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习题

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习题

金老师复习(2)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未知数个数为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整式方程,可化为一般形式02=++c bx ax (a>0);2.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项及各项的系数(1)明确只有当二次项系数0≠a 时,整式方程02=++c bx ax 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2)各项的确定(包括各项的系数及各项的未知数).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与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以降次为目的,以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为手段,从而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2.根据方程系数的特点,熟练地选用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开平方法:对于形如n x =2或)0()(2≠=+a n b ax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而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可用开平方法求解.形如n x =2的方程的解法:当0>n 时,n x ±=;当0=n 时,021==x x ;当0<n 时,方程无实数根。

(2)配方法:通过配方的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n m x =+2)(的方程,再运用开平方法求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①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②“系数化1”:根据等式的性质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③配方:将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变形为n m x =+2)(的形式;④求解:若0≥n 时,方程的解为n m x ±-=,若0<n 时,方程无实数解。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aac b b x 242-±-= 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实数根不相等;当042=-ac b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实数根相等,写为ab x x 221-==; 当042<-ac b 时,方程无实数根.公式法的一般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确定c b a ,,的值;③代入ac b 42-中计算其值,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数根;④若042≥-ac b 代入求根公式求值,否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x a a x a +-+=的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则a 的值为( )A .-3B .0C .1D .-3或0C 解析:C【分析】根据方程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得到两根之积为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a 的值即可.【详解】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 2-3a )x+a=0的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x 1•x 2=a=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能熟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b 、c 为常数,a≠0,b 2-4ac≥0)的两根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 a. 2.若关于x 的方程kx²+4x-1=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4且k≠0B .k≥-4C .k>-4且k≠0D .k>-4B 解析:B【分析】分k=0和k≠0两种情况考虑,当k=0时可以找出方程有一个实数根;当k≠0时,根据方程有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结合上面两者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当k=0时,原方程为-4x+1=0,解得:x=14, ∴k=0符合题意;当k≠0时,∵方程kx 2-4x-1=0有实数根,∴△=(-4)2+4k≥0,解得:k≥-4且k≠0.综上可知:k 的取值范围是k≥-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3.下列方程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22-=x x xB .215x x +=C .220++=ax bx cD .223x x +=D 解析:D【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A 、移项得:20x -=,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B 、不是整式方程,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C 、ax 2+bx+c=0,当a=0时,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C 错误;D 223x x +=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4.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A .2104x x -+= B .2390x x ++= C .2250x x -+= D .25130x x -=D 解析:D【分析】先把各方程化为一般式,再分别计算方程根的判别式,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 、()221414104b ac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 B 、2243419270b ac =-=-⨯⨯=-<,方程没有实数根;C 、()2242415160b ac =-=--⨯⨯=-<,方程没有实数根;D 、()224134501690b ac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根;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的根与24b ac =-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5.一元二次方程2304y y +-=,配方后可化为( ) A .21()12y +=B .21()12y -=C .211()22y +=D .213()24y -=A 解析:A【分析】 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计算可得.【详解】解:∵2304y y +-=, ∴y 2+y=34, 则y 2+y+14=34+14, 即(y+12)2=1,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①把原方程化为ax 2+bx+c=0(a≠0)的形式;②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并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⑤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来求出它的解,如果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无实数解.6.下列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3210x x ++=的根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有一个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解析:C【分析】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8<0,进而可得出方程23210x x ++=没有实数根.【详解】解:∵△=22-4×1×3=-8<0,∴方程23210x x ++=没有实数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牢记“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7.不解方程,判断方程23620x x --=的根的情况是( )A .无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C解析:C【分析】 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60>0,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方程23620x x --=中,△=(-6)2-4×3×(2)=60>0,∴方程23620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8.用一条长40cm 的绳子怎样围成一个面积为75cm 2的矩形?设矩形的一边为x 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x (40-x )=75B .x (20-x )=75C .x (x +40)=75D .x (x +20)=7B 解析:B【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x 表示另一边,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详解】解:设矩形的一边为x 米,则另一边为(20-x )米,∴x (20-x )=7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9.实数,m n 分别满足方程2199910m m ++=和219990n n ++=,且1mn ≠,求代数式41mn m n++的值( ) A .5-B .5C .10319-D .10319A 解析:A【分析】 由219990n n ++=可得211199910n n⋅+⋅+=,进而可得1,m n 是方程2199910x x ++=的两个根,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解.【详解】 解:由219990n n ++=可得211199910n n ⋅+⋅+=, ∴1,m n是方程2199910x x ++=的两个根,∴19911,1919m m n n +=-⋅=, ∴4119914451919mn m m m n n n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一元二次方程x (x ﹣2)=x ﹣2的解是( )A .x 1=x 2=0B .x 1=x 2=1C .x 1=0,x 2=2D .x 1=1,x 2=2D解析:D【分析】方程x (x ﹣2)=x ﹣2移项后,运用因式分解法可以求得方程的解,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x (x ﹣2)=x ﹣2,移项,得x (x ﹣2)﹣(x ﹣2)=0,提公因式,得(x ﹣2)(x ﹣1)=0,∴x ﹣2=0或x ﹣1=0,解得x =2或x =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题的关键是会利用提公因式法解方程. 二、填空题11.把方程2230x x --=化为2()x h k +=的形式来求解的方法我们叫配方法,其中h ,k 为常数,那么本题中h k +的值是_________.3【分析】首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经配方h 和k 即可求得进而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移项得配方得:即∴∴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配方法解析:3【分析】首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经配方,h 和k 即可求得,进而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移项得223x x -=,配方得:22131x x -+=+,即2(1)4x -=,∴1h =-,4k =∴143h k +=-+=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配方法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2.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2【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 +1=0一次项系数是:-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准确掌握一般式中的相关概念是解解析:-2【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一元二次方程x 2 -2x +1=0一次项系数是:-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准确掌握一般式中的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3.某校八年级举行足球比赛,每个班级都要和其他班级比赛一次,结果一共进行了6场比赛,则八年级共有_____个班级.3【分析】设共有个班级参加比赛根据共有45场比赛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设共有个班级参加比赛根据题意得:整理得:即解得:或(舍去)则共有3个班级球队参加比赛故答案为:3【点睛】此解析:3.【分析】设共有x 个班级参加比赛,根据共有45场比赛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设共有x 个班级参加比赛, 根据题意得:(1)62x x -=, 整理得:260x x --=,即(3)(2)0x x -+=, 解得:3x =或2x =-(舍去).则共有3个班级球队参加比赛.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需安排6场比赛”. 14.方程2350x x -=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5【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答【详解】解:方程的一次项是其系数是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项系数的定义解析:-5【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答.【详解】解:方程2350x x -=的一次项是5x -,其系数是5-.故答案是:5-.【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项系数的定义.15.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若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相同,那么第三轮过后,共有______人患有流感.729【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 人根据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可求出x 进而求出第三轮过后共有多少人感染【详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为x 人由题意可列得解得(舍去)即每轮传解析:729【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 人,根据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可求出x ,进而求出第三轮过后,共有多少人感染.【详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为x 人,由题意可列得,()1181x x x +++=,解得18x =,210x =-(舍去),即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为8人,经过三轮传染后患上流感的人数为:81881729+⨯=(人).故答案为:729.【点睛】本题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先求出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多少人,然后求出三轮过后,共有多少人患病.16.《田亩比类乘除捷法》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的著作,其中有一个数学问题:“直田积六十步,只云长阔共十六步,问长多阔几何”.意思是:一块矩形田地的面积为60平方步,只知道它的长与宽共16步,根据题意得,设长为x 步,列出方程_______.x (16-x )=60【分析】由矩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矩形的宽为(16-x )步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详解】解:矩形的长为x 步则宽为(16-x )步∴x (16-x )=60解析:x (16-x )=60【分析】由矩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矩形的宽为(16-x )步,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详解】解:矩形的长为x 步,则宽为(16-x )步,∴x (16-x )=60.故答案为:x (16-x )=60【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数学常识,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a ◆b =a 2+ab +b 2.若方程(x ◆2)﹣5=0的两根记为m 、n ,则(m +2)(n +2)=_____.-1【分析】根据新定义可得出mn 为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m +n =−2mn =−1变形(m +2)(n +2)得到mn +2(m +n )+4然后利用整体代入得方法进行计算【详解】 解析:-1【分析】根据新定义可得出m 、n 为方程x 2+2x−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m +n =−2、mn =−1,变形(m +2)(n +2)得到mn +2(m +n )+4然后利用整体代入得方法进行计算.【详解】解:∵(x ◆2)﹣5=x 2+2x +4﹣5,∴m 、n 为方程x 2+2x ﹣1=0的两个根,∴m +n =﹣2,mn =﹣1,∴(m +2)(n +2)=mn +2(m +n )+4=﹣1+2×(﹣2)+4=﹣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方程两根为x 1,x 2,则x 1+x 2=b a -,x 1•x 2=c a. 18.等腰三角形ABC 中,8BC =,AB 、A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100x x m -+=的两根,则m 的值是___.或【分析】等腰三角形ABC 中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得方程的两个根进而求得答案【详解】解:∵关于x 的方程∴∴∵是等腰三角形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解析:25或16【分析】等腰三角形ABC 中,边BC 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得方程的两个根,进而求得答案.【详解】解:∵关于x 的方程2100x x m -+=∴1a =,10b =-,c m = ∴1210b x x a +=-=,12c x x m a==∵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A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100x x m -+=的两根 ∴①当8BC =为底、两根AB 、AC 均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有1210AB AC x x +=+=且AB AC =即5AB AC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5、8,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可以构成三角形,则1225m x x AB AC ==⋅=;②当8BC =为腰、两根AB 、AC 中一个为腰一个为底时,有122810x x x +=+=,即22x =,此时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8、8,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可以构成三角形,则1216m x x AB AC ==⋅=.∴综上所述,m 的值为25或16.故答案是:25或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9.“新冠肺炎”防治取得战略性成果.若有一个人患了“新冠肺炎”,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个人患了“新冠肺炎”,则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____人.3【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人则第一轮共有人患病第二轮后患病人数有人从而列方程再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人则:或或经检验:不符合题意舍去取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解析:3【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则第一轮共有()1x +人患病,第二轮后患病人数有()21x +人,从而列方程,再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则:()1+116,x x x ++=()2116,x ∴+=14x ∴+=或14,x +=- 3x ∴=或5,x =-经检验:5x =-不符合题意,舍去,取 3.x =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3人.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的传播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0.已知a 、b 、c 满足227a b +=,221b c -=-,2617c a -=-,则a b c ++=_______.3【分析】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后再移项可以通过配方法得到三个平方数的和为0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以得到abc 的值从而求得a+b+c 的值【详解】解: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得:即∴∴a=解析:3【分析】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后再移项,可以通过配方法得到三个平方数的和为0.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以得到a 、b 、c 的值,从而求得a+b+c 的值.【详解】解: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得:2222267117a b b c c a ++-+-=--,即222226110a b b c c a ++-+-+=,∴()()()2223110a b c -+++-=, ∴a=3,b=-1,c=1,∴a+b+c=3-1+1=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熟练掌握配方法的方法和步骤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解下列方程:(1)2x 2﹣4x +1=0;(2)(2x ﹣1)2=(3﹣x )2.解析:(1)x 1=1+2,x 2=1﹣2;(2)x 1=﹣2,x 2=43 【分析】(1)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详解】(1)解:2x 2﹣4x +1=0,x 2﹣2x =﹣12, x 2﹣2x +1=﹣12+1,即(x ﹣1)2=12,∴x ﹣1=,∴x 1=1+2,x 2=1﹣2; (2)解:(2x ﹣1)2=(3﹣x )2.(2x ﹣1)2﹣(3﹣x )2=0,[(2x ﹣1)+(3﹣x )][(2x ﹣1)﹣(3﹣x )]=0,∴x +2=0或3x ﹣4=0,∴x 1=﹣2,x 2=43.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并熟练运用是关键.22.如图,为了美化街道,刘大爷准备利用自家墙外的空地种两种不同的花卉,墙外宽度无限,墙的最大可用长度是11.5m ,现有长为21m 的篱笆,计划靠着院墙围成一个中间有一道隔栏的长方形花圃.(1)若要围成总面积为36平方米的花圃,边AB 的长应是多少?(2)花的面积能否达到39平方米?若能,求出边AB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析:(1)AB 的长应是4米;(2)花的面积不能达到39平方米.【分析】(1)设AB=x 米,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把不合题意的解舍去即可求解; (2)设AB=x 米,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无实数根,即可求解.【详解】解:(1)设AB=x 米,由题意得 x (21-3x )=36,整理得 27120x x -+=,解得123,4x x ==,当x=3时,21-3x=12>11.5,不合题意,舍去;当x=4时,21-4x=9<11.5,符合题意.答:若要围成总面积为36平方米的花圃,边AB 的长应是4米.(2)设AB=x 米,由题意得 x (21-3x )=39,整理得 27130x x -+=,()2247411330b ac ∆=-=--⨯⨯=-<∴方程无实数根,∴无法围成总面积为39平方米的花圃.答:无法围成总面积为39平方米的花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解题时注意根据题意检验根的合理性.23.已知m 是方程220x x --=的一个实数根,求代数式22()(1)m m m m--+的值. 对于代数式2ax bx c ++,若存在实数n ,当x=n 时,代数式的值也等于n ,则称n 为这个代数式的不变值. 例如:对于代数式2x ,当x=0时,代数式等于0;当x=1时,代数式等于1,我们就称0和1都是这个代数式的不变值. 在代数式存在不变值时,该代数式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的差记作A .特别地,当代数式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则A=0.(1)代数式22x -的不变值是________,A=________.(2)已知代数式231x bx -+,若A=0,求b 的值.解析:(1)-1,2;3;(2)11b =-+21b =--【分析】(1)根据不变值的定义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x 的值,再作差后可求出A 的值;(2)由A=0可得出方程23(1)1x b x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进而可得出△=0,解答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220x x --=,解得,11x =-,22x =∴A=2-(1)=2+1=3,故答案为:-1,2;3;(2)根据题意得,23(1)1x b x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1)]2-4×3×1=0∴11b =-+21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根的判别式,根据不变值的定义,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解题的关键.24.计算题(1)解方程:2690x x ++= (2)解不等式组:3152(2)7x x x ->⎧⎨+<+⎩解析:(1)123x x ==-; (2)23x <<【分析】(1)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2)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最后找出公共部分即可.【详解】解:(1)2690x x ++=因式分解得:()230x +=解得:123x x ==-.(2)()31512272x x x ->⎧⎨+<+⎩解不等式1得:2x >解不等式2得:3x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3x <<.【点睛】 本题考察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1)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原则是“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2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m +1=0的两根是x 1,x 2,且x 12+x 22=24,求m 的值. 解析:m =5.【分析】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x 1+x 2=6、x 1x 2=m +1,再对x 12+x 22=24变形,然后将x 1+x 2=6、x 1x 2=m +1代入得到关于m 的方程,最后求解即可.【详解】解:∵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m +1=0的两根,∴x 1+x 2=6,x 1x 2=m +1,∴x 12+x 22=(x 1+x 2)2-2x 1x 2=24,∴62-2(m +1)=24,解得:m=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正确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6.用一块边长为70cm 的正方形薄钢片制作一个长方体盒子.(1)如果要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可先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如图①),然后把四边折合起来(如图②).当做成的盒子的底面积为2900cm 时,求该盒子的容积;(2)如果要做成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制作方案要求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必须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一个四边形(如图③阴影部分),②沿虚线折合后薄钢片即无空隙又不重叠地围成各盒面,求当底面积为2800cm 时,该盒子的高.解析:(1)18000cm 3;(2)15cm【分析】(1)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设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 ,先表示出盒子的正方形底面的边长,然后根据底面积=900即可得到方程,求解即可;(2)该盒子的高为y ,根据底面积为800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1)设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 ,由题意可得:(70-2x )2=900,解得:x 1=20,x 2=50(舍),∴该盒子的容积为900×20=18000cm 3;(2)设该盒子的高为y , 根据题意得:()7027028002y y -⨯-=, 解得:y 1=15,y 2=55(舍), 因此当底面积是800平方厘米时,盒子的高是15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运用,只要搞清楚盒子底面各边的长和盒子的高的关系即可作出正确解答.27.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222(25)(37)(52)x x x -++=+.解:设25,37m x n x =-=+,则52m n x +=+, 原方程可化为222()m n m n +=+,0mn ,即(25)(37)0x x -+=.250x ∴-=或370x +=,解得1257,23x x ==-. 请利用上述方法解方程:222(45)(32)(3)x x x -+-=-.解析:x 1=54,x 2=23【分析】 设m =4x -5,n =3x -2,则m -n =(4x -5)-(3x -2)=x -3,代入后求出mn =0,即可得出(4x -5)(3x -2)=0,求出即可.【详解】解:(4x -5)2+(3x -2)2=(x -3)2,设m =4x -5,n =3x -2,则m -n =(4x -5)-(3x -2)=x -3,原方程化为:m 2+n 2=(m -n )2,整理得:mn =0,即(4x -5)(3x -2)=0,∴4x -5=0,3x -2=0,∴x 1=54,x 2=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4x -5)(3x -2)=0是解此题的关键.28.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1和点()1,1-(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222,a a +在该一次函数图象上,求a 的值;(3)已知点()()1122,,,A x y B x y 在该一次函数图象上,设()()1212m x x y y =--,判断正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所在的象限,说明理由.解析:(1)21y x =-+;(2)a 的值是-1或-3;(3)在第二、四象限.【分析】(1)把点()0,1和点()1,1-两点坐标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进而求得k 、b 的值,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将点()222,a a +代入一次函数21y x =-+,即可求得a 的值;(3)根据点()()1122,,,A x y B x y 在一次函数21y x =-+图象上,由()()1212m x x y y =--可得()()()212121222112m x x x x x x =--+=--+-,据此可以判断m 的取值,结合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1)∵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1和点()1,1-,根据题意得: 11b k b =⎧⎨-=+⎩, 解得21k b =-⎧⎨=⎩,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1y x =-+;(2)∵点()222,a a +在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上,∴22(22)1a a =-++,解得1a =-或3a =-,即a 的值是-1或-3;(3)正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理由:∵点()()1122,,,A x y B x y 在一次函数21y x =-+图象上,()()1212m x x y y =--,∴()()()212121222112m x x x x x x =--+=--+-, ∴m <0,∴正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函数的思想解答.。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大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对于数学学习的深入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求解等方面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总结。

一、概念与特点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形如ax²+bx+c=0(其中a、b、c是已知实数,且a≠0)的方程。

这种方程中最高次项是二次项,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二次项的系数a上,它决定了方程的开口方向和开口程度。

当a>0时,方程的抛物线开口向上,开口程度随绝对值越大而越深;当a<0时,方程的抛物线开口向下,开口程度随绝对值越小而越深。

其次,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c可以反映出方程的根的性质。

当c=0时,方程的根之一为0,称为方程的零点。

当c≠0时,方程的根与c的符号有关。

若c>0,则方程存在两个不同符号的实根;若c<0,则方程存在两个相同符号的实根;若c=0,则方程存在两个相同的实根,且这两个实根均为0。

二、解的判别式和求解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判别式Δ=b²-4ac,它可用于判断方程的根的性质。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这是因为当Δ>0时,方程的零点必然是两个不同的实数。

2.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这是因为当Δ=0时,方程的零点只有一个实数。

3. 当Δ<0时,方程无实根。

这是因为当Δ<0时,方程的零点只有复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1. 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方程能够进行因式分解的情况。

通过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并使得等式两边的乘积等于0,得到方程的解。

2. 完全平方式:适用于方程左边可以整理成完全平方式的情况。

通过将方程左边进行完全平方,使得方程变为平方和等于某个数的形式,进而得到方程的解。

3. 公式法: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基础题型

人教版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基础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2 bx c 0(a 0, a,b,c为常数)①ax2 0a 0类型:②ax2 ③ax2 bx 0a 0 c 0a 0④ax2 bx c 0a 0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ax2 bx c 0(a 0, a,b, c为常数) 2.最高次数=2 3.最高次项的系数≠0例 1:1.下列方程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是① 3x2 x 20 ;② 2x2 3xy 4 0;③ x2 1 4 ;④ x2 0 ;⑤ x2 x 3 0x3⑥x2﹣1 ⑦(2)(1)2 ⑧ 6x2=5 ⑨⑩ x2 +3x0;⑪ 1=0;⑫2x2 1 x 132;⑬x2 1 5 0 x⑭;⑮3y2﹣2﹣1;⑯2x2﹣53y2=0;⑰⑱;⑲;⑳⑥;⑦;⑧⑩( ).;④;⑤;;⑨;2.关于 x 的方程 2+32+4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m 应满足条件是 .3.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32=0 中,a 的取值范围是 .4.当 时,方程(m2﹣1)x2﹣5=0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5.若关于 x 的方程(k﹣1)x2﹣4x﹣5=0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k 的取值范围是例 2:当 m 6.若时,方程 (m 1)x m 1 2x 7 0为一元二次方程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7.若关于 x 的方程(m﹣1) ﹣﹣3=0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8.当 时,(k﹣1) ﹣(2k﹣1)x﹣3=0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9.方程(2)31=0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10.关于 x 的方程(m﹣2)﹣1=0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2 bx c 0(a 0, a,b,c为常数) ,其中 ax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 b 是一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① a 0;②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时,一定要带上前面的符号③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若没出现一次项 bx ,并不是没有,而是b 0例 3: 把方程(1) x 1x 3 12 (2)(3)(4) 数项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2.一元二次方程 4x2 x 1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3.一元二次方程 x2 -3x = 4 的一般形式是,一次项系数为。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总结: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含有一个未
知数的二次方程,通常表示为 ax2+bx+c=0(a、b、c 为已知常数,x 为未知数)。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配方法、公
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其中,配方法是最常用的解法,它可以使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从而方便解出未知数的值。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包括根的分布性质、根的符号性质、根的近似计算等。

其中,根的分布性质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情况取决于系数 a、b、c 的大小。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
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中,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在化学中,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表示化学反应
的平衡状态等。

5.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指 b2-4ac,它可以用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等。

6. 一元二次方程的逆用:一元二次方程的逆用是指利用一元二
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的分布性质来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例如,如果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可以利用逆用定理求解未知数的值。

以上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需要掌握基本概念、解法、性质、应用和判别式等方面的知识,并且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理解和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所有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所有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所有知识点总结以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其中a、b、c是常数,且a ≠ 0。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式:Δ = b^2 - 4ac。

根据Δ的大小,可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
情况:
a)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当Δ <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但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Δ) / 2a。

根据Δ的值,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求得方程的根。

4.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在a = 0的特殊情况。

5.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

6. 一元二次方程的顶点坐标:顶点的横坐标为 x = -b / 2a,纵坐标为 y = f(x)。

7. 一元二次方程的轴对称线:轴对称线的方程为 x = -b / 2a,即方程的顶点横坐标的值。

8. 一元二次方程的平移: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通过将方程的a、b、c分别替换为 a
+ h、b + h、c + h,可以实现平移抛物线。

9. 一元二次方程与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将其因式分解为二次项的平方来求解。

10.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物理、经济、几何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求解自由落体问题、优化问题等。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归纳与小结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归纳与小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归纳与小结
知识结构:
考点一:概念 (1)定义: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
2,这样
的 .
③ 整式方程 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
(2) 一般表达式:
ax 2 bx c 0
0)
(
a
习题精选(一)1、下列说法中:
①方程 x2px q0 的二根为 x1, x2,则 x2px q (x x1 )( x
x2 )
②x26x 8 (x 2)( x 4) .

a 2 5
ab
6 2(
a
2)(
a
3)
b
④ x 2 2
( x y)( x y )( x y ) y
⑤方程 (3x 1)27 0 可变形为 (3x 1 7)(3x 1 7 ) 0
正确的有()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2、已知 m 是方程 x2 x 1 0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 m 2m 。

3、已知 a 是 x 2 3x 1 0 的根,则 2a26a 。

4、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1,且两根互为相反数:
习题精选(二)
1、若 9 x 1 216 x 2 2,则 x 的值为。

2 试用配方法说
明10x 27x 4 的值恒小于 0。

3、已知方程 mx2mx 2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是.
4、已知x 2y24x 6y 13 0 y
, x、y为实数,求
x 的
值。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知识点及讲义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知识点及讲义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知识点及讲义 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简介: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0)ax bx c a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能灵活运用.3.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并能运用它解相应问题.4.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会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5.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知识要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0)ax bx c a ++=≠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12132+=+x xB 02112=-+x xC 02=++c bx axD 1222+=+x x x 变式:当k 时,关于x 的方程3222+=+x x kx 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方程()0132=+++mx x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针对练习:1、方程782=x 的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若方程()11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知识要点】1、 当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时,要熟练地将这个根代入原方程,并灵活运用得到的等式。

2、 在20(0)ax bx c a ++=≠中,x 取特殊值时,a 、b 、c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例1、已知322-+y y 的值为2,则1242++y y 的值为 。

例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22=-++-a x x a 的一个根为0,则a 的值为 。

例3、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系数满足b c a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

例4、已知b a ,是方程042=+-m x x 的两个根,c b ,是方程0582=+-m x x 的两个根,则m 的值为 。

针对练习:1、已知方程0102=-+kx x 的一根是2,则k 为 ,另一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二次方程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2a二、具体内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未知数个数为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整式方程,可化为一般形式:2.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中的芥项及各项的系数(1)明确只有当二次项系数a^O时,整式方程ax2+bx + c = O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2)各项的确定(包括各项的系数及各项的未知数).(3)熟练整理方程的过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与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列出实际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以降次为目的,以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为手段,从而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2.根据方程系数的特点,熟练地选用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体会不同解法的相互的联系:4.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开平方法:对于形如x2 = n或(0¥ + /,)2=〃(。

0)的一元二次方程,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而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可用开平方法求解-形如/ = 〃的方程的解法: 当〃>0时,X = ±yfn ;当n = 0 时,Xj = %, = 0 ;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

(2)配方法:通过配方的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 + 〃i)2=,?的方程,再运用开平方法求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①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②“系数化1”:根据等式的性质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③配方:将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变形为(X + 〃?)2=〃的形式:④求解:若77 >0时,方程的解为x = —土丁?,若〃<0时,方程无实数解。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的根工=一”±?';耻:2a当b2-4ac>。

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实数根不相等;当b2-4ac = 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实数根相等,写为由=&=-,-:2a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公式法的一般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确定d,b,c的值:③代入b2-4ac中计算其值,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数根:④若h2-4ac>0代入求根公式求值,否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

另外,求根公式对于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其中也包括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

)(4)因式分解法:①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0,那么这两个因式至少有一个为0,即:若“/? = 0,则a — 0或Z? = 0:②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若方程的右边不是零,则先移项,使方程的右边为零:把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令每一个因式都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出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可得到原方程的两个解。

(5)选用适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①对于无理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可选用因式分解法,较之别的方法可能要简便的多,只不过应注意二次根式的化简问题。

②方程若含有未知数的因式,选用因式分解较简便,若整理为一般式再解就较为麻烦。

(6)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1)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注意讨论含未知数最高项系数,以确定方程的类型:(2)对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般用因式分解法解,不能用因式分解的可选用别的方法,此时一定不要忘记对字母的取值进行讨论。

(三)、根的判别式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概念,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并会用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符合题意的参数取值范围。

(1) A = Z?2 -4t/c(2)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O("#0)#= 0 [a 丰 0①当〈<=>方程有实数根:(当〈|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方程有△ > 0H 寸 A > 0H 寸 A =。

时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②当〈L <=>方程无实数根;从左到右为根的判别式定理;从右到左为根的判别式逆定理。

△ < 0H 寸2.常见的问题类型(1)利用根的判别式定理,不解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2)已知方程中根的情况,如何由根的判别式的逆定理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3)应用判别式,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①先计算出判别式(关键步骤):②用配方法将判别式恒等变形;③判断判别式的符号:④总结出结论. (4)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如果方程给出的时未指明是二次方程,后而也未指明两个根,那一定要对方程进行分类讨论,如果二次系数为0,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二次项系数不为0, 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有两个实数根或无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不等式(组)等知识综合命题,解答时要在全面分析的前提下,注意合理运用代数式的变形技巧(6)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整数解的综合(7)判别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四)、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数字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能正确地用代数式表示出多位数,奇偶数,连续整数等形式。

2.几何问题:这类问题要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定理或法则来寻找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对结果要结合几何知识检验。

3.增长率问题(下降率):在此类问题中,一般有变化前的基数(。

),增长率(X),变化的次数(〃),变化后的基数3),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a(l + x)n =b表示。

4.其它实际问题(都要注意检验解的实际意义,若不符合实际意义,则舍去)。

(五)新题型与代几综合题)(1)有100米长的篱笆材料,想围成一矩形仓库,要求而积不小于600平方米,在场地的北面有一堵50 米的旧墙,有人用这个篱笆围成一个长40米、宽10米的仓库,但面积只有400平方米,不合要求,问应如何设计矩形的长与宽才能符合要求呢(2)读诗词解题(列出方程,并估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而立之年督东吴,英年早逝两位数,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哪位学子算得准,多少年华属周瑜(36岁)⑶已知:u,b,c分别是MBC的三边长,当>0时,关于工的一元二次方程c{x2 + m) + h(x2 - m) -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AABC是直角三角形。

(4) >⑸已知:u,b,c分别是AABC的三边长,求证:方程b2x2+(b2+c2^a2)x + c2 =0没有实数根。

(6)当用是什么整数时,关于工的一元二次方程〃"一4x + 4 = 0与/ -4mx+4m2 -4m-5 =。

的根都是整数(m = 1)— 1(6)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 - --------------------- = 0,其中用为实数,(1)当,〃为何值时,方程没有实+ 2x- 2m数根(2)当,〃为何值时,方程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三个实数根。

答案:(1) m < -2 (2)工=一1,一 1土(六) 相关练习(―)I(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 一元二次方程的项与各项系数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2.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待定系数或其它字母的值(1),〃为何值时,关于尤的方程(m-\[2)x m-(77/ + 3)x = 4m 是一元二次方程。

=v 2 -7v-8(2)若分式•' J '』=0,则工= "•|-1(1) 5%2 - 2 = 3x(2)很-6工2一15工=0(3) 3y(y + l) = 7(y + 2)—5(4)(m + y/m )(〃? 一 y/m) + (m一 2)2(5x~3x,—2) (6x\i5x,-ja)(3y 2-4y-9)=7 - 5m(2〃广,0,-3)(3/,2",—5)(x = 8)3 .由方程的根的定义求字母或代数式值⑴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色一1)尸+ X +一 1 = 0有一个根为0,则。

= ( " = —1 )⑵Y⑶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bx + c = 0(oH0)有一个根为1, 一个根为一 1,则a + b + c =。

一b + c =(0, 0)(3)已知C 为实数,并且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 C = 0的一个根的相反数是方程X2+3X -C = O的一个根,求方程X 2+3X -C = 0的根及c 的值.(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2) 169(x-3)2 = 289 (叫=||,巧=||)⑹=8 以=-1±2有532.配方法解方程:Vio(y = 1 ± -—),2(0,・3, c=0)(1) 5A "-125 = 0 (工]=5,工2=—5)(3) y 2+361 =0 (原方程无实根)(4) (1 — y/3)m 2= 0 ( m x == 0 )(1) x 2+2x-5 = 0( x = -1± V6 )(2) y2+5y + \ = O (x=~>±-21 )(3) 2y2_4y = —33.公式法解下列方程:(5) ~⑹ A +2 = (X -2)(2X -1)-3 (X = 3~V 1> )24.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 — x 2 - 9 = 0 ( x = ±6 )4(7) (x 2 +3x)2 «2(x 2 + 3)-8 = 0 ( x } = -2,X 2 = 一 1,土 = -4,孔=1 )(1) 3x 2 =6x-2 M =)3(2) p' + 3 = 2后p ( /?)= i)2 = y/3 )(3) 7y 2 = lly ()、=?,无=0)(4) 9/i 2 =5/2-2 (原方程无实数根)(2) y 2 +4y-45 =0 ( y x = -9,y 2 = 5 )[3(3) 8疽 + 10工一3 = 0 ( x. = —)(4) J 云2一国工=0 (F =O ,X 2=JJ)(5) 6x 2 -3y/3x = 2A /2X - V6寸弓,XL 马)2-3(6) (x — 5)~ = 2(x-5)-1 ( X| = x 2 = 6 )(x, = m - /7, x 2 =〃? + 〃)(3) (in + n)x 2+ 2nx = ni - n ( m + /?=#= 0 )5.解法的灵活运用(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庞(2工-7尸=V128 (x = -±%/2 )2 (2) 2in -in 2+1 = 2(〃尸-2in)2( m = - -)(3) 6x(x -2) = (x-2)(% + 3) (x, = 2,=—)・5(4)F+3_y(3 —2力.y(3y —1)------ ---------- 十 --------- 3 2 3 (5) 81(2x-5)2 =144(—3)2 6・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解关于x 的方程): (2) x 2 +3a 2= 4ax-2a + \(x x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