅读答案篇1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
又名《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等编著。
“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2)居数月(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堕而折其髀(5)死者十九(6)人皆吊之3、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丁壮者引弦而战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参考答案:1、淮南子淮南鸿烈刘安焉知非福2、逃跑经过带领大腿绝大部分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
(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小学语文《塞翁失马》阅读答案篇2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fǔ)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fǔ)曰:“此何遽(jù)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1、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专题(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专题(试题)(含答案)课外阅读--寓言故事专题塞翁失马(10分)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
他养了许多马。
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马走失了。
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
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们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
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
可是过了没几天丢的马不仅自己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们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居们的祝贺,反倒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
心里明明高兴,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
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嘶鸣嘹亮,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
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策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们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
”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
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
入伍的青年人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用“”在文中画出塞翁说的话。
(2分)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塞翁失马”常与“焉知非福”连用。
B.“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C.短文中的塞翁是一个喜欢胡言乱语的人。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 。
(2分)4.马丢了,邻居们安慰塞翁,而塞翁却认为这也许是好事,这是不是自我安慰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似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聪明的大公鸡(12分)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和他强壮的朋友猎狗,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旅游。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文言文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按要求填空1.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2.(1.)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2)有些人回去搞自己不想搞的事,自然可以产生负面效果。
原意用以褒奖诱骗蠕,钱钟书逆向投影,引申为嘲讽一种四面碘化镁和夸耀他人,实际在掩盖懦弱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
(3)人应该互相帮助(4)骗子的技俩总会被人揭穿(5)教导人们不要太自私3是夏天的一抹骄阳,蕴藏热量;是秋天的一片枫林,热情醒目;是冬天的一株腊梅,傲雪待放。
二.文言阅读《论语》十二章摘录1(1)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2)以……为乐(3)危险(4)改变(5)承受忍受(6)坚定2c3d4(1)自学不思索就可以存有迷惑不解的地方,只思索不自学就存有危险了。
(2)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有点加以学习,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3)广为地自学并且始终如一自己的志向,多问并且多考量眼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其中了。
5略6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温故知新:温习旧有的科学知识,可以获得代莱认知和体会。
择善而从:挑选不好的予以自学和跟从。
《虽有嘉肴》1即使甘美困惑勉励2(1)即使存有最出色的道理,不学,也不晓得它的好处。
(2)《兑命》中说道,“教导就是研习的一半”,大概说道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教学相长也。
看法: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东西,也能增长自己的见闻。
《伤仲永》1曾顺利完成名声渐渐2.b3.b4(1)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请他。
(2)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5(1)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一个人有天分还比较,唯有后天的教育与自学,就可以使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成才。
文言文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1.人生例如一盘棋,必须多一些理智,太少一些盲目;人生例如一幅画必须多一些色彩,太少一些灰暗;人生例如一场戏,必须多一些高潮,太少一些平静。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查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3分)①亡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其子好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皆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
(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壮者引弦而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4分)4: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4分)【参考答案】1:①逃跑②喜好③慰问试题分析:“亡”,一词多义,逃跑。
“好”,一词多义,喜好,爱好。
“吊”,一词多义,慰问。
2:(1)这怎么不是福呢? (2)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此”(这)、“何遽”(怎么)、“不为”(不是)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翻译(2)时,要注意把“丁壮者”(壮年男子)、“引弦”(拿起武器)、“战”(作战)这些字词翻译准确3:因为塞翁认为祸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结果。
试题分析:当“马无故亡而入胡”时,塞翁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当“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说“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当“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时,塞翁说“此何遽不为福乎”。
在塞翁看来,祸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结果。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查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3分)①亡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其子好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皆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
(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壮者引弦而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4分)4: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4分)【参考答案】1:①逃跑②喜好③慰问试题分析:“亡”,一词多义,逃跑。
“好”,一词多义,喜好,爱好。
“吊”,一词多义,慰问。
2:(1)这怎么不是福呢? (2)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此”(这)、“何遽”(怎么)、“不为”(不是)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翻译(2)时,要注意把“丁壮者”(壮年男子)、“引弦”(拿起武器)、“战”(作战)这些字词翻译准确3:因为塞翁认为祸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结果。
试题分析:当“马无故亡而入胡”时,塞翁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当“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说“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当“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时,塞翁说“此何遽不为福乎”。
在塞翁看来,祸和福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在特定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结果。
塞翁失马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塞翁失马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塞翁失马(14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4分)①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③堕而折其髀()④居一年,胡人大入塞()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小题3:选出加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马无故亡而入胡故又名“鬼市”云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C.人不知而不愠马无故亡而入胡D.此独以跛之故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小题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2分)小题5: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另外再写出一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或格言警句。
(2分)参考答案:小题1:安慰带领大腿经过小题2:(1)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或: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2)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小题3: B小题4: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好坏、祸福是共存的,同时好坏、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小题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因祸得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亡羊补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祸福相倚。
(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均可)(答出两个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古文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如“将”是多义词,用法很多,可当介词“将要”、名词“将领”、动词“带领”用;“吊”是现在常作“悬挂”“吊唁”,此文中为“安慰”。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文本熟悉。
理解古文字词,要在古汉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字生义,词性及用法的变化尤其要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学案之《塞翁失马》比较阅读日期:主备人:殷二丽审核人:
一、复习目标
1. 结合课本,识记课下注中的重点词汇的解释及文学常识,并能完成相关检测题。
2. 通过做典型题例,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并能做相关比较阅读。
二、知识点归纳
结合课本识记《塞翁失马》课下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5分钟后完成下面检测题。
(要求:5分钟独立完成。
同桌对改、订正、识记错题6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等编著。
2.解释下列词语
塞()善术者()亡()吊.()何遽()居()将()髀()
引弦而战()十九()此()跛()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典型题例及解题思路
典型题例:(要求:独立完成此题,并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注意事项!)
《塞翁失马》原文略(2012年期末试题)
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②人皆吊.之吊:()
③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4.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5.你从“塞翁之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总结的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四、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篇文言文阅读,十分钟后,组长领着讲评答案及解题思路)
《塞翁失马》原文略
1.解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居.数月()
③人皆吊.之()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⑤坠而折其髀.()⑥父子相.保()
2.用原文填空:
①失马之福是:
②得马之祸是:
③跛腿之福是:
3.翻译句子。
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③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5.这则寓言所写的人和物都与边塞有关,主要体现在等词语上;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成成语,。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