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第一篇、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由图5-1可知。

式中,Pb为基圆齿距,(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和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和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

汕头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握用量具测定齿轮参数的方法及过程;2、固并熟悉齿轮的各部尺寸的名称,参数及渐开线性质。

二、主要仪器设备齿轮、游标卡尺、纸笔三、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齿顶高系数ha*、径向间隙系数C*、分度圆压力角α和变位系数x等。

这些基本参数都与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游标卡尺测得齿轮各部分得尺寸,并计算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得基本参数。

1、确定齿轮齿数Z可直接数得待测齿轮的齿数Z。

2、确定齿轮模数m和压力角α(1)测量公法线长度ln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为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的两个量足分别与齿轮上两齿廓相切测得的跨距。

具体是在基圆柱切平面(公法线平面)上跨n 个齿(对外齿轮)或跨n个齿槽(对内齿轮)在接触到一个齿的右齿面和另一个齿的左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测得的距离。

渐开线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如图5-1所示,先跨过齿轮的n 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n l ,然后再跨n+1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1+n l 。

为减少测量误差,n l 与1+n l 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部位上测量三次,并取其算术平均值。

N =Z 180α+0.5 表4-1 跨齿数n 参照表(2)P b 、S b 、m 及α计算若卡尺跨n 个,其公法线长度为:n l =(n-1)P b +S b 若卡尺跨n+1个齿,则其公法线长度为:1+n l =nP b +S b 所以 P b =1+n l -n l又因为 P b =Pcos α=πm cos α 所以有m=απcos bP式中P b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n l 和1+n l 计算得来,α可能是20度,也可能是15度(不常用),代入上式计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表4-2所列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的模数和压力角。

表4-2标准模数系列(G B1375-78)3、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h *a 和 顶隙系数C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为标题一、引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探究其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参数,以及齿轮的传动比和齿轮啮合的接触比。

2. 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来完成的。

其中,模数是指单位齿距长度与齿数之比,通过测量齿轮的齿距和齿数来计算;压力角是指齿轮齿廓上任一点处的法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齿廓和齿根圆来计算;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可以直接进行计数。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齿轮测量仪、光学显微镜、千分尺、测微计等。

三、实验步骤1. 测量齿距和齿数将待测齿轮放置在齿轮测量仪上,通过旋转齿轮使其与测量仪上的测量杆接触。

然后,使用千分尺测量测量杆的移动距离,即为齿距。

通过旋转齿轮和计数齿轮上的齿数,即可得到齿数。

2. 测量齿廓和齿根圆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齿轮的齿廓,并使用测微计测量齿廓上任一点处的高度。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得到齿廓的几何特征。

同时,通过测量齿根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出压力角。

3. 计算齿轮参数和性能指标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参数。

同时,可以根据齿轮的传动比和接触比来评估齿轮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齿轮参数和性能指标如下:模数:0.5mm压力角:20°齿数:20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知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

模数为0.5mm表示单位齿距长度为0.5mm,齿数为20表示齿轮上有20个齿。

压力角为20°表示齿轮齿廓上任一点处的法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为20°。

这些参数对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半径、齿根圆半径等参数的技巧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由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半径、齿根圆半径等参数来描述,这些参数的测量直接影响到齿轮的精度和传动性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测量这些参数。

1.齿数的测量:齿数可以通过直接计数的方法来测量。

将齿轮平放在工作台上,使用卡尺或尺子测量齿轮跨越任意两个相邻齿槽的距离,然后将这个距离与一个齿距的理论值进行比较,即可得到齿数。

2.模数的测量:模数可以通过测量齿轮实际厚度和压力角的方法来测量。

将齿轮嵌入一个专用的齿轮量规中,使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齿距,然后将齿距除以齿数,即可得到模数。

3.压力角的测量:压力角可以根据齿轮齿槽的形状来测量。

使用一个专用的渐开线齿轮量规,将其放置在齿轮的齿槽上,然后通过比较齿轮齿槽与量规的切线角度,即可得到压力角。

4.齿顶圆半径的测量:齿顶圆半径可以通过测量齿轮头部的直径来测量。

将齿轮放在测微计中,将测微计触针对准齿轮表面,然后读取测微计的示数,即可得到齿顶圆半径。

5.齿根圆半径的测量:齿根圆半径可以通过测量齿轮底部的直径来测量。

操作方式与测量齿顶圆半径类似,只是测微计的触针要对准齿轮的底部。

三、实验步骤:1.将待测齿轮放在工作台上,保证齿轮平稳。

2.使用卡尺或尺子测量相邻齿槽的距离,计算得到齿数。

3.将齿轮嵌入齿轮量规中,测量齿距,计算得到模数。

4.使用渐开线齿轮量规测量齿轮齿槽的切线角度,计算得到压力角。

5.使用测微计分别测量齿轮头部和底部的直径,计算得到齿顶圆半径和齿根圆半径。

6.完成所有参数的测量后,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和分析,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齿轮的稳定性,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2.使用测量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齿轮造成损害。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思考题讨论。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目的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齿数Z 、模数 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zo h 、顶隙系数C x 、变位系数X 等是齿轮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11B A 和22B A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11B A =22B A =00B A ,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k W '、1k W +',齿数Z 、顶圆直径d a 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m 、α、x 、*a h 和C x 。

方法如下:1. 齿数Z :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m 和压力角α根据齿数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 (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k W '、1+'k W (1-'k W 亦可),由图3—2可得, k W '=P b (k-1)+S b (1) 1+'k W =P b ·k+S b (2)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P b =1+'k W -k W '=πcos α∴ 模数 m=απcos bP (3)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1. 背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元件,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如模数、齿数、压力角等,来评估其性能和适用范围。

2. 分析2.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概念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由一系列等距离排列的齿形构成,其特点是在啮合过程中两个相互啮合的齿面接触点在整个啮合过程中速度和方向均发生变化。

这种设计可以减小噪声和振动,并提高传动效率。

2.2 测量参数为了确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性能和适用范围,需要测量以下几个关键参数:•模数(Module):模数是指每个齿所占据的长度,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数值控制(CNC)中常用到。

模数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直径和齿数来计算得出。

•齿数(Number of teeth):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也是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重要参数之一。

可以通过直接数数或使用光电传感器等设备来测量。

•压力角(Pressure angle):压力角是指啮合面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影响着传动效率和载荷分布。

可以通过测量两个相邻齿的啮合点坐标来计算压力角。

2.3 测量方法本实验使用以下步骤来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1.使用卡尺或测微仪等工具测量齿轮外径,根据外径计算模数。

2.使用光电传感器等设备对齿轮进行旋转,并记录每个周期内的脉冲数量,从而得到准确的齿数。

3.将两个相邻齿的啮合点坐标记录下来,并根据坐标计算出压力角。

4.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3. 结果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得到以下结果:•齿数:20•外径:50mm•模数:2.5mm•压力角:20°4. 建议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可以进一步优化参数,如调整模数和压力角等,以满足特定的传动效果和载荷要求。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1)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1)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1)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介绍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现代机械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种齿轮类型。

它具有传动效率高、噪音低、寿命长等优点,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确定齿轮的参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确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

二、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需设备如下:1. 数字显微镜2. 齿轮鉴定仪3. 数字直尺4. 数字卡尺5. 电子秤6. 温度计7. 实验样品: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三、实验步骤1. 常温下对样品进行称重,记录齿轮的净重。

2. 用数字卡尺对齿轮的模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3. 用数字显微镜对齿轮的效率系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用齿轮鉴定仪对齿轮的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5. 对齿轮鉴定仪所测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并计算出该齿轮的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

6. 用数字直尺对齿轮的齿顶高、齿根深、齿宽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7. 常温下对样品进行第二次称重,记录齿轮净重。

8. 计算齿轮的重量、密度,根据密度计算出齿轮的材料。

9. 统计测量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齿轮的重量变化,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 在进行测量之前,要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 测量时要全面、细致地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处理数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误差分析,并排除误差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结果如下:1. 齿轮的净重:10.23g2. 齿轮的模数:2mm3. 齿轮的效率系数:0.984. 齿轮的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模数2mm,齿数24,分度圆直径48mm,齿距2.618mm5. 齿轮的齿顶高:2.65mm,齿根深:2.31mm,齿宽:11.88mm6. 齿轮的净重:10.20g7. 齿轮的重量:10.23g,密度:7.83g/cm³,材料:钢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量,成功地测定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项参数,并得出了该齿轮的材料。

齿轮参数测定

齿轮参数测定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渐开线的性质及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实验设备与工具:1.被测量的齿轮。

2.游标卡尺。

3.计算工具,草稿纸,笔等文具。

(自备)三.实验原理与方法:渐开线直齿圆柱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齿顶高系数h *a , 顶隙系数C *, 分度圆 压力角α等,这些基本参数都与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游标卡尺测得齿轮各部分得尺寸,并计算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得基本参数。

1.确定齿轮得模数m 和压力角α渐开线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如图1所示,用游标卡尺的两个爪分别与齿轮上两齿廓相切,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跨距,称为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用W 表示,因游标卡尺只能与渐开线齿廓相切,而不能相交,所以游标卡尺两两爪所跨的齿数n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跨齿数的多少应由齿轮的齿数Z 决定,可查看表4-1或按下列公式计算:N =Z180α+0.5如图1所示,若卡尺跨n 个其公法线长度为: W n =(n-1)P b +S b若卡尺跨n+1个齿,则其公法线长度为:W 1+n =nP b +S b所以 P b =W 1+n -W n又因为 P b =Pcos α=πm cos α 所以m=απcos bP式中P b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W n和W 1+n 计算α可能是15度,也可能是20度代入上式计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的模数和压力角。

2.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h *a 和 顶隙系数C *根据标准齿轮齿根高的计算公式h f=2fd d -h f =m(h *a+ C *) 其中d f 可用游标卡尺测定,d 可计算求得,因此可求h f 。

在式中仅h *a 和C *未知,由于齿制的h *a 和C *均为已知标准值,故分别用正常齿制的h *a =1,C *=0.25和短齿制h *a=0.8,C *=0.3两组标准值代入,符合上式的一组即为所求的 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
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
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
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
wn??1?npb?sb
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sb为实测基圆齿厚,
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公法线长度测量
(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
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
a?n?Z?0.5
180?式中:??—压力角;z—被测齿轮的齿数
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4—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 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wn?。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
齿廓工作段中部(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分度圆)附近相切。

为减少测量误差,wn?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位置各测
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按同样方法量出跨测n+1齿时的公法线长度wn?1。

(2)确定基圆齿距pb,实际基圆齿厚sb
pb=wn??1-wn?sb=wn-(n-1)pb
(3)确定模数m和压力角?
根据求得的基圆齿距pb,可按下式计算出模数:
m=pb/(πcos?)
由于式中??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故分别用??=15°和??=20°代入计算出两个相应模数,取数值接近于标准模
数的一组m和?,即是被测齿轮的模数m和压力角?。

3.测定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及计算全齿高h′
为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数值在不同位置上测量三次,然
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当齿数为偶数时,da′和df′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如图4—2所示。

当齿数为奇数时,直接测量得不到da′和df′的真实值,而须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如图4—3所示,先量出齿轮安装孔值径D,再分别量出孔壁到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齿根的距离h2。

则da′和df′可按下式求出;
齿顶圆直径da′da′=D+2h1齿根圆直径df′df′
=D+2h2计算全齿高h
奇数齿全齿高h′h′=h1-h2
1
偶数齿全齿高h′h′=(da-df)
2
da
dk
dk
图4—2偶数齿测量图4—3奇数齿测量
4.确定变位系数x
与标准齿轮相比,变位齿轮的齿厚发生了变化,所以它的公法线长度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也就不相等。

两者之差就是公法线长度的增量,增量等于2xmsIn??。

?
若实测得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n′,标准齿轮的理论公法线长度为wn(可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中查得),则变位系数
按下式求出:
wn’?wn
x?
2msin?
5.确定h*a、c*
由于按实侧,计算所得的h′值中包含有(h*a、c*),而全齿高的计算公式为:
h=m(2h*a+c*-x)
由实测h′,m,x,且h*a,c*为标准值正常齿ha*=1,c*=0.25短齿h*=0.8,c*=0.3就可判定ha*,c*的值五、思考题
1.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游标卡尺卡脚放在渐开线齿廓工作段的不同位置上,对测量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2.同一模数、齿数、压力角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是否相等?为什么?六、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与分析实验报告
一、测量数据记录
篇二: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
1.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
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
z
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o、顶隙系数cx、变位系数x等是齿轮的
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A1b1和A2b2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A1b1=A2b2=A0b0,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
?、wk??1,齿数Z、顶圆直径da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
数: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wk
x
m、α、x、h*a和c。

方法如下:
1.齿数Z: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模数m和压力角α
根据齿数Z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
wk?、wk??1(wk??1亦可),由图3—2可得,
wk?=pb(k-1)+sb(1)wk??1=pb·k+sb(2)
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
pb=wk??1-wk?=πmcosα



m=
pb
?cos?
(3)
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和15°代入式求出m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

所求得的m值为该齿轮的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