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典的钢结构建筑BIM应用案例

合集下载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案例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案例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案例在当今建筑领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因其众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案例,深入了解其独特之处和优势。

案例一:_____大厦_____大厦位于具体城市的繁华商业区,是一座集办公、商业和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这座建筑采用了装配式钢结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X平方米。

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充分考虑了钢结构的特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优化,实现了大跨度的空间和灵活的平面布置。

这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也为商业区域的规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施工过程中,预制的钢结构构件在工厂中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快速组装。

这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相比传统建筑方式节省了约X%的时间。

同时,由于工厂化生产的精度较高,构件的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减少了现场施工中的误差和质量问题。

在节能环保方面,_____大厦也表现出色。

钢结构的可回收性使得建筑在未来拆除或改造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的外墙采用了高性能的保温材料,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案例二:_____住宅小区_____住宅小区是一个大型的住宅项目,共有X栋住宅楼,全部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造。

为了满足居民对于居住品质的要求,小区的户型设计多样化,从紧凑的小户型到宽敞的大户型一应俱全。

钢结构的应用使得房间内部的隔墙布置更加灵活,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空间划分。

在建筑外观上,通过精心的设计,装配式钢结构的建筑线条简洁流畅,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同时,小区的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善,包括花园、停车场、儿童游乐区等,为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内完成,现场的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而且,装配式施工减少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案例三:_____学校_____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教育机构,其教学楼和体育馆均采用了装配式钢结构。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BIM(建筑信息模型)是指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系统。

它在建筑、土木工程和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我国运用BIM的一些经典案例:1.北京大兴机场:作为中国首座利用BIM设计和建设的大型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的设计和施工中广泛应用BIM技术。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优化了机场的空间布局和材料使用,提高了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此外,BIM技术还使得机场运营管理更加高效,例如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进行维修计划。

2.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是一个包含展览馆、办公楼和服务设施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了BIM技术。

BIM模型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空间分析和内部布局规划,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功能性。

此外,BIM技术还被用于博物馆的设备管理和维护计划。

3.青岛百盛购物中心:青岛百盛购物中心是青岛市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采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

通过BIM模型,设计团队可以将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集成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BIM技术还帮助项目管理者进行维护计划和设备管理,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4.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规划局是一个以城市规划为主要任务的政府部门。

在规划局的工作中,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和管理过程。

BIM模型可以帮助规划师们对城市进行数字化建模,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规划。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帮助规划局进行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的维护计划。

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应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

BIM模型帮助设计团队提高了空间效率和建筑质量,减少了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冲突和错误。

此外,BIM技术还被用于建筑物的设备管理和维护计划,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我国运用BIM的一些经典案例,这些案例表明BIM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和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为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效率提升。

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中BIM技术的应用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中BIM技术的应用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

其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一种整合型的数字化建模技术,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BIM技术在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中的应用。

一、BIM技术简介BIM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础上,引入三维模型,并植入了建筑、结构、机电、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多维信息。

通过集成多领域的数据,BIM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钢结构课程设计中的挑战传统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师需要在各种图纸间频繁切换,设计变更时难以及时更新各种图纸,协调设计时容易出现疏漏等。

这些问题使得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效率和精度都有限。

三、BIM技术在钢结构课程设计中的优势1.高效协同:BIM技术可以将设计人员、结构工程师、建筑师等相关方通过共享模型实现高效协同工作。

设计变更时,只需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改,即可自动更新各种图纸,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2.精确可视化:BIM技术可以生成真实的三维模型,使设计人员可以准确地模拟建筑结构的形态和各种参数,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对于钢结构的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结构的强度、刚度等重要参数。

3.减少错误:BIM技术能够在设计阶段进行碰撞检查,帮助设计人员避免实际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错误。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施工问题。

4.优化施工管理:BIM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施工图纸,还可以与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施工任务的自动化跟踪和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安全性和质量。

四、BIM技术在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中的应用实例以某大学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为例,学校引入BIM技术进行实践探索。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案例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案例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钢结构作为一种先进而可靠的建筑材料,在高层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展示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优势和价值。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632米。

在这座建筑中,钢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钢结构的轻质化特点使得整个建筑的自重大大减小,从而减少了地基承载的压力。

其次,钢结构的高强度和刚性能够有效抵抗自然灾害和地震带来的力量,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此外,钢结构还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更加灵活,满足了人们对于大跨度、大高度、自由度更高的使用需求。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哈利法塔是迪拜市的地标性建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高度超过828米。

在这个令人瞩目的工程中,钢结构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由于迪拜的土地成本昂贵,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对于该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而钢结构的高强度和轻质化特点使得建筑设计师可以大胆创新,设计出更加复杂的建筑形态,最大化地提高可用空间。

案例三:美国帝国大厦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是一座标志性的摩天大楼。

这座建筑的钢结构体系不仅保证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其赋予了独特的外观和艺术魅力。

钢结构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建筑的施工过程,减少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此外,钢结构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也符合了当今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案例中展现出了其显著的优势和价值。

通过轻质化、高强度和可塑性等特点,钢结构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优化了空间布局,并且具有更高的施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实践中的不断积累,相信钢结构在高层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BIM应用于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在项目前期,BIM小组采用MagiCAD软件进行BIM三维设计,设计做到直观和高效。在建 模初期,按照图纸要求,依据专业分为暖通、电气、给排水、热机等小组,先进行专业间 的初步综合,排定各专业的标高范围,然后利用MagiCAD分别进行建模,最后利用 MagiCAD协同工作的方式将模型整合并进行模型检查。 在三维建模过程中发现不同行业相应的设备虽各有特点但体量均较大,在普通的三维产品 库中很难找到;而MagiCAD软件的产品库拥有数百万种产品构件,在其中可以搜索到项目 所需的产品,将其插入到三维模型中,从而如实地反映实际设备布置和管线排布的情况, 以保证在密集空间中既能完成选定设备的布置,又能综合考虑空间及设计要求。碰撞检测 的顺序一般为:在单专业内进行碰撞检测,调整本专业内的碰撞错误;而后进行机电综合 模型碰撞检测,调整机电专业内的碰撞问题;最后是机电与建筑之间的碰撞检测,解决机 电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碰撞问题。 在MagiCAD软件中,可先利用本图内部碰撞、外部参照碰撞和与AutoCAD实体碰撞的选 项,一键获得检测结果;而后可根据碰撞检测结果对原设计进行综合管线调整,并进行人 工审核,从而得到修改意见,以提升BIM小组的模型质量。得到碰撞检测结果后,便可得 出碰撞检测报告。
BIM应用于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BIM小组针对碰撞检测报告进行交叉,尤其是水专业的管道更是如此,绝大多数软件的碰撞检测的功能是“眉毛胡 子一把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调整时没有重点可言,往往是在调整了一堆小管道的碰撞 后,发现还有一根大管道的碰撞没有解决。MagiCAD软件的碰撞检测提供了水系统管径过 滤的功能,可以借助该功能对碰撞位置按重要性进行分级,第一时间抓住主要矛盾,解决 主要问题。当BIM小组完成综合管线的调整工作后,便可在该BIM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调试, 以校核模型中的设备是否能够按照设计方案正常运行。此时可利用MagiCAD软件中的计算 功能,借助模型中的真实产品构件对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模拟,从而获得准确的设备工作 状态点(如阀门开度等),以便进一步对系统方案进行优化,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从投资额、建筑面积和发电量综合来看,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 的生活垃圾发电厂。应用BIM技术,使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在其设计过程中节约了9 个月的时间;并且通过对模型的深化设计,节约成本数百万元,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 保的目标。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中国近年来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1.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鸟巢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在BIM应用方面的典范。

BIM技术被用来生成建筑的三维模型,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构建和管理该体育场。

通过BIM,设计师可以实时查看建筑物的状态,进行碰撞检测和修复,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广泛运用了BIM技术。

BIM在此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结构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和施工协调等多个方面。

BIM模型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3.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发展示范区,成都天府新区为BIM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该区域的建筑项目中,BIM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分析,BIM帮助设计师和施工方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唐山新区绿色示范城市:唐山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新兴城市示范区,致力于创建绿色、智能的城市。

BIM技术在该区域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BIM模型,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分析,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5.广州南沙天汇广场:广州南沙天汇广场是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群,运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建造。

BIM模型在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结构设计、与机电系统的协调以及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管理等方面。

BIM的应用帮助提高了项目的设计准确性和施工效率,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中国在BIM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经典案例证明了BIM在建筑设计、施工与维护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经典案例涌现出来,推动建筑行业更加高效和持续发展。

钢结构工程中的BIM技术研发与应用PPT

钢结构工程中的BIM技术研发与应用PPT
利用BIM模型进行质量检查,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
求。
施工安全管理
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安全风 险评估,制定安全措施,降低
事故风险。
BIM技术在钢结构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资产管理
基于BIM模型,对钢结构资产进行信息化管 理,方便查询和追踪。
维修与维护
利用BIM技术进行维修和维护计划的制定, 提高运维效率。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推广BIM技术,并将其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BIM技术的创新
在BIM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基于BIM的协同设 计和施工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施工监测等。这些创新为BIM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
BIM技术的标准制定
为了促进BIM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BIM标准和指南。这些标 准为BIM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促进了BIM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BIM技术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BIM技术研发的挑战
尽管BIM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和价值,但 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BIM技术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 持,同时也需要项目各参与方的积极配 合和培训。此外,BIM技术的数据安全和 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BIM技术概述
01
BIM技术定义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工具,用
于表示建筑、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它以三维模型为基础,
包含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
02
BIM技术原理
BIM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来管理和共享建筑信息,实现了项目各参与

BIM施工应用案例

BIM施工应用案例

中唐—BIM施工项目应用案例分享案例1:北京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项目BIM技术综合应用成果介绍工程概况: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F02、F-03、F05地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核心地段,丽泽桥(西三环)和菜户营桥(西二环)之间,项目北临丽泽路、东临莲花河路。

建筑占地面积45211㎡,总建筑面积514790㎡,其中地上379900㎡,地下134890㎡。

建筑用途为商业、酒店、公寓、办公、人防及车库。

工程特点和难点:本项目特点是结构形式复杂,框架—核心筒钢混结构;机电管线复杂;质量要求高,其中F03地块需要创国优及LEED绿色认证。

由于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如果不采用BIM技术工期将难以保证,而且LEED绿色认证更是明确要求BIM技术的应用.所以BIM是完成本项目的必要条件。

BIM应用目标:BIM技术在本项目的应用主要在施工阶段,包含项目建筑、结构、机电、钢结构的模型建立、场地布置、三维扫描、大体积砼、钢筋应用、二次砌筑应用、铝模板应用、行车模拟、可视化交底、VR应用、整体管理、进度计划、人力管理等多方面应用。

通过BIM技术综合提高项目整体施工应用水平。

实施方案:在本项目施工开始,项目建立了完整的BIM实施方案:包含项目模型的建模标准、项目族库建模标准、项目模型标准名称、项目模型颜色显示标准及BIM在项目上的整体策划方案.应用措施:为了规范项目的BIM应用,项目编制了一系列BIM相关标准包括文件存储、命名、颜色、深度、族文件规范等内容保证了BIM模型的规范性,同时编制了项目BIM整体实施规范保证了BIM技术的整体应用。

BIM的深化应用:BIM建模:项目BIM模型分为三部分:钢结构模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其中钢结构模型用TEKLA进行建模深化;土建模型用revit进行建模深化;机电模型用revit及magicad进行建模深化。

所有模型在navisworks中整合后进行可视化校验及汇总。

通过详细的碰撞报告BIM应用情况:(1)三维扫描:现场基坑阶段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现场施工作业面,导出html格式可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进行测量.生成点云数据将其导入到Revit中与基坑模型进行对比,保证基坑的准确性并及时调整.主体阶段通过扫描现场施工作业面,可快速测量扫描区域的实测实量准确数据.(2)大体积砼应用:通过在BIM模型中将四块14580m³、13880 m³、20530 m³、12605 m³大体积砼分别进行切块提量,计算单个小块混凝土体积,并模拟推演整体施工,杜绝冷缝等质量问题从而保证大体积砼浇筑的施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经典的钢结构建筑BIM应用案例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多座运用BIM打造的地标性建筑,我们挑选其中几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的建筑为大家介绍:
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效果——国家会展中心
位于上海虹桥枢纽的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整个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综合体项目,首次实现大面积展厅“无柱化”办展效果。

总承包项目部引入BIM技术,为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把各专业建好的模型与总包建好的主体结构模型进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决施工矛盾,消除隐患,避免了返工、修整。

绿色节能价值典范——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目前为止在亚洲地区的生活垃圾发电厂里最大的项目,应用BIM技术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节约了9个月时间,并且通过对模型的深化设计,节约成本数百万,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成效,响应了国家号召,真正实现了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存在价值。

先进施工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位于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CBD中心地段,占地面积2.6万m2,建筑总面积50.77万m2,建筑总高度530m,共116层。

通过MagiCAD、GBIMS施工管理系统等BIM产品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

建成后的广州东塔和广州西塔将构成广州新中轴线。

实现高效协同化,精细化管理——天津117大厦
位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天津117大厦结构高度达596.5米,通过GBIMS施工管理系统应用,打造天津117项目BIM数据中心与协同应用平台,实现全专业模型信息及业务信息集成,多部门多岗位协同应用,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创造了11项中国之最,并运用BIM技术实现了成本节约、管理提升、标准建设。

全流程BIM应用——苏州中南中心
苏州中南中心建筑高度为729米,应用BIM技术解决项目要求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协作方众多、工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该项目的业主谈到:“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城市的新名片,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不得不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全方面应用BIM技术!”为保障跨组织、跨专业的超高层BIM协同作业顺利进行,业主方选择了与广联云合作,共同搭建“在专业顾问指导下的多参与方的BIM组织管理”协同平台。

3D建模及可视化BIM应用——珠海歌剧院
世界上为数不多三面环海,也是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日月贝。

在剧场的设计过程中,运用欧特克BIM软件帮助实现参数化的座位排布及视线分析,借助这一系统,可以切实的了解剧场内每个座位的视线效果,并做出合理、迅速的调整。

在施工中,日月贝外型的薄壁大曲面施工主要采取现在先进的三维建模BIM技术,BIM技术助力项目全生命周期难题。

节材、低耗、高效——白玉兰广场
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为浦西第一高楼,建设过程中上海建工运用了曾在上海中心建造时成功应用的BIM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约了钢材、实现装备的重复利用。

在工程前期,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化技术设计、制造,整体钢平台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一改以往平台的支撑钢柱必须建在墙体中,造成钢材浪费的情况。

在运维阶段进行FM调度与分析的强大信息模型——北京凤凰传媒中心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占地面积1.8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5米。

这座6.5万平米的新总部在北京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非线性的型体迫使项目团队必须寻求全新的工作方法。

与传统的工作流程相比,应用BIM技术,削减了不少风险,节约时间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程质量。

最终,一个地标性建筑出现在北京的天际线上,而一个可以在运维阶段进行FM调度与分析的强大信息模型也被创建了。

整个楼宇的安保控制、能耗等FM 数据要素均被整合进信息模型,在竣工时交付给了业主。

以上只是工程中运用BIM技术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堪称经典的工程,如“中国尊”、“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望京SOHO”、“武汉绿地中心”等。

随着BIM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相信BIM技术将会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去,为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大放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