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

细目一:概述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意义:辨别疾病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

细目一:八纲

一、表里:

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皮肤、肌腠、经络。

里——气血、脏腑、骨髓。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表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二、寒热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鉴别

三、虚实

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四、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阴阳是辨别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细目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四个方面

1.证候相兼:临床常见的八纲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2.证候错杂

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3.证候转化

指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病位、病性,或邪正盛衰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

证候的转化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4.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证候真假的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真假与虚实真假。

(1)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真寒假热

概念: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

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又称阴盛格阳。

临床表现:

真热假寒

概念: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机理:阳热内盛,格阴于外,又称阳盛格阴。

临床表现:

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为准、为真,肢末、外部的症状是现象,可能为假象,故胸腹的冷热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

(2)虚实真假

《内经知要》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就是指证候的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

概念:本质是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称为真虚假实。

古人称“至虚有盛候”(虚证发展到严重阶段,反而出现类似强盛的假象)。

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出现:

真实假虚

概念:本质是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称为真实假虚。

古人称“大实有羸状”(实邪结聚的病反而出现类似虚证的假象)。

如:热结肠胃,饮食壅滞,大积大聚,气血不能外达,出现:

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关键在于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其次是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也是辨析的依据。

八纲要求

表里掌握概念及鉴别

寒热掌握鉴别

虚实掌握鉴别

阴阳了解阴证、阳证区别

八纲关系掌握病例辨证相兼、错杂与转化,掌握寒热虚实真假的鉴别

1.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要审查()

A.寒热

B.头痛

C.腹痛

D.咳嗽

E.身痛

【正确答案】A

2.下列哪项不是表寒证的临床表现()

A.恶寒发热

B.头身疼痛

C.鼻塞流清涕

D.无汗

E.舌苔薄黄

【正确答案】E

3.下列诸证除哪项外,均为里证的特点()

A.但热不寒

B.但寒不热

C.寒热往来

D.苔黄

E.脉沉

【正确答案】C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 细目一:概述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意义:辨别疾病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 细目一:八纲 一、表里: 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皮肤、肌腠、经络。 里——气血、脏腑、骨髓。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表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二、寒热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鉴别 三、虚实 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四、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阴阳是辨别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细目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四个方面 1.证候相兼:临床常见的八纲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2.证候错杂 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3.证候转化 指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病位、病性,或邪正盛衰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 证候的转化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4.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证候真假的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真假与虚实真假。 (1)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真寒假热 概念: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 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又称阴盛格阳。 临床表现: 真热假寒 概念: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机理:阳热内盛,格阴于外,又称阳盛格阴。 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第五章八纲辨证15000

第五章八纲辨证 【要点精讲】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浅深的一对纲领。表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部位;里是指血脉、脏腑、骨髓在内部位。表里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可以察知外感病病情的浅深轻重及病理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采取解表与攻里等治法提供基本依据。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表5-1)。鉴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内脏症状、舌象、脉象等变化(表5-2)。 表5-1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 表证里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 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 表现的轻浅证候。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特 点 起病急,病位浅,病情轻,病程短 可急可缓,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疫疠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症状繁杂 辨证要点 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2.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盛或 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图5-1)。必须指出,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概念不同。恶寒、发热是症状,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则是辨证的结论,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寒热辨证,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图5-1)。寒证与热证的基本内容(表5-3)。辨别寒证、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通过四诊收集相应疾病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表5-4)。 寒热乃阴阳之化 阴盛或阳虚 阴盛则寒 治疗 寒证 热剂 阳虚则外寒 阳盛或阴虚 阳盛则热 治疗 热证 寒剂 阴虚则内热 图5-1寒证和热证的机理及意义示意图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八纲辨证的意义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八纲辨证的意义 下面讲虚实真假。已经讲过了寒热真假,临床上我们只要抓住内部、中心、先见的是真,外部、末端、后见的是为假,抓住这些(特点),特别是胸腹部的温度,等等,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表现。当然,结合小便、舌质、脉象等等来综合判断,真和假应该是可以辨别出来的,不会出现这种不能认识,真正不认识的很可能还是粗心大意、没有引起重视。像那种虚阳浮越、戴阳证的病人,很可能就认为是一种阴虚阳亢,那样去理解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有的。 虚实真假。《内经知要》里面讲,“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至虚,极点,最虚的时候反而出现了盛候——充盛的表现;一个大实证反而出现身体消瘦、羸瘦、羸弱的现象。真实假虚。是讲本质上属于实证,反而见到某些虚羸的现象,真正的一个实证,见到某些虚羸的现象,比如说疳积、肝硬化、鼓胀、腹水等等,比如癌症、癌病的病人,里面都是有邪气结聚在里面,瘀血、癌组织、水等等结聚在里面,但是它可以见到某些假(象),身体可以非常消瘦。它的(表现)出现什么问题啊?疲倦、沉静、消瘦、脉细一些,应该说一个实证的病人,它不应该脉细,身体应该还比较强壮,应该是反应剧烈,不会疲倦、沉静,我们讲实证的特点的时候,讲了反应是明显、剧烈,证候明显、剧烈,那么它现在不是明显、剧烈,所以这些情况和一个真正的完全单纯的实证不相符,但是它又有什么问题呢?又有声高、气粗、腹硬、脉有力,一些真正的实象,里面有实邪,腹硬满这是可能

的,实际上这个病人,你说他就是脉搏有力,声高气粗,那也不见得。所以这个真实假虚、真虚假实,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虚实夹杂在一起,不能说哪一个就是虚、哪个就是实。寒热真假,说它里面有一部分反应不像热证,有些表现不像真正的寒证,还有些说得过去。这个虚实真假,实际上不好那么理解,实际上内有积滞,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体内确实就是有虚,只能说这种病可能是因实而导致的虚,不能说实是真正的,这些虚都是假的,也不一定就都会见到这种脉,很可能就是无力,声音可能就不高,只是说这种病人,有的病人由于实邪在里面不愿意讲话,一讲话,哎呀,他不鸣则已,一鸣就惊人,那也可能有这种情况的,严格地说它是一种虚实夹杂证,因实致虚,虚实夹杂这种表现。它的原因就是由于积聚了以后,内部有癥积,阻滞了气血,所以气血不畅,机体得不到气血的濡养,所以表现有虚的证候了。真虚假实。本质上是虚证,反而见到某些实证的表现,本质上是一个虚,反而出现了一些实,好像属于实的表现。比如说我们讲肾衰的病人,肾功能不全了,水肿,可能好像是实吧、胖吧。肺胀,肺胀的人端坐呼吸,过去讲肺胀的人怎么样啊?其形如肿,端坐呼吸,把手撑着,在这里张口抬肩,好像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叫它其形如肿,它不是真正的肿,整个形体好像是肿,实际上它是一种端坐呼吸,肺胀起来了,那你说它那个肿是实还是虚啊?肯定是虚。虚性的便秘,大便解不出来。闭经,好像是闭住了,月经不来了,那是气血不足。回光返照的时候好像要神志清楚了、想见亲人、要想吃点东西、把要说的话都给你交待清楚,它不是个真相,这是真虚假实。真虚假实,它的假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1、八纲的概念: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2、八纲辨证:通过对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病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3、八纲辨证的意义,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按其类别、病位、性质及邪正盛衰,分别归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证候。其中阴阳又可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虚、寒证为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4、八纲之间的关系,八纲不仅可以单独出现,同时又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八纲相兼,二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为八纲相兼,如表寒、表热、虚寒、虚热、里虚寒、里虚热等等。 (2)八纲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八纲可相互转化,如表里转化、虚实转化、寒热转化、阴阳转化。 (3)八纲真假:在疾病的一定阶段,八纲可有真假证出现,如实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证。 第一节表里 1、表、里的概念: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则脏为里,腑为表。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外有病属表。内存病属里。 2、表里辨证的适应范围及意义:表里辩证适用于外感病,其意义可察知病情的轻重、病位深浅及病势转归。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3、表、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表、里证关系。 一、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症见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 [证候分析]六淫之邪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部而发热。卫气受遏,外不能温 煦肌表,则恶风寒。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以致头身疼痛。肺失宣肃,且见鼻塞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均为邪气在表之征。 二、里证 [概念]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阴、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里证具有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的特点,其症状见寒热虚实辨证及脏腑辨证等章节。 [证候分析]详见各里证的不同证候内容。 三、半表半里证 [概念]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里;或里邪透表,尚未出于表,邪正相搏于半表半里之间,称为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详见六经辨证中的少阳证。 [证候分析]详见六经辨证中的少阳证, 四、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 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一般说来,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但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变化,脉浮主表证,脉沉主里证。 五、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一) 表里同病 [概念]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表里同病。 [临床表现]表里同病常见有三种情况:表里同时受病;表证末罢,又及于里;里病末愈,又加新感。 由于表证和里证往往与寒热虚实相关,所以表里同病有多种证候。临床常见的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 [证候分析] (详见寒热虚实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纲要详解

中医八纲辨证纲要详解 八纲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 一、八纲辨证源流: 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二、八纲的概念: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三、八个辨证的纲领: 1、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2、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3、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4、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第一节】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里的相对性:↓↓ ↓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躯壳、腑、经络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里--脏腑、骨髓 表证: 1、概念: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时所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3、表证的特点:起病急,病程较短,病位浅,病情较轻,除肺以外,一般不影响其他脏腑。

广州中医诊断学教学 里证: 1、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2、里证的病因: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七情、饮食、劳倦等。 3、临床表现:无寒无热,但寒不热,但寒不热,脉沉,舌象有明显变化,有内脏症状 4、范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的特定证侯,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非表即里” 5、特点:病因复杂,病情较重,影响气血,病位深而广泛,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 表证里证的鉴别↓↓↓ 表证:↓↓↓里证:↓↓↓ 寒热情况:恶寒发热并见但发热或单畏寒 脏腑症状:不突出突出 病程的长短:短长 舌象、脉象:舌象无明显变化,脉浮舌象有明显变化,脉沉 半表半里证: 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第二节】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①寒证 概念:寒邪偏盛或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侯。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详解

一、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 (1)表证分: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 (2)表证转归:表证→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3)里证成因分三类:①表证因外感邪气太盛或误治或失治,使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气血,邪正交争于里形成里证。 ②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直中”为病。 ③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失调或气血津液等受病。 (4)表里证的鉴别要点:寒热、舌象、脉象。

三、虚实证 (1)虚证病因:①先天禀赋不足。②后天失养两个原因,以后天失养多见,其中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房室过度等致病因素最为常见。

(2)实证病因:①外感六淫、疫疠等邪气侵袭机体。②因精神因素、劳逸、饮食不节等使脏腑机能失调,气机郁滞,产生火热、宿食、痰瘀、水湿等邪气停聚于体内。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寒之品使阳气逐渐耗伤。+③年高体衰致阳气不足。 (2)阴虚证证候分析:阴虚证病因有四:①内伤杂病日久耗伤阴液。+②实热证中热邪伤阴或气郁化火日久耗伤阴血。+③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之品,耗伤阴液。+④年高体衰而阴血亏虚。 (3)阳虚证的发展与演变: ①阳虚证是气虚证演变发展来的,阳虚与气虚常常同时存在。 ②阳虚证可以发展为亡阳证、阴阳两虚证(阴阳互根,阳虚损阴)。 ③阳虚证还可以导致:气机郁滞、瘀血,水湿,痰饮停积而形成既有阳气亏虚,又有邪气盛实的证候。 (4)阴虚证的发展与演变: ①阴虚可于气虚、阳虚同时存在而形成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阴阳互根,阴亏 损阳)。 ②阴虚进一步发展成亡阴证及动风证。 (5)阳虚证与阴虚证的鉴别:

五、证候相兼错杂:是指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病变部位表现为有表又有里,而且寒热虚实相互交错,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一)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为表里同病。 表里同病的原因有二类:一是外感病。由表证兼见里证,或外感病未愈,复伤于饮食劳倦等。二是内伤病未愈而又感外邪。 表里同病时,往往出现虚实寒热等,它们之间排列组合而言,可见8种情况:①表里俱寒②表里俱热③表寒里热④表热里寒⑤表里俱实⑥表里俱虚⑦表

中医诊断学之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 一、阴证的临床表现 1、概念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2、临床表现 ⑴望诊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 ⑵闻诊语声低怯 ⑶问诊身重蜷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 ⑷舌脉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二、阴虚证、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三、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1、问诊冷汗淋漓,汗质稀淡,肌肤不温,手足厥冷 2、望诊神情淡漠,呼吸气弱,面色苍白 3、舌脉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4、辨证依据①有长期阳虚病史,或有导致阳气暴亡的因素,②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 四、亡阳证的证候分析 1、原因 (1)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的进一步发展 (2)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 (3)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4)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 2、证候分析由于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失却温煦、固摄、推动之能,故见冷汗、肢厥、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气息微弱、脉微等垂危病状。 3、临床所见的亡阳证,一般是指心肾阳气虚脱。由于阴阳互根之理,故阳气

衰微欲脱,可使阴液亦消亡。 五、表里证 六、表里同病的临床表现 1、表里俱寒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痛、恶寒、肢冷、腹痛、吐泻、脉迟、舌淡苔白等 2、表里俱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喘而汗出、咽干引饮、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等 3、表寒里热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口渴引饮、心烦、咳喘痰黄、舌红苔薄等 4、表热里寒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咽干、食少腹胀、便溏溲清、舌体胖、苔稍黄 5、表里俱实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恶寒身痛、头痛、咽喉不适、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二便不畅、脉滑实有力 6、表里俱虚主要表现为自汗恶风、鼻塞喷嚏、眩晕心悸、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脉虚浮 7、表虚里实主要表现为自汗恶风、腹胀拒按、纳呆、便秘、苔厚 8、表实里虚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时或腹痛、纳少或吐、自利等 七、表里出入的临床表现 1、由表入里 表证转化为里证,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由于机体未能抗邪向外,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原因。邪气不从外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 六淫等邪袭表,若不从外解,则常常内传入里,表现为表证的症状消失而出现里证的证候。如先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证候;当恶寒消失,出现但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症时,表示表邪已入里化热而形成里热证。 2、由里出表 某些里证在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时,机体抵抗力增强,驱邪外出,从而表现出病邪向外透达的症状或体征。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两两相对。其中阴阳辨的是体用,表里辨的是部位,虚实辨的是主客,寒热辨的是生化。 一、阴阳 很多人讲八纲辨证不讲阴阳,说阴阳是总纲,表、实、热就是阳,里、虚、寒就是阴,这是不对的。 这里的阴阳是体用的关系,阴指的就是形,比如一个人的脏腑、四肢、躯干、皮肉、血液、津液,此皆为阴,为体。阳指的就是动能,就是能量。一个人肌肉有没有力量,讲话有没有力气,脏腑功能强不强,此为阳。所谓阴阳辩证,就是看一个人是形体不足,还是阳气不足。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阴虚火旺,或者叫阴虚内热,阴虚指的就是身体津液不足,涵不住热,所以热就散出来了,所以要滋阴。所谓阳虚就是一个人可能长的很壮,吃的很胖,但是没有能量,没有力气。 现代人多阳虚。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体质不同,像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时物质匮乏,很多人吃不饱,阴虚的人多。现在大家都吃的好了,体内都营养过剩,人大多阳虚,所以现代人根本不需要去吃什么补品。以前补品珍贵,像鸡蛋都是坐月子才吃的,所以人才会觉得补品好。现代人吃的东西杂,体内垃圾堆积,人劳动又少,阳虚的人多,所以现在火神派的扶阳理论又开始盛行起来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天天吃附子也会把人的精气烧干。历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也就是四个有名的中医,形成的四个著名的流派,其中就有崇火派,补土派、滋阴派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质不同而形成的。黄元御生在清乾隆时期,他说世人的病偏于寒湿的十之八九,偏于温燥的百无一二,这只是针对他那个时代而言。书上还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放在今天,也未必都对。 要之,人要阴阳平衡。人之病,最先多是阳虚,因为如果阳不虚,人饿了自然会去吃东西。阳虚以后吃了东西不能消化,肠胃功能不够,人才会变成阴虚,人就会瘦。 阴虚久了以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会出现阴实。所谓阴实就是形体的实证,就是身体里面长出了固定的东西。因为阳不足了,身体里面的垃圾异物没法排出,或者过剩的营养堆积,人体又利用不了,就会导致阴实。像人身上的肉,如果你不想要它,对你来说,它也属于一种阴实。凡是你身上你不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称为阴实。阴实要靠阳来化开它,要让阳能够进到阴里面去。如果阴实久了,阳气进不去,阳气外浮,那个地方就会发热。 人体气血的循行,十二时辰各行一经,如果哪个脏有问题,有实证,在那个时辰人体的阳气

八钢辨证要点

⏹八钢 ⏹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 ⏹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病变中正邪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表里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1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2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 ⏹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 ⏹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 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表证 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舌苔薄白 脉浮 头身疼痛 次症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 发热恶寒(或恶风) 2、表证的病因病机 外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 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

3、表证的治疗 表证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法。 (即八法中的汗法) ⏹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 ⏹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 ⏹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里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舌苔厚腻边齿痕) (腹胀大如鼓)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 2、里证的病因病机 里证成因有三: (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 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 (外邪直中) (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 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3、里证的治疗 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 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 里虚证——补 ⏹里实证——攻 ⏹里寒证——温 ⏹里热证——清 (三)半表半里证 病邪既不在表,又非完全入里,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 1、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表里辩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躯壳与内脏而言,躯壳为表,内脏为里;就脏与腑而言,腑为表,脏为里;就经络与脏腑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等等。从病势深浅论,外感病者,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这种相对概念的认识,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中尤为重要。以上是广义之表里概念。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这些部位受邪,属于表证;脏腑、气血、骨髓为内,这些部位发病,统属里证。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变部位的深浅,预测病理变化的趋势。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了解病的轻重进退,就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寒热辩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虚实辩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虚实辨证,可以掌握病者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适宜,免犯虚虚实实之误。 阴阳辩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上证候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阴阳,实际上是八纲的总纲,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在临床上,由于表里寒热虚实之间有时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划分。因此,阴证和阳证之间有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如上面几节所说的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证型就属这类情况。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一、八纲辨证的含义 八纲的含义: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病变类型。其中,阴、阳是疾病的总纲,大凡疾病都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表、里是辨别疾病部位的大纲,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大纲,虚、实是辨别疾病正邪关系的大纲。 辨证的含义:辨是分辨、判断、区别之意,证为证候。辨证是指医师将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加以分辨区别,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致病原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病理机制、疾病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病、证、症的区别。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作出的概括(疾病的全过程),如内伤病、外感病等。症是疾病所表现的现象,如恶寒、发热等症状和舌象、脉象等体征。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位以及邪正之进退等的概括(疾病的一个阶段),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脾肾阳虚、气血两燔等。 病和证的关系:病同而证异,如同是热病,早期表现为热毒炽盛证,后期可以表现为真阴不足证。病异而证同,如月经不调可以表现为肝肾阴虚证,眩晕病也可以表现为肝肾阴虚证,等等。 二、阴阳 (一) 阴阳的含义 1本义:阳指向阳的一面,阴指朝阴的一面。 2引申义: 阳:凡事物或现象的温热、向上、向外、光明、运动、亢进、发散、无形等,属于阳。 阴:凡事物或现象的寒凉、向下、向里、晦暗、静止、抑制、收敛、有形等,属于阴。 3总结:阴阳指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即相反,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水与火等。 制约:阴阳相反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例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凉,冰冷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以使水沸腾等。阴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张景岳:“动极者镇之以静,阳亢者胜之以阴”,张氏运用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指阴阳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前就无所谓后等。中医学把阴阳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 互用: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阴精在内,是阳气为之保护,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的(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3 阴阳消长平衡 (1)此长彼消,如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这是由于制约较强造成的,“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2)此消彼长:如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这是由于制约不及造成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阴之源,以消阴翳”。 (3)此长彼长:即阳长亦阴长,阴长亦阳长,这是互根互用得当的结果。若互用得当,一方旺盛,则能促经另一方的旺盛。临床多用于指导治疗,如阴中求阳(八味丸),阳中求阴(当归补血汤)等。 (4)此消彼消:即阳消阴亦消,阴消阳亦消,这是互根互用不及导致的结果。阴阳双方任何一方虚弱,无力资助对方,结果使对方随之虚弱。如气虚导致血虚,大失血导致气脱等。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4 阴阳相互转化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八纲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八纲辨证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诊察外部现象→测知内在脏腑 见微知著:通过微小变化→测知整体情况 以常衡变:认识正常的基础→发现太过、不及等异常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查 四诊合参 病证结合 “见微知著”主要是指 A.从轻微的表现预测严重的病变 B.从局部的微小变化测知整体情况 E.运用特殊诊法诊断出病证 『正确答案』 B 重点:复习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 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亡阴证)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 相兼、错杂、转化、真假) 概述

重点:八纲的包含的内容。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表寒虚阴 里热实阳 表里 重点: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证里证 寒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头身疼痛,鼻塞打喷嚏咳喘、心悸、腹痛、呕泻症状 (内脏证候不明显)(内脏证候为主) 舌苔舌苔变化不明显舌苔有变化 脉象脉浮脉沉 临床意外感病初期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疾病义(急、浅、短)(重、深、长)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寒热 重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喜恶口渴面四大小 舌象 色肢便便 脉象

寒 证恶寒喜温不渴白冷 舌淡 稀清 苔白 溏长 润 迟或 紧 热 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红热 便短舌红秘赤苔 黄 数 虚实 ( 重点: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实证 病程长(久病)短(新病) 体质多虚弱多壮实 精神萎靡兴奋 声息声低息微声高气粗 疼痛喜按拒按 胸腹胀满按之不痛,胀满时减按之疼痛,胀满不减发热五心烦热,午后微热蒸蒸壮热 恶寒畏寒,得衣近火则减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舌象质嫩,苔少或无苔质老,苔厚腻 脉象无力有力 阴阳 ( 重点: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中医诊断学:八纲 辨证

中篇辨证 绪论: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医治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依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敏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二、证的内涵 “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理性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的结合。 三、辨证的方法与关系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病症、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精确的证名。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区分证候的性质,属于根底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 【教学目的】 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根本证候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 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类型;证候真假的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的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要求】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的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的辨证意义。 二、八纲根本证候 1.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的相对性;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熟悉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掌握表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类原因。 2.熟悉寒热辨证的意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证候分析。掌握寒证与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3.熟悉虚实辨证的意义。掌握虚证与实证的概念,实证、虚证的一般临床表现。 4.熟悉阴阳两纲归类证候的依据与内容。 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熟悉证候相兼的概念;证候相兼的常见证型;表虚证与表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倪海厦《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一、八纲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1、寒:也分表寒和里寒, 表寒:别人出汗你不出汗表面毛孔遇寒收宿至使汗腺闭塞。 里寒:手脚冰凉(心脏热熊受寒导致热能送达不到手脚末梢血管),脸色发白(发红为热症)!里寒表现为口渴但不想喝水,想喝也是喝热水或温水! (乳癌和红斑狼疮都是奶水逆流造成的) 口渴小便又多为消渴为糖尿病!(寒热不同处方不同),说明病人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缺水导致代谢物质浓度上升,然而拼命的喝水确小便又多导致水喝不到血液循环中去! 糖尿病人吃降血糖药烧燃西医认为过多的糖分,烧完留下的渣就沉积在脚至使双腿麻木溃烂!腿麻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就可以了。 2、热:分为表热与里热 表热 里热:表现口渴并且想喝冰水 3、阴、阳 阴:有形体的物质即为阴! 阳:无形的东西如力量为阳 阳是热,阴是冷。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 3点。膀胱----申15点 大肠—--卯肾----酉17 胃----辰心包----戌19 脾----巳三焦----亥21 心----午胆----子23 小肠----未肝----丑1点 大肠癌:问诊患者: 1、热不热? 2、大便有没有带血,大肠癌会便秘而排不出! 如大便是带鲜血为痔疮,大便以后才排血出来是内痔、大便擦干带血为外痔,大便与血混在一起且排便次数多则是大肠炎! 脑瘤症状:头部每天同一部位压力大,痛!由于阳不入阴热阳在外进不去至使头部会是热的!用药则是用去阳的药去热!用攻坚的药把阴实排出! 3、 4、虚实 虚:放松的时候为虚, 实:握紧拳头为实,持续的发生为实症 正常人是可以虚实自如!病态就要么是实要么是虚不能虚实切换自如! 肝癌:太累持续的每天晚上1点到3点准时醒来! 肿瘤就是阴实症,乳房有硬块并且硬块处是热的就是阳不入阴的阴实症!乳头内陷为 阴实症:要持续的痛并且痛疼点是热的为癌症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亡阴证)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相兼、错杂、转化、真假) 概述 重点:八纲的包含的内容。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表寒虚阴里热实阳 表里 重点: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证里证 寒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症状头身疼痛,鼻塞打喷嚏 (内脏证候不明显) 咳喘、心悸、腹痛、呕泻 (内脏证候为主) 舌苔舌苔变化不明显舌苔有变化脉象脉浮脉沉 临床意义外感病初期 (急、浅、短) 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重、深、长)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寒热 重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喜恶口渴面色四肢大便小便舌象脉象 寒证恶寒喜温不渴白冷稀溏清长舌淡 苔白润 迟或紧 热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红热便秘短赤舌红 苔黄 数 虚实(重点: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实证 病程长(久病)短(新病) 体质多虚弱多壮实 精神萎靡兴奋 声息声低息微声高气粗 疼痛喜按拒按 胸腹胀满按之不痛,胀满时减按之疼痛,胀满不减发热五心烦热,午后微热蒸蒸壮热

阴阳(重点: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阴阳(重点: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光)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阴证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阳证 阴阳(重点: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 ●证候错杂——表里同时受病,而表现出寒、热、虚、实性质相反。如: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上热下寒证。 证候转化 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2.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3.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证候真假——多出现在疾病的危重阶段 “真”——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 “假”——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 寒热真假鉴别要点 真——内部、中心(胸腹冷热最关键,胸腹灼热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为寒证) 假——四肢末端、外部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胸腹灼热,口渴,便黄,舌红苔黄,脉有力;四肢厥冷,面色紫暗,脉沉迟。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 (一)阴阳是类证的纲领 阴阳是类证的纲领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凡兴奋、躁动、亢进、明亮——属阳 凡抑制、沉静、衰退、晦暗——属阴 由于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类经·阴阳类》说:"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景岳全书·传忠录》亦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大纲。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足见古人对阴阳辨证的重视。 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 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一般都可归属为阳证。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可归属为阴证。 阴阳可概括八纲辨证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意即在此-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由于阴阳是对各种病情从整体上作出最基本的概括,八纲中的阴

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余六纲,所以说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在临床上,阴证和阳证之间有时不能截然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如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证型就属这类情况。 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其运用范围极广,既可用来概括整个病情,又可用于每个症状的分析归纳。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疾病性质、临床证候,以及具体的症状和体征,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如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揭示了疾病过程中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等不同侧面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各自代表疾病某一方面的特征,不能反映出疾病的全貌。六者在八纲中的地位是互等的,不能相互概括,也不能相互取代。而阴阳两纲可对各种病情从整体上作出最基本的、总的概括和归纳。即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是归纳证候类型的一对纲领。本来就是八纲就是纲,阴阳又比那六纲更高级一些。更抽象一些,更广一些。其他的六纲,表里、寒热、虚实不能够互相概括,我表里不能概括寒热虚实,虚实也不能概括表里、寒热,不能互相概括。只有阴阳可以概括。为什么阴阳可以概括?阴阳无所不指,无所定指。这应该是中医基础,学了《中医基础》应该要掌握的。阴阳是无所不指,什么东西都可以分阴阳。一件东西里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阴阳,无所不指。又无所定指,是什么东西呢?你就是说,我的钢笔是阴还是阳?我的手表是阴还是阳?它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东西。但是哪一个具体的东西里面它都有阴阳。无所不指,关键是看它和什么相对。凡是有对立统一的东西,它都可以用阴阳概括,我说这支笔,不能说是阴和阳,要笔和什么东西相比。笔本身外面是为阳,里面是为阴。手表,上面是阳,下面是阴,所以它是无所不指,又无所定指。 主要根据辨证的时候,根据阴阳的基本属性,来概括疾病的症状、病位、病性、病势,都可以用阴阳来进行分类。症状,比如说恶寒,那当然属于阴,发热,应该属于阳,是不是呀?有汗和无汗相比,有

经络辩证八纲辨证

经络辩证八纲辨证 经络辩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胁下,少腹、肩背,便是该脏经络循行之处。正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证候,因此临床根据这些证候,用经络辨证的方法,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脏腑病证侧重于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症状,而经络病证则主要是论述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对其所属脏腑病证论述较为简略,是脏腑辩证的补充,对临床各科,特别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完结)精编版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