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9.1.1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2.观察某市2月份某日的气温变化图(1)这天的6时的气温是℃,10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小结:天气温度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3.弹簧原长22 cm,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有如下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变化的量是什么?X/kg0123456 Y/cm2222.52323.52424.525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吧。

当堂检测(课本71-72页练习)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 元。

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min,话费卡中的余为w 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r ,圆周长为C,圆周率为π。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

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第71~72页,并完成第81页1,2题;2.半径是r的圆的周长为C=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r是变量,2π是常量B.C是变量,2,r是常量C.C,r是变量,2 是常量D.C,π是变量,2是常量;3.给定了火车的速度120km/h,要研究火车运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 __,变量是________;若给定路程为500km,要研究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______,变量是________;4.分别写出下列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1)用20cm的铁丝所围的长方形的长x(cm)与面积S(cm2)的关系.(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学情分析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利用方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进而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

初中数学_函数与变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函数与变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和变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探究,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掌握常量与变量的辨别方法。

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量与变量的探究过程,体验事物的变与不变的相对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辨别,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引入新课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问:乌鸦怎么样?乌鸦聪明在什么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设计意图: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入手,从数学角度分析故事,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不断变化的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变量与函数的必要性。

【活动2】探索新知1.出示问题一:乌鸦在找水的过程中,以2米/秒的速度飞行,用v表示它飞行的速度,t 表示飞行的时间,s表示飞行的距离,请完成下列表格s(米)你是根据什么计算出答案的?乌鸦在找水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量改变了?哪些量没有变化?2.在乌鸦往瓶子中加石子的过程中,观察瓶子的变化。

在加石子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量改变了?哪些量没有变化?思考:(1)通过观察两个过程,你有什么发现?(2)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变?设计意图:由故事延伸出上述两个探究活动,保持学生认知思维连贯性。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保持不变的,从而引出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活动3】归纳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之为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2个问题的探索,可以自然地归纳出变量与常量的定义。

【活动4】知识应用(1)某水果店橘子的单价为3元/千克,购买花费y元与买橘子x千克的关系式为y=3x。

初中数学_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变量与函数》的教学反思通过《变量与函数》的教学,本人对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设计呈现的课堂结构为:(1)揭示学习目标;(2)引入数学原型;(3)抽象出数学现实,逐步达致数学形式化的概念;(4)巩固概念练习(概念辨析);(5)小结(质疑).一、如何揭示学习目标概念课的引入要考虑学生关心的如下问题:这节课学什么概念?为什么要学这样的概念?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从生活的需要、数学的需要等方面引入.初中涉及的函数概念的核心是“量与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本课中,本人在导言中提出两个问题:“引例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引例2.我们班中同学A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对上述问题既熟悉又感到意外.问题1涉及两个量的关系,脚印确定,对应的身高有多个取值;问题2涉及多个量的关系.上述问题,不仅仅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而函数研究的正是量与量之间的各种关系中的“特殊关系”.数学研究有时从最简单、特殊的情况入手,化繁为简.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我们只研究两个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生需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概念的引入应具有“整体观”,不仅要提供符合函数原型的单值对应的实例,还应提供其他的量与量之间关系的实例(如多个量的对应关系、两个量间的“一对多”关系等),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中经历筛选、提炼出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领悟“化繁为简”的数学研究方法.当然,这里的问题是作为研究“背景”呈现,教学时应作“虚化”处理,以突出主要内容.二、如何选取合适的数学原型从数学的“学术形态”看,数学原型所蕴藏的数学素材应与数学概念的内涵相一致;从数学的“教育形态”看,数学原型应真实、简洁、简单.真实指的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动漫故事、童话故事等.简洁、简单指的是问题的表述应简洁,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尽可能简单,全体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不应存在太大的理解困难,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突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本质.本设计采用了三个数学原型的问题:问题1,“票房收入与售出票数问题”(可用解析式表示);问题2,成绩登记表中的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与学号问题”(表格表示);问题3,“气温变化与时间问题”(图象表示).这三个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体现函数的“单值对应关系”,也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问题简单易懂,学生容易基于上述生活实例抽象出新的数学概念.由于不少学生在理解“弹簧问题”时面临列函数关系式的困难,可能冲淡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故本节课没有采用该引例。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 理解自变量,函数和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习惯,培养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教学重点:变量,常量,自变量,函数以及函数值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自变量,函数和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法:讲练结合法,自主发现法,启发引导法,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阅读下面这段有关“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一次乌龟与兔子举行500米赛跑,比赛开始不久,兔子就遥遥领先.当兔子以20米/分的速度跑了10分钟时,往回一看,乌龟远远地落在后面呢!兔子心想:“我就是睡一觉,你乌龟也追不上我,我为何不在此美美地睡上一觉呢?”可是,当骄傲的兔子正做着胜利者的美梦时,勤勉的乌龟却从它身边悄悄爬过,并以10米/分的速度匀速爬向终点.40分钟后,兔子梦醒了,而此时乌龟刚好到达终点.兔子悔之晚矣,等它再以30米/分的速度跑向终点时,它比乌龟足足晚了10分钟.(学生代表读小故事)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哪些量发生改变?哪些量没有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从来引出课题《变量与函数》明确目标1. 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 理解自变量,函数和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习惯,培养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分析故事,形成概念问题:刚才的故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的量是?学生回答形成概念:在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板书(变量:变化;常量:不变)问题:如何正确区分变量和常量?通过题目,进一步的进行归纳总结例1 指出下列事件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1)某水果店橘子的单价为5元/千克,买a千克橘子的总价为m元,其中常量是,变量是;(2)周长C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是C=2πr,其中常量是,变量是;(3)三角形的一边长5cm,它的面积S(cm2)与这边上的高h(cm)的关系式中,其中常量是,变量是;4)某人持续以a米/分的速度用t分钟时间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方法:如何判断一个量是变量还是常量?(1)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2)看是否变化教师:能否说出生活中变量与常量的例子?达到巩固理解定义的目的探究二问题1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 s 千米,行驶时间为 t 小时,填下面的表: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问题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0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 x 张,票房收入为 y 元,怎样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y ?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随售票张数_____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合作内容:总结2个问题的共同之处.合作时间:3分钟合作要求:1.组长主持,相互补充;2.确定汇报展示的同学.(1)学生:两个变量.教师:每个问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2)学生:一个变量变,另一个变量随之而变.其中一个变量取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教师:每个问题中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是怎么变化的?同学们发现的这几个共同之处就是函数的共同特征,以上问题中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板书(1.两个变量2.唯一确定)例2 下列关于变量x ,y 的关系式:①y =2x+3;②y =x2+3;③y =2|x|;④;⑤y2-3x=10,其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方法提示:关键是看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达标训练1、变量y与x的关系如图,y是x的函数有()2、y=3x-5,当x=-1时,y= ___ ,当x=1时,y= ___ ;当x= 时,y=___中考链接y x=下列各曲线中哪些表示y是x的函数?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反思注重补充)1.知识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函数值的概念2. 方法(1)区分常量与变量(2)区分自变量与函数(3)区分函数与函数值(五个概念三个区分)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习题19.1第1、2题选做题:教材习题19.1拓广探索第15题学情分析《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课内容。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量和变量,通过充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万物皆变,在每一个变化中都蕴含着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学习变量之间的变化。

因为研究学习变量之间的变化是把握运动变化规律的关键。

这节课我们学习19.1.2 函数(板书课题)师:哪什么是函数?(引起学生思考)我们研究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后就知道了。

所以我们先从最熟悉的变化开始研究。

(二)、新学新知1.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用课件展示教材第71页第一个问题下面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 t 小时,行驶里程为 s 千米。

生:是师:思考它们每个问题中是否有两个变量?变量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生:在问题1中,观察填出的表格,可以发现问题1中有两个变量t和s.问题(1)中,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时间t取定一个值时,里程s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例如t=1,则s=60;……师:在其他熟悉的变化过程中,大家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变量,能不能研究?生:能师:大家试试,看能够得到什么结论,我给出三个变化下面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设某场电影售出票 x 张,票房收入为 y 元。

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为s。

4.用10 m 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它的邻边为y。

大家独立思考,写出结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好大家开始。

师:好!大家停下来。

能仿照问题1分析2、3、4中两个变量的关系吗?生:在问题2中可以发现有x、y两个变量,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x取定一个值时,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生:在问题3中可以发现有r、s两个变量,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r取定一个值时,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生:在问题4中可以发现有x、y两个变量,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边长x 取定一个值时,另一边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师:综合起来看,这四个变化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各小组交流讨论生:共同特点: 1.四个变化过程都有两个变量 2.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19.1.1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2.从典型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概念.【重点难点】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教学流程】一、导: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树高随树龄而变化,匀速行驶的汽车的行程随时间而变化,这种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运动变化现象中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函数。

二、思1.阅读课本71页.找出下面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1)汽油的价格是7.4元/升,加油x L,车主加油付油费y 元.(2)小明看一本200 页的小说,看完这本小说需要t 天,平均每天所看的页数为n页.(3)用长为40 cm 的绳子围矩形,围成的矩形一边长为x cm,其面积为S cm2 .(4)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圆的面积S cm2 .以上4道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这些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关系有什么共同特点?2.阅读课本73页.(1)图19.1-2,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吗?(2)表19-2,在中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吗?年份x1984 1989 1994 1999 2010人口数y/亿10.3411.0611.7612.5213.71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a,高h,其中a、h都可以任意伸缩,三角形的面积s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存在函数关系吗?2.对于式子y=x2与y2=x ,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3.函数有哪些表示方法?四、展展示对问题的理解,交流质疑,答疑解惑。

你还有什么疑惑或新的发现?请在下方空白处至少写出一条:①;②。

五、评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9.1.1变量与函数(一)教学设计表学情分析我们这个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

班中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整体水平不均,学习比较浮躁。

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

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有些学生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

效果分析在课堂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是做得好的:一、教学内容设计合理。

教学情景的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用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生动地变现了生活中变化的量。

利用四个经济、物理、面积、气象方面的的问题,巧妙地引出把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在例题、练习、作业的选取中,注重有层次地安排题目,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地发展,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详略得当,时间把握恰当,由于对赛点学生情况估计得当,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容量恰到好处。

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学生按照老师的预想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带领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与学生的配合,关注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实际恰如其分地给学生的困难搭建脚手架。

例如:“实验活动”中,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配合表格,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进而让学生轻松地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反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课堂中,有个学生在回答函数时,语言表述不太准确,我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个问题,立即给予纠正,并给予学生规范的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三、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突出,采用合理的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我采用让学生参与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概括出定义后,还适当地用具体例子对文字加以解释,加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循序渐进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变化关系中, y 是x 的函数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1) y=2x2+3x (2
) (3) y+x=3 (4) y2=x+1 (5) 2. 回忆开始时的加油过程.汽油的单价为6.86元/升,加油量为x 升,所花费的钱数为y 元.
(1)其中变量是 ,
(2)其中 是 的函数,自变量是
(3)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4)当x=20时,y=
3.三角形的一边为5,用这条边上的高h 表示面积S :__________,其中5是 ; h 、S 是 。

4.小明用40元钱购买5元/件的某种商品,则他剩余的钱y(元)与购买这种商品的件数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

5.长为2米、宽不定的长方形,其面积随着___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过程中的三个量为___________,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

6.一种饮料每听售价4元,该饮料的销售量用x (听)表示;销售额用y (元)表示,根据x 的值填写下表,
写出用x 表示y 的式子:____________.
x
y =x y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变量与函数课标分析
《变量与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第1课时介绍变量与常量的概念,是典型的概念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的概念。

1、知识技能: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变量、
常量的意义。

在简单实际问题中会用一个变量表示另一个变量。

2、数学思考:通过用常量、变量描述数量
关系的过程,体会建型的思想。

3、问题解决: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9.1.1变量与函数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学习了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这些都为学习函数做好知识准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如加油时总价钱随加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单价却是不变的。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变量与函数”较为抽象,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

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生活实例。

在本节教学中,试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情景入手,引领学生认识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借助生活实例,认识“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是什么?”,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变量与函数评测练习
达标:
1、小弥同学去买文具。

他先买了一块3元钱的橡皮,又买了每本5元钱的笔记本若干本。

设买了x本笔记本,总花费为y元,指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并写出y随x变化的关系式。

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高为x,面积为y,指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并写出y随x变化的关系式。

19.1.1变量与函数教材分析
《变量与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第1课时介绍变量与常量的概念,是典型的概念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的概念。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刻画了现实世界中一类数量关系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方程、不等式、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一类数量关系.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数学研究方法的化繁就简,在
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课本的引例较为丰富,但有些内容学生较为陌生,本设计只选取了更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

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2、填写表格(为便于计算,只取整数)。

3、得出结论(面积是否一定)。

4、说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活动8】能力提升
每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先填写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1)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分别是什么?(2)第101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等边三角形个
数x
1 2 3 4 …
整个图形的周长y …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交流
多种解题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
图形的变化、
表格中数据的
变化,得出常
量和变量,进
而总结一般性
的规律,提升
学生解题能
力。

【活动9】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活动10】达标测试
1、小弥同学去买文具。

他先买了一块3元钱的橡皮,又买了每本5元钱的笔记本若干本。

设买了x本笔记本,总花费为y元,指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并写出y随x变化的关系式。

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高为x,面积为y,指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并写出y随x变化的关系式。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学生对本
节课的内容掌
握情况。

【活动11】布置作业
1、编写两个问题,使得其中两个变量x、y分别满足关系式教师:出示作业。

学生:记录作业。

在作业中再次
让学生亲身感
受数学来源于
生活,学会用
板书设计
19.1.1变量与函数效果分析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从教学过程来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效果不错:
1、以加油机视频引入新课,贴合生活实际,具有典型代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用小弥同学旅游中的发现为线索串起了整节课,问题层层递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教育意义。

3、在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予以适当点拨、指导及方法的提炼,画龙点睛,使学生快速掌握本节重要知识点。

4、本节课中安排了两个学生小组活动。

一是根据y=5x编写生活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及逆向思维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由学生动手操作,用长为20的细线制作长方形,感受周长不变而形状和面积是变化的。

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探究意识。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本节课的作业设置是开放式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6、达标检测的效果好,题量适中
总之,本节课基本能按照既定思路及课堂预设完成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但在教学灵活度方面还有所欠缺。

19.1.1变量与函数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次函数中的第一课时,是函数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是在学生之前学习了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之后引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如加油时总价钱随加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单价却是不变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加油时总价钱随加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单价却是不变的这样的例子引入新课。

教学中,通过小弥同学的游玩记录发现了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学习意识的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学生在最后总结时也提到了这一点。

首先,在两个行程问题中观察、发现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在引出变量、常量后,在小弥同学关注的另外几个问题中由学生来分析变量、常量。

在本节课涉及到的各个函数关系中,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教师刻意做了板书,让学生对各种函数关系有所认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中安排了两个学生小组活动。

一是根据y=5x编写生活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及逆向思维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由学生动手操作,用长为20的细线制作长方形,感受周长不变而形状和面积是变化的。

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探究意识。

本节课的作业设置是开放式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本节课基本能按照既定思路及课堂预设完成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但在教学灵活度方面也还是有所欠缺,今后教学中应更加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认知能力,在今后的练习中更加注重双基,设置适当的难度与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