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介绍
中山大学2012-2014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徽

文科(投档分) 平均分 重点线 610 541 606 540 630 577
均重差 录取人数 69 59 66 51 53 44 2012年 最低分 628 627 628 635 632 628 636 627 627 623 630 628 628 628 629 624 634 633 628 633 633 640 636 642 643 639 633 632 633 643 633 633 632 637 635 638 633 642 632 633 633 645 656
最低分 608 602 627 2013年 最低分 605 603 603 613 609 602 615 606 602 603 604 603 598 605 604 602 590 588 588 591 588 588 593 600 596 597 588 589 588 603 588 589 590 589 588 590 592 593 588 589 592 601 607
岭南学院 旅游学院 软件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药学院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法医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
中山医学院 中山医学院 中山医学院
注1:以上表格统计分数不包含特殊类型招生及政策性加分 注2:我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
平均分 611 611 610 612 612 610 614 611 610 608 610 613 610 610 610 611 595 596 594 601 596 597 601 607 604 607 601 594 594 604 596 596 603 602 595 602 600 602 594 597 600 610 618
中山大学2014届拟接收本校免试研究生名单

13. 颜奕
14. 邓江辉 15. 姜格蕾 16. 黄洁芳 17. 韦志强 18. 叶伟洲
19. 劳裕钦
20. 马晓龙 21. 陈子隽 22. 谢纯 23. 黄景楠 24. 杨旸
25. 陈海域
26. 何玥 27. 黄俊鹏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2)1 人
1. 刘东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10 人
1. 李娟
2. 严佳豪 3. 金彦烁 4. 刘美壮 5. 范岸楠 6. 陈智阳
7. 胡启俊
8. 徐一宁 9. 李炫廷 10. 李芸霄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4 人
3
1. 黄灼泉
2. 陈昌东 3. 张伟娜 4. 张志鹏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29 人
1. 张扬帆
2. 李泰洋
3. 赵哲
4. 李华安 5. 余幼民
7. 邱俊琅
8. 周文
9. 谢宗良 10. 胡心源 11. 周炜杰
13. 闭凤丽
14. 陈宏敏 15. 林莉琼 16. 吴育南 17. 谭颖欣
19. 李雅奇
20. 吴明媚 21. 许泽群 22. 陈灵烨 23. 徐景红
25. 王果
1. 罗心澄
2. 伍桂花
3. 宁宇
4. 叶奕希 5. 王婉雯
6. 王毓
7. 徐嘉玮
8. 朱伟鸿 9. 蔡炽聪 10. 龙舒婷 11. 陈韵如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2 人
人类学专业 10 人
1. 苏晴雨
2. 洪明慧
3. 宋靖野 4. 王樱洁
5. 朱柔熹
6. 沙塔娜提·库尔 曼艾力
7. 李欣蔚
8. 王佩
1. 林孝杰
中山大学哲学系2014级研究生人数统计 Sun Yatsen ….doc

中山大学哲学系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奖助金评选规则(2014级起试行)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按照《中山大学研究生学费与奖助体系试行方案》和《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学制内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第二、第三学年奖助金等级进行动态评选。
考虑到评选的公平性和复杂性,兼顾学科平衡和研究方向差异,特制定如下评选规则:一、评选程序:1.系奖助金评审小组商议并通过系研究生奖助金评审规则,并按学科参评学生数比例分配名额到各二级学科。
硕士生名额分配公式:相应等级学校下拨名额数÷硕士生参评总人数×所分配学科参评人数博士生名额分配公式:二等(或三等)学校下拨名额数÷博士生参评总人数×所分配学科参评人数2. 系学工办和系教务员根据学校的文件精神对参评学生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包含思想品行、助教工作、课程成绩等),收集参评学生的申报材料,并对提交的科研成果复印件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3. 学工办将学生的申报材料分别移交给各二级学科。
4. 各二级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评审。
硕士研究生评审:按照评审规则,由学科负责人组织本学科的导师组对本学科硕士生进行评审并按照名额评出各等级;博士研究生评审:由学科负责人组织本学科全体博士生导师召开评审会,本学科参评博士生每人用15分钟在会上报告第一学年自己的思想品行、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研究进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其中自述10分钟,问答5分钟,导师组投票确定学生的等级。
原则上评审会导师人数应达到本学科博导数的三分之二,人数不足时可增补本学科的教授、硕导参加评审。
投票结果超过参与投票数的二分之一方有效。
5. 系汇总获奖助金结果提交系奖助金评审会审议通过,评审结果在系网进行公示。
6. 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研究生院。
二、等级评定流程和规则(一)硕士研究生1. 按第一学年必修课平均分高低依次评出一、二等奖。
2. 同等分数区间(1~5分)内,优先考虑有科研成果的同学获得高等级。
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介绍+课程设置(本科)2011-07-27 12:14 P.M.这篇文是为了让更多孩纸了解人类学这个专业,偶觉得这么好的专业不受重视实在是让人受不鸟。
好吧说我打广告也行。
首先介绍一下中大人类学专业概况。
人类学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
大类可以分为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
详情百度百科。
全国只有中大和厦大设置人类学专业本科课程(注意是人类学专业不是考古学专业)。
中大人类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设置本硕博三点+博士后流动站。
自从前不久北大某学科带头人被指学术剽窃后,中大人类学就可以说位居大陆第一。
人类学系与社会学专业、中文系、历史系乃至医学部都有合作。
成立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合作),人类学系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
总之,这门学科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综合!俗话说,社会、社工(社会工作)、人类、考古一家亲,四个专业构成中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是华南社会学研究的中心。
因此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率是非常有保证的,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这样的人才。
据去年校内各专业本科就业率分析的报告指出,人类学排在第四,文科专业它则排在第一。
如果选择深造,前景则更为开阔。
像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香港都是不错的选择。
人类学研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对成熟,因此开设此专业的大学数不胜数,它们的课程也更有趣,同性恋啊帮派啊女权啊等等,不过恐怕就少有纳西族神马的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对象了。
看到那么多服从分配的童鞋被调剂到这个专业,我痛心疾首。
我想人类学之所以冷清不在于其内容和前景,而在于当代太多人对它的忽视!想想就在二十多年前,经济学还是没人学的冷门专业,银行就业全包分配。
如今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社会的精神缺失,人们在赚钱的快感中渐渐麻痹了心灵。
明天,你还能确定人类学的时代不会到来?孩纸们!要知道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教育不会大学一上来就搞经济建设,人类学这么好的学科大家可千万不要错过。
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035200)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社会工作硕士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工作管理与实务人才,侧重于社会工作管理。
该专业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社会研究方法,通晓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了解我国社会政策,具备从事实际社会工作与管理的知识与能力,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学生学习年限为2年,不能按期毕业者,可申请延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为了实现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目标,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对学生采用将采用课程学习、实习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提高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1)课程学习将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调研、实验室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此外还将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员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教学是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000小时的实习时间,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将被安排到到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实习。
(3)学位论文是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构建“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五、实习要求(1)专业学位研究生究生在学期间,将安排共计不少于1000小时的专业实习,其中,实习工作坊200小时,驻机构实习800小时。
(2)依托于长期合作并建立良好实习联系的社会福利服务部门和机构,由MSW教育中心统一组织选派学生到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
(3)研究生实习事宜将按照《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手册》执行。
六、学位论文(1)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可从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三个领域进行选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2014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岭南(大学)学院介绍

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9年合作开办国际MBA课程,该项目于2001年全国第二批MBA项目评估中名列第一,学院与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合作推出的中美EMBA项目,四次蝉联“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外合作EMBA”第一名;学院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里昂商学院合办的中法MBA项目,以全法文授课,吸引来自中国、法国和法语国家及地区的学生报读;2009年、2010年学院EMBA分别荣获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第三名、第二名。
学院历史
学院与成立于120多年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888年,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了岭南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院成立之初,由岭南校友、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先生任首任院长。1994年,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生导师舒元教授调入我院担任院长。2007年7月,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财务系吴立范教授任我院院长。2010年3月,舒元教授任院长。2011年5月,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教授任院长,现学院领导集体包括:院长徐信忠、党委书记张文彪、副院长李胜兰、副院长张艳梅、副院长王曦、副院长陆军、副院长邹建华、党委副书记余立人、院长助理程燕。
2019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拟录取复试公示名单

401.33
744.33
拟录取
考古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少干计划
24
高琦
105589230115339
社会工作
404
449.6
853.6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25
廖勇
105589230115495
社会工作
422
430.8
852.8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26
雷皓
105589230115341
社会工作
411
441.2
852.2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27
何昕柔
105589230115362
社会工作
419
428.4
847.4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28
惠彤云
105589230115346
社会工作
408
434
842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29
王晓
105589230115389
社会工作
410
429.4
839.4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33
李逸曼
105589230115474
社会工作
392
444.2
836.2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34
唐潮
105589230115356
社会工作
393
443
836
拟录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全日制)
2019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社会工作
01
社会工作
0
77.22
77.22
全日制
105589105740505
苏振浩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035200
社会工作
01
社会工作
0
80.1
80.1
全日制
105589230115364
覃觅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035200
社会工作
01
社会工作
376
394.4
770.4
全日制
2019录取少数民族计划
035200
社会工作
01
社会工作
0
82.24
82.24
全日制
105589105740500
方景培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035200
社会工作
01
社会工作
0
86.48
86.48
全日制
105589230115373
盖蓉蓉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035200
社会工作
01
社会工作
403
429.6
832.6
全日制
李胜楠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030300
社会学
01
社会学
0
94
94
全日制
105589102170476
李岩崇
230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030300
社会学
01
社会学
0
87.12
87.12
全日制
105589105580477
林泳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介绍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店铺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中山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于2008年12月由原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和人类学系联合组建,其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浓厚的底蕴,诸多国内着名社会学、人类学学者任教于此,如史禄国、邓初民、顾颉刚、许地山、朱亦松、容肇祖、胡体乾、言心哲、傅尚霖、黄文山、萧隽英、商承祚、杨成志、陈序经、钟敬文、董家遵、杨庆堃、岑家梧、梁钊韬、何肇发等知名学者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学院现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授权点6个,硕士授权点7个,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MSW),人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学源结构合理,主要来自于英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多所着名大学,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
学院现有学生总数969人,博士研究生87人,硕士研究生172人,本科生710人,其中留学生人数(含港澳台学生)16人。
学院秉承中山大学“善待学生”的办学核心理念,坚持“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开展以传承大学文化为主体的多层次素质教育,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加强与海外的教学合作,有力地推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进步。
专业设置
博士后流动站(1个):社会学(一级学科)
博士授权点(6个):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硕士授予点(7个):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
本科专业(4个):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工作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社会工作硕士(MSW)
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学院教师秉承学术传统,重视科研创新,在国内相关学科诸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并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特色研究方向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族群与区域文化、民族考古学、历史人类学、民俗与非物质遗产、宗教学与宗教人类学、应用社会学(社区研究、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劳工研究、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应用人口学(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流动、老龄研究、香港人口和移民研究)。
★科研项目
2006至2008年,学院教师承担了136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和政府横向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如世界银行、LUCE、FORD 基金会资助课题等),立项经费超过2400万元,其中包括2项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并有1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对国家特别是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术论文与专着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