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庙会
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_徐威

2004年第6期3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历史上,北京曾出现过许多道教庙会,它们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梳理和分析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和风俗,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道教庙会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
金代以来北京所建的宫观如土地庙、白云观、东岳庙、九天宫、都城隍庙、火神庙、财神庙、药王庙、蟠桃宫、吕祖阁、真武庙、北顶、东顶、中顶、南顶、西顶等数十座宫观,这些道教宫观于明代以后都陆续形成了京城定期的庙会。
直到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在京城影响最大的四大庙会(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庙会)中,就有一处属于道教庙会。
一、 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北京道教庙会多是集祭神、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形成的道教庙会在形式和功能上各有侧重。
我们可将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粗略分为三种类型:(一)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多数北京道教庙会属于这种类型。
每逢道教祭祀日期,宫观的住持人开庙,供信仰道教的民众进香朝拜。
此种庙会是以宗教仪式为庙会中心,游赏、娱乐和商贸等活动均不过是附属行为。
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香火”。
一般农历每月朔、望之日(初一、十五日)开庙的庙会,多为香客三三两两地进入宫观的各殿中进香火敬神,很少有商业、娱乐活动,如吕祖阁、吕祖祠、吕祖观、南药王庙、北药王庙、东药王庙、九天宫、十八狱等庙会即属于“香火”形式。
另一种是“香会”或“香市”。
一般在每年有一至三次节期,为道教或民间信仰的人鬼祭日,信教民众于当日有组织地结队到宫观进香敬神,并举行“赛会”迎神出游,有诸种娱神娱乐及商贸活动,如二月举办的太阳宫、碧霞元君庙、文昌祠、精忠庙等庙会;三月举办的东岳庙、江南城隍庙、天台山等庙会;四月举办的西顶、东顶、北顶、妙峰山、丫髻山、城隍行宫、关帝庙等庙会;六月举办的中顶庙会;八月举办的灶君庙庙会;九月举办的财神庙庙会;十月举办的江南城隍庙庙会等等。
带你游遍北京八大特色庙会

带你游遍北京八大特色庙会最洋气的庙会在诸多主打传统民俗文化的首都庙会中,这是最早的一家“洋庙会”,从2001年举办至今,这已是第十届。
今年的庙会也将继续延续“逛洋景儿,听洋曲儿,品洋味儿” 的洋主题。
与其他庙会相比,这里云集了最多的外国人,冰展、相亲以及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都曾在此现身,当然还有五花八门的外国小吃,欧美狂欢花车及环游表演,像极了西方国家的街头嘉年华。
地点:石景山游乐园。
最甜美的庙会去年的农历初一刚好与西方传统情人节撞在了一起,精明的商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朝阳公园将在春节期间携手希腊四个城市,以“风情世界,相约爱情海”为主题,打造一个浪漫的甜蜜世界。
主题中爱情海与爱琴海的谐音暗示着此次庙会中希腊的主宾国之位,可以预见整个活动现场必将会刮起阵阵地中海风,再加上捷克、斯洛文尼亚、英国和俄罗斯四个国家的掺和,今年的情人节颇有纳天下于怀中的意思。
地点:朝阳公园。
最皇家的庙会庙会的起源可一直追溯到古老的社祭活动,在清朝鼎盛时期圆明园曾是春节前后的热闹非常之地,宴赏各王公大臣及外国使节的活动必不可少。
只是除了在影视剧中蹩脚的场景重现外,我们还真没见过皇家的庙会到底是什么样。
不过在去年2月10日至2月20日期间,圆明园将举办首届皇家庙会,以“体验皇家生活、共享欢乐和谐”为主题,围绕着皇家的衣、食、用、玩、学、行等方面大做文章。
在长500米的买卖街上、宫廷斗鸡、皇家皮影戏等传统活动都将一一上演,还有中华奇人进行的绝技演出,其中包括曾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人若干。
地点:圆明园。
最激情庙会逛庙会之事无外乎尝尝小吃淘点玩意儿,挤个热闹劲儿。
抖空竹的有,但还没听说过在庙会上健身打拳的。
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举办“体育庙会”,以运动为主题,让大家在满肚子油水的春节期间享受一下健身之乐。
在此,你可在教练们的指导下尝尝瑜伽、拳击、自由搏击、跆拳道等运动的滋味,也可玩一把攀岩轮滑体验勇敢者的游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节庆活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节庆活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这些城市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在其独特的节庆活动中展示了精彩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节庆活动。
1. 北京:春节庙会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每年春节期间,北京的庙会成为了人们热烈庆祝的场所。
庙会上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特色食品、民间艺术表演及手工艺品,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和体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庙会是在大观园、观音庙和莲池公园举办的庙会,各具特色、别具一格。
2. 西安:盛唐花会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唐朝的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每年农历四月,西安举办盛唐花会,通过花展、历史文化展览、演出等形式,展示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此外,还有民间艺术表演、美食展示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欣赏和参与。
3. 南京:明孝陵梅花节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
每年二月至三月期间,南京明孝陵梅花节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以其芬芳馥郁的气息和高雅的姿态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活动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品种的梅花,还能观看到传统文化的表演和展览。
4. 成都:蜀王庙草堂文化节成都作为川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其文化底蕴深厚。
每年农历七月,成都举办蜀王庙草堂文化节,庆祝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活动期间,人们可以在草堂里聆听传统音乐、观看古代文人书画展等。
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展示和民间艺术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
5. 苏州: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节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园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四月至十月,苏州举办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节,展示了苏州园林的魅力。
活动期间,人们可以观赏到苏州特有的园林建筑和景观,同时还可以观看到传统音乐、舞蹈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
通过这些节庆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北京传统风俗-庙会

北京传统风俗-庙会春节逛庙会是京城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
每当到了春节,北京都会举办庙会。
庙会是由古人的祭祀活动演化而来。
先人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就在房屋里通过供奉与祭祀,与之进行对话。
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歌舞,这就是庙会的前身。
庙会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今年已经是第30届了,非常的热闹。
庙会里有许多美味的小吃、各式各样的表演、各种好玩的活动以及丰富的纪念品。
每次都让我流连忘返。
我们从地坛东大门入园。
今年的大门用喜庆的红色整个包围了,上面写着大大的“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几个字,门两边贴着两个门神,穿着古代的战袍,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很有民族范儿和节日的气氛。
进入公园,里面的树上到处挂着红灯笼,福字宫灯,一派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迎面而来。
周围有人如织,昨天刚下了雪,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兴致,白的雪和红色的灯笼,更增添了一份别致的风景。
人们头戴各种特色小饰品,看节目、打游戏、吃小吃,买纪念品、自拍,个个兴致勃勃。
人很多,好多小朋友骑在爸爸的脖子上。
今年是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
到庙会我就不停的寻找与羊有关的东西,各种造型的羊玩偶,山羊、绵羊、大角羊、喜羊羊、羊驼,到了东门,发现了一座三只羊的雕塑,三只羊簇拥着“30”这一数字,象征地坛庙会已经是30届了,红色与橙黄色的色调凸显出节日的喜气洋洋。
大家纷纷在雕像前拍照,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旁边就是美食街,当然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今年我吃了棉花糖、奶油炸糕、茶汤、灌肠;每次都觉得肚子太小。
吃着小吃,我看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表演传统手艺-吹糖人:只见老师傅先拿出一块大小合适的糖团,把它捏成一个细长条,再从中间掐断,将其中一段的细端放在嘴里吹,另一只手捏出造型,最后用笔给糖人上色。
一个小糖人就这样做好了。
庙会真是一个欢乐祥和的好地方,我希望这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下去,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庙会感受节日的氛围。
老北京的经典庙会

场 地 和 客 源 。 多商 贩 都 来 设 摊 售 货 , 时 食 品 、 童 很 应 儿 具 、日用器皿 、 小 农 具 , 大 无所 不 有 。 种 曲艺 杂耍 艺 人 各 在 此设 场 演 唱 。 乡各 处 的 民间花 会 、 跷 、 船 、 城 高 早 太平
2o年3 O 6 月
维普资讯
。
围子 就 是 给车 穿上 “ 衣服 ” 一 般 用深 浅两 色蓝 棉 布缝 制 , ,
高 里 更高 因地处 郊野, 寺外空旷, 又距城不远 , 为商品贸易提供 只有 外 面 一层 。 级 的用 绸 缎 呢 绒 , 外 都 有 围子 , 级 的分 单 夹 皮 棉 纱 , 据 季 节 变 换 。 天 用 灰 鼠脊 、 脊 根 冬 孤 作 里 面 围 子 。 车 围周 圈 镶 嵌 十 三 块 玻 璃 , 之 “ 在 谓 十三 太 保” 。夏 天 轿 箱 前 有 撑 竿 支 凉 篷 篷 , 住 辕 骡 , 箱 两 侧 遮 轿
加 “ 打金 钱 眼 ” 动 。 活
尊 奉 的 城 隍爷 也 各 不 相 同。北 京 有城 隍 庙 奉 文 天 祥 为城 隍 , 的 则 不 是 。 隍 出巡 , 说 是 为 免 鬼 魅 危 害 百姓 , 有 城 传 特 出城 “ 拿 ” 囚之 城 内 , 每 年 五 月初 一 东城 的 大 兴 缉 , 在 县城 隍 庙和 四月二十二 日西 城 的 宛平 县 城 隍 庙都 有 “ 隍 城 出巡 ” 动 。 活 届时 , 人们 将 庙 内城 隍的 塑像 拾 出, 隍仪仗 城 浩 浩 荡 荡 招 摇 过 市 , 途 人 山人 海 , 城 观 看 。出巡 的 队 沿 倾 伍 最 前 列 为 “ 静 ” 回 避 ” 面虎 头 木 牌 , 肃 、“ 八 鸣锣 喊 道 开 路 , 着 是 八 人 用肩 舆 抬 着城 隍 爷 , 有 绘 青 龙 、白虎 、 接 后
北京春节习俗

北京春节习俗老北京庙会味道足逛庙会是老北京过年的重要活动。
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
初二一大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而来。
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
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风)。
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入庙首先就是参拜财神。
只见殿内香烟缭绕,灯烛通明,也能听到钟磬悠扬之声。
这时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拥挤不堪。
敬神已毕,除可以在庙内品尝一些北京的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则是请上一些别具特色的祈福商品。
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寿字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香客们在车前的灯叉上插着一只或大或小的风车,车把上挂满了成串儿的金银元宝和红纸金鳞鱼;头戴毡帽缎带的隙缝中满插红绒花、金福寿字和孔雀翎——他们神采飞扬地胜利返航了。
一路行来,只听风车咕噜噜乱响,纸鱼扑棱棱随风招展;又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
各自抵家,绒花金字分赠家人,元宝、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掸瓶里,大风车就高挂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枣树上。
这时满眼的财喜气,充耳的风车声,真是年意盎然!出朝阳门约5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
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
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
这牌坊系由黄绿两色带有浮雕的琉璃砖瓦所筑成,高约六七米,阔约十数米,兀立在东岳庙前。
东岳庙内所供奉的神礻氏可分三类:一为东岳大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二为地狱阴司之神;三为喜神,即所谓月下老人,并建有喜神祠。
其中尤以执掌地狱阴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
七十二司即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执掌对来自阳世的善恶鬼魂给以奖惩的执法官。
以前庙内还设有阎罗宝殿。
殿中塑有牛头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类的阴司皂隶。
庙会攻略!2024年北京春节庙会大全,赶快收藏起来吧

庙会攻略!2024年北京春节庙会大全,赶快收藏起来吧地坛庙会地坛庙会是京城老牌庙会,以京韵文化、地道民俗、传统民间艺术闻名。
地坛庙会包括非遗文化展示、传统小吃、互动游艺等活动。
时间:每年年三十到初七地点:东城区·地坛公园乘车路线:乘坐地铁2号线、5号线雍和宫站天坛庙会天坛庙会是北京市最有名的庙会之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游戏、表演和美食,如踩高跷、舞狮和炸酱面等。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五地点:崇文区天坛路天桥东侧乘车路线:乘坐地铁5号线到天坛东门站,步行前往天坛。
厂甸庙会主打文化活动的厂甸庙会在20XX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四大庙会之一。
厂甸庙会有老北京传统花会、京剧等传统剧目演出、特价书市等活动。
时间:每年初一至初五地点:西城区·琉璃厂古文化街乘车路线:乘坐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龙潭庙会龙潭庙会是北京东城地区的一个著名庙会,以品尝京城老字号美食和欣赏非遗文化展而闻名。
此外,龙潭湖庙会的冰雪嘉年华也是一大亮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
时间:每年年三十到初七地点:东城区·龙潭湖畔乘车路线:坐地铁5号线至天坛东门站A出口或地铁7号线广渠门内站D出口或地铁14号线方庄站A2出口大观园庙会大观园庙会是北京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庙会之一,这里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美食和表演,如“红楼梦”主题古装表演,皮影,戏曲,木偶等。
时间:每年初一到初六地点:西城区·大观园乘车路线:乘坐地铁4号线至角门西站,然后换乘公交87路或专100路至大观园站白云观庙会白云观庙会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座古老庙会,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美食和传统表演,如剪纸、面塑和评书等。
时间: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九地点:西城区·琉璃厂古文化街乘车路线:乘坐地铁4号线到新街口站,换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白云观八大处庙会北京八大处新春祈福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北京逛庙会的风俗

北京逛庙会的风俗
北京的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
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所以叫"会"。
庙会多在春节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间工艺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秧歌、高跷、旱船、舞狮,一队一队检阅式的走过你的面前;玩钢叉、弄虎棍、打锣鼓,一圈一圈展览式的让你欣赏。
更有舞"中幡"者,将一面缎质红旗系在7米长、碗口粗的竹杆上,一会儿用手、一会儿用臂、一会儿用嘴、会儿用额,抛起又接住,十分惊险。
除看之外,你也可以涂脂抹粉,穿上中国古装,加入到狂欢的行列,向游人表演你的绝活。
现在赶庙会,久居闹市的人返朴归真感受一下纯朴的气息,那可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庙会
2006-01-04 19:40:05 来自: 木懿珊(幸福)
北京的庙会起源甚早,它是民间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庙会就是民间的市场、娱乐园和求神拜佛的场所。
北京的庙会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它的存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庙会也称庙市,它的形成发展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
久而久之,庙会期间的宗教活动便是次要的了,而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购货市场,以满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
(一)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中供奉着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
在今成方街一带。
清末一场大火,将庙烧毁。
然而这座古庙于老北京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北京庙会的诞生地。
在明代都城隍庙的庙会规模相当可观。
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说:"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约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
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
"明代一年一度的灯市,可轰动九城,能与灯市相比的都城隍庙庙会,其盛况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庙会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还由太常寺官员在此举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动。
届时,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云集此地,高声叫卖,热闹非凡。
"闹市口"即是记载当时庙会盛况的地名。
由于庙会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窃剪绺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因而留下"闹市口常闹事,太平桥不太平"的谚语。
庙会上不仅吃穿用的商品无所不有,而且还有珍奇异宝,连一些外国客商也赶庙会,做生意。
明代有这样的记载:"碧眼胡商,飘洋香客,腰缠百万,列肆高谈。
" 随着社会的发达,都城隍庙的庙会逐渐衰落,被广安门里的报国寺庙会取代。
不久琉璃厂市场又取代了报国寺庙会。
(二)土地庙
土地庙也叫"都土地庙",在宣武门外下斜街路西,庙的规模不大,庙会的规模可不小。
每月逢三有庙会,以商业活动为主。
《光绪顺天府志》说:"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
"能与号称"东西二庙"的庙会"并称胜",足见其盛况不一般。
商贩货摊和文艺演出场地多在庙的四周,春秋旺季摊位可摆到广安门大街上。
土地庙周围多是普通城市劳动人民和菜农、花农,因此土地庙的庙会上,多是一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锅碗瓢盆,中小农具,种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宝翠钻、古玩字画等有钱人喜欢的东西。
庙会上的鲜花买卖,是土地庙庙会的一项主要特色,因其于花乡--丰台十八村毗邻,所以这里的鲜花远胜其他庙会。
鲜花的品种又多又鲜,而且还不乏奇花异草。
土地庙的庙会上还有一种商品特别多,这就是鸡毛掸子。
旧北京老百姓用它们打扫卫生,还是室内不可缺少的摆设。
尤其是春节前,鸡毛掸子是各家各户不可缺少的工具。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庙的庙会还兴旺过一个时期,现在庙会不多了,但是庙的建筑还在,不过已作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正名妙应寺,是北京名刹,因寺内有座"以镇都邑"的藏式佛塔,通体皆白,故俗称白塔寺,而正名妙应却鲜为人知。
白塔寺的庙会在农历每月五、六两日举行,是北京主要庙会之一。
清末《旧京琐记》云:"…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皆以期集。
白塔
寺的庙会与护国寺庙会基本相同,因白塔寺与护国寺不但位置相邻,而且庙会的日期也相近。
庙会期间,除与其他庙会类似的山货、百货、食品、玩具和农副产品等货摊外,木碗货摊是其特色。
《旧都文物略》中说:"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庙木器竹器,皆属特有。
"卖蛐蛐罐、蝈蝈葫芦、鸟笼子市场也是白塔寺庙会的特有市场。
这些东西不但有它的实用性,而且由于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很多都已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之后白塔寺庙会停止了。
(四)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北京西城西四牌楼之北,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北。
庙会定在农历每月七、八两日。
护国寺庙会上货摊多,货物齐,在这里不仅买货,还可以听听相声,看看杂耍,真是吃、穿、用、玩应有尽有。
《京都竹枝词》中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
护国寺庙会上玉器摊很盛。
北京是数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为玉器产地,庙会期间,达官显贵多爱逛玉器摊。
饽饽铺和扇子铺在庙会上也是个大行业。
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档的羽毛扇,高档的折扇和团扇。
折扇和团扇上不仅雕刻花纹图案,还镶嵌珠玉宝石。
扇面还有画师作画,书法家题字。
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城东四牌楼之西,是北京名刹之一,当初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是"东西两庙"之东庙。
每旬九、十有庙会。
因此地繁华,游人众多,有的摊贩为多赚钱,九、十两天之后不走,继续营业一两天,这样隆福寺的庙会就由每旬两天变为逢九、十、一、二这4天了。
隆福寺庙会的规模居京城庙会之首位。
《日下旧闻考》中 说:"…… 每月之九、
十有庙市,百货骈阗,为庙市之冠"《燕京岁时记》云:"九、十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
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
该庙会上珠宝玉器、文玩古董很多。
雕漆买卖在这里也很兴旺。
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种多样,随季变换。
至今这里的小吃店还颇有名气,保留着一些传统品种,受到老北京人的欢迎。
庙会上洋烟画摊前也常常是挤满了人,过去有搜集洋画片的,和现在集邮相似,因此产生了交换洋烟画的"自由市场"。
隆福寺后门通钱粮胡同,两侧聚集着很多乞丐,等候逛庙的人给他们一些施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各种摊贩集中在庙前的大棚内,固定摊位,独自经营。
名曰"东四人民市场",后改为国营百货商场。
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层的营业大棚拆掉,换了一座高八层,设备先进的商业大厦,改名为"隆福大厦"。
原隆福寺庙的建筑已荡然无存。
(六)厂甸
厂甸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庙会,是老北京春节期间游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当时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厂甸的。
明嘉靖间为了皇宫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东华门、灯市口一带的灯市部分移到琉璃厂附近。
上元节时这时搭棚悬灯,热闹非凡。
宣武门外是各省会馆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于此,暇时多愿到琉璃厂逛逛,对促进琉璃厂书肆和文物、南纸店铺的发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会上一些暴发户附庸风雅,不读书也大量购买书籍,放在家里摆样
子。
不懂文物的人,也买名人字画,名瓷和青铜器,也促进了琉璃厂的古籍、文物行业的兴盛。
厂甸庙会是由看灯逐渐形成庙会的,从乾隆年间就规模相当可观了。
庙会上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各色货物五花八门,逛庙会的人是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无论男女老少到厂甸都能各有所获。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联营合并,琉璃厂的店铺所余无几。
三中全会后,政府投资恢复琉璃厂文化街。
1985年国庆节起很多店铺相继开张,以崭新的面貌接待中外宾客,琉璃厂又成了名符其实的文化街。
(七)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复兴门外白云路之东。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庙会。
以宗教活动为主。
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
白云观正月开庙的主要活动有"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摸石猴"等等。
传说正月十九日丘处机要降临人间超度有缘者。
庙会期间以出售香烛纸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种食品、儿童玩具等,日用百货为数不多。
会期还有各处民间花会狮子、高跷、旱船都来进香表演,锣鼓不断,热闹异常。
逛白云观还有一个很惬意的活动,就是骑小毛驴。
1987年起,在白云观"春节民俗庙会"上又恢复了骑小毛驴的活动。
目前白云观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恢复了宗教活动,并对外开放。
除上述著名庙会外,老北京还有五显财神庙庙会,朝外东岳庙庙会,蟠桃宫庙会也都有名。
北京郊区县的庙会亦极富特色,除前述的妙峰山外,Y吉山碧霞元君祠、白龙潭的"开潭"、戒台寺的晾经、天台山"魔王"、西顶娘娘庙"七十二司"等处庙会都很出名。