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盐城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盐城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十六)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________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________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沧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________、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 经天纬地急转直下惊心动魄

B. 经国济世江河日下惊心动魄

C. 经天纬地江河日下勾魂摄魄

D. 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勾魂摄魄

2.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 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 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 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 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3. 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一堂图画灿云霞②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无体不备意在笔先④白首壮心写大海青春浩气画高山

A. ①古董行②刻印社③碑帖馆④书画社

B. ①古董行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碑帖馆

C. ①碑帖馆②刻印社③古董行④书画社

D. ①碑帖馆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古董行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________。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A. 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 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 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 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5.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 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

B. 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

C. 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

D. 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箫洞虚小传

傅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尺八”。近予临川车衮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

衮,戴湖村人,字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己意。然好弥甚,至妨语食,剡刳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林樾苍蒨中。当月野霜庭、鸟睡虫醒之际,启塞抑.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直.。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仪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取十一,盖有柯亭、爨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訾.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间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

眠笔、苏子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

遗予,彤.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启塞抑.按,未尝去手抑:或者

B. 乱吴市中,暴得直.直:价值

C. 园公林监或訾.病之訾:指责

D. 彤.以一丘一壑彤:用红色涂饰器物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然而他对制箫的痴迷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技术的革新。

B. 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画都很精美,而最重要的在于所选用的竹子质地优良。

C. 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 洞虚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传主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他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

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①。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①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

10. 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 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 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8) 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盐城市2018届高中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教师版)

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D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沦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经天纬地急转直下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江河日下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江河日下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勾魂摄魄 2.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C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3.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②刻印社③碑帖馆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②刻印社③古董行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古董行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B 汉代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

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C 6.C 7.(1)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共5分。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2)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共5分。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8.寺田增加,收藏经书,高僧讲道,听者众多。(共4分。每点1分) 9.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2分)颈联写出了傍晓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的晨景。(2分)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2分) (共6分) 10.诗人想象(虚写)归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3分)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2分)(共5分) 11.(1)夕揽洲之宿莽(2)猿鸣三声泪沾裳(3)畏途巉岩不可攀 (4)小学而大遗(5)一曲新词酒一杯(6)凌万顷之茫然 (7)己欲达而达人(8)位卑未敢忘忧国 12.C 13.①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晚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②性格急躁,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③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敲鼓水准高;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4.①情节: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切);②人物:“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急切的气氛,表明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切,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③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④效果: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5.D 16.A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 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 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 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 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①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 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A.③①④②⑤B.③⑤②①④C.⑤①②④③D.⑤②③①④ 3. 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蒹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④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2④①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届江苏高考盐城三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盐城市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 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 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will go to London with the man A. Linda. B. Bruce. C. Mike. 2. What does the man do A. A doctor. B. A coach. C. A teacher.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She had better not wear sunglasses. B. She is a humorous and lovely woman. C. She can choose the sunglasses on the left. 4. Why did the man give up his job A. He will study in another city. B. The wage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C. He dislikes the location of the company. 5. What time do you think it is now A. 9:15. B. 10:30. C. 11:15. 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 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 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 段材料,回答第6、7 题。 6. Where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y should do shopping A. In the special shops. B. Online. C. On Best Buy.

盐城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十六)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________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________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沧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________、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 经天纬地急转直下惊心动魄 B. 经国济世江河日下惊心动魄 C. 经天纬地江河日下勾魂摄魄 D. 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勾魂摄魄 2.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 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 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 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 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3. 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一堂图画灿云霞②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无体不备意在笔先④白首壮心写大海青春浩气画高山 A. ①古董行②刻印社③碑帖馆④书画社 B. ①古董行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碑帖馆 C. ①碑帖馆②刻印社③古董行④书画社 D. ①碑帖馆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古董行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________。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2020年江苏盐城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江苏盐城市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试卷 试卷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 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 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 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 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 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①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 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 A.③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2③①④ 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莱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2④①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莹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家,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A.生命就像四季样,有繁感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B.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散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 C.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D.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5~8题。 临川县古永安持复寺田记 (明)汤显祖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 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 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 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 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 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①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 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 A.③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2③①④ 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莱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2④①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莹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家,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A.生命就像四季样,有繁感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B.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散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 C.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D.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5~8题。 临川县古永安持复寺田记 (明)汤显祖 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沧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经天纬地急转直下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江河日下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江河日下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勾魂摄魄 2.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3.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②刻印社③碑帖馆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②刻印社③古董行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古董行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A.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C.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2019年5月南京市、盐城市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19.5 (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________。《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有时________,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________,意到神随,美不胜收。 A. 秋毫无犯淡妆浓抹丝丝入扣 B. 秋毫无犯轻描淡写环环相扣 C. 有条不紊轻描淡写丝丝入扣 D. 有条不紊淡妆浓抹环环相扣 2. 下列对联中歌咏的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②一画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 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 ③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只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A. 周瑜周文王史可法 B. 诸葛亮仓颉史可法 C. 周瑜仓颉文天祥 D. 诸葛亮周文王文天祥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小品”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指的是佛经的简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大不相同了。 ①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 ②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 ③还强调要用平易的语言,讲出高深的道理

2019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语文四模试题

语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________,多少________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毋庸置喙不能自己洋洋万言 B. 毋庸讳言不能自己鸿篇巨制 C. 毋庸置喙不能自拔鸿篇巨制 D. 毋庸讳言不能自拔洋洋万言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⑤④①③② 3. 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分)()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4.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种杏成林,怀仁益寿(医院联)滋兰树蕙,种李栽桃(花店联)

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三模试题以及答案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________。《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有时________,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________,意到神随,美不胜收。 A. 秋毫无犯淡妆浓抹丝丝入扣 B. 秋毫无犯轻描淡写环环相扣 C. 有条不紊轻描淡写丝丝入扣 D. 有条不紊淡妆浓抹环环相扣 2. 下列对联中歌咏的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②一画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 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 ③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只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A. 周瑜周文王史可法 B. 诸葛亮仓颉史可法 C. 周瑜仓颉文天祥 D. 诸葛亮周文王文天祥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小品”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指的是佛经的简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大不相同了。 ①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 ②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 ③还强调要用平易的语言,讲出高深的道理 ④它受西洋随笔的影响很深,往往有幽默感 ⑤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一不可以写 ⑥既强调要写出作者的个性,又强调要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②①④⑥⑤③ B. ②④③①⑤⑥ 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④③②①⑥⑤ 4. 下面这段话中,画线词语表达都得体的一组是(3分)() 先生乃三湘大儒,得知我祖籍湘潭,常①叨陪末座,相谈甚欢。我毕业后,特地前往②拜见周先生,并③惠赠先生命我画的斗方小品。一日午后,先生翩然④莅临寒斋,品茗小坐。我适有对联新裱,遂张挂素壁,谨求⑤雅教。先生凝视良久,未发一言。我正待⑥移席请益,

盐城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教师版)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D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沦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经天纬地急转直下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江河日下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江河日下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勾魂摄魄 2.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C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3.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②刻印社③碑帖馆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②刻印社③古董行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②书画社③刻印社④古董行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B

2019年盐城三模语文答案

语文答案 1.D2.B3.C4.A5.D6.B 7(1)在明公您门下的我的同乡,也颇多说过我的姓名,(我的姓名)被明公您记住。(共5分。定语后置1分,“颇言”1分,被动句1分,补全主语1分,语句通顺1分) (2)现在之所以再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往年做官的时候,勉强还知道自爱,也自认为能够让鳏寡孤独不流离失所。(共5分,“所以”1分,“以”1分,“差”1分,“自谓”1分,语句通顺1分) 8.表达对赵阁老的仰慕之情,未见之憾,知遇之恩,选贤之望。(每点1分) 9.上片从平常的梦境写起(1分),再用平淡的语言写当年莺歌燕舞的繁华远去(1分),最后化用典故(1分),表达出临安昔日盛景不再之悲(1分)和国家破亡之痛(1分)。(共5分) 10.①“铜驼烟雨栖芳草”句,借景抒情(1分),借宫前铜驼栖于芳草中的凄凉之境(1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1分)。②“休向江南问故家”句,直抒胸臆(1分),以不要再到江南寻找自己家乡的劝告(1分),表达出对故土、故国的眷恋(1分)。(共6分) 11(1)肇锡余以嘉名(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飞湍瀑流争喧豗(4)惊涛拍岸(5)飞鸟相与还(6)天街小雨润如酥(7)慎终追远(8)战地黄花分外香 12.C 13.老三身体瘦弱,生活穷困,十分弱小;他能看穿这个黑暗的世道,知道作恶反而有人讨好;他身上升腾着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不用任何人怜悯。(共6分。每点2分)14.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我”和老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老三“钻裂缝”的论调,隐含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引发读者的思考。(共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15.A16.C 17.群体使个人不计名利甚至献出生命(3分),让罪大恶极的坏蛋严格遵守道德原则,让品质低劣的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一本正经(3分)。(共6分) 18.C19.D 20.中央继续把脱贫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 精准的扶贫措施;要认识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切忌作秀和虚假宣传。(共6分。每点2分) 21.略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C2.D3.C4.B 5.B(抗:匹敌) 6.D(原文没有说春秋定、哀二公部分的史料缺失) 7.(1)先生抱着母亲十分悲痛,扑灭了火,希望用自己来替代母亲受刑,贼人于是便挥戈砍了他右手的中指,他受伤几乎要死了。(共5分。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 (2)周西在宝林的得意弟子叫方伊蒿,周西曾经想把留存的书稿交给他,还没来得及就去世了,书稿保存在伯兄家。(共5分。每句1分,译对两句得3分,译对三句得4 分,译对四句得5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 8.治学勤奋,涉猎广泛,见解独到,勇于批判。(共4分。每点1分) 9.品质高洁,起于微远而不只为“稻梁求”;善于谋划,避雪趋日躲鸣镝;随遇而安,不理归兴占沙洲。(共6分。每点2分) 10.国遭战事;避地他乡;亲友相隔;音信不通;思念家乡。(共5分。每点1分) 11.(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萧关逢候骑(3)轻拢慢捻抹复挑(4)望帝春心托杜鹃 (5)莫笑农家腊酒浑(6)寻常巷陌(7)见小利则大事不成(8)明月何曾是两乡 (共8分。每空1分) 12.D 13.主要以马克的儿童视角进行叙事,多侧面展示儿童心理与成长;采用倒叙的方式叙事,使情节富有波澜;运用对比,叙事过程中将约瑟夫的前后行为进行对比,将马克的前后心理进行对比,表现人物的成长;叙事语言平缓,对话简洁,富有艺术张力。(共6分。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4.对童真童趣的赞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父爱的颂扬,对和谐父子关系的赞许,对感

悟真情的肯定。(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5.C16.D 17.科学普及需借助文学克服艰涩枯燥,科学家形象需要文学去塑造褒扬,文学在科学中可以找到永恒题材。(共6分。每点2分) 18.A19.B 20.帮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增收脱贫;有利于长效脱贫,加快致富小康步伐;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共6分。每点2分) 21.略

最新哦2016盐城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届盐城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梭罗去瓦尔登湖,独自一人在那儿,________地生活着。他像修剪门前的杂草灌木一样,决然删除日常的________,因为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几乎已被文明的浮华与琐屑________殆尽,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证明人的生存所需其实很少,并企图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________。 A. 安之若素细枝末节消费陷阱 B. 从容不迫繁文缛节消耗陷阱 C. 安之若素繁文缛节消费深渊 D. 从容不迫细枝末节消耗深渊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启蒙主义哲人坚信,理性能够消除种种错误的认识,祛除愚昧和无知,使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真理性认识,并消除人类社会的弊病。 B. 在卢梭看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可能加速人类道德的堕落。 C. “五四”文学初创时期的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承担以白话代替文言写作的语言革命,通过用白话写小说,有助于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 D. 考察中国教育会发现这个现象,在教育规模和质量不太高的时候,人们并不太关注教育公平问题,而教育有了发展后,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的批评越来越多。 3. 下列诗句中,没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C.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传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B )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 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 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 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解析】 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 2.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3分)( C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 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 C.知贵精,不贵多 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面没有考过。语段中有一些干扰内容,考生需要明确重点在哪里,这考验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人们逐渐意识 到,,,。,。。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 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和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2018.0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 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 C. 谨言慎行律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 D. 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 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 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一粮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也包容无数的“小我”。 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带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工作注入了生命,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水久的史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 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 ①②③④ C.②①①③ B.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4.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分) A,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 B.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书房) C,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宗祠) D.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寺院) 5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德点亮生活 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 D.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盐城三模语文答案

2016盐城三模语文答案 1B2A3D4C5C 6. C [解析]抓捕 7. D项:“以”:介词“用”。 A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而”:连词,表修饰/转折连词。“可是”;C项“为”:介词短语“因此”/介词,表被动; 8.(1)这小楼怎么能承受贵人的登临呢!请允许我改日拜见感谢使节。(评分建议)共3分。“当”“谒谢”及语言通顺各1分。 (2)有人到丞相府控告吾衍,事情交给杭州府审理。[评分建议]共3分。“诉衍丞相府”句意句式、“治”及语言通顺各1分。 (3)吾衍的才学很高,假使他能自我抑制融入世俗法度,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又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评分建议] 自贬绳墨抗之及语言通顺各1分 9.意气简傲、行为放旷、才学甚高 吾衍传宋濂 参考译文:吾衍,字子行,是杭州人。意气高傲,(与人交往)不因为对方是身份高贵而诌媚讨好,他曾经把自己比作郭忠恕。吾衍居住在生花坊一座小楼,有客人到访,僮仆就挡住他们,通报姓名,让客人登楼才登楼。廉访吏徐琰有一天来见他,吾衍在楼上大呼说:“这小楼怎么能承受贵人的登临呢!请允许我改日拜见感谢使节。”徐琰素来看重吾衍,笑着离开了。跟从吾衍学习的学生,常常有几十上百人,吾衍让已经成年的学生轮番下去教授他们。而自己则不时拿出小青凉伞,让它或低或高作出舞的姿势。有时对着来访的客人高谈大笑,解开头发在酒中沾湿作为游戏。群童都面容严肃不敢动弹。吾衍左目瞎了,右脚又瘸了,一俯身一仰首,妩媚可爱极了,宛然有晋、宋年间狂放人士的风致。他备有两根铁如意,天天拿着它们把弄。有时倚着楼吹几曲洞箫,超然物外如出世的人。他生性好批评人,文学士中只推重佩服仇远、胡之纯以及长孺兄弟,可以说是上百年绝无所仅有的人。 当初,吾衍四十岁还没有娶妻,买了一个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天,有人告这个女人曾经是自己的妻子,官府因此逮捕女子的母亲。女子的母亲死了后,官府又逮捕女子母亲的后夫。后夫来投奔寄住在吾衍家。适逢后夫伪造契约的事被发觉,牵连到吾衍。吾衍本来不知道这件事。逻卒带走吾衍并且羞辱他,向南走了几百步,录事张景亮认识他,喝斥逻卒说:“他不知情,为什么要抓他!”当即把他放回家。有人到丞相府控告吾衍,事情交给杭州府审理。腊月没有结束,二日甲子,吾衍拿着诗与仇远告别,最终离开不知道他去了哪儿。第二年三月辛酉日,卫天隐用六壬占卜,说:“他的尸骨朽烂在深渊淤泥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多宝院僧人过去曾经跟吾衍学习写诗,听说他死了,哭得非常悲哀,替吾衍招魂把他葬在西湖边。 吾衍通晓声音乐律的学问,擅长仿效李贺的诗。工于隶书,尤其精于小篆。其志不止在秦、唐二李之间。宛邱人赵期颐以书法闻名于世,从吾衍那里得到的比较多。他著的书很多,世上大多流传。 评论的人说:吾衍的才学很高,假使他能自我抑制融入世俗法度,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又有谁能和他相比呢?现在所学的仅仅如此,本来值得推崇啊,也可悲啊。虽然这样,吾衍也是一个奇士啊。 10.(1)、上句写偏僻之地使人不能施展才能,下句写友人寒夜面对孤灯空自叹息,反映了朋友岭南生活的艰辛与清苦。【评分建议:每层1分,共3分】 (2)、运用对比手法,将当年相伴读书时的闲适快乐与现在相逢时的沧桑景象作对比。 【评分建议:手法1分,分析2分】 (3)、相会无期的无奈;老友见面的喜悦;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故土的思念。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君子以厚德载物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大弦嘈嘈如急雨 金块珠砾蓝田日暖玉生烟静影沉璧马作的卢飞快 12.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4分)乡村衰落,受城市挤压侵扰,被公路切割得破碎,生态遭到破坏。渲染氛围,为下文写养鸭人的活动和心理作铺垫。【4分,每点2分】 13.人物语言描写:喊叫既凸现人物心中的迷茫,也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比喻手法:生动写出回声响亮,表现静夜空旷,烘托人物内心的孤独。【4分,每点2分】 14.养鸭人和卢森堡都爱池塘和放牧,爱自然,向往远方。写卢森堡的故事,说明人类无论处于何地,都有对梦想的向往。拓展文章意境,深化中心。【6分,每点2分】 15.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虽受现实困扰,但人们相信远方还有完整美好的故事,表明对未来的希望。蕴含了对乡村重归平宁、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也蕴含对生活中拥有理想、信念的人们的肯定。【6分,每点2分】 16.职业的读书和工匠准备工具一样都是为了谋生,这种勉强的、甚至痛苦的读书不值得特别赞扬,间接肯定了超越功利的轻松的读书。【6分,1点2分】 17.首先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其次概述中国批评家的种种表现,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中国批评家产生的恶果。 【6分,1点2分】 18.读书应该出于爱好而非功利目的;读书可以看批评文章,但更要看本书、自己做主;读书要和思索、观察结合起来。【6分,1点2分】

2019届高三语文盐城三模教师版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十九)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D ) _________ ,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_________ ,多少 ___ 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 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毋庸置喙不能自己洋洋万言 B. 毋庸讳言不能自己鸿篇巨制 C. 毋庸置喙不能自拔鸿篇巨制 D. 毋庸讳言不能自拔洋洋万言 毋庸置喙:指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多话。 毋庸讳言:毋庸:无须,不用。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语言、容。由“面临” 强调无法回避,选用“毋庸讳言”。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自拔: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由前文“陷”可见是选用“不能自拔”。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文学艺术作品。 洋洋万言:洋洋: 众多、盛大的样子;言: 字。形容文章写得很长。由后文“有用的几十个字或一句话”,选用与数量有关的“洋洋万言”。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B )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 审美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⑤④①③② 我只看”与句“而始终未见”与横线前句式一致。句“只是出于利己”与句“却对湿地无动于衷”语意上形成转折关系。句“当…时”与句“才”对应。 3. 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 分)(.C )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 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 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段两层含义:游子会思念故土;会在家庭生活中找到快乐;段三层含义:和睦的家庭氛围很美;能培养人的坚强正直的天性;人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找到两段涉及的共同容。故选C。其他都是以偏概全。 4.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 A. 种杏成林,怀仁益寿(医院联)滋兰树蕙,种栽桃(花店联) B. 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笔店联)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帽店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