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的设计与试验
水稻田间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

龙江龙运集团、北京恒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所、中寰卫星 (29):4-8.
导航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智能交通学院。加强教育教学研 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课程、 开展双创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 学生创业园+科技产业园“一基地两园区”三者联动、协调 发展的格局。积极与国防科技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 业进行合作,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承担横向课题,推进科 研成果转化应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了全面建设更具特色、更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新阶段。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坚持师资队伍“工程化、博士化、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教师全 国际化”建设方向,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着力推进人事
员培训计划”,通过“教师发展在线学习中心”平台,教师参 制度改革:淤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分类管
作者简介院张家源(1984-),男,吉林大安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水 田机械相关工作。
各样的方式,如利用机械对稻田进行大范围的喷洒化学药 剂,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劳力[1]。但使用除草剂在方便的同 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使用大量除草剂严重危害了生 态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使用除草剂时间久了,杂草也产 生了抗药性,变得更加难以杀死,除草剂同时也会给作物 带来危害,也造成了药物的大量浪费。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工程,与黑
机制。
参考文献院 [1]MIT AT A GLANCE[EB/OL][援 2016-08-30]援http://web.mit.
edu / facts / faqs.html援 [2]李志峰,江俐援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权利博弈与制度变
耕除草机械设计研究

耕除草机械设计研究摘要:当前,国内外的水田中耕除草机,多是去除行间杂草,关于苗间杂草的去除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本文主要探讨可以同时进行苗间出除草和田间除草的新型水田中耕除草机械。
在水田中耕除草过程中,除草机械除了保证较高的锄草率外,还需要保证伤苗率在5%以下,同时需要保证操作灵便,适应性强。
关键词:水田中耕;除草机械;设计在我国,水稻生产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水稻的质量对国民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前,我国田间除草作业中,主要使用人工除草和化学药物除草这两种方式,其中化学药剂除草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除草方式,具有省时、省力、经济、高效的特征,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机械除草是一种全新的全新的除草方式,具有无污染、保证粮食安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等优势。
机械除草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
1新型水田中耕除草机械关键部件机理研究1.1苗间除草部件设计。
稗草直接生长在稻田中,水稻需要在30天的育秧结束后才能进行栽种。
在栽种前,需要先对稻田进行整地作业。
因此在水稻移栽后,稗草也是征地后长出的新草。
水稻秧苗经过育秧,将会即刻进入返青期。
在水稻秧苗移栽1周后,水稻秧苗将会大量生根,并在根部顶端形成一段粗壮根系。
水稻的主根将不会继续生长,保持纤细的状态。
稗草的次生根并未形成,只有一个纤细的主根。
根据水稻秧苗和稗草这个时期的根部差异,使弹齿刀盘和水稻根部或者稗草根据接触时,形成不同的效果。
弹齿刀盘的构成包括位于秋行左右两侧的弹齿刀盘,弹齿刀盘将与杂草根部直接结合,使杂草跟随弹尺转动脱离土壤[1]。
而水稻根部和弹齿发生接触时,水稻主根将会受到土壤阻力、弹齿阻力以及次生根拉力的作用,另外,水稻次生根为扁平椭圆状,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相对比较大,受到的土壤阻力远远大于受到的主根。
水稻的主根相对比较柔软,在力学性质方面,与绳子存在类似的地方,因此只可能产生拉力,受到拉力以外的力作用时,其形状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水稻主根随着弹齿移动后,主根上端将会受到次生根的拉力,产生形变,而主根下端将会向上弯曲,不受弹齿推力作用,进而将根部完整的保留在土层中。
除杂草机毕业设计

除杂草机毕业设计除杂草机毕业设计:从问题到解决方案引言:在现代农业中,杂草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们不仅会竞争农作物的养分和水分,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农民和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除草。
本文将介绍一个以除杂草机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探讨其设计过程、原理和应用。
问题的定义:在开始设计除杂草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
问题是如何在农田中高效地除去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杂草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需求。
需求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设计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与农民和农业专家的沟通,了解他们在除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期望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步骤,设计师可以收集到关于除草机性能、操作便利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信息。
设计过程:在设计除杂草机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机器的结构和材料选择是关键。
除草机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以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杂草种类。
其次,机器的动力系统和传动装置需要设计得高效可靠,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和除草效果。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机器的操作性和安全性,以便农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并避免意外伤害。
工作原理:除杂草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和机械原理。
它通常通过旋转刀片或刷子来切割或拔除杂草。
机器的动力系统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刀片或刷子能够旋转并有效地除草。
同时,机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在农田中覆盖到每一个需要除草的区域。
应用案例:除杂草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农作物,包括谷物、蔬菜和水果。
此外,除草机还可以应用于公共绿地、园林和道路边坡的除草工作。
通过使用除草机,农民和园林工作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改善农作物和绿地的质量。
结论:除草机作为一种解决杂草问题的创新工具,对于现代农业和园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除草机可以帮助农民和园林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农作物和绿地的质量。
水稻田除草方案范文

水稻田除草方案范文1.常规除草:水稻田播种后,待水稻出苗后即可进行常规除草。
常规除草的主要方法包括手工除草、麦草覆盖和化学除草等。
手工除草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将杂草拔除。
麦草覆盖是利用麦草覆盖水稻田表面,阻止杂草生长。
化学除草则是利用农药来杀灭杂草。
2.机械除草:机械除草是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杂草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机械除草方法包括旋耕机除草、旋耙机除草和挖沟机除草等。
机械除草效率高,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减少除草成本。
但使用机械除草需要注意保护水稻根系,避免对水稻造成损害。
3.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草剂是一种常见的除草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杂草。
常用的化学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避免对水稻和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在使用化学除草剂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以保证水稻的生长。
4.覆膜除草:覆膜除草是利用地膜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在水稻田上,起到阻止杂草生长的作用。
覆膜除草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湿度,促进水稻生长。
但覆膜除草需要选择适合的地膜类型和施膜时间,避免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除草方法外,水稻田除草还可以结合农业生物技术的方法进行综合管理。
例如利用抗草育种技术培育出抗草性强的水稻品种;利用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培育出具有生物控制杂草能力的微生物菌剂等。
总之,水稻田除草是水稻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合理选择适宜的除草方法,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除草应根据不同的水稻生长时期和杂草种类采取相应的除草措施,结合机械、化学、覆膜等多种方法相互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证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ZCS-7型复式中耕除草机的设计

0 引 言
我 国的东 北 、 部 及 新 疆 地 区 是 粮 食 主 产 区 , 西 这
关 键 。另 外 , 应 的深 松 、 肥 和 覆 土 项 目也 起 着 重 相 施
要 的作用。为此 , 设计 研发与大功率拖拉 机配套 的复
式 作 业 中耕 除草 机 械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定 会 推 必 动 我 国粮 食 生 产 登 上 新 台 阶 , 动 农 业 现 代 化 和 社 会 推 主义 新农 村 建 设 。
农业作业项 目中的中耕作业对农作物 的生长及产 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中的除草 一项更为 其
机 采 用 垂 直 旋转 弹齿 式 除 草 装 置 实 现 作 物苗 间 除草 , 时采 用 单 元 组 的 随 行 导 向 限 深 仿 形 技 术 及 抖 动 式 高 性 能 同 的排 肥 装 置 , 够 一 机完 成 行 内与 行 间 除 草 、 松 、 深 施 肥 和 中耕 等作 业 , 少 了 田间 作 业 次 数 , 能 深 侧 减 降低 了 作 业 成
些地 区耕地 集 中连 片 , 别适合 集约化 、 特 规模 化和 大
机 械化 作 业 。但 是 由 于 我 国农 业 机 械 化 发 展 长 期 积
累 的各 种 矛 盾 , 在 制 约 粮 食 种 植 水 平 和 产 量 的 提 仍 高, 主要 存 在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水 平 低 、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农 低 、 食 生 产 成 本 居 高 不 下 和 种 粮 收 益 不 高 等 问题 , 粮
草对农作物的农药残 留 , 提高作 物的有机 质含量。该 机 的研 制是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推 广 实 施 中 出现 的 新 技
除草机器毕业设计

除草机器毕业设计草地的美丽和整洁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而除草机器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轻松地清理草地上的杂草。
本文将探讨除草机器的设计原理和技术创新,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除草机器的设计原理和技术创新除草机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切割和清理两个步骤。
切割是指通过旋转刀片或线头,将草地上的杂草切割成小块或割断,使其失去生长能力。
清理则是指将切割下来的杂草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保持草地的整洁。
在技术创新方面,除草机器不断引入新的材料和工艺,以提高效率和耐用性。
例如,采用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制作刀片,可以增加切割力度和使用寿命;使用电动或汽油动力系统,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使除草机器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密度的杂草。
二、除草机器对环境的影响除草机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除草机器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干扰。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次,除草机器使用燃油或电力作为动力源,会产生废气和废弃物。
燃油动力的除草机器会排放废气,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
而电力动力的除草机器则需要消耗电能,对能源的消耗也需要引起关注。
三、除草机器的可持续发展思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除草机器的设计和使用需要考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首先,可以采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其次,可以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化和精准除草。
通过对草地上的杂草进行识别和定位,可以精确控制切割力度和清理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除草机器的设计还可以考虑多功能化和模块化。
通过增加不同的功能模块,如喷洒除草剂或施肥功能,可以提高机器的综合利用价值,减少对其他工具和设备的依赖,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总之,除草机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草地维护工具,其设计和使用需要综合考虑效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有机水稻中耕除草机设计

有机水稻 中耕 除草机设计
王金 武 ,赵佳 乐 ,王金 峰 ,杨松梅 ,张成亮 ,孔彦军
(东 北 农业 大 学 工 程 学 院 , 哈 尔 滨 1 5 0 0 3 0)
摘
要 :针对有机水稻除草实际要 求设计 出新式的能够苗 间行 间同时作业的除草机 ,并对除草关键部件进行
理论分析得 出对除草率 、伤苗率产生显著性影响的5 个因素 :整机前进速度、除草作业深度 、弹齿旋转速度 、弹齿
刀盘尺寸和弹尺个数。从 而设 计 出合 理的除草作业方法。本机动力机构采用旋耕机底盘 ,由弯管连接 并驱动除草 盘 ,从 而完成苗间除草 。 关键词 :除草 ;设计 ;试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 :¥ 2 2 4 . 2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9 7 — 0 6
第4 4 卷第 1 1 期
2 0 1 3 年1 1 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4 4 ( 1 1 1 : 1 0 7 - 1 1 2
NO V . 2 01 3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e a s t Ag r i c u l t u r l a Un i v e r s i t y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c t u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o r g a n i c r i c e h e r b i c i d e d e s i g n a k i n d o f n e w t o
s e ed l i ng i n t e r - r o w op er a t i on s a t t h e s ame t i me wee di n g mac h i n e, a n d t h e we ed i ng o f k e y
3ZCS-7型复式中耕除草机的设计

3ZCS-7型复式中耕除草机的设计梁远;汪春;张伟;车刚;马永财;杨忠国【摘要】为解决大型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不足问题,研究开发了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多功能中耕除草机.该机采用垂直旋转弹齿式除草装置实现作物苗间除草,同时采用单元组的随行导向限深仿形技术及抖动式高性能的排肥装置,能够一机完成行内与行间除草、深松、侧深施肥和中耕等作业,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降低了作业成本,改善了土壤和生态环境.田间试验证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杂草除净率高,伤苗率低.【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中耕;除草机械;施肥机械;设计【作者】梁远;汪春;张伟;车刚;马永财;杨忠国【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4.10 引言我国的东北、西部及新疆地区是粮食主产区,这些地区耕地集中连片,特别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和大机械化作业。
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仍在制约粮食种植水平和产量的提高,主要存在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种植规模小。
长期以来,大量的耕种主要靠小四轮拖拉机作动力,配套的农机装备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满足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求,导致土地产出率低。
小型机械由于动力有限、耕幅窄和作业速度低等因素,完成一项作业机具需要多次进地,土壤有害压实严重,造成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加剧。
近年来,黑龙江农垦每年从国外进口118.4~148.0 kW大型拖拉机400台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的设计与试验赵柳霖;齐龙;马旭;郑文汉;林少敏;王聪;陈彬【摘要】为了有效灭除行、株间杂草,减少伤苗率,降低化学除草剂的投入量,研制了一种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该机与12 kW水田拖拉机后悬挂配套,分别配备行间机械除草部件与株间除草剂喷施系统,通过机械除草部件对土壤及杂草的剪切、翻耕作用以及喷施选择性除草剂共同完成除草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草效果最佳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为0.6m/s,除草轮入土深度为6cm.由综合试验结果可知:该机平均除草率为86.7%,单位面积雾滴沉积数为35.1滴/cm2,符合机械除草与喷雾除草作业质量的要求.【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复合式;水田除草机;试验【作者】赵柳霖;齐龙;马旭;郑文汉;林少敏;王聪;陈彬【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4.1+40 引言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稻田草害则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1-2]。
为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必须有效地防控草害,目前世界范围内水田除草方式主要有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两种。
欧美等国家水稻种植多采用飞机撒播技术,稻苗无序生长,植保机具难以下田,因此田间杂草防治以飞机喷撒化学除草剂为主,效率高但污染与浪费严重[3]。
亚洲国家的水稻种植方式通常以机械移栽为主,秧苗生长有序,杂草防治多采用除草机机械除草与喷杆式喷雾机喷施除草剂除草。
喷雾机以井关JKB18C为代表机型[4],此外还有小型背负式喷雾器、小型无人机喷药,以及撒施芽前封闭性除草剂等。
化学药剂除草方便高效,但普遍存在着较大的浪费与污染。
机械除草机代表机型有日本美善SMW型[5]、王金武等研制的有机水稻中耕除草机[6]等步进式水田机械除草机,以及洋马SJVP系列[7]、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2BYS-6型水田中耕除草机[8]等乘坐式水田机械除草机。
但由于水田土壤特点、杂草的生长及分布规律及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等,导致机械除草多应用于水田行间作业,株间作业则存在着伤苗多、效率低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施用化学除草剂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除草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优点,其主要有撒施芽前封闭性除草剂与喷施选择性除草剂两种方法,但均会带来药剂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
针对此情况,应加强局部对靶低量均匀喷施除草剂技术的研究,有效减少除草剂施用量并提高其利用率。
而机械除草则是一种无污染的除草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增加氧气、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等优点[9];但现有除草机械多应用于稻田行间作业,株间杂草难以有效除去。
因此,为有效灭除行株间杂草、减少伤苗率及降低化学除草剂的投入量,笔者根据水田土壤的特点、杂草生长及分布规律等提出了一种行间机械、株间喷药(除草剂)相结合的联合除草技术,并研制了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以解决稻田杂草控制的难题。
1 整机结构设计1.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本文研制的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主要由乘坐式插秧机底盘(水田拖拉机)、药液储存箱、后悬挂机架、株间喷雾器及行间除草轮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
工作前,根据稻苗生长高度调节除草轮的安装高度,防止机架压苗;同时,调节液压升降系统使机具满足不同机械除草深度以及喷雾效果要求。
工作时,机具以一定的速度前进,株间喷雾器对株间杂草进行对靶低量均匀喷施;螺旋刀齿除草轮被动旋转,向下入土剪切杂草并搅动土壤,出土时刀齿带动杂草与泥土翻转,对杂草形成剪切、翻耕、埋压等作用;两者配合完成中耕除草作业。
1.水田拖拉机2.流量调节器3.药液存储箱4.除草剂输送管道5.平衡调节结构6.后悬挂机架 7.株间喷雾器 8.螺旋刀齿除草轮图1 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结构简图Fig.1 Sketch map of combined type paddy weeder1.2 机架设计乘坐式插秧机工作时每次插6行秧。
为配套插秧机工作,本机设计的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机架长2.1m,配置7个除草轮,可保证接行时不漏除。
机架与拖拉机后悬挂采用轴承套嵌连接并增加限位装置,使其在承重的同时两端可上下浮动从而具有一定的仿形能力,避免因田间地势起伏造成机架壅土;同时,通过平衡调节装置(开体花兰螺丝配合张紧弹簧组成)将机架与后悬挂连接,保持机架两端的平衡稳定,保证除草作业质量;机架背部安装卡扣固定喷雾管道,并在底端安装定型管,用以固定雾喷头及调节喷雾方向等。
2 除草部件设计2.1 喷雾系统设计喷雾作业过程中,约有20%~30%以上的细小雾滴会被气流携带向非标靶区域飘移[10],造成环境污染、药害等问题,这也是农药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解决此问题同时提高药液附着率,大型喷雾机械多采用风送喷雾或风幕定向等方法[11];但此类机械结构较复杂,不适用于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中。
本机为简化设计,配合机械除草部件,选用防飘移反射式雾喷嘴,根据杂草与作物的高度差,合理降低喷头安装高度以减少雾滴飘移距离;同时,结合除草剂喷施要求(中、粗雾),采用低压隔膜泵并加装溢流控制阀以控制其流量及雾化效果,增加雾滴附着率,达到20~40滴/cm2叶面有效雾滴数的要求[12]。
喷管采用普通压力药物喷管,并配有自洁能力的多级过滤装置及回流搅拌装置;选用选择性除草剂氰氟草酯对株间杂草进行对靶均匀喷雾。
喷雾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1.定压回吸装置2.反射式雾喷头3.溢流阀4.液泵5.过滤器图2 喷雾系统原理图Fig.2 Schematic of spray system药箱容量Δ采用经验公式计算[13],即Δ=0.0015GBLn(1)其中,G为单位面积施药量;B为机组有效作业宽幅;L为地块平均长度;n为每箱药往返作业单程次数。
由式(1)可得药箱容量约为80L。
2.2 机械除草机构设计为实现小功率水田拖拉机联合除草作业,要求除草轮工作阻力小,对土壤破坏能力强。
本研究中除草轮为从动式,除草作业时除草轮与拖拉机驱动轮按照一定的轮径比转动,根据除草轮刀齿安装端点的运动轨迹(旋轮线)的特点,计算可得到最佳刀齿宽度。
运动轨迹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除草轮运动轨迹分析Fig.3 Motion trajectory analysis of weeding roll经过原点的除草轮旋轮线曲线参数方程为[14]x=r(θ-sinθ)y=r(1-cosθ)(2)其中,r为除草轮半径;θ为除草轮转过的弧度。
代入除草轮的入土深度h,计算每条刀齿与土壤表面两次作用(入土、出土)间隔的距离S1与h,则(3)两条相邻的刀齿分别与土壤表面作用的间距S2为S2=L-S1(4)(5)其中,L为两条相邻的刀齿安装在除草轮上距离(m)。
当S1≫S2或S1≪S2时,两间隙距离相差太大,只有足够宽的刀齿方可避免遗漏,而增大刀齿宽度会造成除草轮难以入土以及重复工作;当S1与S2接近或相等时合理宽度的刀齿可完全覆盖刀齿、刀齿之间与土壤表面作用时固有的间隙从而避免漏除,即S1=S2=L/2≈52mm,同时综合考虑刀齿宽度对其入土能力的影响,设计螺旋刀齿宽为30mm。
由式(5)可求得此时理论不遗漏除入土深度h≈62.6mm。
为保证不出现遗漏,要求除草轮、径小、刀齿密,翻动土壤能力强;但直径太小的除草轮会出现缠草现象(2πr≥l,r为除草轮半径,l为杂草高度),刀齿过密则会影响其入土能力。
据调查,插秧后15天的除草期内杂草高度一般不超过250mm。
综合以上因素设计轮盘直径为250mm;刀齿设计为螺旋刀齿,选用300mm×20mm×2mm的矩形钢片将齿缘磨刃绕轴向扭转720°,嵌装到刀盘内,每个除草轮配置6个刀齿。
除草轮结构简图如图4所示。
图4 螺旋刀齿除草轮Fig.4 Spiral cutter weeding roll3 性能试验3.1 试验条件为测试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工作性能,于2015年4月25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综合试验站进行该机的田间试验。
试验田块面积约1hm2,试验地点田间概况如图5所示。
试验水稻品种为超级稻永丰优9802,平均高20cm,每穴苗数平均4株,长势良好,未见明显病虫害,移栽后未进行人工除草或喷洒除草剂。
杂草主要为稗草及千金子等,平均高度为8cm。
图5 试验地点田间概况Fig.5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est field3.2 试验方法选取除草率Cr和雾滴沉积数目Pr作为除草机作业质量的评定指标。
雾滴沉积数Pr为(6)其中,N为所取杂草叶片上的雾滴总数(滴);S为选取的杂草叶片的总面积(cm2)。
除草率定义为(7)其中,Z为试验区域内水稻行间杂草总株数;S为除草作业后试验区域内水稻行间剩余杂草总数,包括行间未除去的杂草(未被压折、连根拔起或倒伏)与株间除草剂未生效的杂草(喷雾后两天未见死亡)。
为测试复合式水稻田除草机工作性能是否满足中耕除草要求,机具前进速度选取0.3,0.6、0.9m/s 3个水平,除草轮入土深度选取3、6、9cm 3个水平。
对除草机进行全因素试验,按照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组合,共进行9次试验。
统计除草率时,选取9块20m长的地块作为试验区域,每个试验区域前后各5m长的区域作为加速和减速的缓冲区,以保证机器能以稳定的状态通过试验区域;在每次试验区域内随机选取两个10m×2行的范围进行统计,将测得的试验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机具前进速度增加,除草率先上升后下降,单位面积雾滴沉积数逐渐减少。
在速度较低时(0.3m/s),雾滴沉积效果高于最高标准,株间杂草可完全除去,但同时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浪费;而行间除草轮由于转速与机具前进速度成正比,此时转速过低,难以完全发挥除草功能。
速度适中时(0.6m/s),雾喷头在株间作业效果较好,雾滴沉积效果满足要求;行间除草率随着机具速度增加而上升,整机作业效果较好。
速度较高时(0.9m/s),雾喷头难以形成有效雾滴沉积,故株间除草效果不佳;行间除草轮作业效果较好,但存在打滑、入土不充分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机除草作业效率。
表1 田间试验数据Table 1 Date of the field test试验号A前进速度/m·s-1B除草轮深度/cmx除草率/%Y单位面积雾滴沉积数/滴·c m-210.3385.75920.3689.56430.3986.05040.6387.03050.6689.73560.6987.5287 0.9383.61680.9685.72190.9985.513随着除草轮入土深度的增加,除草率先上升后下降,单位面积雾滴沉积数先增多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