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实验评价标准

三年级科学实验评价标准
实验记录:
1.在观察中能够根据记录单或者老师的要求适当做出记录;
2.记录整洁,有条理。
15分
1.在观察中能够根据记录单或者老师的要求适当做出记录得10分
2.记录整洁,有条理得5分。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
更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
15分
更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得 15分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温度计上面有刻度、标记和数字;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里的液柱随温度变化上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编号:3N1D5K—1评委: 时间:
基本信息
实验基本信息
被测者基本信息
实验名称: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
实验所属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校:
评价信息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与标准
评价纪录
得分
实验器材名称: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放大镜、尺子
正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实验装置组装:
实验操作要求:
正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实验装置组装:
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正确组装实验装置。
20分
实验操作要求:
按时观察试管内水量的变化,观察时视线要与试管内水面相平。
用正确的方法观察水量变化。10分

实验操作要求:
1.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可能比较盲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有序、科学地观察。
2.注意提醒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注意保护好蚕的安全,不能伤害蚕。
3.观察活动中,学生容易忽视蚕身体特征的观察,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了解蚕身体各部分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3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3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种子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二播种(一)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三播种(二)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四观察温度计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五测量水的温度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六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七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八做一个指南针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20XX年春期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3

20XX年春期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3

实验一放大镜下的发现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二自制放大镜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三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四正确使用显微镜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五制作洋葱表皮切片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六垃圾的分类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附:实验记录: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七“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八寻找淀粉的踪迹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科学实验竞赛评分标准以及打分表

科学实验竞赛评分标准以及打分表

科学实验竞赛评分标准以及打分表评分标准
为确保科学实验竞赛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
1. 实验设计(20分):评估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考虑是否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控制变量方法。

2. 实验过程(30分):评估实验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技巧。

考虑是否规范操作、准确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实验控制。

3. 数据分析与结果(25分):评估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表述能力。

考虑是否正确处理数据、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图表展示实验结果。

4. 结论与讨论(15分):评估对实验结果的结论和深入讨论。

考虑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对结果的合理讨论。

5. 创新与应用(10分):评估实验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考虑实验对相关领域的贡献和创新思维的体现。

打分表
请根据以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将分数填写在打分表中相应的栏目内。

评分过程中应当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祝愿每位参加科学实验竞赛的选手都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创新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4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4

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二点亮小灯泡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三连接串联电路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5 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构造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备注
1.检查实验器材有检查仪器器材的意识,查看仪器齐
全与否。

1分
2.实验过程①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外
形。

要求操作正确、规范,找准部位
1分
②用小刀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
观察胚。

要求操作正确、规范,找准
部位
2分
③数一数有几片子叶。

要求操作正确、
规范。

有2片子叶
2分
④用镊子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
芽、胚根的位置。

要求操作正确、规
范,找准部位
3分
3收拾整理器材整理器材归位1分
合计10分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六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七观察花岗岩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实验八简单电路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考试教师签名:。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实验一影子的观察(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二照亮目标(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备注1.检查实验器材有检查仪器器材的意识,查看仪器齐全与否。

12. 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上往下照射课本23. 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课本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44. 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后的笔。

正确操作 2 5.收拾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归位。

1合计10考试教师签名:实验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备注1.检查实验器材有检查仪器器材的意识,查看仪器齐全与否。

12.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组装准确,间隔合适 23.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观察现象,并在图中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24.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并在图中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25.用手电筒分别从直管、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

观察管的另一端有无光射出。

操作准确,并在另一端观察 16.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线。

17.收拾整理器材整理器材归位 1合计10考试教师签名:实验四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五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六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七用气球驱动小车(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九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实验十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考试时间:1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考试教师签名:。

(6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实验细则

(6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实验细则
1.实验操作效果不成功或实验效果不明显扣2-3分;
2.实验报告单结论填写有错误或不准确,扣1-2分。
整理
器材
(2分)
整理器材、场地,并归还器材至仪器室。
未正确拆卸、整理器材、打扫实验台桌卫生的扣1-2分。
讲解
方面
(3分)
1.能用普通话,讲解条理,流利(5分)。
2.实验报告填写工整、条理、正确(5分)。
按标准适当扣分。
总分
测评小组(签名)
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测试评估细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滑轮的作用》评价表
学校时间
考查
要点
评定标准
注意事项
得分
器材
选取
(5分)
一次性正确选取仪器: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等。
实验器材不能一次性选取或实验器材选取过多,酌情扣分。
实验
步骤
(15分)
1.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低于容积的四分之一;点燃时,火柴应划过灯芯上部;用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两次。
2.玻璃棒搅拌不要碰触到杯壁。
3.最好用热水,注意加入食盐的量,尽可能达到饱和状态。
依据实验操作过程酌情判分。
实验
现象

结论
(5)
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未正确拆卸、整理器材、打扫实验台桌卫生的扣1-2分。
讲解
方面
(3分)
1.能用普通话,讲解条理,流利(5分)。
2.实验报告填写工整、条理、正确(5分)。
按标准适当扣分。
总分
测评小组(签名)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2
把磁铁的N极与N极互相接近。
3
3
把磁铁的S极与S极互相接近。
3
4
把磁铁的N极与S极互相接近。
3
5
有条不紊,操作规范。
3
6
分工合作,配合较好。
27实验后器Fra bibliotek整理较好。3
五年级斜面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标准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1
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测用了多少力。
4
2
搭建一个斜面
3
3
沿斜面匀速拉小车,测用多少牛顿的力
四年级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标准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1
用白纸卷纸筒。
2
2
点着蜡烛。
2
3
通过纸筒看蜡烛。
2
4
把纸筒弯折。
2
5
再次通过纸筒看蜡烛。
5
6
有条不紊,操作规范。
3
7
分工合作,配合较好。
2
8
实验后器材整理较好。
2
三年级磁铁两极相互作用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标准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1
把磁铁放入小车中。
2
6
分工合作,配合较好。
2
7
实验后器材整理较好。
3
4
4
过程完整,现象明显,一次成功。
2
5
有条不紊,操作规范。
3
6
分工合作,配合较好。
2
7
实验后器材整理较好。
2
六年级摆的快慢与摆线的关系操作评分标准
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小实验评分标准一、比赛流程1.先抽实验题目,2个学生做一个实验,一个边说边做实验,一个写实验报告,2个孩子要配合好,怎么做就怎么写。

2.一个学生向评委介绍实验报告,另一个学生同时完成实验。

3.将实验报告交给评委。

二、评分标准1.清楚说明要研究的内容及所做实验名称。

(1分)2.介绍对所需器材名称准确,材料其全。

(1分)3.实验学生对评委有礼貌;语言表达清晰;实验态度认真、严谨,实验过程有条理,动作敏捷规范。

(1分)4.实验结束后,能将所用仪器、物品及时放回原处,保持卫生。

(1分)5.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规范,熟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及时记录原始实验数据,表述清楚严谨。

(3分)6.两个学生配合默契。

(1分)7.实验结论中,学生表述与实际实验现象一致。

(2分)实验报告与实际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扣1分。

比如说:正确的表达是“通过实验看到……”;表述成“会看到……”就是错误的。

附1:各年级实验报告,仅供参考,也可以自己创新做实验。

三年级小实验实验一:设计实验研究植物吸水现象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油、水、滴管、小草、尺子、塑料泡沫。

实验操作:1.在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水,为防止水蒸发,上面滴一滴油,再放入小草。

2.用塑料泡沫(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3.每天用尺子量一量水少了多少,观察小草的变化(查看平时的实验记录)4.看到水少了,小草长高了。

实验结论:生命离不开水。

实验二:设计实验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实验器材:玻璃杯、餐巾纸、水、红墨水、布、塑料尺、玻璃棒等。

实验操作:1.在盛水的玻璃杯内滴几滴红墨水。

2.把各种材的料下部竖直插入水中,观察现象,观察越细致越好。

实验结论: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就是毛细现象。

实验三: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器材:回形针、盛满水的玻璃杯实验操作: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慢慢的放入回形针,试一试在水溢出之前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

2.杯子里可以放入很多回形针,而且水面鼓起,像个小馒头,但水未溢出。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做法2)实验器材:滴管、烧杯、水、一元硬币等实验操作:1.把一元硬币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水,一滴一滴地滴在一元硬币上,边滴边数。

3.直到水从硬币上滑落下来,看一共滴了多少滴。

4.看到一元硬币上的水面鼓了起来。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四:设计实验研究水的压力实验器材:大可乐瓶、钉子、胶布、水、尺子等实验操作:1.自制实验瓶,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的扎三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三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布,观察发现高低不同的小孔喷射出的水流远近有差异;低小孔喷出的水远,高小孔喷出的水近。

注意水要流向水盆。

实验结论: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位越深压力越大。

实验五:设计实验研究水的浮力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实验操作:1.在一只小烧杯底部沾一块橡皮泥,烧杯底部的橡皮泥要均匀,防止歪斜。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观察发现大烧杯中的水位上升了。

砝码用线吊着放,轻轻放入烧杯中央。

4.再加一个50克的砝码,水位又会上升。

实验结论: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实验六:设计实验研究纸的吸水性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纸(如:报纸、牛皮纸、宣纸、草纸、毛边纸、复印纸等)放大镜、剪刀、胶头滴管、有颜色的水。

实验过程:1.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发现水的扩散面积大小不同。

2.注意要同时滴水,滴管要垂直滴,滴管的使用要规范。

实验结论:要具体说明不同的纸吸水性不同。

实验七:设计实验研究金属的延展性实验器材:铁、铜、铝线等金属,锤子实验操作:用铁锤敲打各种金属,感觉很硬,发现不会破碎。

敲打铝线时,铝线变形。

实验结论:金属的质地一般都比较坚硬,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

实验八:设计实验研究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器材:铁棒、小勺、铝线各种金属器具、塑料、木头等。

实验操作:把各种金属器具和塑料、木头插入装有热水的杯子里,几分钟后摸一摸,感觉到热。

实验结论:容易传热,实验九: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有光泽实验器材:砂纸、各种金属器具。

实验操作:用砂纸打磨各种金属得表面,发现表面很亮,有光泽。

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实验十:设计实验比较棉布和尼龙布的不同实验器材:若干块棉布与尼龙布、放大镜、火柴、两个烧杯、有颜色的水。

实验操作:1.从棉布与尼龙布同一方向中分别抽取一根纤维,用力拉一拉,比较其结实程度。

2.用火柴分别点燃棉布与尼龙布,比较燃烧后的灰烬、气味与颜色。

3.裁减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把布料的一段同时浸入有颜色的水中,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实验结论:1.棉布较结实,尼龙很结实。

2. 棉布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尼龙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棉布吸水性强尼龙吸水性弱。

四年级小实验实验一:空气的性质之空气占据空间方法一:实验器材:塑料瓶、气球、针。

实验操作: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看到气球吹不大。

2.用针在瓶上扎几个孔,再吹气球,气球吹大了。

实验结论: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方法二:实验器材:一盆水、一个玻璃杯、一团纸。

实验操作:1.将纸团塞在玻璃杯底部,将杯子垂直倒立着压入盛着水的盆子底部。

然后把纸团拿出来,纸团没湿。

2. 把杯子倾斜着慢慢压入水底。

看到杯口冒出一个个的小泡泡。

水进到了杯子里,纸团湿了。

实验结论:垂直倒立着压入水盆底部时,杯子里有空气,它占据着杯子里的空间让水进不去,所以纸团是干的。

倾斜玻璃杯时,水把杯子里的空气挤了出来,纸团湿了。

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一:空气的性质之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器材:充气的气球实验操作:1. 用手压充气气球,感觉气球下凹。

2. 再用力压感觉气球又下凹一点。

3. 松开手后看见被压下去的气球又鼓起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二: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受热上升实验器材:木棍、纸杯、绳子、铁架台、火柴实验操作:1.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2.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

松手后发现热杯子一端往上翘。

实验结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实验三:研究空气的成分――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饮料瓶、水槽、红色水、火柴。

实验操作: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看到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这说明瓶子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没有了。

2. 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火柴熄灭了。

这说明瓶内空气不支持燃烧。

实验四: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2个、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实验操作:1.点燃蜡烛,在2个金属汤匙柄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汤匙,用酒精灯在1个汤匙前端加热,发现蜡熔化的顺序是前、中、末端。

用酒精灯在汤匙中间加热时,蜡熔化的顺序是中间先化,前、末端同时融化。

3.这说明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五:热在液体中传递(热对流)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石棉网、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木屑(茶叶末)。

实验操作:1.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的下面,把石棉网放到三脚架上,往烧杯中倒入热水,把茶叶末放在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

2.当水加热沸腾时,木屑(茶叶末)在水中会上下翻滚。

3.实验说明:水受热后会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发生对流。

实验六: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饮料瓶、气球实验操作:1.气球套在瓶口上,分别把饮料瓶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2.饮料瓶放入热水中时,套在上面的气球慢慢地鼓起来了;再放入冷水后,气球又慢慢地变瘪了,更明显些的还会把整个气球缩回饮料瓶中。

3.气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

实验七: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选其一)――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铜球、固体体胀器、酒精灯、装冷水的水盆。

实验操作:1.把铜球放在固体体胀器上,铜球刚好能通过。

2.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3.把铜球放在固体体胀器上,铜球不能通过。

4.把铜球冷却后,放在固体体胀器上,铜球又能通过。

实验结论: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选其一)――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烧瓶、细玻璃管、红水、胶塞、吸管。

实验操作: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

用胶塞塞紧瓶口。

2.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和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位置的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八: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石棉网、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玻璃片实验操作: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为了效果明显,烧杯内倒热水。

2.用试管夹夹住冷玻璃片罩在烧杯的上方。

过一会儿,玻璃片上会有水珠出现。

3.这说明:空气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形成水珠。

实验九: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与空气流通有关实验器材:纸巾(湿抹布)、扇子实验操作:在黑板上用同样多水涂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块,用扇子扇的一个水迹干的快。

实验结论:空气的流动能加快蒸发。

实验名称: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温度有关实验器材:热水、冷水实验操作:用同样多的热水、冷水在黑板上涂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

热水的水迹干的快。

实验说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实验十:固体、液体、气体哪种物质传声最快。

实验器材:三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沙(土)、水和空气,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

实验操作:1.准备三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沙(土)、水和空气;2.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3.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4.用另外两只塑料袋重复上面的步骤。

5.装沙子的塑料袋传音效果最好,用空气袋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6.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效果不一样。

五年级小实验实验一:设计实验研究太阳运动中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操作: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东转动。

2.具体说出太阳位置与影子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