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

转变。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

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联合国

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其安全理事

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冷

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

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

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这一

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

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

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

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从联合国的成立到超级大国的崛起,再到新兴大国的崛起和地区冲突的爆发,这些事件都在塑造着当今世界的面貌。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 转变。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 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联合国 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其安全理事 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冷 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 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 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这一 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 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 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 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从联合国的成立到超级大国的崛起,再到新兴大国的崛起和地区冲突的爆发,这些事件都在塑造着当今世界的面貌。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左右了世界40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进入转换时期,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关键词:基本格局国家利益多极化 正文: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对比、消长来看,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级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积极影响:1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西区了教训,并用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成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形成等,从而促进多局化格局的发展。消极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两枪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

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具体表现1冷战: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2热战:朝鲜半岛一分为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1、背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极格局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其中虽然也含有美苏争霸的成分,但还不是主要的抗争因素。从6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逐步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开始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且越演越烈。如果说,美苏争霸态势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还是美攻苏守,那么到70年代就变为苏攻美守。直至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扩军抗苏”和“重振国威”的口号,美国又扭转了不利局面,加上苏联国力的下降,苏联的扩张势头得到了遏制。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开始从对抗走向对话,就一系列国际问题达成协议,使困扰世界的紧张局势出现了缓和局面。1989年12月,美苏两国首脑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2、结局: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华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解体,从而雅尔塔体制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终结。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 (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 (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 (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 (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 (4)中国: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 4、多极化趋势加强: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 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区域集团化趋势: (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 (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 (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

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十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整合(1)

专题整合 专题线索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进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显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显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进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猛烈。 (4)两极格局解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增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进展的趋势不断增强。 横向链接 1.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更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大体特点: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 (2)国际格局的变更 ①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缘故: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照;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从头瓜分世界前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域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取得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三个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国苏、美、英出于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波茨坦会议(1945年7-8月)所确定的战后世界政治的基本蓝图。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对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和平、协调大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但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利益划分了各自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它明显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政治格局的基础,也促使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状态的产生。 (二)两极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的特点是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抗,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上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3.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4.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总体而言,两极对峙的基本状态是“冷战”,即“不战不和”或“非战非和”,没有直接诉诸大规模战争。 (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1.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2.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1)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2)社会主义阵营分裂;(3)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四)两极格局终结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终结。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五)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新旧格局的演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旧的力量之间的对比,推动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目前,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并且日益显现出单边主义的特征,妄图建立以美国为霸主的单极世界,但是得不到足够的国际支持。其他主要大国都在争取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能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是缺少与美国相抗衡的能力。因此,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单极和多极之争仍将继续,世界各种力量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消长、分化和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确立新的稳定的世界格局。 ②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表现在: (1)、领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按照美国的意志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3)、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和援助日本,并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欧; (4)、实施“第四点计划”企图通过技术援助和投资向亚、非、拉渗透,控制受援助国; (5)、实施两个“安全网”(经济安全网、军事安全网),保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最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0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2000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 联系所学结合以上大事年表回答: 1.请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2.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拓展探究 探究一多极化趋势与中国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1)在苏联人民庆祝对德作战胜利之时,乔治·凯南却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此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6分) 材料二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 ——摘编自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5分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前三节课我们已经将第七单元学习完毕,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我们首先把握考纲要求 高概括的特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图片、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一般为四分左右。希望大家讲其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特别是关注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两极格局的形成

[概念阐释]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 [思维升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格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辨析比较]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 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两大阵营。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使之成为二等国家,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力也得到扩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于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具体表现为: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政治力量的对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及北约的建立等,是形成帝国主义阵营的主要标志,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第一,苏联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第二,西欧,日本独立倾向发展,帝国主义阵营分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走向衰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他们强烈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第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20世纪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加强了团结合作。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转向关系缓和,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现在第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增强,第二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国家反帝反殖民,反霸的斗争进入了发展民族经济,并以经济的发展维护政治独立的新阶段,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纲领,并开始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第三,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第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继续以高于美国和西欧的速度增长。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由于指导思想错误,政策失误和体制僵化等原因,美苏关系缓和并没有为苏联、东欧国家赢来转变被动,谋求发展的机会,相反,它方便了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在苏联、东欧国家实施,,91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宣告解散,7月华约终止活动,苏联陆续从东欧撤军,这表明欧洲大陆长达四十多年的两大经济体系,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和对峙消失,两级格局在欧洲崩溃。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的终结。 两级格局终结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格局转换过度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但其想一家独霸世界已显力不从心。除美国外,还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强,世界格局的总体趋势是一超多强,各种力量从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政治格局演变 1.二战结束,战时同盟关系解除,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导致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对的政策;两方各自结成军事同盟,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对抗,形成东西对立,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2.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为中国的崛起,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共体的成立(原子能,煤钢等三个共同体组成),苏联,美国,和第三世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还有东盟等组织聪明的成立,表明多极化趋势出现。 3.多极化加强表现在美苏对抗中,美国霸主地位削弱,西欧经济日益发展,成为超过美国的第一经济体,而同时日本经济也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空前提高,成为美国也不容忽视的大国,加上两格格局瓦解并且这个时期各种国际性区域性的组组职联盟出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世界力量重新分组合,出现了一超多强(超为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有中,日,俄,欧盟等) 雅尔塔体系:二次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新格局。 正面评价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负面评价 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三:国际新秩序 1.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

二战后大事记

二战后世界的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②美苏双方在意 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④1948 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 “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 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2.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强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4.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到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②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③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④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2、“冷战”的兴起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2)表现 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1949年初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军事: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历史影响 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②两 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两强 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②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②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进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工业的发展,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欧洲共同体。⑤欧共体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建立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进一步加快向一体化方向发展。⑥欧共体的扩大:从1973年至1986年历经三次扩大,成员达到12国。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张燕飞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战后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对峙、动摇,直至终结。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对于协调盟国之间的关系、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在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表现出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世界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二、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结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美、苏、英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苏联及民族独立、民主革命力量同美、英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进而发展为两大阵营的对抗。 1947年3月,美国政府抛出“杜鲁门主义”,宣称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国家“复兴”的使命。借口防止苏联和各国共产党人把“极权政体”强加给各国人民,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并决定派军事人员和公务人员前往进行公开干预。“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两国在政治上的完全决裂。同年6月,美国又提出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结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中,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4月,美、加、英、法、意等12国《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使西方国家在军事政治上合为一体,标志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50年代初,美国又通过重新武装西德、签订《美日安全条约》和《美新澳条约》,把战败国日本、西德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纳入了帝国主义阵营的体系之中。北约组织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的旗号,实际上是一个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面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帝国主义阵营的挑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全面反击。政治上,1947年9月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强调必须加强团结,协调行动。1947年至1949年间,苏联与东欧各国先后签订了16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并于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经济上,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巩固和推动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关系的发展。军事上,1955年5月,苏联与东欧各国正式建立了《华沙条约》军事政治集团组织,结成了以苏联为首共同对付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社会主义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各国迅速进入了一段新的历程,这一时期被称为战后时期。随着国际局势的演变,国际秩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联合国的成立 国际秩序的演变可以说是从联合国的成立开始的。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旨在促进全球的国际合作和和平。它由51个国家组成,现在已经发展到193个成员国。 联合国成立后,它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可以起到促进和平、安全、创造繁荣和解决全球问题的作用。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许多国家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冲突,从而避免战争和破坏。 二、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冷战期间,世界处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裂和紧张状态。这导致了许多世界事务的改变,如联合国的作用和功能。冷战期间,联合国重点在于维护和平和安全,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但实际上,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对立,联合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必要的力量来承担这种角色。 此外,在冷战期间,许多国家加入了美国和苏联的阵营之一。这导致了国际关系的极度分裂和紧张,以至于一些国家领导人宣称,国际政治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因为世界充满了敌对和压迫的力量。 三、21世纪的国际秩序 21世纪初,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消除了,并且合作、交流和平衡在各个国家之间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在当今的国际秩序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趋势。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深 入合作和交流进行贸易和经济发展,以及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共同发展。这样的全球化趋势已经推动了许多国家的增长和发展。 此外,国际秩序的演变还涉及到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这些国 家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事务的关键参与者,并且在世界各地都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总之,国际秩序的演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合 作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秩序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和调整。尽管国际缺乏统一的政治体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联合国等重要机构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和平、安全和发展会持续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场 战争中,各个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伤亡,同时也带来了全球 范围的政治和经济重组。本文将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演变进行探讨。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一环。战后, 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取代了曾经的国际联盟。联合国 拥有更强的权力和更广泛的成员国覆盖范围,其目标是维护全球和平 与安全,并协调各国间的合作。此外,盟国还成立了一系列的区域和 经济组织,例如北约、欧洲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些组织进一步巩 固了战后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在欧洲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东欧 国家被苏联占领,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苏联成为了世界上两个超 级大国之一,世界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欧国 家则迅速恢复和重建,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繁荣的市场经济。欧 洲经济共同体(现在的欧盟)的建立,为欧洲国家之间提供了更多的 经济合作机会,并加强了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在亚洲,战后日本经历了迅速的重建和现代化进程。经过重新组织 和重建,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并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同时,战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国共内战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中国转向社会主义道路。冷战的阴影下,中国与苏联结盟, 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一员。

在南亚和中东地区,以色列的建立成为了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并在巴勒斯 坦建立了以色列国。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并成为了独立 国家。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了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为今后的 地区冲突埋下了伏笔。 冷战的爆发将战后世界格局划分为东西对抗的两个大国阵营。美国 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在 这场竞争中,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另一个超级大国,并主导了资本主义 阵营。这种竞争不仅在军事上存在,还在科技、文化和经济领域上进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解体,东欧国家重新加入欧洲秩序,而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世界政治 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冷战背后的意识形态对抗消退了,而全 球化和经济合作变得更为重要。 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持续演变。亚洲国家如中国和印度 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东地区的冲突和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全 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结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 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崛起、冷战的爆发和结束等事件,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政治格

第15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知识概括总结及例题讲解)

1.本讲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美苏“冷战”形成与影响、欧洲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及大国关系的演变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 2.高考命题以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主要通过设置新材料、新情景,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密切相关。高考特别注重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下的阶段特征、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格局演变的内在联系的考查;也注重将国际格局演变与大国关系和综合实力消长、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地区热点等问题的密切联系起来命题考查。预计 考点47: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苏联的“应对”: 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对打破资本主义经济封锁起重要作用 军事上,华约组织(1955年)——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美苏两极格局:包括“冷战”和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即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例1.(2011年福建省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 例2.(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C。解析:C项是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苏关系紧张事例之一,苏联撤出古巴导弹也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A项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是美国退缩的史实,排除;B项是1947年苏联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的行为,是苏联“进攻”的史实,排除;D项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的标志,是苏联强硬的反映,应排除。 考点48: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2、具体原因:(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与抗衡。①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②日本迅速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也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冲击。(3)中国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4)美苏争霸使双方实力都受到削弱。 (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实力的消长,国家的兴衰不可避免,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中心舞台也就随之改变。二战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改变了原本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的悄然形成,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最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总的演变过程是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法西斯德国、日本成为战败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逐渐增长,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和苏联两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由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加剧,两国由战时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随着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苏联饱受战争破坏之后,独创性地开启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的经济规模迅速膨胀,并直指美国的霸权地位。 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等12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1955年5月14日,苏、波、捷、匈、保、罗、阿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正式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从二战之后到1990年苏联解体为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成为世界世界形态的主要存在形式,即我们所说的冷战。两大阵营的对立在政治上表现为冷战,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在军事上表现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是其代表。在意识形态上是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美国为代替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独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所谓“冷战”,是指除了公开的战争手段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诸如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推行政治孤立政策,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颠覆活动,煽动战争,进行原子战争讹诈和军事威胁等等。很明显,这两极在竞争中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只要其中一极存在,这样的两极对抗就不会停止。冷战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 然而伴随着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组织解散。苏联经过急剧动荡,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不存在,至此,战后维持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苏联一夜间在世界的主导局势中隐没,在一夜之间突然土崩瓦解,美国失去了对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支主导世界事务的超级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趋势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趋势分析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1) 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2) (二)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 (三)两极格局的终结 (3) (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 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3) (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摧毁了法西斯,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革命性地变更了世界发展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关键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Second World War on the fate of mankind produced tremendous effect, is a major turning point in human history. The second world war is from Germany, Japan, Italy fascist group launched, their purpose, is not only for the colony, but also to establish their own global hegemony, enslaving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Victory in the anti-fascist war, saved the world from the fascist enslavement, save the world in the destruction of civilization. That's one consolation. International fascist forces rou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world political power distribution, decided the entire postwar development. World War II promoted the world colonial system collapse, destroying the fascis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world peace, revolutionary change the pattern of world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new or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stablish, formed the US-Soviet pattern. Keywords: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Political Economy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